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74期 讀經樂

[小會史另一章]我與神修小會

陸達誠神父

 

  在上海生活了廿二年(一九三五-一九五七)終因上主的恩佑得以走出鐵幕。

  我的母親年輕時參加聖母會,每天望彌撒,助人善終,是她的常務。七個小孩跟著她長大,情況相似勵德神父的家庭。但當我念中學時,上海盛行的是聖母軍。我沒有參加,只參加本堂的公青活動,協助禮儀,接受初級神學的訓練,給幼童講要理等。

  一九五七年到香港,知道有聖母會,但只有中年以上的教友參加。

  三年後到了台灣,知道聖母會非常活躍,尤其在大學中。勵德神父是該會總指導,統籌全國會務,並出版《慈音》月刊,我每期必讀,收益良多。

  一年半彰化靜山隱居結束後,會長派我到新竹協助杜華神父帶青年活動。那一年中主要是與至潔聖母會在一起,陪他們默想、開會、運動…。活得充沛快樂。

  以後四年在菲律賓求學,焦點稍稍不同。

  一九六七年回台灣,袁國慰神父告訴我聖母會的菁英組織了神修小會,他說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團體,要密切注意它的發展。那時鄭聖沖神父負責聖母會。那年聖母會全球大會為配合梵二,把聖母會改成基督生活團。鄭神父邀請我這個神學二年級的修士給服務中心的基督生活團,每月帶二次神學討論。後來輔大上智基督生活團也邀請我去做同樣的工作。通過這二個團,我進入了基督生活團的大家庭。神修小會的會員與基督生活團成員有重疊,所以我慢慢地也走入了小會。

  一九六七年迄今三十八年,我從未脫離小會,包括和基督生活團的關係。除了上述的服務中心和上智,我受鄭神父委託,在我晉鐸後,帶了一年康寧基督生活團。六年後,從法國回來,代趙儀文神父帶台大至潔生活團二年,後因教書及主持寫作會,而逐漸不直接輔導信仰團體(莘莘聖詠團例外)。但以前與神修小會結的緣,一直存在。一方面因為我與小會會員志同道合,與若干位有較深的友誼,也因小會常請我去帶小避靜,或作專題演講。有時《心泉》向我邀稿。每期《心泉》我都仔細閱讀,許多出自肺腑的真情文章令人動容。從中可窺聖神的臨在和領導。輔大神學院陳春齡神父曾說,要編一本中國教友適用的靈修書的話,從《心泉》中擷取即可。

  四十年來,小會培育了不少傑出的會員,他們在自己崗位上勉力成己成人,有的肩負重任,有的默默無聞,整體來說,這是一個有生命的團體,早期創會的傳統代代相傳。像楊莉莉、李小鳳及其他典範型的會員故事已烙印在大家的心中。團體有聖人的話,是不會死的。由於諸聖相通功,各地會員之熱心和愛德是可以流通的,每人每天作的神業和善功會使全會的聖德滋長,也欣欣向榮。我樂於看到小會四十大慶,希望它一直能吸引收到優秀的新血,使後者在這塊園地中生根,有一天,一起推動小會的理想。

 

目 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