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74期 讀經樂

梵二之後四十年的神學反省

胡國楨神父

 

《普世價值與本土關懷:天主教社會思想論文集》導讀摘錄

  二○○五年十二月七日 ,正是梵二隆重頒布《現代憲章》四十週年慶辰的當天。輔仁大學特別選擇這一天,舉辦以「普世價值與本土關懷:天主教社會思想」為主題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主要目的就是在給《教會社會訓導彙編》這個文獻,在台灣、香港及美國的華人教友經驗中,做多面向的詮釋。這個國際學術研討會深具意義:不只回顧了四十年來,台灣、香港、美國華人教會的經驗,也為日後發展普世性的中華新文化提供借鏡。本人能有機會受邀參與文章潤飾、編輯成書、付梓發行推廣的後繼工作,深感榮幸。

  《教會社會訓導彙編》,除了〈引言〉及〈總結〉之外,共分三部分十二章:第一部分四章,題名為〈第一章 天主關愛人類的計畫〉、〈第二章 教會的使命與社會訓導〉、〈第三章 人與人權〉、〈第四章 教會社會訓導的原則〉;第二部分七章,題名為〈第五章 家庭:社會的生命細胞〉、〈第六章 人的工作〉、〈第七章 經濟生活〉、〈第八章 政治社會〉、〈第九章 國際社會〉、〈第十章 保護環境〉、〈第十一章 推動和平〉;第三部分一章,題名為〈第十二章 社會訓導和教會行動〉。

  讀者翻開本書目錄,即可發現本書的諸篇論文已經涵蓋了《教會社會訓導彙編》全部內容。本書共分「總論」、「家庭」、「人的工作」、「人權」、「政治社會」、「國際社會」六個主題,每一主題內有兩篇文章,加上一個〈主題討論記實的〉記錄稿。原則上,這兩篇文章中的第一篇都是從神學學理上來探討相關教會社會思想的理論基礎,第二篇則從實務經驗出發,把作者所在的台灣、香港或美國華人社會中的教會的生活實況,與《現代憲章》和《教會社會訓導彙編》的理想做反省比較,指出以往教會所做的優點和缺失,為教會的前途指明出路。當然,從具體的作品看來,每個主題的兩篇文章,都包含了理論與實務的分析和反省。

  在研討會的六個主題十二篇文章之後,本人特別以「代跋」的方式,推薦朱蒙泉神父翻譯、在《神學論集》 146 期所發表的〈亞洲基督宗教的現代化:梵二之後四十年的反省〉一文,該文是從梵二的《現代憲章》及《教會對非基督宗教態度宣言》兩文件的基本精神出發,探討基督宗教在亞洲的過去及未來發展的遠景,應該可說是本書很好的總結,在亞洲,尤其從東北亞到東南亞,華人社區是整個廣大國際社會的重要基石之一。

  本書「總論」主題的第一篇文章,是 陳日 君樞機主教全面性地關照這《教會社會訓導彙編》,明確地指出:天主教社會思想的四大原則,就是「以人為本」、「公共利益」、「補足原則」與「團結關懷」。陳樞機駕輕就熟地提出形形色色的「香港經驗」為例,一項一項的仔細分析,使得每一原則的精義都深入淺出地呈現出來。

  第二篇〈經濟生活與社會責任〉,是輔仁大學經濟系教授 戴台馨 女士的作品,作者以經濟學者的身分,從經濟生活與生活品質的基本概念出發,試著說明天主教社會思想中經濟發展原則。作者不但從「個人選擇」談到「企業創新」,從「自由市場」談到「非市場機制」,也從「因應全球化」的觀點談「國際新情勢的挑戰」,主張全人類能積極合作,以誠信原則相處,解決問題,才能使全人類朝正向發展。最後,作者述說台灣經驗中的危機與轉機。

 

  「家庭」主題的第一篇文章〈論家庭的重要性及婚姻關係對子女的影響〉,是 林安禮 女士以美國東岸華語夫婦懇談會負責人的身分,為《教會社會訓導彙編》〈第五章 家庭:社會的生命細胞〉做了十分精彩的解析。不但用社會學理論加以發揮,還提出該區夫婦懇談會調查研究的成果,為她的理論作了基礎性的見證。

 

  第二篇〈台灣社會中的家庭與老年人〉,是輔仁大學護理系教授 陳惠姿 女士的作品。作者以輔仁大學「老人學學程」負責人,以及中華民國長期照護專業協會監事的身分,從當代台灣社會中家庭結構及功能上之變遷,述說老年人在家庭中與配偶、兒女、子媳、孫輩等互動關係的特質,尤其強調老人家成為家庭的資產,最後相當務實地談到家庭對照顧老人家的須知。

  「人的工作」主題的第一篇文章〈天主教會捍衛合理工作〉,是韋薇修女以天主教新事社會服務中心主任的身分,以及多年在台灣實際服務基層勞工的親身經歷,為《教會社會訓導彙編》〈第六章 人的工作〉做了非常切題的詮釋。文中特別關懷弱勢勞工,捍衛合理的工作權。

