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田的農夫
趙世熙
今年二月下旬時,一位小會會友,在北美分會「2020共融營」LINE的群組上貼上有關「心田的農夫」- 四旬期網上避靜的網址,我看到後立即報名參加網上的「四旬期避靜」的活動(它的網址是:https://lent.fll.cc/
《生命恩泉》四旬期網上避靜 每日10分鐘。)
在「四旬期避靜」旅程開始之前,每一位參與者被要求做一些簡單的準備功課,分別是:
1) 閱讀《瑪竇福音》十三3-23* (撒種的比喻和耶穌的解釋),大概瞭解耶穌的比喻,掌握「四種土壤」的狀況(即是我們的心靈)。
《瑪竇福音》:第十三章 撒種的比喻
1.在那一天,耶穌從家裏出來,坐在海邊上,2.有許多群眾集合到衪跟前,衪只得上船坐下,群眾都站在岸上。3.衪就用比喻給他們講論了許多事,說:「看,有個撒種的出去撒種;4.他撒種的時候,有的落在路旁,飛鳥來把它吃了。5.有的落在石頭裏,那裏沒有多少土壤,因為所有的土壤不深,即刻發了芽;6.但太陽一出來,就被曬焦;又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7.有的落在荊棘中,荊棘長起來,便把它們窒息了。8.有的落在好地裏,就結了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9.有耳的,聽罷!」
耶穌講比諭的用意
10.門徒前來對衪說:「為什麼你用比喻對他們講話﹖」11.耶穌回答他們說:「因為天國的奧妙,是給你們知道,並不是給他們知道。12.因為凡有的,還要給他,使他富足;但是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由他奪去。13.為此,我用比喻對他們講話,是因為他們看,卻看不見;聽,卻聽不見,也不了解;14.這樣正應驗了依撒依亞先知的預言說:『你們聽是聽,但不了解;看是看,但不明白,15.因為這百姓的心遲純了,耳朵難以聽見;他們閉了眼睛,免得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裏了解而轉變,而要我醫好他們。』16.但你們的眼睛有福,因為看得見,你們的耳朵有福,因為聽得見。17.我實在告訴你們:有許多先知和義人,想看你們所看見的,而沒有看到;想聽你們所聽到的,而沒有聽到。」
撒種比喻的解釋
18.「那麼,你們聽這撒種的比喻吧!19.凡聽天國的話,而不了解的,那惡者就來把撒在他心裏的奪去;這是指那撒在路旁的。20.那撒在石頭地裏的,即是指人聽了話,立刻高興接受;21.但在心裏沒有根,不能持久,一旦為這話發生了艱難和迫害,就立刻跌倒了。22.那撒在荊棘中的,即是指人聽了話,卻有世俗的焦慮和財富的迷惑,把話蒙往了,結不出果實。23.那撒在好地裏的,即是指那聽了而了解的人,他當然結實,有結一百倍的,有結六十倍的,有結三十倍的。」
2) 這個避靜命名為「心田的農夫」。希望參與者花少許時間,思考一下這個名字的意義,並有意識地覺察自己的意向 - 讓天主的聖言在參與者的心中扎根。
3) 如果參與者想與其他參加者分享交流,歡迎加入特別為這網上避靜而設的臉書群組,讓大家交流、分享思考的過程和成果。
在四旬期間的四十天內,每一天都會有一個主題。其目的是期許每位參與者,依據每一天的主題,靜心下來和天主同在,接受天主聖言,迎接祂到我們內,接管我們的心,讓「祂住在我內,而我也住在祂內,」傾聽祂對我們的召叫。
雖然很多時候,我們覺得自己太軟弱、時常犯罪,而不能為天主所用。我們心裏的一份自卑,主宰了我們的心和行動。心想:「我還未夠資格。」「不可能,天主召叫的不是我。」天主當然知道我們是軟弱的,我們是不完美的,祂比我們自己更了解我們,所以天主一而再,再而三地給我們肯定,並由天主聖神賜與我們力量,去做祂要我們做的事。
天主不是召叫合資格為祂做事的人,而是令被召叫的人合乎資格。
「天主偏偏選了世人眼中愚昧的人,使聰明人羞愧;又選了世上的弱者,使強者羞愧;就是選了世上卑賤的、受鄙視的、及那些什麼也不是的,來廢除那些自以為是的,使所有的人在天主面前都不能自誇。」(格林多前書 1:27-29)
所以,仔細想想,我們希望在這四十天內達到什麼目標?我們生命的最終目標又是什麼?
