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七年盛暑,曾赴北義大利尋訪禮儀的根源。米蘭主教座堂的莊嚴氣派,以及聖安博聖堂的典雅樸實,都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這兩座聖堂,都和教會的一位傳奇人物有關。他就是還未領洗,已被推舉為主教;雖受希臘文化薰陶,卻是第一位拉丁教父的聖安博(St. Ambrose)。
聖安博生於官宦之家,當父親在高盧任羅馬帝國總督時,他在特里佛斯(Treves)出生,大約是在西元三三○至三四○年之間。父親在聖安博少年時代就去世了,他便隨著母親和兄姐回到羅馬,並在那裡接受良好的文學及法律教育。之後,又以律師為業,這是進入仕途必經的跳板。果然,不久就以三十多歲的青壯之齡,繼承父業,被委任為義大利北方的總督,總督府即設在米蘭。
當時,亞略異端(認為基督只是人而非天主)盛行,造成教會極大的紛擾與破裂,甚至對思潮和政治也有相當的影響。主曆三七四年,亞略異端的米蘭主教Auxentius去世,於是主教們在米蘭大聖堂討論遴選新主教事宜,教友們也按當時習慣,來參加會議。由於亞略異端和教會正統派相持不下,恐生事端,於是有人請來安博總督坐鎮。他恩威並施,勸撫眾人和平地選出適當的繼位主教。忽然有孩童高喊「安博主教!安博主教!」眾人也同聲附和,因為,安博一直是正直廉潔、誠懇篤實、深獲民心的父母官。安博雖堅持不受,但在教會和政治雙方領袖都同意的情況下,只能快馬加鞭地受洗、領鐸品,並在三七四年十二月七日,被祝聖為主教,時年三十五歲。東西方教會不在他的忌日,而慶祝他的瞻禮,可見這是多麼特別的一天!
聖安博生性慷慨,胸懷悲憫。他以眾生平等的態度,鍾愛每一個人。他對錢財,有超越性的看法,才剛成為主教,就把財產盡散給窮人。後來在戰爭中為了贖回俘虜,更不惜獨排眾議,變賣聖堂中的祭器。他認為:為天主保留一個靈魂,勝過為聖殿保留一件金器。再說,耶穌基督當年身無長物地建立起一個貧窮的教會;今天的教會雖擁有財富,卻不該死守,而應用在處於困境的人身上。
他也關心罪人,常聲淚俱下地勸化他們回頭改過。浪蕩半生的聖奧斯定就是受到他的感化並親自付洗,才皈依天主,成為教會重要的柱石。聖安博的恩澤,不只及於天主子民,對不認識基督的人,甚至仇視他的人,也一視同仁。信奉亞略主義的游斯丁娜王后(Empress Justina)是聖安博的死敵,聖安博卻在王后的兒子有性命之憂時,不計前仇,伸出援手。
政教關係,一直是教會史上的大問題。當時皇帝和教會的關係十分尖銳。天主特賞的靈活外交手腕,讓聖安博能在皇室權位之爭時,因調停有功而成為皇族中的有力人士,為教會爭得應有的地位。聖安博清晰有力地指出三大原則:政府不得干預教會事務,如:信理的定斷、教會財產的支配權……;教會的倫理原則應同時是國家百姓的行為規範;國家有保護、照顧教會的責任。
由於對政治舞臺的駕輕就熟,以及皇室的信任,聖安博可以輕易地身兼教會及政壇的明星,但他卻堅持政教分離,立下良好典範。他認為一般百姓可藉政治來履行謀求社會正義的責任;而被祝聖成為以天主之名服務眾生的人,則必須超越政黨與國家,把自己交付給整個信仰團體,努力宣講福音,為合一和愛作見證;做教會忠實的代言人,甚至挺身反對政府不當的言論或計畫。聖安博清楚知道:正因他抽離了政壇的勾心鬥角,他言行的見證,才更有力量。他為此贏得尊敬,曾任前後三位皇帝的顧問,對於對抗異端,影響甚巨。
聖安博尊敬自己的主教職務,認為司祭的任務是:教導、懇求、影響、勸導、醫治……。他不畏強權,堅持信仰的決心與堅守主教職務的毅力,令人欽佩。東羅馬皇帝代歐多一世(三七九~三九五)是聖安博的好友,理性開明,卻曾為了希臘得撒洛尼城民在暴動中殺死了羅馬官員,而不聽安博勸阻,下令屠城。一日之間,七千無辜生靈盡慘死刀下。安博痛心疾首,立即上書,奏請皇帝悔罪,否則絕罰。初時皇帝不加理會,且極為不悅,但終於在安博的堅持下,公開認罪,完成補贖,回到教會,成為蕩子回頭的極佳典範。事後皇帝常說,是安博讓他明白了什麼是主教、牧者。聖安博也因此確立了教權高於王權的準則。他的名言是:皇帝在教會之中,不在教會之上。
如何在文化、政治、經濟、社會中,彰顯基督信徒的倫理價值觀,也是聖安博念茲在茲的課題。對古代及當代學術、文化、法律皆有深刻造詣的他,在演講和著作中,展現了基督宗教的大公性,旁徵博引,傳遞理念。聖奧斯定在沒有皈依天主之前,就因他的演說比同時代的人來得言之有物,而被吸引。他流傳下來的演講和著作,大半是談論聖經學和倫理學,也有一些談信理和其他問題的。
