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 第56期 56

與梅瑟攀登約旦的乃波山

王玉梅

與梅瑟攀登約旦的乃波山


 

王玉梅


 

約旦自古就經歷許多民族的統治和不同文明的洗禮,先後被亞述、巴比倫、波斯、馬奇頓、阿拉伯、奧斯曼帝國統治,之後成為英屬託管地的一部分, 1946年獨立。約旦人大都是遜尼派的穆斯林,說阿拉伯語,但商業上和政府機構則使用英語,目前全國只有4%的人信奉希臘東正教。首都安曼在舊約中稱為拉巴 (編年紀上二十1),因座落在7個山頭之上,故像羅馬一樣,有「七山城」之稱。傳統又現代的約旦境內,還有許多聖經中提到的地方和十字軍東征時建造的城堡,曾屬羅馬帝國管轄,紅海之濱的厄茲雍革貝爾,即撒羅滿時代建造船隻的港口(列王紀上九26)。這裡有山嶺圍繞,易守難攻,「王道」經過此處,自古就是一個極具商業和軍事價值的重鎮。

由埃及飛抵約旦, 登上乃波山,也就是梅瑟遠望迦南地和他去世的地方時,內心充滿了感恩。進入乃波山頂的紀念園區,即可看到紀念梅瑟的石碑、可以當門的大圓石,和一座義大利藝術家設計製作,高大如一本書的石雕,書的封面刻著:「Unus Deus Pater Omnium Super Omnes 只有一個天主和眾人之父,他超越眾人、貫通眾人、且在眾人之內。」【厄弗所書四6】,另一面則以阿拉伯文刻著:「天主是愛」【若望一書 四8】,是的,「那不愛的,也不認識天主,因為天主是愛。」書的側面,由上而下分別雕有:亞當、諾厄、亞伯拉罕、梅瑟、耶穌和穆罕默德等六個頭像,因此目前乃波山也如聖城耶路撒冷一般,是三大宗教信徒的朝聖地。

1933年,山上發現4世紀時建造的教堂和修道院,現今是方濟會管理的拜占庭式教堂,教堂內寬敞明亮,兩側設有高出地面的玻璃步道,這樣不但保護古老文物,也使朝聖者可近距離地欣賞精緻美麗的馬賽克地磚。二千禧年時,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來此朝聖,並在教堂旁邊種植了一棵象徵和平的橄欖樹以為紀念,約旦政府為迎接貴賓,清除了所有禁區的地雷,使以約邊境的聖地更安全,亦頗具意義。觀景台上豎立一座紀念摩西舉銅蛇治癒病人的權杖,此銅蛇雕塑以巴洛克藝術形式表現,製作精美細緻。附近還有一間以照片介紹遺趾發堀過程,和展示石柱等物件的空間,鑲嵌精密的馬賽克遺跡,記錄了當時人物的服飾和流行花色,至今色彩依舊繽紛。

梅瑟出生在埃及法老王要殺死所有希伯來男嬰的年代,由於母親、接生婆、姐姐和埃及公主等婦女的特別幫助,得以存活並受到很好的教育。他雖在埃及宮裡長大,但很關心被壓迫的西希伯來同胞,因路見不平殺死了一個埃及人,但之後因受到希伯來同胞的質問和羞辱,又害怕被埃及法老王殺害,故逃至曠野躲避,這是他人生的第一個階段。聖經中以三個階段記述梅瑟生命轉化的過程,結婚後他開始過著隱居牧放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在山上看見焚而不毀的荊棘。慈悲、仁愛的天主,看見以色列百姓的痛苦、聽到了他們的哀嚎,於是召叫梅瑟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使以民不論內在或外在都能由奴役走向自由。

