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74期 讀經樂

[小會史另一章]完整的(小會)歷史拼圖

朱蒙泉神父

 

  我與小會的關係是若即若離的。

  閱讀了最近的「心泉」(小會四十週年特刊),我也願參加一份感恩與祈禱。尤其在「天國分會」中發現有幾位熟悉的朋友,陳中崙即是其中的一位,初見時,他還僅是交大的新鮮人!而我與小會的緣分不僅於此,那就是我要說的「完整的拼圖」了。

  一九六二我結束卒試期,從日本來台,長上派我到「伯達書院」(耕莘文教院的前身)為台大同學做輔導工作;當時該院有六位神父:牧育才、郝繼龍、潘壽山、袁國柱、鄭爵銘和我。百達書院的神父大都在台大任教,課餘為慕道者講授要理,主日牧民,神修指導等。我還是「新鮮人」,而又那麼空閒,於是會院的理家之職、教堂的歌詠團、全部女將的善牧聖母會……都參加了一份。此外,所謂的「五老」渴望深入信仰和神修,願意「再牧道」,請我負責,我也就樂意接受。「教理班」或「再慕道理」應運產生了。這批人馬可說是「神修小會」的種子。

  再有一位重要的人可能被我們遺忘了,那就是默默耕耘的袁國柱神父。當時有幾位同學有意考慮修會聖召,袁國柱神父是他(她)們的輔導神師。分辨聖召和尋找天主旨意為神修小會是相當重要的一環,袁神父一馬當先,為需要的同學們作了應時的服務。即使最後成功率不高,但是同學們在神修的道路上跨進了一大步,袁公的功績是在小會醞釀和成長時期由他特地提出的。不願居功的他,在天國裡會含羞地一笑!

  還有一位大將,於去年偶然的機會,在輔大神學院圖書館見到。她是 李天慈 教授,雖然在「五老」(註 1) 之中不見她大名,在小會的種子和醞釀期中,她的童心和稚氣絕不亞於「五老」中任何一位,而目前還死賴在小會裡,不願離去。大概也像伯多祿一般,當耶穌向伯多祿說:「難道你們也願走嗎?」他回答說:「主!唯你有永生的話,我們去投奔誰呢?」(若六 66 - 69 )

  一九六三年夏,我離台赴美進修,此後耕莘文教院成立,台北蓬萊新村和伯達書院的神父們都聚集在一起;許多朋友深深感到往日的那份和神父們的「親情」似乎消散了些。伯達書院門 房的管 先生(老管)非常照顧學生,不久過世。過世前,郭子文曾特地去拜訪他。時至今日,伯達書院昔日的六位神父僅留下我一人,相信神修小會能繼往開來,也相信這幅完整的歷史拼圖,至少為「繼往」,有些用處;至於「開來」,還待大家努力。

  最後記錄一段插曲,一九六六年我自美返台,在剛創辦了三年的輔仁大學服務。偶然的機會見到鄭聖沖神父,談到神修小會。離去前,他對我說:「何時把小會收回去?」他似乎把我與小會的最初關係說了出來,我當之有愧。既然是要完整的歷史拼圖,我就據實地報導。有些不好意思。

註:

1 .五老為:王志奘、郭子文、鄭至麗、焦寶進、鄭嘉珷五位女士。

 

目 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