聖安博常引用聖經來作倫理教導,他一貫的思想是:聖經最深藏的意義,在召叫我們的精神提昇到另一個世界。他有關聖經的演講,主要內容都是強調人修德成聖的道路。篇幅最長的一篇是講路加福音,他提到天主的慈悲、基督的各樣善表(如:神貧、克勝誘惑等)、聖母的芳表……。其餘皆取材自舊約。在《天堂論》中,他指出誘惑的意義,唯有克服誘惑,才能掙得天堂的光榮。在《古聖祖論》中,他教導人耶穌所傳授的祈禱法門,要能回歸內心深處、恆心祈禱,並且要努力實踐我們祈禱的內容。他也藉雅各伯在病中的一無所懼、砥礪修行,告訴人一心仰望上主,才是基督信徒的作為。在為達味辯護時,他溫厚地點明聖人們的犯罪,是勉勵我們聖人之境不是高不可攀,只要和他們一樣知錯能改,人人皆可以成聖。此外,他還論到死亡的益處,人應默想死亡,而由貪戀世物的桎梏中超脫出來。
由於聖安博對倫理的看重,因此所有的著作中,都有或多或少的倫理味,還特別有對倫理的專論。他最為人樂道的一部著作,是三九一年的《職責論》(De officiis),反映出他的倫理原則。書中,他追隨哲人西塞羅的思想,卻又超越他,在聖經的基礎上,更賦予教會的價值觀。他以信德為倫理學的基礎;還主張職責有兩種:一是中等職責,對象是天主的誡命;二是上等職責,對象是基督的訓導。因此,倫理不再是一種理論,而是基於對基督的信德的行動,是要踐履的。聖安博還指出:真正的幸福,只存在永生中。他採用斯多葛學派「四倫德」的說法,認為「智、義、勇、節」是正義和倫理的泉源。
他的另一重要貢獻,是許多特別標舉貞潔的神修作品,因此贏得「貞德聖師」的封號。他的〈論貞女〉,是獻給他守貞的姊姊瑪賽琳(Marcelline)的,文中歌頌貞德,並指出修行貞德的實用途徑。在其他篇章中,他也勸人守貞,因為貞德是天使之德,也會受到天使的保護。他用童貞女來比喻教會生兒育女,只有喜樂,沒有肉身的痛苦。他更強調聖母是卒世童貞的好典範,我們都應學習她的高貴、光明、貞潔、端莊。他細膩生動、默想性地描寫了聖母襄助基督救恩工程的一生,並且勉勵我們也如聖母一般,使我們的心靈成為基督奉獻自己的祭台。
除了對倫理的關心,聖安博還熱衷於教會的信理。在神學上,他宗法聖亞大納削、耶路撒冷的聖濟利祿、聖巴西略等名家,並師承希玻律。為了對抗當時流行的亞略異端,他特別標示出相關的神學重點:對聖三論,他先談「位」,再談「體」。對基督論,他在闡說基督是兩性時,強調生於天父和童貞聖母的基督是「同一位」,他是真天主也是真人。對聖事,他在「論奧跡」中傳遞了聖事的概念,強調禮儀行動與領受聖事者內在的恩寵,是一體兩面。他還對聖洗、堅振、聖體三件聖事做了一些說明,並且提出「願洗」的看法。而在「論告解」中,提供了四世紀和好聖事的理論和施行方式。
此外,聖安博相當重視禮儀,不僅改良當時已具規模的米蘭禮傳統,還賦予禮儀歌詠新生命。當游斯丁娜王后企圖搶奪兩座聖堂給亞略異端使用時,他率領天主子民護衛聖堂,而被軍隊圍困在聖殿中。他利用這段時間,教導羣眾東方教會慣用的輪唱法詠唱聖詩,有如天籟。這樣的詠唱方法,很快地傳遍了整個教會,至今還被運用。他又親自編寫了許多歌詠,時至今日,神父們還在日課中唱誦。因此,有人稱他是西方教會宗教詩歌的鼻祖。詠唱聖詩,也是他靈修培育的一種方法。
在鞠躬盡瘁地任主教職二十四年之後,聖安博死於三七九年四月四日,享年五十八。這位前半生是政治家的出色主教,溫良、堅毅、勤謹、踏實,以出世的精神,積極地關懷並投身入世的大業。他身形雖小,卻是教會的小巨人。在教會初享太平、正要塑造傳承的世代,他以牧者的身分,堅強勇敢地面對各種巨大挑戰,讓教會在政教關係上,立於超越穩固的地位;又對人民的生活和價值觀,指出明確的方向。更以身作則地活出基督貞潔及仁愛的面貌。他在第四世紀為教會倫理、神學和禮儀聖事奠下的基礎,直到今天,仍然鮮活有力。
聖安博集教父、聖師、主教的光環於一身,是教會中不可多得的奇葩。造訪米蘭主教座堂和聖安博聖堂時,當地人對聖安博的各種事蹟仍津津樂道,欽敬之情溢於言表。的確,聖安博的小巨人之姿,不僅震古爍今,在教會面臨今日世界諸多問題時,他的風貌,仍值得我們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