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鄭至麗
又是秋水仙在門前盛開的時候!
《芥子》第62期最開始兩篇文章是陸達誠神父(Bosco Lu, S.J)著作 的「 Love as Energy according to Teilhard de Chardin」及何麗霞翻譯的:「 德日進論『愛是能量』」。接著的是兩篇陸達誠神父寫的:「德日進聲譽的新高峰 」,「 德日進的「『人化』思想」。各地讀者同時也許讀過 :「 神的氛圍」,及「人的現象 」。這是鄭聖冲神父翻譯的德日進神父的作品。德日進神父深信全人類將在愛的作用內逐漸合一,成為精神的整體,從而實現天主「 聖化」世界的最終目的,這個最終點稱為「 奧米伽點 (Oméga point) 」,也許所指的也是老子的「 道」。愛是成長中的宇 宙最深的本質,把此演進描述為「愛的進化」,闡釋個體是宏大宇宙工程的一部分。這期《芥子》刊登了五篇與德日進有關的文章,德日進在中國多年在甘肅、陜西、西藏各地生活體驗,與他整個創作心態不無有關! 全人類將在愛的作用下逐漸合一為精神的整體, 從而實現天主「 聖化」世界的最終目的。他將這個最終點稱為「 奧米伽點」 (Oméga point)。謝謝詹紹慧評的:「 恭讀 陸達誠神父著: 德日進論『愛是能量』」
這期《芥子》讓我們認識:已故的沈清松(1949-2018)。他寫:「 佛教及基督教的交談」。沈清松的文稿立論深入, 值得欽佩。文中提及修佛的四個階段, 信,解, 行,証。 其中他認為 解 乃最重要的階段。所謂佛教和基督宗教的交談,誠然必須面對一些基本的概念,像「上帝 」與「涅槃」;「救恩」與「覺悟 」;「存有 」與「 空無」等等這些基本概念。他認為:「佛教強調覺悟,應可有益於人類在今世界有自覺地開展出人性中最好的一部分(即所謂佛性)。這對於基督宗教亦頗為重要,因為如果沒有覺悟的體驗,也不會有對上帝的深切經驗」。
袁 承志在「 靈魂出體的時空中,下定決心修佛 - 我入佛門之奇緣」說:「對於在下及一些高僧大德而言, 修佛的Key Point 在於: 知道不算, 做到才算。做到: 明心見性, 破無明, 証菩提。 此乃佛門修行之要義也」。
傅振民寫的「 耶穌經 Jesus Sutra」提醒我們:「 我們的信仰不只靠聖經,而是天主聖神透過歷代教宗不停的啟示。這石碑是我們教會和其他宗教在中國境內一段接觸和對話的歷史:「景教是基督教的聶斯託裏派,於唐代傳入中國,盛極一時。」可見,我們信的聖公教會公元第二世紀時,己經傳到中國;有學者和信徒開始翻譯(從希臘文到中文)聖經了。
李百齡寫的「 神修小會總會主席致北美小會會員家書」,她與北美小會會員道家常。經過Zoom,神修小會總會和北美分會界限幾乎可以不存在!都是一家人!
杜曉雲寫的:「 北美神修小會分會主席家書」中告訴大家 「 今年四月北美分會工作小組在考量北美疫情仍不穩定的情況下,決定改變共融營在網上舉行。北美分會將在十月二日、十月九日和和十月十六日,連續三個星期六舉辦專題演講,由黑幼龍、汪宗奇和李秀萍三位主持。由小會總會輔導神父胡國楨主持」。十月即將來臨,我們真是望眼欲穿呢!
