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仰之路
林立泰,陳筠之子,藝術工作者。二○二○年十二月二十日宣誓成為小會初獻會員。
立泰出生於天主教家庭,雖然父母均信仰天主教,但並未強迫他從小受洗,而是把信仰權交由他長大後自己決定,但把他送進天主教學校,從光仁小學到光仁國中,均未離開教會的化育。國小時期,就開始聽要理並擔任輔祭,儼然是位標準教友。國中畢業時,學校要頒給他「傑出教友獎」,但就在畢業典禮前一天,輔導室突然發現他並未受洗,輔導室為了要不要頒這個獎給他,老師們煞是費神討論一番,就在大家決定不下時,輔導主任陳海珊突然說:「有一天他終會成為教友的,只是現在時候尚未到!」於是,領了這獎的立泰繼續在信仰的路上悠游前行。
高中就讀華僑中學,由於對文法商均不感興趣,畢業後就進入文化大學戲劇系,學習表演藝術,很幸運的,在系上遇到好老師,對他以後的發展有很深的影響。有一位在雲門舞集擔任舞台設計的王孟超老師,他非傳統的教學法,常把業界的觀念帶入教學,以開放的教學法激發學生的興趣。最難忘大三演出莎士比亞的「李爾王」,他擔綱舞台組長,因能具體呈現所學,得到很大的成就感。大四演出「大家安靜」(英國麥可佛萊恩編劇),讓他對劇場空間及舞台燈光設計的興趣更濃厚了。
畢業後服完兵役,開始進入職場,但在此時,他敬愛的外公離開他,就在外公去世的那晚,他萌生了出國讀書的念頭,在母親的支持下,進入了倫敦藝術大學的雀兒喜學院(Chelsea College),學習空間設計;當時台幣對英鎊的匯率是68:1,學費非常昂貴,但母親的愛成全了他。畢業後又留在倫敦實習二年,這兩年,他與朋友辦展覽的經驗,影響了他日後的工作走向。在倫敦生活四年回台後,展開他在藝術產業的工作。
說起他與妻子郭冠伶的結識,有一段動人的故事。母親陳筠,在立泰小時就以他之名,捐款給「世界展望會」長達二十年,有一天展望會來電問立泰,有無意願去非洲看看認養的孩子?在母親的鼓勵下他參加了非洲之旅,而冠伶正巧是領隊。冠伶是位虔誠的基督徒,在旅途中他們彼此分享了信仰的體會,讓立泰深深感受到信仰的幸福。回國後,立泰告訴母親;「我領洗的時候到了!」
於是在長安堂的慕道班,複習要理教義,一○七年復活節後的五月廿日在長安堂受洗,由羅志明神父主禮,胡國禎神父共祭,褚世傑為代父。受洗後,立泰與冠伶在當年八月於華山堂完成婚配聖事,由陳若石神父主禮,胡國禎神父共祭。
立泰的故事,又一次證明了母親在孩子生命中的重要性。在立泰成長的過程一路走來,因為母親的鼓勵、安慰與包容,他才逐漸走向自己喜愛的道路;因為母愛的教導,聖神的帶領,立泰與冠伶在天主台前結為夫妻。從今以後陳筠可以放心的把兒子交託給媳婦。讓我們為他們的家庭獻上誠摯祝福。
(二)藝術市場與博覽會
二○二○年,立泰在長安堂為小會家人做了兩次演講,主題均是「淺談藝術市場與博覽會」。
欣賞藝術,在於欣賞者能否瞭解藝術家的創作主題,能否與作品產生共鳴?欣賞者要能先做功課。何謂「現代藝術」?何謂「當代藝術」(contemporary)?立泰幽默地說: 「看得懂的是現代藝術,看不懂的是當代藝術。」或許立泰是為博得老先生、老太太一笑吧!「當代藝術」顯然不能單純以歷史時間作出區隔,也無法將之理解為一個單一的類型(genre)「我們同時代人所創造的藝術」,是個並不準確的定義(藝術往往無法忍受定義的框限)。當代藝術紛雜,難以學院式的意識去理解,而這正是反映了當代傾向多元主義和失去方向性的歷史,創作者必然會在作品上反映一個時代的邏輯,至少作為一個反抗的起點。藝術失去了一套唯一的評價標準,市場機制便趁虛而入,取而代之了。例如英國的達米恩赫斯特,是富有的當代藝術代表人物之一,他把真的鯊魚裝在巨大的福馬林水箱中,成為特別的雕塑作品;更聳動的作品是,在嬰兒頭骨上貼滿鑽石寶石,而均能以高價賣出。
立泰返台先後在畫廊及藝術物流公司服務,也就是藝術品「牆(展示牆)到牆的服
務」,服務的對象是「博物館牆」、「畫廊牆」到「私人收藏家牆」。畫廊的工作內容是以銷售藝術作品為主要收入,所以畫廊也是藝術家的經紀公司。
談到藝術品的欣賞與收藏,可以用台灣首席拍賣官--陸潔民的話作為註腳--「收藏
是深度的欣賞,投資是深度的收藏」。
藝術品的訂價是要依據作品的尺寸來計:油畫看號數,水性媒材看材數,還要依據藝術家的年紀及資歷調整價錢,而藝術家的海外經歷,畫廊及收藏家的支持,有無重量級收藏家的收藏,也會影響藝術品的價格。如達文西、齊白石、趙無極等人作品皆是以億元拍出。二○一九年,常玉一幅「曲腿裸女圖」在香港竟以八億港幣賣出。
藝術市場的運作是以畫廊為第一市場,台灣有超過兩百家畫廊,加入畫廊協會的就有一九○家。拍賣公司則是第二市場,世界有名的拍賣公司如:蘇富比( Sothby)佳士得(Christie),紐約、倫敦、巴黎、香港,是世界最大的拍賣市場。拍賣官的工作就是要活絡拍賣場的熱度,交流作品的資訊,所以拍賣官要能收集資訊,拓展人脈,掌握市場先機。拍賣場的遊戲規則是:賣家要有訂價及傭金,買家要有保證金和傭金,才能投標競價。但競標者在拍賣場中切勿亂舉牌,一旦舉牌就會被認定要買。
台灣一年有超過二十場的藝術博覽會,有:台北當代博覽會(Taipei Dangdai)、台北藝博(Art Taipei)、台北新藝博(Art Revolution)、福爾摩沙藝博(Art Formosa)及藝術未來(Art Future)。香港有Art Basel HK,大陸在上海有以海外藝廊為主的West Bund,和以本土畫廊為主的上海021,新加坡的Art SG。現在還有一種在大飯店舉行的飯店博覽會,算是異軍突起。博覽會場內總有川流不息的人潮,內行人看門道,當然也少不了許多看熱鬧的外行人,甚至網紅也會來打卡拍照湊熱鬧。去年新冠疫情橫掃全球,台灣因
防疫做得不錯,藝術品市場仍十分活絡。健全的市場可給藝術家適當的回報,台灣的收藏家,質與量均佳。
聽完兩場演講,讓我們能以較開放的眼光來欣賞當代藝術,並了解現在一位好的藝術家,就會有市場,而不會像古代的天才藝術家,窮愁潦倒過一生。
立泰初獻照.總會主席李百齡為他別上小會會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