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蘭的信》
主內的弟兄姐妹們:
家母生病了,我去洛杉磯,陪她將近三個星期。在那段時間裡,我和朋友通了許多電話,和家母的醫師們談論了好幾回,也和在醫藥界的朋友們徵詢了許多意見。我當時急著想知道所有有關肺癌的資料,希望能確定醫師的診斷,並找到最好的治療方法。家裡的弟妹們也意見紛紛,儘管都是為了媽媽的幸福,每個人卻是各有各的看法。每個晚上,我們都一起靜下來祈禱,後來大家總算達到同一個結論。現在我的心很平靜,相信上主的大能自會照顧帶領家母。讚美上主,家母在這段期間,也很勇敢,很有信心。
今天早上,我如常地開了電腦查電子函件,看到李秀英女士對今天彌撒中的福音章節的分享,這段經文是這樣的:
法利塞人問耶穌天主的國何時要來?耶穌回答說:「天主國的來臨,並非是顯然可見的。人也不能說:『看呀,在這裡』;或:『在那裡』。因為天主的國就在你們中間。」耶穌對門徒說:「日子將到,那時,你們切望看見人子日子中的一天,而不得見。 人要向你們說:看呀,在那裡;看呀,在這裡。 你們不要去,也不要追隨, 因為猶如閃電由天這邊閃起,直照到天那邊;人子在他的日子裡,也要這樣。 但他必須先受許多苦,且被這一代所擯棄。」 (路十七:20--25)
李女士說我們宗教信仰的態度不應該只是「祈福免禍」;
法利塞人不懂耶穌,不瞭解耶穌,他們有自己所想的天國,期待耶穌去完成。但耶穌拒絕他們的期待,並指出:「但他必須先受許多苦,且被這一代所擯棄。」這也是我們跟隨耶穌要經過的過程。
受洗以後的基督徒生命,需要不斷地再從聖經中、教會團體中、生命經驗中,繼續更深、更正確地認識耶穌,而調整自己的生活態度。因此,「祈福免禍」不是信仰的態度!當我們有了正確的態度之後,能夠從痛苦中看到恩典,從耶穌的受苦看到祂的救贖與復活。那麼,我們生命中的痛苦,也就因著耶穌有了意義,有了新的得勝。因著耶穌的翻轉,痛苦便不再是主宰我們生命幸福指數的因素,反而成為豐富生命的禮物。而也正因為我們不以「祈福免禍」的態度來面對信仰,反而擁有了內在自由的智慧!
我們的一生中,總會有悲傷、焦慮、絕望的時候。有的時候,我去安慰別人;有的時候,我需要別人的安慰。我在好友瑪莉送我的Nouwen神父一本書裡讀到這樣一段話,題目是「共融在軟弱中」(Solidarity in weakness),節錄下來,和大家分享。
喜樂蘊藏在同情當中,「同情」一詞,其實就是「有難同當」的意思。我們也許很難想像,為什麼「陪伴別人受苦」,會帶來喜樂?可是事實上,陪著一位正在痛苦中的朋友,伴著一位心陷絕望深淵的朋友,和一位在困擾混淆中的友人分享,這樣的經驗常帶給我們深深的喜樂。這個喜樂不同於一般的快樂,不是情緒上的興奮,也不是內心的滿足,而是安詳的喜樂。那是種把自己奉獻給別人,參天地、與整個人類共融的喜樂;尤其是在軟弱中、在破碎中、在傷痛中的共融,這樣的共融把我們帶到喜樂的最深處;那就是我們把自己的人性與別人分享,融入整個上主的造化中。
我要謝謝上主,也要謝謝你們每一位,在這段期間陪著我,為我祈禱,為祈禱通訊裡的每一個意向祈禱。
《擎虹的信》
瑞蘭,伯母和妳都在我的祈禱中。願上主的平安喜樂,常在妳的心中。
《思羽的信》
瑞蘭,一直在想念著妳,不知道除了為伯母和妳祈禱之外,還能做些什麼?很高興知道在這樣的痛苦中,妳能夠找到平安與安慰。我想起當家父得了失憶症時,我的繼母從教會的兄弟姐妹那裡,受益許多。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教會這個大家庭毫無保留地給了我們莫大的支持。
伯母後來做了組織切片沒有?現在最重要的,是讓伯母身心平安舒適。如果我能幫得上什麼忙,請不要客氣,一定要告訴我。我家住得不遠,也願意儘量幫忙。就靜聽你的吩咐。敬祈主佑!