每日的旅程就以四旬期第二十一日(三月二十日)作一個例子,當日的主題是「兩股勢力的角力」。
當參與者靜下心來準備好之後,進入網頁,出現在眼前的第一個醒目標題是:「你的心在哪裏?」
你的心在哪裏?讓我們見證一下瑪竇福音六26上是怎麼説的:「沒有人能服侍兩個主人:因為他若不是厭惡這個而愛那個,就是效忠這個而忽視那個。」
在我們繼續重整心田的土壤時,我們察覺到荊棘和種子都在心田裡成長,如果我們容許它們一起成長的話,荊棘就必定會窒礙天主聖言的種子。這就等同我們容許兩個主人同時掌管生命。我們不刻意拒絕另一個主人,最終將會阻礙我們在信仰上繼續成長,以及與天主有更親密的關係。這些我們容許滋長的荊棘包括世俗的財富與享受。由於這些東西的本質不等同罪惡,而同時令我們感覺良好,我們很容易就會成為這些慾望的奴隸。但不論這些慾望及所帶來的滿足感,是與擁有物質或財富有關,還是與吃、喝、玩、樂、等等享受有關,這些全都只能帶給我們暫時的滿足。天主教作者Matthew Kelly曾說過:「我們內心深處的嚮往,不在於剎那間的享樂,而在於身處充滿變幻的世界裡,享有持久的福樂。」(Matthew Kelly著作 The Biggest Lie in the History of Christianity),耶穌會神父Robert Spitzer,在一個關於「四種層次的幸福」的講座中,強調人在世俗的事物中尋求滿足,相對地層次較低,亦較為短暫。只有當我們的心神專注於天主──而非自己,我們才能找到最大的幸福和最圓滿的喜樂。
事實就是,我們不能繼續事奉我們自己,而又事奉天主。我們很多時都會愛一個多一些,而「棄絕」另一個。
耶穌教導我們:「你們不要在地上為自己積蓄財寶,因為在地上有蟲蛀,有銹蝕,在地上也有賊挖洞偷竊;但該在天上為自己積蓄財寶,因為那裏沒有蟲蛀,沒有銹蝕,那裏也沒有賊挖洞偷竊。因為你的財寶在那裏,你的心也必在那裏。」(瑪竇福音6:19-21)這個藉著將我們心神專注於天主,來尋求心靈的滿足的過程,是需要我們自己去親身體驗的。當我們開始品嚐到天主的甘飴,並在祂對我們現世和永恆的許諾中找到希望與喜樂時,我們就會發現,把荊棘連根拔起不但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痛苦,更是十分值得的。
接下來,我們慢慢進入每個人自己心田,去好好地「反思」一下:「我生活的方式是否揭示了我的心依然停留在現世的滿足,也就是在地上為自己積蓄財寶;還是我已決意開始在天上積蓄財寶,因為我的心本來應該屬於天主?」
在反思中,有人會這麼想:
「當反思每天生活,你會發覺最平安開心的時候,就是一心一意交給主,以主為先。」
「天主,我決意在天上積蓄財寶,已開始斷捨離,不為世俗物慾所牽掛 。因過退休生活,每天都抽一小時,閱讀靈修書,和做聖言誦讀,與祢在一起。但在使命工作上(帶慕道班 )過於著力,有時覺得疲倦,知道不是主的意思,是自己的完美性格造成,我需要學習交託給祢和清除心田的雜草,聽從你的旨意去履行使命,放下執著,因為我的心是全屬於祢的。求祢指引我尋找永恆的福樂。」
「對!我的心本來就屬於天主的,只是誤以為教育孩子的心強於一切就是實踐使命!其實,我現在覺察到把自己的心交還天主,並在祂內,與祂一起從事教育的工作,這才是正途。決定從現在起:少上網找資料,多看聖書、祈禱。求天主和我一起教育祂交給我照顧的孩子。」
