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67期 變遷社會中小會精神的呈現

北美神修小會第三屆多倫多共融大會記實與省思(上)

陳擎虹

 

一、啟程

  二○○一年七月三日一早,總會參議吳偉特開車到台北震旦中心接總會輔導司鐸雷煥章神父、總會輔導姜其蘭、總會秘書譚璧輝、心泉編輯羣代表侯慧羣和兩大箱剛出爐的心泉六十六期,十一點前駛抵桃園中正機場,總會諮議羣代表張瑞雲由輔大神學院陳宗舜神父駕車送達,我則單槍匹馬搭計程車準時與大家會合。

  一行六人順利通關,搭上聯合航空的十二點五十分班機飛往舊金山,再轉機到加拿大多倫多。在機上漫長的十多小時,因大家分頭準備早禱、分享講題,感覺上很快就到了。到多倫多仍是七月三日晚上八時,算算離出家門到此刻,已坐了一整天的飛機。

  一出多倫多機場,李子森、馬津生、江梓生和曾彩治分駕三輛車來接我們,大家相見備感親切。車抵旅館,已是夜裡九時。先我們六人到的,有北美分會主席焦寶進、小會元老李秀萍、張明、鍾安娜和吳懷瑜,還有徐丹、徐琪姐妹、王玉梅、洛杉機的六品執事朱康民、張銘義夫婦、攜子參加的俞台虹等十餘人,大夥見面,歡喜不已。七嘴八舌,好不熱鬧,把旅館櫃台前的小客廳擠得人滿為患,更吵得如市集鼎沸,結果被請出屋外。十餘人圍成一圈,繼續話舊,直到深夜。夜涼如水,寒氣襲人,有人受不住欲回房休息,才在圓月當空、人圍一圓的晚禱中,結束興奮的第一夜。

二、出遊

  七月四日的尼加拉大瀑布一日遊,是三天密集共融大會的暖身運動。領隊江梓生包辦一切餐、車、餘興節目,老歌輕唱中,彷彿重回少小時光。歌老是唱不全、唱不完,唯一引起共鳴的是「棒棒糖」。大夥仍是話多,十多年、二、三十年的空白又如何能在一時補得盡呢?

  旅途中,印象深刻的是觀看大貨輪下運河,窄窄的人工階梯式通道,僅容船身通關,一層層、一段段下降,航向安大略湖。只見閘門開啟,巨輪隨水洩降到地平面下,待閘門內外水平面一致時,隱沒於通道裡的巨輪才緩緩移航。這不禁讓我想到天主子屈尊就卑,道成人身,至陋至微,任人貶抑。唯有如此,才能貼近人羣,走向世界。

  希望這次共融大會,聖神活水如尼加拉大瀑布轟然沛降,浸透每一位會員,就如坐船賞瀑,即使穿上雨衣雨帽,全身整頭仍給強勁的水霧噴濕一般。

  與焦寶進一路談話,才知長年定居北美的老會員中有不少人是第一次遊尼加拉瀑布,只因平日忙於家事、公務,無暇旅遊。以後可多多利用國內外共融營前後,辦些踏青活動,以親近大自然,畢竟大自然也是天主創造的化工之一,更是默觀的好道場。

三、報到

  七月五日下午五點,大夥同乘一輛大車,往多倫多的密斯沙加宗徒之后避靜中心報到。來自全美加各州的老中青會員共有六十多位,大廳內招呼聲此起彼落。在主內弟兄姐妹相見的歡欣,不只五臟六腑感動,連整個靈魂都歡躍起來。

  十多年來未見的王姊背駝人瘦,盛夏裡仍一身高領毛質套裝長褲,雷公直說她照顧老母親之餘,要多注意自己的健康。北美華人天主教牧民中心江綏神父偕同屬紐澤西區的任瑞麟和女兒、章傑和羅貞德夫婦、吳承旨和曾梅娟夫婦攜二子一家四口一起來參與盛會。

