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思小品集」於一九九五年十一月由光啟出版。在作者簡介中,介紹了沈鶴璉神父四十一年(一九五二│一九九三)的修道歷程。沈神父,筆名雷思,因參加聖母軍而遭逮捕,下放至青海勞改,並在青海當了十年油漆工、十五年農夫。於一九八八年來到美國加州,在柏克萊大學完成神學,於一九九三年晉鐸。雷思神父在「雷思小品集」的自序中,描述了他得到神父和教友們的鼓勵,將數年累積的六、七十篇文章彙編成書。「雷思小品集」的前半部份,是沈神父在青海監獄和勞改農場的生活,加上他所懷念的人物和地方,標題為「信仰見證」,最後是沈神父的「靈心小品」。「雷思小品集」的簡介,把這本書描述得很貼切 ──作者以輕鬆、平實的筆調道來艱辛、苦難的信仰見證及選擇神職的心路歷程。雷思神父用了他寫作的筆尖,在讀者的心田中播種耕耘。讀了「雷思小品集」的確有豐收的感覺。
大約十一、二年前,亞特蘭大的教友團體開始辦一份「曙光月刊」。我從投稿的義務當中,體會到寫作的好處和樂趣。幾年下來累積了數十篇,完成或未完成的文章,也發現在原稿上標明寫作日期的好處。有時回頭看過去寫的東西,能看到心靈和信仰成長的痕跡,寫作和祈禱一樣需要恆心,標上日期,正好可看出自己的恆心指數。手稿當中,自己覺得最珍貴的是:一九九八年至一九九九年的神操筆錄。當時帶領我做神操的 Fr. Jim Babb ,規定我在每天的操練祈禱之後,要把心得寫下來,每週和他見面的時候,他所給的下週聖經章節、會面日期,和對聖依納爵神操指導原則的反省,都記錄在同一筆記本上。九個月下來,除了保祿書信、依撒意亞先知書,和聖詠選用的章節較多,馬爾谷福音和訓道篇,是每一章節都沒有漏掉。 Babb 神父已於 二○○二年六月十二日 ,以八十八高齡回歸天鄉。這本神操筆錄,就成為我和神父最深情誼的唯一記載了。
在我十八至廿五歲時遇到兩位恩師,我想我一輩子都會稱他們為恩師,因為他們的教導經過二十年,不但歷久不衰,反而更加生動而踏實。七年當中,我都捨不得放棄任何一次和恩師會面的時間。我們每月見一次面,每次一個鐘頭。兩位神師都是心理學家,每次見面後,神師總是立刻記錄談話的內容,而且嚴加保密,我自己卻什麼都沒寫下來。和為貴神父是我的第一位恩師神父,他是第一位引導我觸摸自己感覺的人,不但學習觸摸、面對,還要接受。和神父說了很多次,不要把感覺鎖在抽屜裡,到擠不下的時候,它遲早會爆炸。感覺就像我們面對周遭人、事、地、物、環境的一個靈敏雷達,是一個活的雷達。只要人活著,它就不停地工作,而且隨著年齡、教育、文化、環境,甚至祈禱、內修的不同,只要一觸動,這個雷達就會傳達給我們不同的訊息。感覺也不會一個一個單一存在,它們會交織在一起,來來去去,逐漸形成了情緒,情緒和情緒又會不停地交織、運作;不只如此,它還會與別人的情緒互相交織、運作,於是我們進入了一個剪不斷、理還亂的人生旅途。幸福人生的開始,就是學習認識、面對、接受和處理自己的感覺。
兩年前我參加了 葛印卡 老師所傳授的「十日禪」,我們給「禪」一個簡單明瞭的定義,就叫它「內觀」好了。這「觀」卻不是肉眼的觀看,而是認識或經驗,更好說是覺知,因為它不是理性的知識。「內觀」就是專注於自己內在世界的覺知,而且它根本不是思考,只是「專注」。(您不覺得我們經常專心於很多的事,也成就不少事,卻很少專注於自己的內在世界嗎?)「十日禪」的前三天,我們學習專注呼吸,每天約十二小時靜坐,只專注於鼻尖下氣進、氣出的感覺,只有專注沒有思考。(諒我暫時把話題扯遠,您不覺得只有專注,而沒有自己的思想,是靈修祈禱中聆聽天主的第一步?)這個專注於鼻尖下、上嘴唇表面的,氣進、氣出的感覺練習,是要我們把感覺雷達訓練得更加靈敏。當您做完十日禪,您會覺得這個步驟是必要的,它不只是三言兩語的減少誤判雷達,或把感覺鎖在抽屜裏的好處。三天後我們開始學習內觀自己身體的感覺,不論是愉悅的、悲傷的、憤怒的,甚至連性慾來時,我們都靜觀它的來去。佛陀教導子弟不對感覺起習性反應(需要不一定要去滿足,生氣不一定要罵人),我們就不再受感覺的控制,不再是它的奴隸。內觀的學習經驗告訴我們,當負面情緒來的時候,如果我們去回應(反應),去抗拒、阻擋,它會像浪花一樣愈打愈高;如果我們只是靜觀其變,它就無計可施,力量也漸漸削弱。(我們面對罪的勢力,不也是如此嗎?)
我們回來看看依納爵神操有什麼類似的教導?聖依納爵說,當你有歡愉的感覺來時,你不要去附著它;當你有不悅的感覺時,你不要去排拒;甚至你不要喜歡健康甚過疾病(只要你還關心自己的健康),也不要喜愛富貴甚於貧賤,端看主的賞賜是什麼,你就該欣然接受。不同世代的東西方聖賢,卻有相同的真理體認,他們同是從人有限的推理,對唯一真天主信理的再確認。武俠片當中,我最喜歡的是少林寺,因為最高的功夫,是從基礎練起,而且持之以恆,少林寺就有這樣的氣魄。從內觀感覺練起的神修也是如此。然而,它並不說明功夫高有什麼了不起,反而是因為人的脆弱、有限,才需神修以窺天主的面貌;天主將仁慈地使一切愛祂的人獲得益處。窺視天主聖三的內在生活,是神修永不偏離的中心。何況神修不能;也不是為賺得天國,神修只是預備自己接受白白的恩賜──耶穌基督。「神修是福傳的基礎」,往往是卑微、貧賤的幸福乞丐(如同基督),使王子(眾生)走出孤獨的人生。神修幫助我們肖似基督。願意投身福傳的朋友,您覺得有沒有道理?
目 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