塩田千春 / 顫動的靈魂
王玉梅
五月和朋友到台北市立美術館,欣賞日本新表現主義藝術家塩田千春,二十五年來最大規模的個展。「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包括她的手繪圖稿、雕塑、攝影、行為藝術錄像等,超過百件的代表作品,清楚地呈現出藝術家創作生涯的脈絡和軌跡。2019年六月,日本東京森美術館舉辦了她大型的回顧展後,又分別在韓國、澳洲、印尼等地巡迴展出,2021年臺北市立美術館的特展,是最後一站。
1972年,塩田千春在大阪出生,就讀大學油畫系期間,曾至澳洲做交換學生,那時她就發現自己無法滿足於平面畫布,於是決定要自己成為畫。她站在白色的畫布前,以紅色的顏料潑灑在臉上身上,然後張開雙臂,彷彿成為釘在十字架上的殉道者。她說:用身體參與繪畫,是一種解放,並非那種講究技巧的繪畫。她以行為藝術來探索和釋放自己。1995年,她使用紅色、黑色的和白色的棉線創作,之後成為她非常知名的創作風格。1996年移居德國,使她改變了對世界的觀感,師事行為藝術教母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後,她嘗試更多不一樣的創作,發現作品跟大地、身體、空間,都有關聯性,可以帶著她不斷地向前走。「介於中間」的特殊感受,使她將自己看的更清楚。她承認自己不願被文化束縛,是一個無法生活在固定框架中的人,雖然離開出生地反使她更意識到日本傳統。
她認為服裝好像是人的另一層皮膚,一件白色的洋裝,在污染後,縱使用很多水清洗,也沒有辦法完全洗乾淨,如同我們的記憶,有些事永遠都無法忘懷的。白色是純淨的,象徵生命的開始與終結。其壯觀並帶有詩意的場景,吸引許多人停止脚步,駐足觀賞。1989年柏林圍牆拆除後,東德大興土木開始重建,她至工地收集了二千件廢棄的門窗,組成了充滿生命力的裝置藝術作品。2002年由黑色棉線纏繞出的作品,是塩田千春九歲時鄰家失火的記憶。火災後悲慘的焦黑景像,一架她曾彈過卻己毀壞的鋼琴,暗夜、寂静和沈默,都是她記憶中無法言傳的糾結吧。塩田千春運用線,創造出前所未見的藝術作品,細線很有韌性,聚少成多的綿密,紅色、白色、黑色的棉線,千絲萬縷、錯綜複雜地連結,創造出獨特的氛圍,是她在回顧自己的生命吧!
2014年,塩田千春創作了一件非常大型的裝置作品:「移動的行李箱」。他在德國跳蚤市場買了許多行李箱,綁上紅線後,高高低低地吊掛在一個很大的空間中。部分行李箱裡面裝了馬達,因此作品是會輕輕搖擺的。每個「移動的行李箱」都有一個故事,有可能是快樂的移民、觀光旅遊,也可能是令人悲哀的流離失所,或是逃難。(我想到波蘭納粹集中營展出成堆的行李箱)人生是由出生邁向死亡的過程,塩田千春努力地過好每一天,並以作品探索生命的無常,及生、老、病、死 、記憶、回憶、創傷和對未來不確定的焦慮。她一邊感受到死亡的威脅,一邊幸福快樂地生活和創作。是的,如果沒有死亡,怎能體會生是多麼美好?這些不存在、看不見的存在問題,每個人都有,該怎麼找出路呢?
參加威尼斯雙年展一直是她的夢想,2015年她如願以償,以名為《掌中之鑰 The key in t he hand》的作品,代表日本參加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她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門口募集舊鑰匙,再以四百公里長的紅線串起舊鑰匙,綿密地交織在展場上空。兩艘船、紅色的細棉線、十幾萬把鑰匙,她不僅串起每個人的故事,更穿梭編織出普羅大眾的思想、記憶、感動和夢想。鑰匙有很多功能,也有許願的意思,鑰匙使人有安定感,可以開門進入自己的家,也可以開啟一扇心門,進入摯愛的世界,和許多未知的領域。人的思想和行為,會產生蝴蝶效應,二艘船象徵雙手,一邊連接記憶,一邊連接遼濶的海洋,發展是無遠佛屆的。她希望觀眾走入作品中,和她產生共鳴,而更清楚地感受到溝通的美好。
2016年,「不確定的旅程」是塩田千春非常重要的一件大型裝置藝術。黑色金屬編織的六艘船隻上,縱橫交錯的全是紅色的毛線。一進展場,我立刻被鋪天蓋地似的氣勢震撼,船是愛的載體,塩田千春的情感,是以顏色來表現的。她小時候搭船去祖父母家,常在海上遇到狂風暴雨,船不停地搖晃使她十分害怕。由東方人的角度看,棉絮捻成的紅線縱橫交錯,代表熱情、衝突、暴力,亦如同交纏糾結的神經、血管,也是人與人、人與天地之間錯綜複雜的連結吧。塩田千春時常以作品探討現在、過去和未來,創作幫助她找到生命的出口。他以線表達抽象的概念,獲得世界各地觀眾的認同,並產生共鳴。她以自己的生命經驗,指出事物的癥結,提醒我們思考:究竟要追求什麼?又要走向何方?
塩田千春曾罹患癌症,決定在日本東京辦回顧展時,發現癌症又復發了。手術和治療的過程中,她覺得身體彷佛分崩離析、消散怠盡,也幾乎失了神,於是決定將自己的手、腳等作成模型,然後再加皮革切出造型。這代表自己肢體在空間中的互動作品,是她談生死跟身體議題的最新創作。她說:在活下來就已耗盡全力的狀態下創作,變成了我這次展覽最核心的東西。 她努力不懈、不厭其詳地將難以言喻的心情化成作品,真誠地、勇敢地將痛苦轉爲動力,令人敬佩。
新冠病毒全島擴散,每個人都必須面對自己的擔憂、親人病痛和死亡的問題。疫情使人更新了思考模式,更珍惜、更有耐心地去面對生活的挑戰。電視日復一日地報導:確診人數、死亡率,以及缺水、缺電、缺疫苗、爭疫苗的大小事件。恰巧這段日子我為嚴重的皮膚過敏和發炎所苦,可能檢查出的問題、疾病的恐怖,使我內心深受煎熬、驚嚇,因而想到耶穌山園祈禱時,面對即將來臨的苦難汗血並流;金剛經中的「不驚、不怖、不畏」,以及塩田千春耗盡心神談生死議題的創作。
活下去不只重要,如何活的有意義,也要省思。此時此刻,我真切地體會到,心中有天主可以依靠、有聖母和聖人可以祈求代禱、有耶穌基督陪伴走出死蔭幽谷,是多麼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