心泉 第72期 神修小會四十週年專刊

食之有味、回味無窮的神修小會

吳偉特

 

──歷年來你應該知道的小會大事!

【寫在前頭】

  小會在一九六六年總會「正式」成立時,至今已有四十年,而我自己則是在一九六五年大二時開始接觸小會;那時的小會,在台北與台中各有一個分會,當時稱為「台北小組」與「台中小組」;所以,我參加小會已達四十一年,已超過了「四十而不惑」的階段。

  至今腦中還記得,當時是與「小會五老」之一的王志奘,相約在台大的六號館走廊椅子上,王姐介紹小會足足講了三個小時,從此與小會結緣,至今已近四十一年;幾乎是我目前年齡的三分之二時間。

  四十年「一路走來,始終如一」,似乎從未對小會的宗旨與精神懷疑過,幾乎四十年小會在台灣的大大小小會議、會員大會、共融營、重要聚會或活動、參議及參贊會、幹事會、……,好像我都沒有缺席過;小會中的行政工作:秘書、總會秘書、組長、分會主席、總會主席、參議、輔導、……與基金會、研究發展組、……等也都經歷過;如今回想過去在小會中的點點滴滴,一幕幕往事圖像,又再度活生生地出現在腦海中,可說「往事回味無窮」,人生一大樂事也!

  在「小會四十年特刊」中,本來想寫一篇「我在小會內四十年的心路歷程」,但在今年( 2005 年) 五月廿六日 台北分會小會會慶日「聖三主保」慶祝會中,原先我負責的一個節目,前半段為將小會四十年來各種大小活動與會員的照片,先挑出具代表性,或趣味性、或紀念性的相片,再翻拍成幻燈片,共計約兩佰張;當天觀賞時,曾引起大夥相當大的共鳴與歡欣氣氛,因為這是過去大家一起走過來的點點滴滴軌跡,尤其許多人,尤其是小會的中、青會員,對許多只在「心泉」刊物中慕名已久的老會員們,尤其是小會的「五老」,皆只聞其名,幾乎從未見過面,這一次終於可以在幻燈片上,一覽他們過去的廬山真面目及神情了。

  在當天節目活動後半段中,我另準備了近三十幾個問答題,在現場一一問台下會員,由他們回答提出答案;這些問題可以說是「四十年來小會曾經發生過的大事」,任何人如果看完了每一個問題答案,那麼可說對小會的認識,有相當程度的了解;而且對會員本身也可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很可惜當天因時間的限制,無法全部提出;我認為這些問答題與答案,無論是對任何人,都有助於認識與了解小會,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要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了,至於原先我想寫的,就留待以後再說吧!

  曾經有一次,在小會共融營中,有一位會員提出她對小會的看法,當時我回應的第一句話是:「小會對我而言,卻是『食之有味,回味無窮』!」現在,就讓你來感覺一下「神修小會」是如何由最早的「開創」,進入四十載逐漸「入味」的歷史!

一、幫助你認識與了解小會的問答題

  無論是那一個年代進入小會的人,都可以自行測試一下目前自己對小會的認知與了解;如果,每一個問題你都有八、九不離十的答案,恭禧你!如果,很多問題你都不知道答案,那麼就請你務必看完這篇文章,這也正是我寫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

  ˙【問題 1 】:「中華基督神修小會」最初的名稱是什麼?是屬於教會中的那一個組織之內?為什麼要如此取名?

  ˙【問題 2 】:神修小會最早創立時的目的是什麼?

  ˙【問題 3 】:創立神修小會的「小會五老」是誰?首任的輔導神父是誰?創立至今究竟是第幾年?

  ˙【問題 4 】:小會何時正式定名為「中華基督神修小會」?小會的宗旨與精神?在何時?何地?討論定案。

  ˙【問題 5 】:小會的「宗旨與精神輔助說明」,會員手冊中的【上篇】:「宗旨與精神」會章條文,與【下篇】:「小會組織與職權」條文,團體與會員應有何種的認識與態度?

  ˙【問題 6 】:小會會員的神修生活方式,最高的理想與目標是什麼?

  ˙【問題 7 】:小會的會慶與主保,在何年?何地?通過定案。

  ˙【問題 8 】:小會會員的奉獻聖召生活方式?

  ˙【問題 9 】:目前這三種聖召生活方式的現況?目前有哪些小會會員具有神父,或修女的身份?

