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67期 變遷社會中小會精神的呈現

期待一座聖殿矗立(上)

王端敏

 

前言

  蒸汽機的發明產生了工業革命,機器代替人工,人類的生活起了巨大的變化。電的發現使人們的生活得以將白晝延長到黑夜,生命似乎增加了它的多采多姿。電腦的發現──第三次的工業革命,讓人類能將所有的想像與記憶,全部操控於股掌之間。而網際網路的出現則造就「探囊取物」的擁有滿足,與「天涯若比鄰」的感覺。這第四次的工業革命,使人類世界宛如「一家」,世界似乎再也沒有什麼秘密可言,太陽之下永無新事。然而人類社會真的需要如此「袒胸露臂」地共融嗎?各民族原有的特色需要如此「同化」嗎?生活在無垠大漠與生活在蒼鬱叢林的族群,各發展出不同的生活形態、風俗習慣、文化藝術,他們豐富了人類世界,他們也各自在自己的文化中浸淫、享受,甚至顫動。

  筆者曾觀賞過歐洲傳統的芭蕾舞,舞者姿態優美,布景華麗,音樂繞樑,但曲終人散之後,不久便遺忘了。然而觀賞雲門舞集,卻是震撼不已,久久不能忘懷。同樣是觀賞一場舞蹈,為何產生不同的感受?林懷民在創立雲門舞集時曾說:「中國人編舞,中國人跳給中國人看。」是了!就因為它是中國人編舞,中國人跳給中國人看!當舞者在舞台上跑、跳、旋轉時,雖然其肢體語言是現代的,但是它卻揚起中國人共同的心緒和記憶,以及藏於心靈底層的情結,它像一隻撥動琴絃的手指,在無意中撩動了我們的心絃,與舞者產生共鳴而心悸不已啊!

  去年(一九九九年)秋天筆者曾往日本京都奈良一遊,尤其千年古都 ──京都受到中國歷史與民俗影響最為深遠,五步一寺,十步一廟,仿我國唐宋建築比比皆是。每日於紅楓中進出寺廟,雖然那時亦為日本的賞楓熱季,遊人若織,但令人詫異的是:在寺廟中遊覽並不會使人心煩氣躁。

  此次(二○○○年)選讀「禮儀空間及禮儀與聖像」後,回想曾拜訪過的歐洲、中國大陸、日本、東南亞等地的教堂、寺廟、道觀,突然似有所悟,因為它就像觀賞西方芭蕾舞與雲門舞集的現代舞一樣,給予筆者──一個中國人不同的感受與顫動,於是興起探討中國民間住宅、佛寺、道觀的建築藝術,以及如何將其特色納入基督宗教的教堂,使教堂的環境空間更符合中國人的情愫。

 

中國民間住宅

一、建築形式

  世界各地莫不先有民間住宅而後才有宮殿、府邸、寺觀、陵寢,所以民間住宅的建築與設計是研究各種建築的第一步。因著地理環境,中國的民間住宅形成了以木構架的地面房屋為主,並由這些房屋從四面圍成院落的主要形式,它的平面模式相當豐富而多樣。中國民間住宅的平面布局顯示一種特有的空間美感,以平面的變化顯露出內涵的豐富性和性靈的神奇美。通常住宅平面可歸納為九大類:一、橫長方形;二、縱長方形;三、曲尺形;四、圓形;五、三合院;六、四合院;七、三合院與四合院的混合體;八、環形;九、穴居平面。