  第二篇〈台灣勞動市場的國際化〉,是 林燦仁 先生以萬華社會牧靈服務中心主任身分,針對台灣勞動市場國際化,以及其對本地和外籍勞工所造成的衝擊與影響進行分析。作者首先談到台灣勞動市場的轉變與受全球化的影響,其次以「投資、失業、血汗工廠」為題,述說台灣政經社會的現狀,而後談及「因勞動市場國際化,而被迫選擇失業或到其他國家工作的派遣勞工」的移民問題,最後呼籲國家及公民社會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人權」主題的第一篇文章〈從天主教社會思想談人權〉,是輔仁大學法律系教授雷敦龢神父的作品。作者認為天主教的人權理論在內容上與全世界人權思想一樣,不過,在哲學與神學的基礎上有所不同,使得教會所強調的人權相較於其他團體自有其特殊色彩。本篇首先覽讀全章,介紹其綱要,接著,作者分析前部分的神哲學,及其與中世紀早期人權思想的關係。最後,討論天主教對人權的解釋,與其對世界人權論壇的貢獻。

  第二篇〈教會的社會思想與外籍勞工〉,是暨南國際大學外國語言學系副教授 周曉青 先生的作品。作者從《教會社會訓導彙編》中直接談論移民及工作的 297 、 298 兩號出發,檢視台灣外勞引進與工作制度上的缺陷,並對照鄰近的香港、新加坡、韓國等地區的類似情況作比較,最後以沉思的方式提醒,台灣在歷史與地理的淵源上,實際與外勞的主要來源的東南亞國家相近:首先在氣候上我們同屬一個體系,歷史上則與越南、菲律賓等國一樣,都曾淪為列強的殖民地;近代的發展,也曾倚靠廉價勞工的優勢撐起經濟,對於這些具有類似經歷的國家,我們不該把他們當作外人。

  「政治社會」主題的第一篇文章〈民主與權威:天主教會政治社群觀念之分析〉,是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副教授 梁錦文 先生的作品。作者以政治學者的身分,從分析聖經相關章節出發,探討天主教會真正的社群思想,尤其是它對民主與權威的思想。作者藉著分析人的社群之特性,強調政治社群的標的對象是人本身,分享天主三位一體中的「愛的關係」,因而,不論是人本身,或是政治社群,都以服從天主旨意與彰顯祂的聖名為其終極目的,這是談論「權威」與「民主」的立基點。

  第二篇〈公民社會與香港經驗〉,是天主教香港教區正義和平委員會主席吳偉傑先生的作品。作者以天主教香港教區正義和平委員會主席的身分,提出香港教會在參與香港公民社會的發展上所扮演的角色,並簡介十多個香港政治性民間團體。香港的這些經驗,看在台灣讀者的眼中,似乎是我們卅多年前的情境,我們給予祝福及支持。

  「國際社會」主題的第一篇文章〈天主教社會思想中的全球化議題〉,是輔仁大學 宗教系 教授武金正神父的作品。作者首先分析「全球化」的持平意義,接著說天主教社會思想中的全球化是「以人為本」的,有其「基本規範」,而且全球化的目的在「為發展而合作」。「全球思維,在地行動」是全球化理想的情境,教會的任務何在?主教的角色如何?在本文中都提出可行的途徑,深切寄望於我們的主教,能夠施展其特色,亦能夠扮演處理全球化的一個典範。

  第二篇〈從知識經濟論數位落差〉,是台灣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法律中心顧問、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網域名稱爭議處理機制宣導計畫」共同計畫主持人 章毓群 女士的作品。作者以資訊工程專家的身分,給我們介紹在這個知識經濟時代裏數位落差的現象,並指出這個現象在台灣及中國大陸所造成的不平等。作者認為數位落差屬於公共政策的範疇,是在資訊社會下衍生出來的社會問題,政府確實有責任要積極制定公平、正義的相關因應政策,繼而達到 OECD 國家的發展經驗中知識經濟特質之一,就是知識經濟是綠色經濟,以尋求資源更有效率的使用方式,追求永續發展及節省資源為目標。

  最後,朱蒙泉神父所譯介的「代跋」,強調《現代憲章》最大的貢獻是讓我們知道:基督宗教樂於向世界和社會學習。這是輔仁大學舉辦「普世價值與本土關懷:天主教社會思想」為主題的國際學術研討會的目的,也是本書出版為《教會社會訓導彙編》替全球華人教會留下歷史見證的心願。

──轉載自「輔大神學叢書 73 號」

1Compendium of the Social Doctrine of the Church, ( Vatican: Libreria Editrice Vaticana, 2004 );中文的《教會社會訓導彙編 試譯本》為香港教區於二○○四出版。

 

目 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