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67期 變遷社會中小會精神的呈現

超越時空的愛──元吉留胤嗣 鳳輦乘翠霞

唐汝梅

 

周公仲魯輓

  唐神父要我選一段經文在我母親的葬禮彌撒中宣讀。我不假思索就選了格林多前書詮釋真愛的第十三章。有許多人嚮往愛的真諦,而母親卻身體力行。接著是選一段福音。當神父唸到瑪竇福音第廿五章:「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我渴了,你們給我喝;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不禁感嘆這不正是家母一生的寫照嗎?

  母親生於富裕之家。家中不但經營米茶,並且擁有錢莊和綢緞莊。她有七個

哥哥,一個弟弟。身材高䠷,面目姣好,皮膚細緻,自然是掌上明珠。在父母的寵愛和薰陶下養成她寬厚和慈愛的性格。妯娌間的紛爭有她協調,失怙失恃的晚輩也常得到她的扶持。

  母親廿二歲出嫁。家父畢業於黃埔軍校,曾任輜重隊少將副司令。隨著家父走遍大江南北,也開展了母親一如中國壯麗山水的心胸。每逢節慶,她必差遣僕人散發米油給貧窮人家。夏天避暑的勞苦工人就在我家門口的大理石台階上或坐或睡,母親並不介意。富而不驕固然不易,而母親在窘迫時一樣慷慨。從南京逃難到上海路過火車站,有一排士兵蹲在地上。母親問過排長,得悉大夥仍未進餐,遂塞了一大把錢給他,所有士兵起立向母親致敬。大陸撤退時,家父奉命留守。母親帶著子女到台灣。在船上見著了士兵,也捐出了攜帶的一罐米。一年後父親來台會合,母親明白一時回不了大陸,悉心安排帶來的年輕女傭結婚成家,以不耽誤她的青春。此時母親四十二歲才學著烹調,她不但不抱怨,並且依然好施。她常將我們穿不下的衣服耐心地縫牢扣子,折疊好,把鞋子擦洗乾淨,給有需要的人。街坊鄰居見著她,總是鞠九十度的躬,說聲「囉啦」〔台語勞駕之意〕。

  長久以來,母親凡事有幫手。到了台灣,驟然要事事操勞。她不感傷、不抱怨。教養七個孩子談何容易,家母對我們卻從不厲聲斥責。記得我的三哥在初中時渴望有輛伍順牌自行車,母親手頭並不寬裕,卻買了給他。沒想到第一次騎去看籃球賽,就在運動場被竊,三哥沮喪地告訴母親,卻未得到絲毫責備。而母親對我的照顧,更是無微不至。家中經濟好轉時,有了洗衣婦幫忙,可是母親仍親自洗我的衣服,因為怕被搓破。工人打掃時,母親要哥哥幫忙,卻給我錢去逛街。夏天出門,我嫌麻煩,不願撐陽傘,母親就拿著傘,在後面追。上了大一,學校沒有宿舍給新生,我必須在外租屋,母親不放心,陪我住了一個星期來適應。我大學畢業後當了老師,每晨她仍替我把牙膏擠好,替我舖床。要出遠門,她替我把箱子放在計程車上,甚至常替我捧書,免得拿重物,把手上的筋爆出來,就不好看了。母親曾經養尊處優,卻給了我最細緻忘我的大愛。

 

  十五年前經我多次邀請,母親終於來美與我同住。當時我的女兒七歲。含飴弄孫帶給母親許多慰藉,我的女兒也學會了流利的國語。她帶來了許多高雅的旗袍,每個星期天穿著上教堂得到許多讚美。女兒小時有許多活動,往往我們才回家,又要出門。母親沒有抱怨讓她獨自在家,反而總是祝福我們平安。對於飲食,她從不挑剔,我忙起來,即使買個漢堡,她也不嫌棄;甚至端杯水給她,也再三稱謝。九十高齡後,母親舉步維艱,卻仍堅持不用牽扶。每天總是稱讚我家光線充足,窗明几淨,所以她從不生病,連小感冒也未患過。她也稱讚外子和我對她照顧周到,稱讚我的女兒乖巧。就這樣十五年如一日,母親以她的感謝和稱讚給予我們肯定,不必為她操心。

  三月十三日母親有發燒和嘔吐現象,在醫院裡三十小時去世。沒有預料母親這樣快就走了。當晚我離去前,曾問她怕不怕,她回說不怕。我問有沒有哪裡不舒服?她回說沒有。我替她洗好臉,理理頭髮。我說她是最好的母親,她回說不

要客氣。我撫摸她的額頭,告訴她我回家睡覺,早晨再來。她回說,她也睡覺。護士來量血壓,她謝謝護士,這是我們母女最後的對話。我到了家,洗了澡,就接到護士的電話,和外子匆匆趕去。我跪下,替母親唸聖母經,外子也一起跪下。我抱著母親,遺體尚有餘溫,我感謝她養育之恩,請她在天眷顧。在母親下葬時,兄弟與我各虔敬地撒下一把土。我們有緣為母女,生我,養我,陪伴了我五十五年。一個月來,我醒來還未睜開眼,第一個思想就是母親。不能朝夕相處固然遺憾,而尤甚者卻是沒有機會向母親道歉曾犯的過失。痛定思痛,唯有今後效法母親。我不會一日成聖,但願努力做到聖保祿致格林多前書所言:「愛是含忍的,愛是慈祥的,愛不嫉妒,不誇張,不自大,不做無禮的事,不求己益,不動怒……」祈求母親幫助我將她的愛繼續活下去,永不止息,超越時空。母親,請您安息。

  我的母親姓王名元鳳,生於民國前三年八月十八日,卒於民國九十年三月十四日。她的美德為我模範,故為文以記。

 

                                                                        唐汝梅敬書 於四月十五日復活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