  ˙【問題 10 】:小會的「奉獻」是什麼?小會正式記錄的第一次「終身奉獻」(人、時、地)?各分會會員的第一次終身奉獻與目前的情況?

  ˙【問題 11 】:非正式記錄的第一次「終身奉獻」(人、時、地)?為何會有這兩次不同的記錄?

  ˙【問題 12 】:小會的專職工作人員何時開始?歷經人員?設立的目的與工作性質?

  ˙【問題 13 】:小會的基金成立目的?目前情況?

  ˙【問題 14 】:小會發行出版的「心泉」刊物,最早的名稱?自何時那一期開始改名?「心泉」有哪些內容?

  ˙【問題 15 】:小會的「會徽」造型與三種顏色代表的含義?何時?何地?通過。

  ˙【問題 16 】:小會各分會的成立與目前情況?

  ˙【問題 17 】:小會歷年來的大事年表錄?

  ˙【問題 18 】:小會曾有的團體工作?小會團體對會員個人的要求與期盼?

  ˙【問題 19 】:小會歷年曾編輯,及會員發行出版的書籍?

  ˙【問題 20 】:「心泉」刊物中有關「小會團體形成及成長」的文章?

  在你回答這二十個問題時,可依據你的認知與回答,自行對每一題給分:滿分為 5 分,大部份內容能回答為 4 分,能回答部份內容為 3 分,只能回答小部份為 2 分,幾乎只知一、二時則為 1 分。

  由於各問題的權重不一,因此 60 分並不代表及格分數,只是分數的高低可代表你對小會認識與了解的程度。

二、小會歷年來大事的來龍去脈

一 小會的緣由創立目的

  大約在一九六二年,一 在北部的大專青年教友,基於同一信仰常聚在 一起,但又屬於不同的「聖母會」(由耶穌會神父帶領與輔導,後在一九六七年改名為基督生活團)教友組織;當時這 青年大約大學一、二年級左右,他 (她)們在信仰中深深體驗到天主聖三「愛」的甘飴,心中充滿愛火,渴望四周的同學也能得到,但遭到困難,因為帶有濃重歐洲文化色彩的「基督啟示」思想,極難進入一般大專知識份子的心海中。

  基督神國在中國雖已傳播了四百多年,但似乎還與中國文化格格不入,中國民間一般的社會風俗與人民心中,似乎也無法進入;一般中國人自恃已有的中華文化固有倫理,常認為宗教只是勸人為善;因此,這 年輕人首先自動願意 先組成一個小組,取名為「神修小組」;期望先加強自己神修的不足,並獲取基督的德能與智慧,期盼能以中國人的方式表達基督的思想,完成基督對中華的使命。──【問題 1 與 2 答案】

  「神修小組」的成立,就是「中華基督神修小會」的雛形;由五位大專青年教友在一九六二年草創,創始人為──王志奘、郭子文、鄭至麗、李秀萍、鄭嘉珷五人,故小會稱之為「小會五老」;由於她們原都是耶穌會「聖母會」的會員,於是就商請台北市天主教聖母會服務中心的主任鄭聖沖神父為輔導,並隸屬於「聖母會」組織下的「特殊小組」之一,並以「神修小組」稱之。──【問題 3 答案】在成立初期幾年中,是小會招兵買馬、吸收新人的最積極階段,當時各大專院校與各聖母會的菁英份子,幾乎都被小會五老網羅入內;由於聖母會服務中心剛成立,當時極需滿懷熱火與愛心的聖母會員貢獻心力,於是小會的這批人力就自然成為最大的幫手;從一九六二創立後的十幾年時間,可說聖母會每年的全國性主要活動,年會、冬夏令營、幹訓營、……等,幾乎皆由小會會員擔任策劃與服務,諸如服務員、營長、演講人、生活團「朋友間」刊物編輯,服務中心主任的秘書等等;甚至各大專院校的天主教大專同學會活動也由他(她)們支援,因此,前後任的服務中心主任神父,與各大專院校長的許多輔導神父,後來都成為小會的好朋友與各分會的輔導。

  而這批早期進入小會的會員,也因著將近十幾年時間來彼此共同協力,為「基督生活團」服務與工作所培養出來的向心力與凝聚力,牢牢結合而成為日後小會核心的基礎份子;可以說小會最早自然形成產生的團體工作,就是以支援基督生活團為重心。