  橫長方形平面是中國小型住宅中最基本的形式,在民間住宅中數量最多,其平面布局上,房屋的橫向朝南,門和窗都設在南面。橫長方形平面是平淡中蘊含深永情味,樸素中具有天然風韻。縱長方形平面多以小型住宅為主,此種平面面窄而進深大,貴在其簡潔,即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於江南農村中最常見。曲尺形平面呈L形,屬於小型住宅,其平面布局有封閉式和非封閉式兩種,以圍牆的設置來區分,在迂迴曲折中流露落拓風塵之感。圓形平面大多分布在內蒙古東南地區,其形式是由蒙古包演變而成的。三合院是農村中一種十分普遍的住宅形制,根據住戶不同的經濟條件,形成屋舍大小、形式各異。單層三合院有封閉式和非封閉式兩種基本平面,二層或三層以上的三合院平面大多屬於封閉式。三合院既是一種組成形式,就會有院落的形成,而院落是中國民間住宅有別於西方的主要特點之一。西方一般將主要建築暴露出來,中國則將主要建築封閉起來。西方民間住宅多為集中式構圖,中國則分散為多重院落的平面。各個社會都有以富為美的傾向,中國宗法社會中的家族尤為甚之。四合院就是融富貴豪華與氣派威嚴為一體的平面。它至少已有二千年的歷史,建造和使用這種住宅的人一般具有豐裕的經濟基礎,其規模與內容自然居中國民間住宅的首要地位。四合院的主要特徵是對稱式平面與封閉式外觀,其平面布局可分為大門位於中軸線上及大門位於東南、西北或東北角上兩種形式。中國建築的審美功能,不僅在於取得觀感上的愉悅,更重要的是要有「成教化,助人倫」的作用。四合院四周方正,裡面暗含一個井字格局。從遠古時期的井田制到以後發展起來的明堂、宮室、宗廟建築,中國傳統建築始終力圖使建築藝術具有鮮明的社會性、政治性和倫理性。井字分割產生一個中點,中是對稱、穩定、端莊、嚴肅,它很容易附會出許多象徵內容。先天八卦北為坤卦,坤為地;南為乾卦,乾為天。南北朝向即「天地定位」,「乾坤之事」,順應天道,自然會大福大吉。《黃帝宅經》:「夫宅者乃是陰陽之樞,人倫之軌模,非夫博物明賢,未悟斯道也。」在四合院中,北屋是最適合人居住,但會客、祭祀的廳堂都設在北屋,東、西廂房和倒座、後堂才是真正居住的地方。正如《禮記曲禮》所說:「君子將營宮室(指房屋),宗廟為先,廄庫為次,居室為後。」這說明中國人將理性放在實用功能之上。愈是格局講究的民宅,愈是體現這一點。大門、影壁、垂花門、遊廊都是為增加氣派而設置。進入四合院,空間序列井井有條,建築尺寸適度合理。三合院與四合院的混合體平面在組織空間上,有很好的誘導作用,此類住宅常配以花園、祖堂及藏書樓,形成曲折變化的平面序列。當人步入其中,平面盡其姿媚,窮其變化,完全可以感受到步移景異的藝術效果。環形平面是中國民間住宅中一種最奇特的平面形式,其平面有兩種基本形式:單元式平面被劃分為若干單元,每單元呈扇形單元,兩環單元之間是小天井;另一種是內通廊式平面,不作單元式分隔。穴居平面可分為王字形、H形、L形、十字形和一字形五種形式;於下沈式窯洞中,尚有天井存在,有的還構成窯洞四合院。

 

二、建築藝術

  民間住宅的藝術價值主要在於「意」,而不在於「形」,其結構雖然簡單,但意蘊卻十分豐富。它以藝術的真情實感叩擊人的心扉,抒發自己的情懷,傳達出複雜、細緻、深厚、具體的思想感情。這種氣氛和意境誘導人產生某種感受,委婉地流露出中國古典哲學思想和民族精神。

  傳統民間住宅舒展有味,平易近人。有的精巧細緻,卻不蕪雜繁瑣;有的高大雄偉,卻不裝腔作勢;注重結構合理,卻不失藝術風格;注重裝飾悅目,卻不濫加點綴。本來並不相關的要素,在民間住宅中透過構圖法則的組合,產生出韻律。

  民間住宅取材自然,立足於自然之中。它與自然互相滲入,並適量尺度使之與人本身密切聯繫,由於這兩個因素使民間住宅充滿親切感。在民間住宅建築的空間裡,突出「人」這個主題,使人感到自然,有親密感、安全感,活動時心情舒暢。民間住宅之美既是自然美,又是藝術美,更是自然美與藝術美的完善結合。它有以下幾個特色:

1、疏密得當 虛實相生

  疏密關係在國畫中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則,而中國民間住宅的構造也十分講究。當我們站在江南小鎮的石拱橋上時,就能看到那櫛比鱗次的屋頂和白色簡潔的牆壁所構成的疏密關係,「密不通風,疏可行馬」這就是對比之美。密不當,易於板結;疏不當,易於鬆弛。民間住宅的屋頂常作上下錯落的排列,避免平鋪直敘,屋頂的節奏發展使得牆面產生跌宕起伏,忽而急促,忽而舒展,極盡變化之能事。由此可以領悟出建築與繪畫的內在聯繫。民間住宅在疏密處理方面給建築美學寫下獨特的一章。

