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年度主題:充實靈修常識
貳、人數:
終身奉獻四十四人、三年複獻九人、兩年複獻十一人、、一年奉獻三人、觀察會員四人、共計七十一人(不含去世之桂英世與林杏娥二人)。此外,尚有會友(不參與活動,只寄發《月訊》與《心泉》)九人,合計八十人。
參、聚會方式:
每月舉行一次全會(如附件一),除聖誕節、年度避靜、會慶及為雷公慶生外,都在每月最後一週的星期六下午舉行:3:00靈修講座,5:00共融彌撒,6:10簡餐,由各組輪流負責。平時則分組聚會,各小組活動從每週一次、每月一次至不定期聚會都有。
肆、各組狀況
一、新竹小組──組長熊瑾瑜
新竹地區的會員熊瑾瑜,於一九九八年共融營中做終身奉獻以後,有鑑於該地區已有于中、金雪玲夫婦、陳中崙、陳惠姿夫婦及賀婉蓉等,決定主動成立一個地區性的小組。本來只要有五人以上就可以成立分會,但分會有行政負擔,所以目前以小組方式運作。
該小組於當年十一月成立,每兩週聚會一次。時間:星期一7:30-9:30PM,
點:新竹市西門街天主堂,在耶穌會景耀山神父的指導下研讀聖經。從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二日開始,使用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發行的每日研經叢書《馬太福音注釋》來研讀瑪竇福音。此書的作者是著名的蘇格蘭神學家巴克萊教授。
各位會員於聚會前,先閱讀指定的進度,然後在景神父的引導及解說下討論。前已研讀到下半部了。分會主席於二○○一年二月前往新竹參與他們的聚會。
二、家庭組──組長蕭淑美
1.本年度負責兩次月聚會,其中一次是聖誕下午茶,邀請黑幼龍會員分享信仰對他家庭與事業的影響,對外開放。這次叫座又叫好的活動,完全是出於淑美的巧思策劃與密切聯絡。另一次是陳琦玲修女主講的方濟靈修。藉此兩次活動,動員全體家庭組的成員一起工作。
2.八十九年暑假在梁國興家舉行聯誼活動會,並請其本堂神父講「痛苦的意義」;90年暑假在台大福華餐廳舉辦以第二代青少年為主的聯誼活動,飯後大人聊天,小孩打球。
3.家庭組組長很忙,組員也都很忙,除了寒暑假,不易舉辦家長和青少年一起的活動,但在重要時刻大家都會出現。
4.對未來的展望:雖然大家都忙,但情誼不錯,目前仍在設想適當的小組活動方式,如:電話祈禱、e-mail讀經分享、積極參與分會共融彌撒 ……。也許會作問卷調查。
三、活糧組──組長譚璧輝
現有九人。八十九年九月至九十年三月為每月第二週之星期一聚會,自九十年四月起改為每月第三週之星期二5:30~7:00pm在神學院圖書館張瑞雲的辦公室聚會。本年度研讀《會員手冊》之前言部分,由組員輪流負責並作信仰及生活分享。
雷德蓉自九十年三月起在國小代課,無法參加聚會,請假至五月。改為週二開會後,胡神父及李天慈都可參加。唐鴻芬/簡銓堯因忙碌,本年度均未出席。
對未來的展望:將《會員手冊》前言研讀完畢後,每次聚會時研讀下主日之福音。
四、靜觀讀經組──組長姜其蘭
每週一7:00~9:00於震旦中心二樓小會辦公室聚會。成員除分組名冊所列之六人外,還包括非會員二~五人。
活動方式:前一小時靜觀祈禱,後一小時讀聖經。聖經以〈瑪竇福音〉為主,另選有關之舊約經文一起讀。後來採組員建議,舊約部分改讀〈德訓篇〉。
檢討:(1)靜觀祈禱,起初由組長帶領,因參與情況不佳,可能不是人人合適。後來嘗試各自以適合自己的方式去做,或仍由組長帶,但看情形分段實行,以瞭解各人的狀況,或加經句提醒。一時看不出明顯效果,靈活變化還是好些。