  因此,小會的成立時間,若以小會創立的一九六二年算起,今年二○○五年應已超過四十年;若以小會正式向教會宣告成立的一九六六年(總會設立,並有十二位會員首次初次奉獻)算起,則為四十週年。

二 小會的宗旨與精神

  小會在創立初期的八年中( 1962 至 1970 年),因著多年來會員們彼此的努力與追尋,在天主聖神的導引下,體會出自己對於中華有著特殊的使命;為完成「繼續基督對中華的使命」,小會要求成員做一個真正的基督徒!而不是一個只領過洗的教友;為能「參與現代人類對真理的尋求」,小會要求成員做一個「現代人」!而不是一個滿腦子古老思想的古代人;為了「致力於中華新文化的建設」,小會要求成員對中華文化(哲學、科學、文學、藝術、民俗、歷史、社會、倫理、宗教等),無論新的、舊的都能有深刻認識!而不是一個死守傳統,或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或全盤西化的人;為能「促成更公義和諧的社會」,小會要求成員生活於社會各階層,深入社會士、農、工、商、……各行業之中,成為其中的一份子;因為,酵母只有在麵團中才會發生作用!為能「在教會內團結」,小會要求成員投入教會內各團體中,將團體的生死存亡置於肩上!而不是做一個觀光客,也不是一個隨波逐流的人;要達到「在生活中求成全」,小會要求成員重視自己的神修生活!因為口中只喊:主啊!主啊的人不能得救!

  小會就是一個這樣對會員不斷「要求」、「要求」、……的團體,因為惟有如此,才能完成「繼續基督對中華的使命」!

  靠著小會的「精神」與要求會員在信仰生活上的「態度」與「胸襟」,是幫助小會會員完成小會宗旨的具體方法!

一九七○年三月卅日 在陽明山福音園經過了三天三夜,長久熱烈的討論、激辯與分辨後,定下了小會的「宗旨」與「精神」,與小會的組織規模與章程(會員手冊的下篇)。

  小會的「宗旨」是:【繼續基督對中華的使命;參與人類對真理的尋求,致力於中華新文化的建設,促成更公義和諧的社會;在生活中求成全,在教會內團結,以完成使命!】

  小會的「精神」是:【我們的精神就是基督的精神──愛!我們的態度是超脫、喜樂、進取、合作與服務;我們應具奉獻所有、神化一切的胸襟!】──【問題 4 答案】

  要使人認識與了解小會,必須另有小會的「宗旨」與「精神」輔助說明,並且小會團體的成長也要有組織系統的正常發展,於是小會在一九七三年成立了第一位專職工作人員陳雲珍,由她統籌負責小組,將小會的宗旨精神分成許多小主題,再分頭由合適的會員撰寫成輔助說明的文章,再經小組與其他會員審定,工作一年後完稿,即成為現今會員手冊中的內容。

  至於有關小會「宗旨」與「精神」的章程條文與前言(小會會員手冊的上篇),則在二十年後一九九三年八月,於桃園復興鄉的會員共融大會中通過定案。因此,「會員手冊」內容的完整性,可說是歷經近三十年時間( 1962 年至 1993 年),由全體會員在天主聖三帶下,所凝聚出來的體驗與心得。──【問題 5 答案】

三 小會會員的神修生活方式,與最高的理想與目標

  小會會員的神修生活方式,最高的理想與目標,是:【在任何事上都看出天主的聖意,並實現天主眼中最完美的『我』】──【問題 6 答案】;要達到這一目標,會員可採取: 1 每天應有與天主面對面交往的時間; 2 積極參與教會聖事禮儀; 3 定期與神修輔導交談; 4 定期參與靜修或退省活動;當然,小會也鼓勵會員採用任何可以增進自己靈修生活的方法,因此,各男、女修會歷經數百年的修會會士神修生活方法,或聖人們自己與天主交往的靈修生活體驗與心得,皆可由小會會員自行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靈修方法。