許建德寫的「 關於小會宗旨『繼續基督對中華的使命』的一些反省」:從回顧可以產生新的了解,因為有了更寬的視野。
耿慶文寫的:「 阿富汗打臉美式民主烏托邦」:耿慶文的稿件在八月二十五日刊載,直到八月三十日之內,整個世界局勢已經發生多少變化! 接著是詹紹慧寫的:「 永遠的神長 」,神長們都是我們相識的,她懷念並感恩: 王愈榮主教;景耀山神父;施安堂神父;方豪神父;吳叔平神父 ;還有袁國慰神父!他曾來過我在檀香山的家,記得當晚我炒了一盤菠菜,才知道他有痛風的問題,之前袁國慰神父在紐約哥大讀書時,美國東岸的留學生常有機會和他 見面。
郭瑞蘭記錄:「 小會臺灣默觀小組的心得分享」:臺灣小會的默觀小組在許建德的建議下,由蕭淑美和張瑞雲一起推動,以Zoom的方式,由北美會員李秀萍帶領大家做默觀祈禱,臺北、臺中和高雄三個分會都有人參加。
趙世熙整理、寫的:「 神修小會北美分會八月五日「聊天室」視頻活動 」。主題是:旅遊。
分享者包括:陳著釧, 馮克芳, 王玉梅, 趙世熙,許建德, 王玉梅。趙世熙拜訪成都樂山大佛;焦寶進 拜訪波蘭,是 最觸動她的一次旅遊;許建德 跟隨聖依納爵的足跡!他們具有獨到的角度,未曾去過的《芥子》的讀者,得以參與神遊!
王玉梅寫的:「旅遊經驗和對自己的觸動」很能引起共鳴,許許多多隱秘的比較難以處理!
讀了許建立的「 人生四道」:「道謝」、「道愛」、「道歉」和「道別」,應該可以自在地與至愛的親朋「道別」,而瀟灑地投向耶穌、進入永生的。但是讀了誰能不感動流淚?
王玉梅寫的:「 生命更加美好 / 做喜歡吃的菜」。分享她在食物方面我們能享受到的樂趣,還將她的詳細食譜與我們分享呢!
王玉梅寫的: 「 疫情對我的影響 」,細細道來,我們能夠回到疫情前的狀況嗎? 她引用教宗方濟各所說:「 生命每一次改變都是有意義的,要記住「『痛苦是我們活著的標誌』、『問題和困難是我們堅強的標誌』、『向上主祈禱是我們不孤單的標誌』」。
王玉梅寫:「 鹽田千春 / 顫動的靈魂」。在臺北市立美術館欣賞日本藝術家鹽田千春。介紹給《芥子》讀者是難得的代表肢體在空間中的互動作品,是鹽田千春談生死的最新創作。
郭瑞蘭的「 花香蝶舞竹弄影」及「 君子蘭」在光影之中,媚態百生!感謝!
馬 廖雯 寫的「 陪 伴 」將祖孫二代加上中間一代之間相處,情景平淡中充滿快樂,描繪的淋漓盡致!
郭子文寫的 「 絕處逢生 」是「 歌頌生命力堅韌,在苦難中彰顯出的生命力」。 。名作家柏楊在火燒島上被監禁十年之後,出獄後與詩人張香蕐結婚,還出版了一整套的《資治通鑒》!
馮克芳 写的「 等你來看花 」是像诗一样的情景。
谢谢馮克芳写:「 觸動心神的旅遊」,一直都想去拜访法國露德聖母聖地呢!
郭瑞蘭:「 在愛內沒有恐懼」:敘述原本退休後比較動蕩的生活逐步進入踏實,充滿樂趣的生活!感謝天主!
韓拱辰寫的《英千里傳》已經連載到:「《三代緣:第四章 我與英若誠和他的兄弟姊妹》 (續)」。請大家繼續更深入的認識英千里教授! 徐琪替讀經分享小組寫的是:「 天主是愛」;「 天主是父」。「願我們以敬畏和孝愛之心,與天主以及人間的父母親都有和諧的互動」。
許書寧的分享部落格是以分享微笑、靜默、祈禱、愛為主要功能及任務。真是可喜!這期《芥子》刊登她兩篇文章:「他的肖像(中篇)」。 及她寫的另一篇:「見過羅馬的四個男孩(中篇~武士的兒子)」。
各位《芥子》讀者應該非常熟悉譯者邵維廉(星熒)的名字,他住在南加州,對於詩詞有特殊愛好,這期《芥子》他特別介紹美國鄉村民歌「 Danny Boy 丹尼男孩」。此曲譯成中文,唱起來 一定有特別風味。
王小鏘的四首詩稿是:「 加州百花園 」,「 湖濱漫步」, 寫的是賓州的州立公園,Marsh Creek, PA. 「 天末懷曹雪芹 ,二首之一及二首之二」,寫盡我們現在接觸不到的中國文詞之精練及美,感謝唐汝梅提出與小會同享!
謝謝各位《芥子》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