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74期 讀經樂

禰的話是我腳前的明燈

古偉瀛編寫

 

《肋未紀》(新教《利未記》)

  肋未紀:這是「司祭之書」,主要內容是律法。詳述如何做司祭、舉行宗教儀式、遵守法規。由於猶太選民的司祭是出自雅各伯第三子肋未支派子孫,故稱此書為《肋未紀》

  肋未紀的背景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後,在曠野漂流的那段時期。肋未紀中關於營地和會幕的各種規定,其目的都是避免不潔淨的事務碰觸到聖潔的事物。

  祭司的職責包括檢驗、確認疾病,特別是隔離可能散播病源的人。如果有人生病,必須在痊癒後一段時間,才能進入聖所。有其他生理狀態的人,也必須在一段時間後。到聖所舉行儀式,才成為潔淨。……各種獻祭的目的,是規範以色列民族與天主的關係。

  肋未人也必須遵守規定,但不像對祭司那樣嚴格。……肋未紀記載了哪些動物可以吃,哪些不能吃。但這些規定都可因環境的變遷而有所修正。正統猶太教徒到現在,仍然遵守這些規定。……肋未紀裏重要的勸諭是「愛人如己」;「你們應是聖的,因為我是聖的」。

  讀肋未紀時要記住,聖約是天主和以色列成年男性所立的約。在當時,家庭、房屋、財產都被視為男人的延伸。

  肋未紀廿五章提到兩個原則,這兩個原則是聖約的核心概念:第一,以色列人是天主的產業(肋二十五 42 , 55 ),所以沒有人可擁有── 也就是奴役──

他的以色列同胞。第二,土地也屬於天主,住在地上的只是「客旅、寄居」。因此每個禧年(第 50 年),土地必須重新分配,所有的債務也一筆勾消。但聖經時代的以色列人卻常常沒有實踐。

  肋未紀對人有整全的觀點:人的身體和靈魂、信仰和生活、個人與集體,都和別人密不可分。根據拉比寫的註釋書,天主曾說:「研讀獻祭儀式的人,我把他當成像是實際獻祭一樣。」因此猶太教認為肋未紀值得研讀,因為效果就像獻祭。傳統上,這是猶太人教兒童的第一卷書:「兒童是純潔的,獻祭也是純潔的。讓純潔的人來研讀純潔的事。」

《戶籍紀》(新教《民數記》)

  戶籍紀記錄以色列人從西乃山到迦南(客納罕)「應許之地」的過程。在地理和靈性上,這卷書都描寫出以色列人的曠野經驗。

  戶籍紀是梅瑟五經之一,內容記載著以色列人的靈性之旅,他們原本對上主天父和梅瑟沒有信心,甚至發動叛變。但在經歷過苦難和上主天父的懲罰之後,以色列人終於認清自己是上主天父的選民,並且預備在迦南地展開全新的生活。

  若從字面上看來,戶籍紀內鉅細靡遺地記載著許多關於以色列男丁數目的調查統計數字,而且在文字上風格多變,包括敘事體、詩歌、禱詞、預言、祝福、律法和清單。乍看下來或許會覺得相當混亂,但經文中卻明顯地突顯出曠野旅程的主題。

  當以色列人進入曠野之後,梅瑟的領導權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戰,背叛的事件也層出不窮,質疑與背叛的劇碼反覆不斷地出現在戶籍紀裏。百姓的不滿,從曠野旅程的一開始就顯露出來,甚至連梅瑟的兄姐,也曾經公開地毀謗梅瑟。另外,當探子前去窺探迦南地回來報告後,還引發以色列人的怨言,險些釀成民眾暴動。紛擾不安的局勢,讓梅瑟身陷泥淖之中。

  老一輩的以色列人終於全部死在曠野,而謀反的人都遭到上主天父嚴厲的處分。最後一次對上主天父的悖逆,也就是以色列人在史廷拜摩阿布的神,上主天父的憤怒再次臨到以色列人頭上,共使兩萬四千人死亡。之後,梅瑟重新清點百姓人數,確定新世代的來臨,在新領袖若蘇厄(約書亞)的帶領之下,以色列人準備進入應許之地。

  這是一段血淚交織的歷史。在戶籍紀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公義的上主天父無法容忍悖逆與變節。不過,雖然以色列人悖逆又變節,上主天父依然引領他們進如迦南地。也許我們可以說,「在試練中的屬靈成長」是瞭解戶籍紀的關鍵。