  從紐約來了褚海蘭和女兒、李小勃、譚愛梅、趙鴻勛和林和璧夫婦,波斯頓的有周純傑和顏慧怡夫婦,賓州有周文漣、唐汝梅、高方寧,許建德開部大車載來了郭瑞蘭、楊思莊和一堆靈修書籍。會場中看到三十多年來未見的陳著釧、十多年來未見的趙世熙,還有久聞其名,今得一見的大美女丁文,從鳳凰城飛來的游淑鳳,以及遠自澳洲越洋而至的秦淑鈞,更令人吃驚的是獨自一人從台灣赴紐約看海蘭姑姑,也一起跟來的美少年褚昱良。

  當地教會的賀倩、馬保祿太太、李子森太太在報到處幫忙,陳興娥也來看老朋友,興娥原名幸娥,現在加拿大從事社會福利的服務事業工作。這次中華殉道聖人堂出動不少熱心教友,開車接送,負責聯絡,安排活動、餐飲、住宿等包辦一切接待事宜,真是辛苦備至,熱忱感人。此時回憶滿懷感謝,願天主賜給他們豐厚的恩寵!

四、介紹

  一頓豐盛的晚餐後,是自我介紹,彼此認識,由北美分會主席焦寶進以地主身分歡迎大家參與兩年一度的盛會。這真是一場羣星會,每人飛越過三、四十年的時間、千萬里路的空間,在主內相遇,若非天父的旨意、聖神的帶領,還真不容易完成哩!

  焦寶進主持歡迎會,請大家按座位順序一一自我介紹,頗有大將之風。她在後來每一時段的節目進行中,把時間掌握得恰到好處,不得不扮演鐵面無私的搖鈴角色,累壞了自己。焦寶進五十四年台大外文系畢業後,曾在花蓮海星女中教了一年英文,隨即赴美讀心理,認識劉前覺,結婚成家。多年來在一所高中任輔導主任,目前則在考慮退休事。

  馬津生分享他之所以認識神修小會,緣於他和太太初抵多倫多時,李子森和楊莉莉接機的熱誠和日後的照顧,兩家人由陌生到熟悉。這二十多年來的交誼,只憑當初由美赴加時李秀萍的一通電話牽繫起來的。想來神修小會能從五人小組延續四十多年,擴張到如今世界各地一、二百人,全靠同一信仰精神── 耶穌基督的愛,愛德的傳遞真是無遠弗屆,深入人心啊!

五、共融

  次日,庭園的早禱以三段讀經、聖詠,在靜默和泰澤短頌中,由我和張瑞雲帶領,正式開始了中華基督神修小會北美分會的第三屆共融大會。

  從七月六日到早上八點半到七月八日中午安排周密、時間緊湊的共融活動,每一講題內容充實、經驗分享動人,兼具情理交融、天人合一的境界。這次的主題是「繼續基督對中華的使命:紮根與結實」,分五個研討題目:

  一、小會精神與特色的反省──李秀萍主持(七月六日08:30──09:50A.M.)

   1A:小會理想的萌芽:從個人的理想到團體的形成── 王志奘

   1B:小會團體的形成及初期成長──姜其蘭

   1C:小會團體的最近成長──譚璧輝

   1D:反省之一──許建德

   1E:反省之二──雷神父

   1F:反省之三──焦寶進

  二、信仰生活──李子森主持(七月六日2:00──3:30P.M.)

   2A:死亡與復活──高方寧

   2B:信仰生活的當下化──王志奘

   2C:信仰生活的現代化──江梓生

   2D:信仰生活與喜樂──李子森

   2E:超脫──張瑞雲

   2F:基督的精神之愛──姜其蘭

  三、福傳──丁文主持(七月七日10:00-12:00A.M.)

   3A:為什麼福傳──丁文、周文漣

   3B:福傳的態度──徐琪、朱康民

   3C:祈禱與福傳──顏慧怡、陳著釧

   3D:文字福傳和非基督宗教的交流──侯慧羣

   3E:堂區與教區的禮儀服務工作──譚璧輝

  四、福傳經驗──馬津生主持(七月七日2:00-3:00P.M.)