「全能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感謝祢讓我們同在一起呼唤祢,向祢傾訴和祈求,也聆聽祢。祢藉著主耶穌基督告訴我們: 「我實在告訴你們:若你們中二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無論為什麼事祈禱,我在天之父,必要給他們成就,因為那裡有兩個或三個人,因我的名字聚在一起,我就在他們中間。」祢在我們中間,是我們所渴的,是我們所求的,因為在這困難中,我們在地上受不同的事情所纏繞,特別是現在,新冠狀病毒疫情在全球已成大流行傳染病,如果我們實在地聽到祢,我們會心神靜下地省悟,在這疫情中,祢要實在地再次提醒、勸導我們各人什麼。主,祢說:「神貧的人是有福的。」願我們能因着我們的軟弱,帶着罪過和悔改的心,虛空自我,以我們祢賦予的生命和生活,奉獻於祢。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分秒,在我們所想的每一個人、所說的每句話、所做的每件事,都是因着祢早已放在我們深心處中的信德、愛德、和望德而想、而說、而做,願這樣能使我們,如聖德蘭修女般,時時刻刻以我們的思言行與祢親密地傾談、為祢作見證,祢就在我們中間。」
「雖然我們有很多需要感恩的理由, 但是我們每一個身在這地球村的人,都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的肆虐而心感沉重。在某程度上,我們都擔心、焦慮、失望、沮喪、甚至乎感到絕望。讓我們不要忘記天主是愛,而事實上祂在乎我們每個人,特別是那些受苦的人。現在就是更新我們的信仰和對天主完全信任的時候,並懷著喜樂的心情去期待必定會來臨的復活。 無論我們身在何方,都請大家團結一致,以心神及禱告,一同渡過這個風暴。要知道主耶穌也在船上。 我們在這艱難的時間裏,定會為大家祈禱。」
其實,在這短短幾分鐘反思的時刻間,天主無時無刻地都伴隨在你的身旁,聆聽著你的心聲,默默地指引著你,你聽到了嗎?
最後讓我們一起感謝天上的父:
「親愛的天主,感謝祢幫助我們選擇走在福音的道路上,因為這是一條把我們帶到祢那裏,也就是永恆的喜樂和生命的道路。天主,作為我們對祢的邀請的回應,我們決意不再注視著自己的局限、我們的軟弱、我們的不完善,以及我們的罪性,我們決定不再被這些思想捆綁。我們要重新向祢承諾,去注視著祢的信實,以及祢向我們所作的承諾,相信祢會供給我們所需要的一切。主啊,幫我們選擇祢,而不再只注視著我們自己。
願光榮歸於父、及子、及聖神,起初如何,今日亦然,直到永遠,亞孟。」
非常感恩能夠有始有終的走完了四十天的「心田的農夫」- 四旬期網上避靜的旅程,經歷了這四十天的洗禮後,由衷地感謝天主,祂讓我親身體驗到,祂是怎樣在生活中和我們緊密相連,恩賜我們祂深切和獨特的愛情,傾注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裏,並期許我們把這份愛傾流到其他人身上,不要辜負了天主交付我們這份神聖的使命,記得要將祂的聖愛廣傳出去。
三月三十一日那天主題「你是否能以愛和謙遜與他人分享基督信仰?」中的一段話我特別喜歡,和大家互勉之。
「傳福音的催迫感是一回事,能有效地傳福音是另一回事。讓我們看看兩個重要的德行:愛和謙遜;我們必須活出這兩大德行,才能真正成為一本《生活的福音》。
有時候,我們在運用時間和精力上過份著重效率,令我們忽略了福傳對象的需要和感受。一點值得謹記的是,分享信仰的最佳方法,絕不是以沒完沒了的教導消磨人,也不是像命令奴隸般向人發出指令。基督愛的信息必須以真誠的愛來分享。聖奧斯定這樣說:「讓我為你們定下一條基本而簡短的規則:先去愛,那你就可做你想做的事。如果你保持沉默,請出於愛心而做。如果你大聲疾呼,請出於愛心而做。如果你不懲罰,請出於愛心而做。讓愛的根和基礎從內而紮根。凡發自這根源的一切,必帶來美善。」《若望一書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