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98期 信仰是禮物、選擇、熱忱

天主的家--煉靈月在彰化靜山

蕭淑美

 

        幾乎每年都去靜山靈修中心參加中華基督神修小會的共融活動,今年煉靈月第二個周末參加古亭耶穌聖心堂的避靜,則是第一次去靜山避靜。整整三天三夜,讓我能從容的走到各個角落,細心的體會靜山。

        這裡好像天主的家,讓我連想起《心靈小屋 The Shack》這部小說和電影:男主角麥肯收到「老爹」的一封信,邀請他去小屋,在那裡,他遇見了天主聖三,並在不同的情境展開對話。在靜山,不論是室內或是戶外, 天父、主耶穌、聖神、瑪利亞,也是在不同的地方,等著與我聊聊。

        剛到時,已是中飯時間,來到餐廳,看見牆上掛著Helen Mallicoat 的一首詩〈My Nameis I Am〉。(天主說)……如果你一直生活在過去,伴隨著過錯和悔恨,那會很辛苦,因為我不在那裡,我的名字不是「I WAS」。如果你一直生活在未來,伴隨著問題和擔憂,那會很辛苦,因為我不在那裡,我的名字不是「I WILL BE」。如果你生活在此刻,那會卸下重擔,因為我在這裡,我的名字是「I AM」。這首詩啟動了我這次的避靜--活在當下,與主同在。天主是超越時間的,但我們活在當下,才有機會像梅瑟一樣,能看見遠方燃燒的荊棘,聽見天主呼叫他的名字,以及洞悉自己和天主的渴望。如果梅瑟牧羊時,一直陷入對過去的悔恨或是對將來的擔憂,這些天主的標記可能就被錯過,當然也不會啟動後來的行動。

        在避靜的過程中,我思考到自己對人生的深層渴望是什麼,我希望自己的哪些東西可以傳承。這個問題牽涉到我對孩子的渴望,於是我去了後山耶穌會士的墓園。會士們奉獻自己的一生,沒有孩子;我想請教他們,他們如何看待傳承這件事。我來到李哲修神父、馮允文神父、王貴神父墓前,最後停留在雷煥章神父的骨灰龕前。雷神父的照片,讓我想起「老魔鬼」的點點滴滴:每次在震旦中心聚會結束,他總在一樓門口送我們;每次去書房找他,他立刻放下事情,與我們談談……當然還有最後我和一些人恭送他到太平間,以及殯葬彌撒後我用破英文跟神父的家人誠摯的道謝。神父啊,您怎麼想「傳承」這件事啊,您可以再和我聊聊嗎?我希望無論有形或無形的,都可以藉著孩子傳承下去。「想傳承的當然是重要的事,天主看重的事,就是我們看重的事,我們只看重這個,並用一生與天主合作……」我似乎明瞭了一些,也再回頭看自己和天主的渴望。

        在煉靈月來到靜山,天主藉著各種方式與我對話,讓我深深的敬畏與感恩。真是感恩啊!這個天主的家。 (轉載自天主教周報567期18版)

 

    聖母亭的聖母像並非柔美的造型,我去了好幾次,對這尊像有點納悶。

有一次走到側面,看到聖母蹲下來,穩住自己,讓小耶穌自在地依靠著她,很感動。

最後一天早上再來到聖母亭,聖母右手的姿勢,像是邀請我拿起念珠。

我拿起念珠,大聲的誦唸玫瑰經的歡喜五端,聲音在小亭中迴繞。

 

 

  出靜前一刻,來到庭園草地上,大大小小的石塊,

被陽光曬得暖暖的,不坐一下,怎麼捨得啊!

 

 

 

 

 

 

 

 

   

四樓陽台,籐椅與圓桌,彷彿天主等著(渴望)與我約會。

看著神師李驊神父提供的經文章節,看著遠方的大自然,

享受第一天午後親密的時刻。

 

 

 

 

 

傍晚來到頂樓,看著耀眼的太陽消失在眼前,

而此時在看不見的背後,月亮已悄悄升起。

轉過身,看著月亮,我想到神師說的:

天主不會虧待我們的,天主知道祂在做什麼,

雖然我們可能不知道。

 

 

 

 

 

 

 

大樹下,也好驚喜,竟然安排了座椅。坐下來,

感受著背上暖暖的陽光,還有徐徐的微風。

我打赤腳,把腳伸直,孩子般的心情被喚起。

我再張開雙手, 啊,感受到更多的陽光、

更多的風。聖神,要我鬆一鬆!

 

 

 

 

 

 

 

林中好多偏僻的小徑,以前不曾走過,

這次獨自在林間嘗試不同的路徑,

心中不免擔心是否走到不是路的路。

每當看見階梯出現,即便只有一兩階,

心就會安定下來,知道這是一條路;

帶領神師就好像階梯,引領這次避靜的旅途。

 

 

即便是聖堂,也好像家裡的一角啊!

一旁有很好的音響,有聖樂CD,

可以自由的播放,像家人般在客廳聊聊。

當我想放鬆時,就走進這二樓的小聖堂。

 

 

 

 

 

 

 

許多小徑是環繞著苦路,每處苦路也都是我路上的指標。

每當鑽出林間小徑,不知該往哪去時,遠遠看到苦路,

就知道路該怎麼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