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67期 變遷社會中小會精神的呈現

敦煌壁畫的內容和風格

文夢霞

 

壹、敦煌壁畫的分類:大體可分為七類

1.佛像畫:指描寫佛教崇拜的各種神像

  甲、佛像:釋迦牟尼佛、三世佛、三身佛、七世佛、十方諸佛、賢劫千佛

  乙、菩薩像: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地藏菩薩、引路菩薩

  丙、天龍八部:天王、龍王、藥叉、乾闥婆(飛天)、阿修羅(非天):緊那羅(樂天)、迦樓羅(金翅鳥王)、摩~#Ue04f羅迦(大蟒神)

2.故事畫:可分為三類

  甲、佛傳故事:描寫神化了的釋迦牟尼的生平事跡

  乙、本生故事:描寫釋迦牟尼前世或若干前世的善行

  丙、因緣故事:描寫佛陀度化眾生的連環畫

3.傳統神話體材:出現於北魏晚期,集中在一些洞窟頂部藻井四周

  甲、東王公、西王母

  乙、伏羲、女媧

  丙、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丁、開日、飛廉

  戊、雷公、礔電

  己、羽人、方士

4.經變畫:按一部經繪成一幅畫的巨型經變

  甲、維摩詰經變

  乙、法華經變

  丙、彌勒經變

  丁、涅槃經變

  戊、藥師經變

  己、阿彌陀經變

  庚、報恩經變

5.佛教史跡畫

  甲、張騫出使西域圖

  乙、釋迦浣衣曬衣

  丙、隋文帝請曇延祈雨

  丁、劉薩訶因緣變

6.供養人畫像:早期多為小身,畫於說法圖下方,到唐代畫像出現等身巨像。

7.裝飾圖案:主要為平棋和井藻等建築裝飾

  甲、早期圖案:主要有蓮花、忍冬、火燄、漩渦等

  乙、隋代圖案:吸收波斯圖案花紋。主要有圓環聯珠圖、飛馬紋、狩獵紋等。

  入唐以後:裝飾已從建築發展到生活用具。如傘蓋、蓮座、經幢、地毯、桌圍、服飾、器物等。

 

貳、敦煌壁畫的風格點和藝術成就

1.北涼壁畫:主要為說法相、佛傳故事和本生故事。

2.北魏壁畫:內容更豐富,以故事畫為主體

  甲、鹿王本生經變

  乙、薩埵飼虎

  丙、尸毗王貿鴿

  丁、沙彌守戒自殺

3.西魏壁畫:受中原風格影響,出現「秀骨清像」式的形象。故事畫中,一派漢族風習。

4.北周壁畫:建平公于義大倡佛教,壁畫得到全面的發展。故事畫種類之多,情節之豐富、形式之完整都達到前所未有的境界。

5.隋壁畫:隋代統一南北,壁畫內容和藝術形式也逐漸趨於一致,西域與中原風格逐漸融合,成為統一的新的民族風格。

一、壁畫的風格特點:

1.造型:有兩類形象:

  甲、神靈形象

  乙、世俗人物形象

*在造型中一個重大的問題是變形:主要方法有三種:

  甲、誇張變形

  乙、人獸組合形象:可分為四種

   A、神獸型

   B、人獸組合型

   C、人鳥獸組合型

   D、分身幻化型

  丙、線描是中國繪畫造型的重要手段

2.構圖:可分為兩類──

  甲、展現式

  乙、連環式:是表現有地點、有時間、有情節的故事畫形式。因故事內容不同,結構形式也有特點。分別論述如下:

   A、順序式

   B、高潮式

*構圖中的空間感,有兩種形式

  甲、象徵性的空間感

  乙、直觀的空間

3.賦彩:色彩是最通俗的藝術語言,「隨色像類」、「隨類賦彩」是敦煌壁畫賦彩的原則

  甲、中原式暈染法

  乙、西域式暈染法

4.傳神:我國繪畫藝術的最高審美要求──以形寫神、氣韻生動

 

參、敦煌壁畫的藝術成就

1.敦煌早期壁畫是宣揚佛教思想的藝術

2.擴大壁畫題材的領域:敦煌石窟在客觀上等於是一座宗教藝術展覽館。

3.促進我國壁畫藝術的發展

第285窟所呈現的意義:

  285窟是西魏的一個很有特色的洞寶島它不但是早期洞窟中唯一有紀年題記的洞窟,而且集西域風格和中原風格於一窟,這個洞窟雖具有多功能,卻是以禪修為主;我們從它遺留的禪窟和以牆上繪著數百尊參禪菩薩,可見一般。此窟壁畫內容所呈現出來的意義也很獨特;例如它將印度風格的造像和我國傳統經典中的神話故事並置,頗耐人尋味,據歷史現象所呈現的事實,我們不難發現;一方面是敦煌地區人文薈萃,儒家思想深入人心,佛教從印度經西域傳到中國,必須與當地的民間傳統信仰會通,方得以流通;另一方面是因為時局動蕩不安,統治者的政治策略運用──統治者正好藉重信佛與禪修的力量,以鞏固領導中心,因此開窟造像不僅是黎民百姓藉信佛以安頓身心,同時也是統治者以達到安定社會、穩定政局的手段。從宗教傳播的立場,敦煌的情形也非常有意思,一個外來的宗教要得到廣大的信眾參與當地的文化,如何能與地域性的文化會通,可能是絕對必要的。西魏。此窟的保存不但可以補史事闕文,而供養人畫像中的「供養人」既都是當時的人,我們也可進一步探究當時的信仰文化及社會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