天主的召叫令梅瑟很驚訝,他雖願意服務,但回埃及去跟法老談判⋯實在太難了,於是百般拒絕。他十分謙卑,但他的確是一位再合適不過的人選,因為梅瑟愛主,也熟悉埃及和希伯來文化,又有豐富的曠野生活經驗。在上主賜予異能和神奇的手杖後,他逐漸有了信心,也開始認真體會上主是誰,⋯⋯梅瑟思前顧後、反覆思索,但仍堅持抗拒,因為這是攸關他全家生死存亡的大事。然而一股極大的力量催迫著他接受天主的邀請,並引導他進入更深更大的奧秘中。最後,他忘了自己、忘了困難,勇敢地帶著妻兒回到埃及,和哥哥亞郎一起和以色列子民及長老說話,並行了一些奇蹟。百姓都很高興梅瑟要帶他們走出埃及,因為上主了解了他們的痛苦、聽到了他們的哀嚎。此後,梅瑟和哥哥同去與埃及法老談判,展開了他人⽣第三階段的任務。

以民過了紅海,天主一路以雲柱、火柱領路,也供應了他們所需,梅瑟除任勞任怨也不斷鼓勵大家不要害怕,尤其在朝拜金牛的事件上,更可清楚地看到他的愛心和改變,因為他向天主求情時,完全是和一再犯錯的同胞站在一起,故使許多危機變為轉機。「情到深處無怨尤」可以形容親情、愛情,也可以轉化為愛同胞、愛民族和人類的大愛吧。梅瑟由開始拒絕 、對抗到最後的甘願承受所有責任,這樣的改變使他的生命成長、提昇而至轉化,他成功地帶領以民離開埃及、走出曠野,完成了天人中介的使命,成為猶太傳統中的導師,和令人尊敬先知中的典範及楷模。自觀景台往下望,視野十分遼闊,迦南地域盡收眼底。上主預許流牛奶流蜜的地方,就在眼前,朋友問:四十年了,歷盡千辛萬苦的梅瑟來到這裏,卻不能進入福地,那是怎樣的心情和感受呢?他一定很失望、很傷心、很遺憾、很沮喪吧!梅瑟在卡德士,照上主的吩咐當著眾人以杖擊石,叫磐石流水,他敲磐石ㄧ下,又一下⋯⋯。其實他以前只敲一下,這次一定是被特別愛抱怨的以色列民眾氣瘋了。這段經上的紀錄,要怎樣對教外的朋友說明呢?

或許這問題並不複雜,因為梅瑟接受天主召叫、梅瑟和天主訂立西乃盟約、梅瑟和同胞在曠野中生活了四十年⋯,這樣的出谷經驗,不但造就了以色列民族,同時也重塑了梅瑟的生命。一路走來,他對同胞無怨無悔地付出了真愛與深情,到達約旦河邊時,責任已了、接棒有人,且已屆120高齡,雖然他眼未花又很有精力,但既然上主這麼吩咐,於是他就非常平安地升天面見天主了。朋友命運坎坷、逆境經驗豐富,是經過大風大浪的人,十分了解「拒絕、對抗、接受、放下或歡喜承載」的過程,因此點點頭,回我一個會心的微笑。

《出谷紀》一般稱出埃及記,是梅瑟五書的第二本經書,據說梅瑟於出埃及一年後在西乃曠野執筆所寫,梅瑟五書則在流亡期後完成,許多先知在其中發言,是教會俗稱的「歷史書」。梅瑟頒布的律法十誡,是人民信仰和生活的準則,也是人類最初的法律,為幫助眾人堅定信德,他將刻著十誡的石板,安置在會幕至聖所的約櫃中。在約旦河邊的摩阿布曠野,梅瑟宣告他的遺囑並委派若蘇厄,帶領以民繼續跟著約櫃進入上主的許地,使以色列人擁有傳統和信仰。天主真是用心良苦,將祂鍾愛選民追求自由的生命歷程,傳給萬民做榜樣。是的,透過以色列民族的成就,我們看到了天主的救贖。

追尋生命的價值、活出基督的精神,是信徒的崇高理想,求主祝福我們和我們的生命,願效法耶穌和諸聖先賢,永遠朝向天父,走出狹隘的自我,彰顯天主的光榮和恩典。


 

Print Friendly and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