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鄭至麗
讀這期《芥子》讓我們得以 參與陸達誠神父 替沈鶴璉神父奉獻的追思彌撒,沈鶴璉神父曾經被監禁在中國青海,長達二十六年。萬致華稱呼他:「沈神父,您是一位令人深深懷念的善牧。」希望下期《芥子》能夠刊載沈鶴璉神父的詩文稿:「雷思小品集(從青海勞改到柏克萊之路)」;「雷思散文與詩詞集」。
李百齡寫給我們的「神修小會總會主席家書」描繪台灣自然界的興興旺旺,台北、台中和高雄分會都可以按部就班,推動種種活動。北美分會領先利用網路,總會正在開始籌辦明年「神修小會成立六十週年」的紀念活動。
杜曉雲年初接任北美分會主席,她的「北美神修小會分會主席家書」談到今年的共融營將在 Zoom 上舉辦,時間暫定於九月中旬到十月中旬,我們特別邀請黑幼龍、汪宗奇和李秀萍做專題講員。目前北美小會在信仰生活上,我們經由 Zoom視頻平臺方式,每星期舉行的每個周日的「靜觀祈禱」,由李秀萍帶领,更有領大家誦念玫瑰經的王利華,每月一次的活動有「聊天室」。在文字福傳方面,「有信仰與文化群組」、「芥子」、「共融園地」。
趙世熙整理的:「神修小會創始、成長、現狀和願景 神修小會北美分會2021年2月4號聊天室ZOOM 視頻摘要」的主題是:神修小會創始、成長、現狀和願景。這篇文章追溯神修小會將近六十年的成長史,詳細敘述王志奘當時的心願。
徐琪寫的 「主? 在!」是首短詩,可以邊讀邊祈禱!她另外一篇:「共融的天主聖三,團體共融的藍圖,北美默觀祈禱小組」,是每周日「靜觀祈禱」的心得之一。
許建德提出的問題:「如來佛手掌心的聯想 」,天主超越時空,而人类存在於时空之内。他的結論是:「我們願意依恃著天主,讓天主時時用祂的掌心守護著我們。 」
王玉梅的:「以生命感動生命」 提到:「教廷宗教委員會曾主動訪問保安宮,並開啟了天主教和道教第一次合作的國際研討會。」神修小會有基督中華化,中華基督的精神,我們應該如何關心我們的在地宗 教文化!相信以後將會有更多此類的來往與交流。她又寫:「之後,保安宮董事長等一行人前往教廷參訪,教廷積極地與道教進行跨宗教交流,搭起了溝通的橋梁。希望這樣的關係,不僅只在言談上,更要落實在彼此追尋真理的行動中。教宗非常感謝保安宮董事長到訪,這是他首次接見的道教團體,教宗為台灣人民祈禱,也希望台灣人為他祈禱,相信之後,將會有更多的來往與交流」。
傅振民的文章「真福雷永明」指出聖經的翻譯是如何神聖重要!他在偶然的機遇與當年進行聖經翻譯的「思高聖經學會 」有那麼一段面對面的接觸!「思高」是十三世紀一位蘇格蘭神學家、哲學家、真福聖人 ( John Duns Scotus )。教宗本篤十六2012年封雷永明為真福。傅振民写:「經過抗戰,國共內戰,多年的逃難;雷永明終於在香港聚合了人材、資料、香港教區的認可,達成願望。天主教認可的白話中文聖經出版了。」我手邊的聖經印的是:思高聖經協會謹識於香港一九六八年。
傅振民寫的另外一篇:「聖母是教會的母親」,舉出幾個例子,在各種遙遠偏僻的地方,都是在2020年美國全國疫情蔓延,天災、人禍,我們多么需要聖母的助佑。
吳述中的文章:「吾主耶穌」與「阿彌陀佛」提到中國名作家賈平凹的一篇散文「泉」,記述的是泉边一棵家鄉的老槐樹:「地上的樹木生命已毀,地下根枝湧現的泉水仍如活著的生命,在不斷的湧起。有如福音帶給我們的不斷的活泉生命。」他提供給我們的是他的修道的途徑!
許書寧寫的「回家的路」也是她的自傳,她從小到大回家的路都是天主隱隱中引領著她,和她建立愛的關系!我們多麽慶幸她在回家的路上找到我們,我們找到她!