  因著生活方式的不同,各人對基督的奉獻亦不同;小會的奉獻採「婚姻家庭聖召」、「獨身聖召」及「修會聖召」三種生活方式;小會目前以選擇婚姻家庭聖召的會員居多,選擇修會聖召的計有兩位神父(胡國楨神父──耶穌會;吳伯仁神父──耶穌會)與六位修女(郭青青修女──聖母無原罪聖功修女會;李碧圓修女──瑪利亞方濟各傳教修女會;韋薇修女──伯利斯仁慈聖母修女會;陳月卿修女(已出會)──聖神婢女傳教會;陳琦玲修女──瑪利亞方濟各傳教修女會;姜其蘭修女──加爾默羅聖母聖衣隱修會)。

  至於選擇獨身聖召的會員,早期大約在一九八二年張雪珠會員曾在小會內公開選擇獨身聖召做終身奉獻,之後亦曾有多位已考慮或正在考慮有意願選擇「獨身聖召」的會員經常聚會以凝聚力量;期盼「獨身聖召」生活方式的會員早日在小會團體中公開明確宣示,因為,在完成繼續基督對中華的使命上,獨身聖召的會員絕對是最大的動力來源!──【問題 8 與 9 答案】

四 小會的奉獻意義與價值

  每年會員的「奉獻」儀式,是小會的一件大事;這是會員自己願意答覆基督的召喚,在自己的具體環境生活中,以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向天主奉獻與答覆!

  當我們奉獻時,是用具體的行動向天主說:「天主!我願意完全照 禰的 意思去做,而不是照我的意思!」所以奉獻是「是否願意培養這種意願?答應天主慢慢培養這種精神,努力在生活中實踐!」

  在小會內,「奉獻」自己,成為小會的一份子;小會是一個團體,我們因著奉獻成為一個有機、成長中的身體,每一成員是身體的一部份,互相借重,相互滋養,缺一不可;因此,奉獻時最重要的是「內心的態度」!

  小會的「奉獻」,不需要會員已做到某一程度,才有資格奉獻;重要的是有一個「願意」的心!表達自己的決心與願望!願意在小會團體內,向天主「公開承諾」!

  承諾自己願意在未來一年、或兩年、或三年、甚至「終身」願意與小會大家庭的兄弟姐妹,共同為「基督對中華的使命」而努力,以中國人的方式,表達基督的思想,使周遭的人願意接受福音,成為天國的子民、天主的兒女!

  小會中的「一年奉獻」、「二年奉獻」、「三年奉獻」與「終身奉獻」,是讓會員自己決定,以漸進的方式,在日常生活與工作崗位上努力調整,真正活出基督的精神;所以,奉獻是「質」的加強,不是「量」的加增。

  「小會奉獻」更具體簡單的定義,就是:「奉獻是在生活中的取捨,與回答天主的召喚!」

  首度的終身奉獻典禮,在小會創立( 1962 年)後十二年( 1974 年 9 月 21 日 ),台北分會的黑幼龍、李百齡、楊敦和、林杏娥、丁大田、吳美慧、陳擎霞七位會員,在台北市耕莘文教院正式在教會內,在羅光總主教與許多神父、修女及教友面前,隆重宣示:「願意在小會團體內,向天主做公開承諾的終身奉獻」!──【問題 10 答案】

  二○○一年北美分會共融營中,「小會五老」中的王志奘與李秀萍,正式向小會提出:她們二人在一九六六年小會正式向全台灣教會宣佈成立的首度奉獻儀式中,她們二人當時心中的意願,就是「終身奉獻」;因此,這也就是在小會的「首次終身奉獻」正式記載中,為何有不同記載的原因。──【問題 11 答案】

  至於各分會的第一次終身奉獻會員,在小會創立( 1962 年)後十八年( 1980 年 9 月)北美分會為郭青青、許建德、郭瑞蘭、萬致第、萬致華五位;創立後十九年( 1981 年 9 月)台中分會為黃文慶,與創立後三十四年( 1996 年 9 月)高雄分會為張美容與李菖薇;至今,目前小會已累積近百位終身奉獻會員,這股不小的人力資源,如何發揮與應用?要如何「繼續基督對中華的使命」?值得小會好好討論與反省!──【問題 10 答案】

五 小會的專職工作人員

  小會需要專職工作人員與由會員擔任的專任輔導,這是多年來的需求與事實;每一次當專職工作人員或專任輔導存在時,小會總是會有顯著的成效出現,諸如「宗旨精神輔助說明」、「會員手冊」、「小會陶成訓練計劃」、「會員手冊會章上篇及前言」、「聖三之路」文集編輯、「心泉文選集」編輯等已完成的重要工作;歷年來皆是這些專職工作人員或專任輔導工作的成績。