   4A:多倫多中華殉道聖人堂──馬津生

   4B:分組分享──a.楮海蘭:紐約地區的小會

            b.任瑞麟:紐澤西華人教會

            c.周文漣:工作崗位──餐廳

            d.陳著釧:休斯頓華人教會

            e.王玉梅:聖荷西華人教會與灣區神修小會

            f.陳擎虹:工作崗位──學校

  五、小會未來方向與精神具體化──許建德主持(七月七日3:10-4:15P.M.)

   5A:北美──焦寶進

   5B:總會──陳擎虹

  這次主題研討題目從第一項到第四項由當地教友馬保祿和太太二人全程錄影、錄音,部分講題內容尤其是王姊的精采分享將請人筆錄刊登心泉,大家且拭目以待。記得王姊講完後,在分組討論前的休息時間,趙世熙搖著頭很感慨地對我說:「在小會聽了二十多年的理想、宗旨、精神,如置五里迷霧,總是搞不清楚。今天聽王姊才分享了十五分鐘便豁然開朗,原來基督精神與中國文化的融合是這樣產生出來的!」

六、角色

  七月六日上午,第一講的主持人李秀萍在北美分會主席卸任後,仍一直扮演聯絡的角色,藉保險業職務之便,東奔西跑的行程使她有機會飛往北美各地,公洽之餘,順道探訪小會會員。第一屆的北美共融大會之能成形,秀萍實在如人體之筋,牽繫銜接了各部位。我一直佩服她向來作結論時,亂中有序的歸納能力。

  至於學土木的小小弟許建德,他在北美小會團體的角色可說是骨,看他默默隱微地支起整個共融大會的間架,總是心思細密、周全地替人設想,說話不疾不徐。有他在場,總是令人放心。沈靜敦厚的許太太郭瑞蘭說她在小會的責任和使命是照顧好建德的身體,讓建德有健康的精神、體力為小會做更多的事。

  看到王姐,再次聆聽王姐慢條斯理、字正腔圓地坦述早年聖三理想、文化融合以及結合靈修哲理的「當下化」,她以前靈思飛躍在抽象思維上,如今歷經長久歲月的磨練後,向大家宣告她已兩腳落地。而我老想著她是從黑暗的地底鑽出的,大會中第一台彌撒奉獻餅酒,由她和與之形影不離的當地教友王筱惠醫生一起併肩前行,送餅酒到祭台前,代表大家呈交同樣滿頭白髮、垂垂老矣的雷神父手上,看到王姊瘦削的身子,想到她持守的理念不禁眼紅鼻酸,悲從中來,只見身旁的焦寶進也淚流不已。

  這時,「教會猶如一身」的聖保祿感言從我心底浮起,遂想王姊在小會的角色是腦,她所分享、所堅持的是百年大計,雖然在大會最後會務討論中,她提出小會改名為「聖三會」的意見遭否決緩議,但天主聖三節已在多年前由大會通過,訂為小會主保慶日,每逢聖神降臨後的主日聖三節當天,北中南三分會分別隆重舉行彌撒。

  我則願做完成王姊心願的雙手,回台與姊分享此念,竟遭白眼冷語,被譏諷了一頓。想想姊說的也是,一向動口不動手的疏懶性情,推一把走兩步,又如何妄想妄言呢?在此斗膽以陳,一是當時意願火熱,二是召呼有志之士。小會理想既屬百年大計,此番飛越大洋,又動筆撰文,好歹也算是盡了雙手之責吧!

  當然,這些比喻只是一時興起,隨手揀二、三人「安位」,自娛自樂而已。還請諸位翻閱格前十二章,也不妨一起來想想自己願在團體內扮演何種角色、分承何種責任?大家可以攜手合作,在面見天主前已剩不多的歲月中,多少盡些心力,一起完成我們教友在世蒙召、加入神修小會的三種聖召使命。

七、見證

  七月六日下午,第二講的主持人是李子森,他可說是所有人中改變最多、勇氣最大的一位。事後,張瑞雲說他拿麥克風的手一直抖,怎會這麼緊張?我笑著回她:「你不知道,三十多年前在聖家堂後面的基督生活團服務中心,有次他帶領新竹清華交大一些生活團男團員來聯誼,跟他說話,他臉就紅起來,羞澀得說不出話,比女生還內向哩!現在能坐在眾人前主持分享,已經是很了不得的進步呢!」

