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 第63期 63

察覺呼吸

楊世弘

「覺察」那不被覺察的「呼吸」

 

楊世弘

已更新:9月16日

n.jpg
                  图片来自 Nicollazzi Xiong from Pexels

感謝今天有位朋友,問了我一個問題,'怎麽觀察呼吸?'。他給了我一個機會,把這個對我熟悉的東西,用一個別人可以聽得懂的話表達出來。還記得很久以前,有亇老師對我說過,'除非你可以把一個複雜的東西,用簡單的話說清楚,否則,你沒有真懂'。好的,我來試試看。 在談觀呼吸之前,我想需要有點基礎的交代。廣義的說,觀呼吸是隨時地的,它是一亇臨在的狀態(後面會再說明),不是一個行為或動做。狹義的觀呼吸,同樣不是在做什麽,而是特定的在靜坐中觀呼吸。

現在我還想把題目稍微改一下,是'怎樣覺察呼吸',不是'怎樣觀察呼吸'。在「內觀禪修」中,所說的「觀」比較貼近「覺察」,比較不像在非暴力溝通裡說的「觀察」。不過,我倒覺得,如果覺察敏銳的話,觀察自然水到渠成。

沒有呼吸,就沒有生活和現世的生命。所以,我們得回到更原始的問題:生活(和生命)究竟是什麽?它可不可能被提網挈領地簡單說清楚? 它又和觀呼吸有什麽關係呢? 探討觀呼吸,又有什麽意義和價值?

這不是我說的,在還很年輕的時侯,我就聽過心理學家說過,To be, To have & To do。現在,我就從這裡出發。我是誰 ? 我擁有什麽?我該做什麽?我稱它為我們生活的三個基本要素。

我們從小到大的經驗,也是在我們的社會體制中,從我們開始有學習能力,我們不斷的被鼓勵,抓緊機會時間學習,我們也不斷的擁有和累積知識技能,之後,我們有了文憑學位證書,到了職場,成為醫生或律師,等等。同時,我們也循著這樣的順序和軌跡,培育我們的孩子。這就是從doing,經過having,到being。這個being,帶著我們可以在資歷上說明What I am (at a position),但是,它不太碰觸,Who am I? 的課題。

現在,我們要試著把這個順序,完全的倒過來。首先,要去找到那亇being,究竟我是誰?

先說一個小故事,我們家都是我太太做飯,晚飯後收拾廚房和洗碗,就是我的工作。我就跟自己說,'來!我們現在去洗碗',然後,我有意識的把沒有碰過油的碗放在一辺,把有碰過油的放在另一辺,把沒有碰過油的先洗好,按照大小排好,再用洗碗精洗有油的碗。同時,我也和自己對話,去感覺溫水沖過我的手,我的手指觸摸碗的裡裡外外,甚至,陶醉在洗碗的每個片刻,和自己在一起。也就是有意識的讓我的mind和body在一起,這就是我們中文說的「臨在」,臨在那個洗碗的當下。也就是英文說的being there and being there mindfully。因此我說,我們只有在我們的mind和body有意識的共存的時候,我們才容易碰觸和認識我的being。這裡說的being,就是一個存在的狀態,是有意識的身心結合的狀態,這樣才是「生活」,否則我們稱它為「過生活」。這裡說的being,也不是那個告訢別人,我叫什麽名姓,家住哪,有哪些家人,專業等等。而是在那個當下,我覺察了我的being。

好了,我想現在我們已經有足夠的前提說明,來談什麽是觀呼吸?和怎麽觀呼吸?

「觀呼吸」是數千年來,禪修大師們所發現,也不斷精修的自我覺察的方法。當然,我只是亇市井小民,我只能分享,我是怎麽靜坐觀呼吸的。首先,如同我前面所說的,觀呼吸不是一個作為,而更是一個除了觀(覺察)以外,什麽都不做,也因此,沒有所謂的作什麽為了什麽期盼的結果。它唯一有的,只是一個渴望,渴望透過觀呼吸和我的being在一起。

除了晚上睡覺前,早上起床後,這固定的時間外,它可以是隨時隨地。可以坐在書桌前的椅子上,它可以是三兩分鐘,也可以是一個小時。不過,腰桿一定要坐正坐直,直到頸椎到頭頂,這樣氣才會順暢。輕輕閉上眼睛,自然的呼吸,漸漸把註意力集中在鼻下唇上的地方去覺察氣的進出,不為什麽的,也不導找什麽,只是專註。可能不到一分鐘,我的心可能不曉得飛到那裡去了。沒關係,一旦發現了,就把它慢慢拉回來。(如果開始能坐足三分鐘,就得給自己拍拍手,太棒了!)

雖然我們剛剛說觀呼吸,不是一亇作為,我們在態度上不去期盼它的效果,但是,如果我們持續的練習,它一定會深刻的改變我們的生活。只不過我們相信也交給大自然去決定它要開花結果的時程。最終,我深信大自然,比我們更熱切的在邀請我們,回到我們的being去,與它結合,去度人的生活!

觀呼吸遲早會沈澱我們的心靈,心靈沈澱,智慧就自然的升起,它會帶給我們能量和方向,告訢我們,我們真正該做什麽。


這就完成了一個與世俗相反的逆循環,從To be,經過To have,到To do,的一個有方向的人生!

 


 

Print Friendly and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