  由小會檔案資料中顯示,從一九七三年九月至一九八一年六月間,專職工作人員共計七人,其中任期最長者為姜其蘭的專任輔導四年;之後,在一九九七年七月至一九九九年八月間,姜其蘭又任職兩年的專任輔導。

  而從一九八一年至一九九七年十六年中,小會皆無專職工作人員或專任輔導存在,這並不表示小會不再需要專職工作人員或專任輔導,而是另有一些其他原因;但專職工作人員、專任輔導與團體的正常發展,以及小會理想及使命的真正徹底落實,兩者間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因此,這是小會在該階段十六年中無此需求?還是以後也永遠不需要?還是小會需要專職工作人員或專任輔導,但一直找不到合適的人選?目前的終身奉獻會員,現階段或將來是否可以有人考慮擔任小會的專職工作人員或專任輔導?應是小會深思再三的課題。──【問題 12 答案】

六 小會的基金──【問題 13 答案】

  小會的基金章程與辦法成立於一九七八年,目的為推行小會宗旨必要的工作:如文化、社會服務、教會工作、……等;建立小會必需之事業:如出版社、研究機構、會所設置、……等;建立小會的正常財務制度:如日常開支、工作人員薪資與保障、……等;經營為擴籌小會經費所必需的營利事業;協助會員創業、求學、救急、……等。

  萬事起頭難,尤其是基金開始時期的籌募;基金委員會在一九七五年成立時,先訂立了一個五年實施計劃,初期採自由樂捐與募集方式,且先由夫妻都是會員的五個家庭,號召響應分兩年每年各先捐一萬元(當時一個公務員或教師的新水,大約幾千元;幣值與現今比較約為十倍,現今在新店一棟三百多萬的房子,當時大約不到三十萬);於是在基金成立的頭幾年,大家響應十分熱烈,基金上達到二十幾萬元,相當於現在幣值的兩百多萬元。

  由於在當時還有專職人員專任輔導薪水的需要,每年約八萬多元;這筆支出除了以當時基金的利息支付二萬多元外,其餘皆由會員們按月、或年付、或不定期方式的樂捐,連續長達五、六年之久;充分展現了當時大家強而有力的向心力與歸屬感!

  由於從一九八一年至一九九七年長達十六年間,小會並未再設置專任輔導之職,因此基金的籌募與捐款也就慢慢停頓下來;加以基金運用在投資部份風險的顧慮,致使在實際運用上甚為保守;因此近二十年來基金的增長幅度緩慢,至今三十年來,僅達約四百多萬元。

  三十年來基金的利息與投資盈餘,除取其部份納入基金,其餘之用途,包括支援總會經常性開支、專任輔導部份薪資、共融營部份支出、……等費用;另外,亦接受會內會員或教會內團體或個人之福傳申請補助計劃:如贊助大專同學會「輕歌讚主榮」歌本之再版、贊助校園使徒工作、贊助良好靈修書籍之出版、贊助教會之重要活動、贊助會員之禮儀、夫婦懇談會等牧靈活動、贊助小會發行印刷出版之書籍、 ……等。

七 小會發行出版的「心泉」刊物──【問題 14 答案】

  小會發行的刊物,最早取名為「神聊集」,是以刻鋼板油墨印刷方式,內容不外是神父的演講與會員的信仰分享,原先採不定期出版發行;「神聊集」至 11 期時,在一九七七年總會正式改名為「心泉」成為小會思想、演講、神聊、信仰分享、通訊、……的綜合性刊物,一年二期;改名後的「心泉」刊物至今近三十年來,一直由何志韶的知音出版社印刷發行。

  「心泉」為延續第 11 期「神聊集」發行,故第一次以「心泉」形態方式出現的正式期別為「第十二期」,至今已發行 71 期;三十年平均一年一至二期,早期頁數平均為 100 頁,自 50 期後漸增至 150 頁,自 60 期後漸增至 200 頁,最厚曾達 300 頁者。

  「心泉」從 12 期到 71 期記載,長達近 40 年小會成長的點點滴滴:包括神父與會員所有重要的小會理想、宗旨、精神的演講與論述文章;會員的信仰生活體驗與分享;每年總會與各分會的年度報告、各分會會員的動態、每年總會的共融營,參贊及參議會記錄、相關行政人員的心路歷程,會員對小會過去、現在及未來的箴言、建言及回應等等;幾乎所有會員的個人成長,及小會團體成長的軌跡,都歷歷在目,展現在「心泉」之中。

  回顧小會的過去,確實是在天主聖三帶領下,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會員們在參加小會後的心靈成長及心路歷程記錄,每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大都忠實記載在各期『心泉』中,這些都是大家努力實現小會宗旨目標的具體成果!『心泉』可說是小會這個團體及成員在天主內成長的記錄!