  李子森所見證的正是他「喜於中,樂於外」的「喜樂」,正好與高方寧分享的喪夫之慟成一對比,二人前後道盡了人生悲喜交集的真相。因此更覺得王姊提出來與大家共勉的「信仰生活當下化」,格外警醒人心。真的要及時把握現在,活在當下啊!如此才能張開心靈的眼耳,開心地欣賞眼前四周的天主創造化工。

  這得先跳脫出自我中心,學習張瑞雲的「超脫」經驗,和姜其蘭一樣懷著基督的愛,盡力包容生活中一些不完美的人事物。古偉瀛總在人前說:「其蘭是我的良心。」更好說其蘭也是小會的良心吧!再安兩人的位,多寫幾句。若說其蘭是小會的心,瑞雲就是肝了。雖然瑞雲擔心她肝功能不足,平日很小心飲食衛生,但就信仰、精神層面來說,其蘭、瑞雲二位真是天主眼中的心肝寶貝,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呀!

八、同樂

  七月六日晚上由江梓生主持共融同樂晚會,一開始,顏慧怡的帶動唱、吳承旨的電吉他增添不少活潑熱鬧的氣氛,每個人返老還童,手舞足蹈,邊唱邊跳,連李子森也動起來,想是賢內助朱錦怡二十多年來照顧之功,變得開朗活躍了。

  晚會中江梓生玩一個調查年齡層的遊戲,凸顯出了小會會員以五十上下者居最多數,此一老化現象令人不得不注意年輕會員的培育和接棒問題。至於退休、老年安養、疾病保健等,也已是刻不容緩的思考項目了。

  早在下午的分組討論中,褚昱良即在小組中反應青少年喜歡烤肉露營……等活動,時下青年不談理想、大道理,關心較多、也肯投身的是環保、生態、保育等珍惜大自然的資源。以後共融大會設計的方向也許可以坐談少些,行動多些,節目的安排也不宜太緊湊,體力不支了呀!

  倒是中華道明會劉素琴修女帶的小朋友和青少年聖經短劇,大小孩子一起演出,玩得自得其樂。

九、福傳

  七月七日早上的分享由下屆北美分會主席丁文主持,北美分會採扶輪社方式在上屆大會先選主席,本屆大會見習,下屆大會工作。前兩年心理準備,後兩年策劃會務也比較得心應手。會內服務性的義務工作以如此方式輪流接棒,在國內是否也可行,值得採用。不過因地制宜,這只是個人意見。

  首先是丁文引言為什麼福傳,周文漣則把餐廳工作場地化作福傳道場,將中國文化具體展現出來,把興趣、工作、靈修、福傳等融於一爐,這不得不歸功於她在華明心理輔導中心工作的統整經驗了。再加上她以基督的愛德體貼員工,員工樂於效力,她可以放心出遠門旅遊,福人福傳輕鬆愉快,令人稱羨。

  六品執事朱康民、張銘義夫婦和徐琪的分享已另文介紹,分別刊登於教友生活。徐琪凡事全力以赴,在分享前,即已撰妥文稿,是大朱神父的傳人。十多年前,我之所以出山──觀音山,實則是受她獻身精神的感動。印象中還是稚嫩的徐琪,婚後赴美竟也忽忽十三年,育有一兒一女,相夫教子有成。眼前的徐琪高挺嫵媚依舊,更多了成熟練達。

  大學時代,與陳著釧同屬鄭聖沖神父輔導的服務中心天地元后基督生活團,仍是一貫的文雅嫻靜,現居德州休斯頓,一兒一女已就讀高中、大學。當地華人教會有一特色,是在堂慶之日每人身穿中國服、做中國菜,彌撒聚會之後聚餐。福傳兼具文化展示,值得推廣。