(2)讀聖經部分,若先交代下週所讀的章節,要求各人先默想或默觀,再來分享,效果應好些。不要求沒有收獲,有心人會感到浪費時間而退出。
展望:各處有更好的讀經班,有組員要去參加,會看情況取消小組或轉型。
五、藝術組──組長:陳雲珍,聯絡:陳筠
每月聚會一次,參觀美術館及畫展;欣賞電影、舞蹈、表演。
六、心靈醫治小組──組長荊嘉婉
每週五7:00~9:30在震旦中心二樓小會辦公室聚會。二○○○年十月共融營結束後,鄭玉英有意在小會內有成立本小組為會員服務,和分會主席討論後於十二月正式成立。初期目標在於培育成員具備服務之能力。經過約半年之共同摸索與成長,確定以團隊方式進行服務。本組第一個服務的對象是林杏娥會員,在她生命末期,幫助她經驗到天主的愛與安慰,更坦然準備回歸天鄉。杏娥過世後,也邀請楊敦和會員參加過一次聚會。
檢討:因鄭玉英工作忙碌,小組成員中有人有疑慮,七、八月暫停聚會。本小組性質特殊,參與者本身若非具備對惡勢力作戰之全付裝備,團體成員若不能同心密切守望相助,不但未蒙其利,反而暴露在危險狀況中。
展望:是否轉為同禱小組,或停止,等九月份再看。
七、大陸關懷組──組長古偉瀛
現有會員四人,非會員二人。每二~三個月在吳偉特家聚會一次。
八、終身奉獻組──組長丘玉珍
凡未參加小組之終身奉獻會員納入此組,其中一些人已有十多年未主動參與小會活動,或根本不願參加。組長之工作在於利用電話聯絡會員,傳達消息。這個工作由資深會員來做比較合適,但資深會員中找不到人來擔任本組組長,丘玉珍要和一些從未謀面的前輩聯絡,做得相當辛苦,但她相當努力以赴,逐漸也在電話中和人「聲交」起來。
九、陶成組──組長李宇之
曾在二○○○年七、八月雙週末2:00~4:00於震旦中心二樓小會辦公室,為五至六位曾對小會有興趣者和他們的聯絡人展開聚會。其中除陳麗蘭已做初獻,建議丘琍華參加靜觀讀經組活動並請其聯絡人謝平芳個別輔導以外,其他人或因工作,或因缺乏興趣,皆未繼續。
伍、收支表(如附件二)
陸、檢討
一、近幾年來,雖然曾為吸收新會員辦過一些活動,但成效不彰。值得探討!
二、近幾年來的靜修活動,除88及89年因請到郭青青修女,參加人數近三十外,每年僅十人左右。但五月底在聖心靈修中心黃克鑣神父所帶領之東方靈修避靜,自動報名的小會會員人數則相當可觀,由此可見小會會員是否參與靜修,在於所設計之主題是否吸引人,尚未有團體共修的觀念。其實只要有共修的觀念,參加的人一定會有收穫。
三、在多位資深會員敦促之下,恢復多年未全面實施,僅要求該年度奉獻會員填寫之「奉獻會員年度神修狀況調查表」。共發出55份,只回收6份。
四、本年度舉辦四次對外開放之靈修講座,參加的會員及來賓不多,紀錄刊
於月訊中,雖然有人相當肯定,也有人沒時間看,但即使只對少數會員有益,仍
然值得。
資深會員間有三十多年交情,情誼深厚互相扶持令人感動。但老會員之間平時往來密切,開會時出席率卻非常低。其中不少是不邀請就不會來參加聚會的,越不參加聚會,就越行越遠。全會所設計的活動要如何滿足他們需求、吸引他們?值得深思
柒、建議與展望
一、朝向「看待天人關係重於人際」的方向努力,強調「團體共修」。
二、調整分組,把終身奉獻組打散,將之平均分配在有其老友的各組,偏勞各組組長及和其有交情的人費心多和不主動參加聚會的老會員聯繫,期能發揮各組成員在神修方面更加互相勉勵,生活方面相互扶持之作用。並希望加強向心力,以吸引優秀的新會員,否則小會將成為封閉性的團體,人數只有日益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