  光憑「心泉」 40 年來沒有中斷過的 71 期,一萬三千多頁的文字記載,就足夠小會所有會員,要不斷頌謝上主的慈愛與恩賜了!

八 小會的「會徽」與「會慶」──【問題 7 與 15 答案】

  小會的「會徽」,是每一個會員在第一次「初獻」時,由主席親自以別針別在衣服前胸的小會標誌,代表正式成為一個小會的「奉獻」會員。

  一九八○年淡水的共融大會,大家由三位會員設計的不同會徽作品中,經過票選通過產生了如今的小會「會徽」;會徽中的「十字架」造型,與「中華基督神修小會」的「中」結合為一,象徵「基督與小會合為一體:基督在小會內,小會在基督內」,同時也象徵「小會的使命」是「繼續基督對中華的使命」,因此會員應肩負起基督的十字架。

  十字架的「紅色」,表示基督熾熱不滅、不變的「愛」!也代表小會的精神──「愛」!十字架中圍繞十字中心在四端的小三角「黃色」圖案,表示「小會」與「基督」融合後散發四射的「光芒」!圍繞十字中心的矩形「藍色」圖案,表示藍天之下的中華天主好兒女!

  小會團體的主保與會慶,在小會創立後第三十年( 1983 )在桃園復興鄉共融大會中通過定案;以每年的「天主聖三節」為小會會慶日,並為小會的主保;此因小會創立初期,特別加強的神修道理與演講內容,幾乎全出自「天主聖三」。

九 小會的大事年表錄與小會組織:總會與分會──【問題 16 與 17 答案】

1 五位教友草創一九六二年於台北市天主教聖母會服務中心創始會員──王志奘、郭子文、鄭至麗、李秀萍、鄭嘉珷。

2 台北小組(即今台北分會)立定規模   1962 年 11 月 12 日

3 台中成立小組(即今台中分會)   1965 年

4 總會成立(設立台北);十二位會員首度奉獻;其中兩位為終身奉獻 1966 年

5 通過會章草案   1967 年 7 月 1 日 於淡水本篤會

6 通過會章   1970 年 3 月 30 日 於陽明山福音園

7 編印「心泉」小會刊物;成立心泉編輯組   1970 年

8 成立高雄分會   1971 年

9 總會設立專任秘書   1973 年 9 月

10 成立北美分會   1974 年

11 宗旨精神輔助說明草本脫稿   1974 年 7 月

12 總會成立專任輔導,同時撤銷專任秘書   1974 年 9 月

13 正式公開舉行首度終身奉獻典禮── 7 位台北分會會員   1974 年 9 月 21 日 於台北耕莘文教院

14 會員手冊出版   1975 年 8 月

15 總會設立專任秘書   1978 年 9 月

16 基金會成立   1978 年 9 月

17 神修小會簡介印行   1979 年 1 月

18 北美分會祈禱同工設立   1979 年 4 月

19 總會設立專職工作人員   1979 年 10 月

20 北美分會首度終身奉獻── 5 位會員   1980 年 9 月

21 小會會員首度晉鐸──胡國楨神父   1981 年 5 月

22 台中分會首度終身奉獻── 1 位會員   1981 年 9 月

23 小會陶成訓練計劃完稿印行   1981 年 12 月

24 台北分會區會設立   1983 年 10 月

25 會員手冊章程修改通過   1984 年 8 月──修改第 1 、 2 、 4 、 7 、 9 、 18 、 20 、 24 、 29 、 37 、 42 、 44 、 46 、 47 、 48 、 51 、 53 條;包括會員代表大會。總會主席人選及任期、分會主席及參議任期、奉獻分類等項。