  本篇中有一句最有名的上主對人祝福的話,是三重的祝福,抄錄在此供大家閱讀選用:「願上主祝福你,保護你;願上主的慈顏光照你,仁慈待你。願上主轉面垂顧你,賜你平安。」(戶六 24 - 26 )

《申命紀》(新教《申命記》)

  申命紀接續戶籍紀,是梅瑟五書的最後一部,記載梅瑟回顧以色列人的曠野四十年旅程,時間從西乃山朝見上主天父到梅瑟過世。本書也可稱為梅瑟的遺囑,記載他的三篇演講詞,申命紀雖然是律法書,但卻道出歷史異象及天主與人關係的發展,對聖經其他部分影響深遠。

  當年梅瑟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後,他曾經在西乃山與雅威訂定十誡,作為人與上主天父之間的約定。因著以色列人對上主天父的挑戰與悖逆,天主讓以色列人在曠野中徘徊了四十年做為懲罰,直到老一輩的以色列人死盡,上主天父才將他們領到上主天父所應許的迦南福地。

  梅瑟始終沒能離開曠野。在臨死之前,他將當年與上主天父所立的十誡、律令與典章,重新對新世代的年輕人講述一遍,目的是希望下一代的以色列人,能在正確的路上,完成上主天父所交付的工作。

  在申命紀中,除了梅瑟的演說之外,文體多採用詩歌與散文的寫作風格,內容則帶有預言、儀式和教誨等多重目的,涵蓋 體與個人生活,帶有濃厚教 育色彩,非常強調家庭生活中的規範。申命紀中一個很重要的異象,是與以色列人因家庭之約的維繫而緊密連結在一起。這或許可以說明,為什麼申命紀在以色列亡國(西元前五八七年)之後,仍然可以保存下來的原因。

  除了重視個人與家庭生活之外,在申命紀裏其實也相當注重國家和體制。申命紀中就規定先知、審判官、祭司,尤其是身為軍事統帥的君王,有遵守律法的責任。因著這樣的理想與精神,使得以色列的老百姓與君王能團結一致,並且只敬拜唯一的真神耶和華。

  雖然申命紀算是一部「講傳律法」之書,與其後從若蘇厄書到列王紀下屬於「傳講歷史」之書不同,兩者間卻有相當緊密的關係。律法代表著對人世秩序理想的規範,歷史則反映出以色列人的實際生活,記錄順服與背逆律法的結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其實律法與歷史,正是一體的兩面。正因為這樣的特性,使得申命紀的精神歷久彌新。一方面呈現天主的慈愛,另一方面彰顯祂的公義,正是申命紀所標誌最重要的意義。

《若蘇厄書》(新教《約書亞紀》)

  若蘇厄書記載著以色列人征服迦南地,神實現衪對亞巴郎的應許,把迦南地賜給順服衪的人。

  在希伯來聖經中,若蘇厄書是前先知書的第一卷書。其中所談的,不是歷史,更不是戰爭紀事,而是若蘇厄以先知的角度來詮釋神如何對待聖約之民,記錄人對神忠心順服及神對人的信實守約。若蘇厄書的重點在戰爭、讚美和神應許實現的屬靈意義。

  若蘇厄接續梅瑟作以色列的領導人,並經由他的領導,使得以色列人得以進入應許之地。若蘇厄為梅瑟派去迦南地的探子之一,只有他與迦勒以信心向百姓報告見聞;而那一代出埃及的人之中,最後也只有他們得以進入應許之地。

  在若蘇厄的時代,以色列人所面臨的問題,已經和摩西時代不同。此次,若蘇厄亦派人探察,而所得的回報相當正面:「上主實在已將那整個地域交在我們手中」(蘇二 24 )。由於神的奇妙工作,以色列人順利渡過正處氾濫的約旦河,進入迦南地。

  若蘇厄書對戰爭的描述,彰顯出「神行動、人順服」的主旨。戰爭勝利和順服神有關:以色列人攻打艾城失敗,是因為亞干沒有遵守神的命令,以致全體以色列人受到連累。在亞干的犯罪被揭發並受罰後,以色列人才又打勝仗。艾城的攻下,是依以色列人的巧計和突襲。這代表著:即使是神「賜下」的城,以色列人仍必須努力,才能獲勝。

  若蘇厄書所提到的道德議題相當複雜。因此它提醒我們,要注意聖經寫成的時代背景及上下文,以免造成誤會,而變得殘暴不仁。一旦了解神的本質和順服的真義後,我們就會知道這些經文是警訊,而不是鼓勵。

 

目 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