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73期 全球思維.在地行動

神州的召喚

林安禮

 

  我出生在台灣一個非教友家庭,沒有機會接觸宗教。中學六年念的是天主教學校,修女們的獻身精神感動了我,於是我開始追求信仰。初三時,受洗成為天主教友。大學四年,天主教大專同學會及基督生活團,佔據了我大半的時間,我可以說是在教會裡長大的孩子。這期間,很幸運的受到許多位神父、修女的指引及陪伴。他們是我在人格及信仰成長上的導師,對我的一生,有極其深遠的影響。我常常念及這些恩師,衷心感謝天主給我如此優沃的成長環境。

  時間跳過數十年。在我做了多年全職家庭主婦之後,很奇妙的,有了一個為教會服務的機會。

  瑪利諾會有一項培訓中國教會人才的工作,由瑪利諾會和中國的主教及修會會長協商合作,培育來自中國的神父、修士、修女。目前負責協調管理這一項計畫的,是瑪利諾會翁德光神父。我則擔任他的助理。

  這些神父、修士、修女們來到異國,投身于語言、文化、生活方式、思想模式迥然不同的環境,自然是相當辛苦。瑪利諾會的神父、修女們,自己有在外國傳教的經驗,了解個中滋味,由他們來照顧、協調,可說是最恰當不過。到美國來進修,知識上的收穫、獨立思考的訓練、眼界的擴展,都對他們的信仰及日後的傳教、服務工作,極有助益。身居異國,在文化衝激下,他們被迫重新檢視自己及自己的信仰。這個經驗雖會引來對自我的懷疑,招致擺盪不定的混亂,但最後的結果,往往是對自我及傳統中國文化更深的欣賞與肯定以及更活潑的信仰。瑪利諾會安排他們分散到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學校,是希望他們有更廣面的接觸、更豐富的經驗。另一方面,每年兩次固定到紐約瑪利諾會來參加避靜或研習會,除了知性的學習,也是讓這些遊子們享受回「家」的溫馨,同時有機會與其他學員相聚,增進彼此的情誼。將來這一批人回到中國服務,面對挑戰,會需要彼此的支持與鼓勵。

  我沒有去過中國大陸,但對中國的教會、教友,卻有一種特別的感情。同為中國人,同是天主的子女,他們的過去,卻坎坷得多。我們理所當然、輕易得來的栽培養育,他們不見得有機會享有;而他們在動盪不安的大環境中,仍保持堅定的信仰,更是令我折服。

  這份新工作,對我來說,不只是一個差事,而是來自天主的召叫,因為我深信我們是在為一件很有價值的事努力。這些神父、修女們,離鄉背井,來到美國學習,為的就是讓自己成為天主更好的工具,把天主的愛帶給更多的人。他們每一個人回去以後,不知要影響多少人,碰觸多少心靈。就像當年帶領我們的神父修女們,他們撒下的種子,多年之後,將要開花結果。

  翁神父是位美國人,他曾在台灣從事心理輔導工作,也曾在中國大陸教書,中文說得很好。我也不明白他為什麼如此熱愛中國及中國人,我看到他真是心繫中國。目前除了負責這項計畫之外,他每年有幾個月的時間,在中國各神學院講學。其實,他的最愛是教學、靈修指導及心理輔導,天主也給了他這方面的特才。但為了這個培育中國教會人才的理想,他甘願擔負起枯燥、煩瑣的行政責任,策劃執掌整個作業。這項計畫能發展到今天的局面,能讓學員們在美期間,享有如此深廣的學習與成長,和翁神父的理念及作風有很大的關係。看他極力為這項計畫、這些學員,奔走、爭取;看他像大家長般的愛護這批大孩子,照顧他們的身心;看他像僕人一般的領導這些學員,以身作則為他們服務,心中有極深的感動。

  我年少時,曾有去非洲傳教的夢想。如今,有機會加入這個行列,間接為中國的教會服務,也算是圓了當年的夢。這是我對天主及神州召喚的回覆,也許您也有您的方式回覆吧!

後註:翁神父已接受我們北美分會主席陳著釧的邀請,參加明年在休士頓的共融營,做主講員。

 

目 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