26 訂立會員代表大會遴選會員代表辦法   1986 年 10 月

27 會員手冊章程修改通過   1990 年 8 月──修改第 7 條:總會主席由奉獻三年以上會員中提名。

28 台中分會設立「善牧基金會」   1991 年 1 月

29 台北分會設立「天音慕道小組」   1991 年 3 月

30 高雄分會設立「四維諮詢中心」   1991 年 4 月

31 會員手冊會章上篇及前言通過   1993 年 8 月

32 大會通過「天主聖三節」為小會會慶日與主保   1993 年 8 月

33 台中分會設立「天主教活泉福傳工作室」   1994 年 6 月

34 獨身奉獻陶成資料「聖三之路」文集編輯印行   1994 年 7 月

35 高雄分會首度終身奉獻── 2 位會員   1996 年 9 月

36 基金章程修改通過   1996 年 8 月

37 陶成資料「心泉文選」目錄完稿印行   2000 年 1 月

  目前四個分會中,以台北分會人數最多(奉獻者 68 位、預備會員 4 位、會友 15 位),其次為北美分會(奉獻者 50 位、預備會員 10 位、會友 109 位),再其次為高雄分會(奉獻者 19 位、會友 9 位),與台中分會(奉獻者 8 位、預備會員 3 位、會友 3 位);共計奉獻會員 162 位(其中終身奉獻會員 91 位),預備會員 17 位、會友 136 位;以往總會主席,主任秘書與主要工作人員,皆大部份出自於台北分會會員;總會參議則由各分會會員擔任,但仍以台北分會會員居多。

一○ 小會曾有的團體工作,與團體對會員個人的要求與期盼

  小會在創立之初,就曾經常討論是否應有團體工作,在頭十年曾集合會員中的醫生、護士、藥劑師與義工,組成「義診小組」,辦過每週六與週日的「義診」工作;也曾在天主教聖家堂為國中生辦過「補習班」,輔導聖家堂教友小孩的國中生功課與學業;但經過一段時間後,皆無法長期支持下去,而不得不放棄;因此,小會在經過討論分辨後,要求會員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自行尋找可以實現小會宗旨與精神的機會,努力去完成基督對自己召喚的使命。

  為完成小會宗旨中的使命,會員必須「參與現代人類對真理的尋求」,「致力於中華新文化的建設」,與「促成更公義和諧的社會」;這是「多元化」的使徒工作;會員可因著彼此性質相近的使徒工作,可同心協力組成小組,共襄盛舉。

  小會要求會員除盡力本分外,也要求表現得「極」為出色!如同曾為小會輔導神長的朱勵德神父,以耶穌的身份第一人稱在「基督的訴述」中所言:「今天我所需要的宗徒,是與人過著相同生活又與眾人不同的人;一方面做著同別的教授、外交官、公務員、家庭主婦、商人、老師、郵差、計程車司機、……,完全相同的工作;有著同樣的困難,碰到同樣的釘子,過著同樣的生活;但同時以一種完全不同的精神態度,去工作與生活:那就是心中充滿著愛、服務與犧牲的精神,同時態度誠懇,滿面春風,給煩惱、緊張、痛苦、悲哀、單調的人生,帶來快樂、輕鬆、希望、趣味、朝氣、……;你們應當在一個極平常的生活中活得『不正常』,把平淡的生活『活成奧蹟』:活『人』的生活,但活得不像『人』,而像『天主』;這種『生活的見證』最有效!最有潛移默化之功!因生活的作證,別人不能不看,不能不見,力量最大!」

  多年來,許多會員在回答天主的召喚與邀請下,已自行找到志同道合的會內或會外兄弟姐妹、或在自己所屬的堂區或教區內,或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盡心盡力為福傳工作,或為教會服務,皆表現得有聲有色,可圈可點!至今,可說已成為小會目前發展過程中的一種必然趨勢。

一一 小會編輯及會員發行出版的書籍──【問題 19 答案】

1 張雪珠:「天主被釘在十字架上了嗎?」, 1978 年 5 月

2 楊莉莉等:「幽谷中的曙光」, 1984 年 10 月

3 雷煥章神父:「一扇新門」要理書 , 1986 年 2 月

4 台北分會大陸關懷小組:「橋樑教會文摘」, 1993 年 5 月

5 張瑞雲:「當代女性獨身教友」, 1993 年 3 月

6 小會聖三靈修資料庫:「聖三之路」, 1994 年 7 月

6 神修小會總會刊物:「心泉」──第 1 期( 1963 年)至第 71 期( 2004 年 12 月)

