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99期 靈修‧陪伴‧服務

我們之間--以「天主子民」之名

戴台馨

 

    在「S神修小會」群組,以利利、青青家人的名義,藉類似點將錄的方式,娓娓道來小會家人們那股有心又多元的見証,我心深處滿溢著珍惜與感恩之情。

以家人之名

    陸劇《以家人之名》正夯。兩個哥哥一個妹妹,異父異母、沒有血緣關係,卻是彼此最親的家人。

    小會成立迄今六十年。一甲子歲月匆匆走過,留下痕跡歷歷可數。青春成長的日子,含笑而歌,携手前行;遭遇壓力挫折時,淚眼矇矓,相互為伴,瞬間成熟;扛責任、棄閒適,眼光眺望遠方,陰霾裡似乎瞹瞹含光。

有光

    這光來自聖言。天主說:「有光!」就有了光。

    小會家人見識到這光。因信成義,遂以「天主子民」之名,聚在一起:陪伴、扶持、避靜、祈禱、和好、共融。引經據典,泰澤當歌,依依尋找上主那似曾相識的容顏。

收養

    共享有時,而個人生活縫隙間,亦充盈神思,自我培養出獨特的靈修方式;正如上主泥塑人物,面孔能各自獨一無二。

    《以家人之名》連續劇的本事,涉及收養情節。

    一九八一年,我和帆人双双留美進修。次年,返台接寶寶天欣同住美國休士頓。彼時,著釧姐、廣元兄膝下猶虚,決心收養孩子。經由朱恩榮神父協助安排,辦好合法的國際手續。一九八二年底聖誕節前夕,我們來到聖家(徐家)。平安夜歌聲中,甫三個月大的小泡泡,安祥酣睡在搖籃裡,不吵不鬧。著釧姐一双巧手,把客廳佈置得聖誕味十足;從聖誕紅、壁爐前沿吊襪、顏色鮮麗大蛋糕以及牆上樹葉編製的桂冠等等,讓人偶然瞄到小泡泡時,恍惚覺得小耶穌真的蒞臨屋簷下。

螞蟻過冬

    天欣一歲半,獨自一人在望彌撒排排站的教友來賓旁,有如螞蟻準備過冬的食物,非常殷勤地搬運著客廳全部的抱枕,將其舖成一列綿延而柔軟的步道,興致勃勃的踩踏而去,再迴轉走來。然後,一一收回、層層堆疊;不待枕塔崩散就又一一抽出,再舖出同樣一列步道……,周而復始,就地取材,樂此不疲,忙忙碌碌,百玩不厭。

不怕煩

    一個嬰兒到來,快樂固無窮,辛苦更是可想而知。了不得啊!幾年後,夫婦兩又風塵僕僕返台和朱神父會合。喔!這回天主給了他們一個可愛的女嬰:泡泡的妹妹。哇!還真不怕煩哪!

戒煙

    你聽!這樣的故事:

    著釧姐感嘆廣元兄戒煙不易。

    某一天,妹妹在爸拔腳旁,他的手臂和大手擱在實用的單人沙發扶手上,正適合身軀嬌小的妹妹,舒服地俯臥其上。爸拔憬悟道:將來這樣的玩法,恐怕要有好些時候,就一直讓妹妹聞煙味,對身體不好。如此想著,戒煙吧!就成了!

一樣愛我

    兄妹兩,由爸媽陪著,上教堂兒童要理班。

    老師說:「各位小朋友,我們都是爸拔、媽咪生的,對不對?今天我們要講……」

    泡泡打斷老師,大聲說:「不是,我是爸媽收養的。」

    老師一楞,來不及反應!