許書寧的分享部落格是以「分享微笑、靜默、祈禱、愛」為主要功能及任務。這期《芥子》我們还刊登她另外兩篇文章:「他的肖像(上) 」及「見過羅馬的四個男孩(上篇~武士的兒子)」。
陳懷臺寫的「留下一份愛」闡明她對於捐贈器官精辟的想法及計劃。她说:「最近在臺灣去世的沈鶴璉神父也是一樣慷慨地把大體捐贈給輔仁大學醫學院,以身施教」,她又说:「捐贈器官留下人間大愛,是延續「身體髮膚」的唯一辦法。」
韓拱辰寫的《三代緣第四章 我與英若誠和他的兄弟姐妹》記載的是她和英千里教授一家三代的親密關系!這期《芥子》寫到與英千里教授的第二代如何建立恒久的親情關系。
馬 廖雯寫的「文 字 ㄩˋ」 带领着我们欣賞到中國文字的美!她写:「ㄩˋ音的字聯想,寫了文字飫、文字浴、文字郁,還有玉、鬻、欲、獄、 喻、雨(轉音)、域、癒、鬱等共十三個ㄩˋ字的短文。」
王玉梅寫的:「奈良美智和他的娃娃」曾說:「畫畫是為自己發聲」。她願意和我們大家融入奈良美智的兒童世界。她寫的「聖誕禮物」是叙述由她與孫女之間的互動談到 愛,聖誕就是愛!她寫的:「摺紙鶴」引述有人將紙鶴送給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紙鶴不但撫慰了病人的痛苦,周遭的人也因而受到了心靈的洗禮」。隱藏在王玉梅的文章:「鄭媽媽和羅寶田神父的故事」之内,羅寶田神父就是鄭媽媽的一位忠心耿耿的護守天神!從瀏陽,到金門。這些有關金門「愛的故事」,將如源頭活水般續流傳下去,滋養更多人的心靈。
許建立的四篇文章替我們掀開生與死的一幕一幕!他寫的:「好活、好死 」;「求仁得仁 」;「短暫卻豐足的生命」及 「你叫他去死吧」。介紹了四位他照顾的病人!
黑幼龍寫的:「我有沒有好好過我一生」 節錄自《不管孩子,比管孩子還難》。闡明轉折點的重要性。他的這本書一定很精彩!我們拭目以待!
郭子文的「食為先」談到各種寄居國外的我們嚮往懷念的食物。雖然沒有吃過「蒟蒻豆腐 (konjac)」, 似乎充滿魔力!記得曾去拜訪她和吳述中,當時在他們Last Vegas 的家教我如何做臭豆腐,還讓我試抽他們收藏的印第安人的煙斗!
古偉瀛 寫的「我也曾經葉珊過」,認為葉珊的散文「還有超越五四之處,也就是他還吸收了西方的古典悲劇以及英國文學的精華,使得他的散文更能抒情及療癒」。我曾經在六零年代慕名去過東海大學, 想我也可以套用古偉瀛的這句話:「我也曾經葉珊過!」
唐汝梅提供王小鏘寫的四首詩稿:「遊西湖,雷峰塔,奧運會,夜泛巴黎塞納河」。讀了他的詩稿,如見其人!
方光珞的「復活節後第四個星期日」再次闡明天主的聖愛!
王慧敏寫的「石頭記」敘述她如何踏上小德蘭的「神嬰小道」的神修途徑!
郭瑞蘭在這期《芥子》介紹她的畫友馬潔兒,同時還提供兩幅馬潔兒的畫,她的文章「馬潔兒:一位酷愛國畫的老外朋友 」內說到:確證了藝術無疆界的事實,從馬潔兒 的作品二幅,可以看出她把握住了國畫的精神。郭瑞蘭還有她自己的兩幅畫及文章:「簡介我畫的這幅山水」及她的「畫蘭」。
李孚畫的「樹」及她的「水仙花」帶給我們創作者的喜樂!感謝她的慷慨分享!
安然寫的「揭開「秋曉」的薄紗」,薄紗揭開之後,唱來更是耐人尋味。原來它采用的是蘇格蘭的曲調,歌詞又載滿中國古詩詞的特色及典故,讓我們在聽憶舊之曲調之時,同時受到古詩詞的熏陶!
邵維廉 (星熒)在這期《芥子》提供兩篇詩稿,包括翻譯Amanda Gorman 在拜登就職典禮朗誦的一首詩稿!The Hill We Climb 攀登的山嶺 ; 詩的翻譯難度特高,我們感謝星熒鍥而不舍的精神。
邵維廉 (星 熒) 同時翻譯了他自己寫的「青春的願望 The Wish of Youth 」 作為結束。
趙世熙寫的「編後語」談到在閱讀《芥子》文章時得到真正的感動。他說:「讀完後都忍不住喃喃自語,説聲「謝謝,給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