7 吳偉特、朱立德:「滿面春風的僕人──朱勵德神父」光啟出版社, 2002 年 12 月

一二 「心泉」刊物中有關「小會團體形成及成長」的文章──【問題 20 答案】

1 心泉 12 期: 劉淳德、吳偉特、姜其蘭與黎建球──「小會與我」

2 心泉 27 期: 吳偉特──「小會陶成計劃的前言」韋 薇──「小會陶成訓練計劃」

3 心泉 31 期:吳偉特──「小會、基督生活團與小會的理想」

4 心泉 33 期:王端敏──「從組織看如何提高團體品質」

5 心泉 34 期:孫長安──「台北分會區會簡介」

6 心泉 35 期:楊敦和──「小會是什麼」

7 心泉 48 期:張瑞雲──「談你千遍也不厭倦──我所認識的小會」

8 心泉 53 期:雷煥章──「會章增修與你息息相關」

9 心泉 61 期:姜其蘭──「神修小會使命的我見」

10 心泉 63 期:「心泉文選」── 12 期至 62 期

11 心泉 64 期:安──「小會宗旨的兩個幅度」徐 琪──「我上了一條船」

  其中特別強烈推薦建議,請參考「心泉」 63 期(第 160 頁至 192 頁)的「心泉文選」目錄,這是經過許多會員千呼萬喚才完成的工作!「心泉文選」目錄的編排方式,是按照小會的宗旨、精神分成若干個子題,每個子題皆分為「理論篇」與「實踐篇」,再在所有「心泉」刊物中找出相對應的文章,納入在目錄中。

  「心泉文選」的目錄子題,分為:「小會」、「奉獻」、「宗旨」、「繼續基督對中華的使命」、「參與人類對真理的尋求」、「致力於中華新文化的建設」、「促成更公義和諧的社會」、「在生活中求成全」、「在教會內團結」、「我們的精神就是基督的精神──愛」、「超脫」、「喜樂」、「進取」、「合作」、「服務」、「神修」、「祈禱」、「神類分辨」、「婚姻聖召」、「修會聖召」、「獨身聖召」、「聖三之路」。

  若要認識、了解小會的來龍去脈,小會宗旨與精神的涵義,會員們在努力「實現天主眼中最完美的我」的生活分享,……等等有關小會的點點滴滴;只要參照「心泉」 63 期中的「心泉文選」目錄,就可在每篇文章所對應的心泉期別與頁數中,找到這篇文章內容!

三、結 語

  四十年來小會團體與會員的努力成果,酸、甜、苦、辣皆有,我常以「一張白紙上的黑點」來描述小會一路走過來的成果,如果小會百分之一百完成了基督的使命,那麼將會是一張全白的白紙;當然目前還未完成,所以現在是「一張具有許多黑點的白紙」,但這四十年來許多黑點已漸漸消失,還存在的黑點是我們大家一起要努力加強改進的地方;對整張白紙而言,許多黑點外的白紙面積在慢慢變大,這些在「白紙面積」的「白」,就是小會過去四十年來努力的結果,具體的證明就是已活生生展現在 71 本「心泉」刊物中的文字內容了;小會期盼因著每一個小會會員的努力,早日使黑點完全消除。

  我一向以「正向」、「積極」的角度來看小會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我認為小會四十年來,已顯示出是一個「天主聖三」帶領下的團體,天主對小會與團體中的每一個人,都有祂的計劃;與其說:「小會是由小會五老所創立。」還不如說:「在天主造天造地的大計劃中,就包含了當初五老所創立的神修小會!」

  參考文獻

1. 中華基督神修小會:『心泉』刊物 12 期至 71 期, 1963 年 ~2004 年

2. 中華基督神修小會:『會員手冊』 1975 年與 1993 年

3. 朱勵德神父:「基督的訴述」,『滿面春風的僕人──朱勵德神父』吳偉特、朱立德編著,光啟出版社, 2002 年 12 月

4. 王端敏:「小會是什麼」,『心泉』刊物 12 期, 1981 年

5. 吳偉特:「小會、基督生活團與小會的理想」,『心泉』刊物 31 期, 1983 年

6. 吳偉特:「小會團體的形成及成長大事錄」,『心泉』刊物 67 期, 2001 年

 

目 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