    泡泡接著說:「媽咪說沒關係!他們一樣的愛我。」

    妹妹唱歌般地附和著:「我也是啊!」

也能傳承

    泡泡和妹妹那麼容易的接受自我及自己的身份,在往昔,對華人家庭而言,都是極其艱難的事。

    民國五零年代,只有三個無線電視台(台視、中視和華視)時期,連續劇收視率高低是年度利潤多寡的主要因素。三台收視,競争激烈。

    曾經有一部連續劇《緣》,由現今原住民立委,也是李安沈潛六年之後,終於成名之作《喜宴》的女主角金素梅主演,飾演一位養女。劇中,她身世坎坷、身份晦暗、瞹眛,彷彿說穿了會遭天譴。

    時代在進步中,看似無法傳承的、以收養孩童傳愛的經驗,有接棒者!資深會員瑾瑜之次子,也是青年組會員的立哲和憶婷,做出同樣抉擇,收養安安。三、四年後,再接再厲,又喜迎女嬰。

    當我看著立哲抱著愈來愈重的安安,憶婷急切地把哭鬧的幼女帶離教堂大廳,不打擾彌撒進行,彷彿祭台上浮現著遠在美國徐氏四口之家的和樂景像。

時光長廊

    多年後,我的小女孩天欣長大了!泡泡也又高又帥。徐氏夫婦開心的送泡泡到長春藤盟校康乃爾大學就讀,然後畢業、結婚、生子;暫居佛羅里達州,邁向他燦爛的人生。

晴時多雲偶陣雨。

    在《心泉》裡讀到著釧姐熬過兩次乳癌手術。廣元兄一度因無法與本堂司鐸溝通,竟至上演温馨接送情,寧願等待而不進堂。故事原由,確實令人興嘆!想當年,神父從愛荷華偏鄉,單騎千里,來到休士頓,應徵教友們出錢出力所創立的天主堂口牧靈職缺。双方正式合作之餘,大家額手稱慶,以為在聖神統制之下,亦能經民主形式虔誠事主。豈料事情複雜度超乎想像,祇一樁興建新堂的夢想,教友們積極投入樂捐、奉献、勸募、規劃以及興建等事宜,更難能可貴地慷慨提供專精術業暨實務經驗,卻仍難擋具司鐸身份的神職之獨斷。現時,問題應已自然而然化解了吧!

    儘管這項合作,看似功敗垂成,實為一回難得的實驗。過程中,教友的需求、神父的權柄、人性的挣扎,在在呈現制度的功能有其限度,人性的掙扎係尊嚴有以致之,制度及相與人士均有變遷和革新的空間。如何持續嘗試,達到兩造双赢的局面,當然值得期待;但不可或忘的是:祈望双方相互之間更接近,只是中程目標,我們真正追尋的境界是:「我心靈渴慕平安,並與主同在。」

訊息

最新訊息二則:

●Covid 19 疫情肆虐,年獸氣宇軒昂、毫不猶豫地挺進。

著釧姐寫道:

    「在假期中,很多台大小校友仍然在研究室啃書,這不行、抓來吃飯……」

    她生活中的日常,若從我們留學的一九八一年算起,已為萬千學子服務四十年,真箇「愛是永不止息」。小會手冊的說法是:「小會的精神,就是基督的精神,就是愛。」

●「送給了小孫子一個紅包,他可以自己買玩具。」

    問:「那麼他拿了紅包買了啥?還是仍然存起來了!」.

    答:「買了小的robot。」

    哈!無獨有偶又一例!

    我那已達韓劇裡稱「大叔」年紀的女婿,亦愛煞機器人。請看!今年聖誕,確實需要漫威機器人,護衛聖家。

想像未來

    在今日由金融流動資本與科技結合所主導的資訊社會,有社會學家分析訊息及網絡社會的内涵與特質,發現:科技發展雖然帶來了便利與速度感,但也因為現實與虛擬世界的邊界模糊,消長不明,使得人們在身、心各層面,都需要不斷地適應新狀況,而呈現出個人與群体間的關係流動化,趨於短暫且不穩固的性質。無所不在的演算法、大數据、海量訊息與技術的包圍控制下,我們的生活深受影晌。行將面對的未來,其間的變遷與恆常,亟待分辨。

    典型在夙昔,心嚮往之,並起而效尤,是小會會員「人人都應當知道」的「人類生命的道路。」

陳著釧夫妻與朱恩榮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