  侯慧群是馬天賜神父的秘書,協辦基督宗教和非基督宗教的交流活動和會議多年。在耕莘文教院三樓的辦公室有不少佛、道書籍物品,一台電腦正是她工作餘暇用來為心泉服務的重要工具。她說芥子和心泉文稿是吸引她加入小會、認識小會的主要動力。

  譚璧輝是我們神修小會從初創以來就已遠觀不可近身的特別人物,記得以前每年寒暑、春假,小會都在淡水聖本篤活動中心辦各種夏令營、春令營、冬令營、團體避靜、個人避靜等,總在聖堂中,隔著懸空的十字架對望。望過她披白頭巾的初學、換黑頭巾的初願,還參加過她的終身願。如今她以所修所學,工作之餘,投身堂區與教區的禮儀服務工作,其不落人後的當仁不讓精神自有其深度和韌性。

十、省思

  七月七日下午的福傳經驗分享由馬津生主持,當場才知是團體性、地區性、堂區性的福傳工作報告。由於事前未親自直接聯繫,傳話人亦未如實以告,且「臨機受命」,身為總會負責人未將國內三分會所行具體福傳工作做一整體性簡報,如今回想頗覺失職,至少須提及心泉六十六期特刊北中南三分會會員的福傳經驗,卻只分享了個人帶學生讀經、講道理、準備領洗、領堅振的經驗,實在很對不起準備過程中所勞動的眾位諮議和心泉編輯們。

  深想來,除了未親自聯繫,加以半年前策劃主題的更動,由原先令人頭痛的政經社會大題目,改為實際切身地談原始小會精神和福傳,這番更動,也讓人思路未及轉換。還有令我費解的是人已到會場,為何主持人不事先召集同組報告人,彙集一下主題,安排一下次序?臨時更動,時間又掐得緊湊,每位上台分享的會員,都覺得意猶未盡。以後安排活動,建議是否可以舒緩一些,留點時間和空間,說不定更容易達到深入的共融效果呢!

  或許是北美人的工作、生活步調匆忙、緊張慣了,連休閒也放不慢速度所致吧!而我也要勤快些,多和各地會員聯絡了。

十一、方向

  接任總會三年公務,深感小會是大家的,不是個人的,我所能做的只是收集國內、外四分會的意見,去年由諮議研發出的遠、中、近三目標尚未收齊,只在本年國內三分會共融營擇其中三項來設計,即中老年退休生涯規劃、身體保健、青少年培育。

  至於精神具體化,則回歸小會的精神是基督的精神──愛,記得還是一九七○年陽明山大會,討論小會精神宗旨時,許建德提出的。如何實踐基督的愛,從基督所說的最大誡命著手:「愛上主在萬有之上,並愛人如己。」愛天主,愛近人,愛自己。

  具體而言,小會諸士經江梓生統計,五十歲上下的居多,身心保健、退休計劃、老年安養即是愛自己的具體化;國內外會員出國、返國之際少住旅館、多住會員家,以聯繫共融,也是愛人的具體化;每日祈禱、每週彌撒、每月告解、每年退省,則是愛天主的具體化。靈修愈深,福傳愈廣,自然流露,不言而傳。二者結合於芥子、心泉二份國內、外刊物上,文字工作可說是我們大家用心投注而且具體可見的奉獻,值得我們全力以赴,增加出刊次數的工作。

十二、會務

  七月七日的晚上是會務討論時間,主席焦寶進經過充分休息,可上台主持大事了。旁觀整個進行過程,輕鬆而自在。就記憶中提出三項,以窺全貌。

  會計楊思莊轉達了總會會計陳雲珍的提議,全體一致通過提高會費,由每年美金五十元增加到一百元。國內是最低每月五百元,一年六千元。按會章則應奉獻收入的百分之二。若有困難,可向分會主席呈報,酌情免交。此其一。

  會中預選下下屆分會主席,會場採無記名投票,加上未與會的通信投票,至今尚不知兩位候選人高方寧和陳著釧何人當選。此其二。

  至於王姊所提「中華基督神修小會」改名為「聖三會」一案,由於大家目前認同中華文化為小會特色,仍願以之為會名,而暫緩此議。此其三。(下期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