《丁文的信》
瑞蘭,謝謝妳送了Nouwen神父這麼美麗的信息,也謝謝妳的分享。我會為伯母及妳的家人們祈禱。
《著釧的信》
瑞蘭,謝謝妳的來信,妳的分享使我深受感動。我可以將心比心,因為在過去的四年裡,我的父、母親和公公、婆婆都相繼過世。我們心中的痛苦和悲傷絕非筆墨所能形容。尤其是家母進出醫院,達五、六次之多。看著她受苦,我無論如何也無法忍受。
你在洛杉磯還會待多久?多保重,所有的朋友都會為伯母和妳祈禱。
《筠梅的信》
瑞蘭,早安!知道妳相信上主在這段期間一直與妳同在,讓我安心不少。在我們受苦和焦慮當中,上主必要透過所有的管道來安慰我們。我也曾經有過同樣在黑暗中的經驗:在家父住院的七個月當中,我屢屢一個人在家裡孤獨地生氣,上主憐憫了我,在我最軟弱的時候一直陪伴在我的身邊。家母病重時,有七個月之久,躺在床上無法動彈。我們姐妹倆每晚輪流陪著她,每四個小時,替她翻一次身。隔天早上,再身心俱乏地去上班。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交託在上主的仁慈裡。
那個時候,我的婚姻正好在最低潮,我的工作也岌岌可危。上主一定是可憐了我,祂知道我還沒有力量背起我的十字架來,暫時先替我把十字架挪開,奇蹟似的讓家母恢復了健康。祂教導了我,讓我學到:不管我是否體驗到,上主的愛一直陪著我們!兩年後,家母過世前病重時,我們兄弟姐妹為了如何處理,有了很深的歧見,儘管這並非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我的心還是痛不可當。在那段掙扎的日子裡,我的先生離得遠遠的,其實都是因為我自己自顧不暇,自然把先生給冷落了。如今回想起來,上主一直在我身旁,只是我沒覺察到而已。在我們家,
我一向被認為是最軟弱的一個,可是在雙親病危的時候,卻是我在他們的病床前
陪著他們。我一直都記得,最後一次和家母講話,是在復活節的那一天。在參與
了主日彌撒之後,先生陪著我去看媽媽。我的先生從小不曾體驗過父母溫暖的愛,這一天,一定是上主顯了奇蹟,因為他認為我們太不體貼媽媽,太自私,而生我的氣。
我的個性不是一個據理力爭的人,每次遇到衝突的時候,我總是委曲求全地找出一個最好的解決辦法,我生性如此,也相信這是我的中華文化的背景使然。話說回來,那天晚上,我回去醫院探望媽媽時,我們說起兩年前上主奇蹟似地治癒了媽媽的病。媽媽答說她也很清楚,只是要皈依,或許太晚了些。她說她唯一擔心的是我妹妹,她說因為我信主,她知道我不會有問題。我答應她一定會盡心盡力地照顧好妹妹。那天晚上,上主一定是在她心裡,因為我那時已經差點要陷入憂鬱症的泥沼裡了,她的話幫助我,又重新把心神專注在基督救世的苦架,和上主無限的仁慈裡。隔天清晨,她一個人就靜悄悄地走了。
上主從來不會強迫我們去愛祂,相反的,祂只是愛著我們,然後耐心十足地等待著我們哪一天開了眼,能夠看出祂對我們無條件的大愛。有時候,上主的愛似乎是太嚴苛了些,所有做父母的都很清楚:愛不是學到的知識,而是活出的生命。我們每個人都是如此不同,有時候,我們以為我們了解什麼對別人最好,可是真的如此嗎?其實只有上主才能洞悉我們內心的真正需要。我不是個眼明手快的人,許多事都要學過幾次,才記得住。記住了以後,卻是牢牢地烙印在心底。自從家母過世以後,我學到的是,在這個世界上重要的事只有一件:那就是在我們能力範圍所及,努力尋求上主的旨意,緊緊地跟隨耶穌的腳步。別人的評論和批判,不過是反映著他們的想法罷了。只有緊跟著耶穌的步履,我們才能找到上主的旨意。我是一個單純的人,我也只能專注一件事,那最重要的一件事。
我很能體會妳現在的心境,我會經常存想著妳;經常為妳祈禱。請多保重,放心地放開手,讓上主去帶領。上主對伯母的愛比我們所能想到的要深千萬倍,伯母也不會讓她的子女們因了她,而受太多苦。祝福上主的平安和喜樂常存妳心中。
《建立、碧瑜的信》
瑞蘭、建德,謝謝瑞蘭告訴了我們郭伯母的情形,我們會為伯母身體上、精神上和心靈上的平安祈禱。請代問候伯父,希望他一切安好。你們倆個多保重。
《稚珊的信》
瑞蘭,妳對伯母生病的憂心關懷,讓我深受感動,我的心也時時為此惦念著。伯母有子女這麼孝愛她,也是她的福氣。期望仁慈上主降福伯母及妳們一家。
Nouwen神父的一段話寫得真好,希望當我們祈求上主臨在的當兒,那深刻的喜樂把我們的人性都結合在一起。
《甲華、靖亞的信》
瑞蘭,我們會繼續為郭伯母及妳們全家祈禱,期望上主的安慰常存妳們家中。務請保重。
*李秀英,基督生活團永久奉獻團員,育有二子,目前全職義務為人服事--心靈醫治祈禱。自2001年12月12日為了紀念耶穌會士孔達仁神父逝世一週年,開始寫平日福音分享,每天經由電子郵件方式,將其個人一早自天主聖言所得到的生活能量與大家分享,做為文字福傳。如果你希望收到她的分享,請和她聯絡,她的E-mail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