  而「虛實相生」也是中國藝術傳統中一個極重要的美學原則。湯貽汾《畫筌析覽》:「人但知有畫處是畫,不知無畫處皆畫,畫之空處全局所矣,即虛實相生法。」民間住宅在虛實結合上有很多經驗。大面積的實牆如同國畫中的空白,門窗點綴其中是為實處。

2、外實內靜 氣韻生動

  大面積的實牆在民間住宅中屢見不鮮,除了安全防衛的實質功能外,還有一種內在精神的東西,即蘊藏在形式之中的意義,這便是靜謐。實牆使宅內自成一個與外界隔絕的空間,形成一種外實內靜的神韻。厚實穩重的外牆,阻隔外面的紊亂嘈雜,而使宅內保持安寧恬靜。

  「氣韻生動」是中國美學追求的最高目標和最高境界。中國傳統民間住宅中潛伏著氣韻。中國建築與希臘建築不同,西方建築是有機的團塊,而中國建築則注重疏通,講究神韻,看上去是無數流動的線條,從線條上體現出氣韻的豐富變化和內涵。

3、樸實淡雅 內外通透

  「隔」是民宅空間設計中常用的手法。「隔」使客體物象與主體觀者之間產生不易逾越的空間距離,不沾不滯,客體物象得以孤立絕緣,自成境界。以建築的欄杆、空花和窗櫺為景框,其距離化、間隔化,令人產生美妙的感受。有隔有通,不僅可以竹簾形成,也可以門窗形成。隔扇門窗的空格也是很好的景框,將室外景色分隔成許多個美麗的畫面。有隔有通,也就是實中有虛。「明」的古字為( ),一邊是月,一邊是毱(窗)。月亮照到窗牖麗樓闓明,這是富有詩意的創造。在民間住宅的外部空間設計上,有的庭院很大,感覺空曠,往往用花牆、矮牆等做適當分隔,將一個大空間劃分為數個大小不等的空間,造成變化和對比。有的則將一個狹長的院子分割為幾段,避免一覽無遺。與「隔」相對的是「通」、「透」。在民間住宅中保持著多種鏤空的建築形式,朦朧曲折,費人揣摩,體現內外通透的特色。

  樸實淡雅之美是中國民間住宅另一重要特點。民宅室內大多不用天花板,採用徹上明造。樓房底層天花板也多暴露欄柵板結構,僅適當地做一些線腳裝飾,外牆往往是清水磚牆。木裝修的外檐,一般不塗顏料,僅在原木上,刷上桐油,以便防腐、防潮。外觀樸而不陋,不拘成法,因地制宜。

4、裝飾明豔 麗而不俗

  除樸素的風格外,民間住宅中也有裝飾精美者,藝術效果卻十分典雅。由於「法式」、「則例」所限,不允許民宅漆塗彩繪,所以裝飾雕刻均以素色出現,遠看十分沈著,近看不失細節,耐人細細品味。許多民宅的磚雕與木雕渾然一體,實牆與花檐交相輝映,雖瑰麗華美,但不鬱悶呆板。麗而不豔,媚中含莊。妙處正在於以迷離稱雋。

5、詩情畫意 音樂旋律

  當我們由遠而近,走進太湖邊上一個小村莊時,那山溝裡潺潺流過的泉水聲,把我們引進視覺形象與聽覺形象並舉,富有音樂感的意境中,這就是民間住宅的魅力。

  民間住宅中體塊的節奏變化,飾面的強弱對比,都潛伏著音樂感。既有平緩的優美韻律,又有高潮的跌宕起伏。我們在民間住宅的序列安排(如空間的組合、庭院的排列、結構的穿插、門窗的配置)中感受到音樂般的起伏、韻律、主題和餘音縈繞。

  人們常將詩當作美的同義語,而民間住宅正如一首首詩歌,既有詩情,又有畫意。詩以語言為媒介,在時間上先後承續,沿直線發展;而民間住宅則是用體塊為媒介,在空間上相互穿插,占據一個平面,追求由空間的直觀向時間的連續滲透。因此,詩是時間的藝術、時間上的建築;而民間住宅是空間的藝術、空間上的詩。(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