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 第63期 63

心想事成

王玉梅

心想事成

 

王玉梅

 

 

「上主是我的力量,我的護佑,我對他全心依賴,必獲扶助;為此我滿心歡喜,讚頌歌舞。」(詠28;7)

為陪伴母親,加入舊金山灣區中華聖母軍的行例。每週的週會及至少一次的老人院探訪活動,使我移民美國後的新生活,既豐富又有意義。雖然如此,有時我會想,若再參加一個善會,與年齡相近的朋友共切磋,豈不更好。天主一定聽到了我的祈禱,不久後萬致弟姐和徐琪就開始邀我參加她們的聚會。

我們時常在阿弟姐家談天說地,記得有一次她們問我,是否願意去多倫多參加2001年神修小會的共融營,和「初獻」?除了對「出線」有點疑問(以為要參加賽跑),我應該是毫不猶豫地就立刻答應吧(這點可向徐琪求證)。因此除了晉思、小華、雯華、德麟、志謙等灣區姐妹,又認識了寶進、秀萍、着釧、銘義、瑞蘭、建德、子森、世熙、康民等兄姐。當總會主席擎紅為我別上徽章時,感人肺腑的溫馨氣氛,使我很自然地就融入了小會的大家庭。

慈祥和藹的雷煥章神父為我們舉行奉獻彌撒,也和我們同遊尼加拉瓜大瀑布,他風度翩翩、從容淡定,總是帶著微笑,默默地在一旁看著大家玩樂,很有學者風範。後來才知,他聽不到聲音,因為助聽器出了問題。雷神父學貫中西、見解卓越,又多才多藝,是會用中文說夢話的法國人,不論賞畫品酒或談古論今,均可將天主的大愛,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和他人分享,使人願意開啟心門,接受體驗基督的喜訊。他曾獲得台北市政府的表揚,及法國文化部頒發的文藝騎士勳章。那段和雷神父相處的日子雖然短暫,又沒有和他談話,然其慈祥和藹、可親可敬的態度,使我如沐春風,相當開心。

雷神父以現代華人的思慮情懷,在所出版的大作《一扇新門》中,談到生命的起源演化、天主愛的奧秘,並提出一些令人深思和反省的問題。不但聖母軍團員深得啟發,也成為我們介紹慕道友認識「道路、真理、生命」的有利工具。雷神父熱愛中華文化,是國際知名的漢學家,潛心研究甲骨文,將信仰融入中國文化,並不遺餘力地深入了解中國老祖先,敬天愛人及達到與萬物合一境界的智慧。他曾說,一幅中國山水畫改變了他的視野,也激發了他研究中國文化和藝術的興趣。真的很好奇,是哪一幅水墨畫打動了他的心?

雷神父1922年生於法國,1940年加入耶穌會,1947年到北京,1952年在上海徐家匯由龔品梅主教祝聖晉鐸,後至菲律賓接受牧靈的陶成教育,1955年至台灣服務。雷神父6歲時發現,爸爸和老師都是好人,但對生命的體悟卻截然不同,爸爸謹慎保守、老師態度開放。他兩個人都愛,因此決定,以後一定要尊重與自己想法、觀念不同的人,並盡力去了解他們。由於他和許多中國神父、教友交心,使他了解中國人的思考模式,因此思維創新、膽識過人、虛懷若谷的雷神父,來到台灣,立刻就與年輕朋友打成一片,很自在地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希望和夢想,並以自己的生命為信仰做了最佳見證。

九月十二日,在線上參與了胡神父主禮,紀念雷神父逝世十一週年及百歲冥誕的彌撒。彌撒後聽瑞雲分享,才了解雷神父除了學生、教友,也與許多教外人士結為好友。他認為耶穌來到世上,就是要成為每一個人的朋友,他很重視人的價值和尊嚴,因為人是耶穌的代表,彼此都是兄弟姐妹。雷神父聰慧敏捷又有涵養,加上幽默風趣的人格特質,完全實踐了小會的宗旨和生活態度。如今,他培育的學生均步其後塵,敬主愛人,尊重和自己觀點不同的人,並以同理心服務社會。

大會結束回到灣區,有一日,徐琪載了一車貴客光臨,原來舍弟樹治請大家吃烤肉。徐媽媽是家母的好友,譚姐時常來灣區探親,是老友,瑞雲則是第一次,於是我就當仁不讓,先帶她先去參觀史丹佛大學美麗的校園和紀念教堂。高大的「地獄門」、栩栩如生的「卡來市民」等羅丹銅雕前,都留有我們年輕的倩影。瑞雲回台後,以其生花妙筆寫了一篇專訪,十分細膩地將我的家人、我人生上半場的生活,述說的十分透澈,令我非常感動,也很感謝她的讚美和鼓勵。

瑞雲說的很對,婚姻生活結束,使我有機會關心朋友的生活、聆聽他人的分享,因此不但開啟一扇與以往截然不同的生命之窗,更發現自己一直以來,承受天主無限仁慈的護佑,是多麼幸運。記得那時我曾說,現代女性平均年齡是78歲,希望透過團體合作,為教會做更多的服務,如今20年過去了,人們平均年齡已超過80歲,無論如何仍須繼續努力。

北美小會家人,大多融入居住地的華人教會團體,感謝天主,我幸運地加入聖荷西華人團體,參加了豐富多樣的靈修活動。記得2001年5月,回台北時很幸運地參加了,黄克鑣神父以「默禱與東方静坐靈修」為專題的講座,跟隨黃神父學習默觀祈禱,使我一償宿願。同年7月至多倫多,宣誓成為小會會員。第二年5月,阿弟姐安排美西會員在Big Sur新加爾默羅隱修會會院避靜,再見黃神父真是歡喜。黃神父虛心虔誠,總是有條不紊地為我們釋疑解惑,那真是一段非常幸福,靈修生活豐盈美滿的日子。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每天兩次,每次半小時,盤膝坐在八角形的聖堂裡,參與隱修士的團體默禱。寧靜的氛圍使我不知不覺地放鬆身心,和隱修士們一起,配合呼吸默念耶穌禱文,有時渾然忘我,天主臨在的感覺是那樣地清晰真實,至今我仍會時常想起。

2001~2003年,聖家會的賴碧華修女兼任小會灣區輔導。賴修女十分和藹可親,唱歌好聽,說話也很溫柔,那時她服務於聖荷西華人教會,指導讀書會,亦任聖母軍支團的神師,一直是時常給我們鼓勵、加油的好朋友。她返台後服務於嘉義宏仁女中宗輔室,今夏光榮退休,目前住在高雄聖家會修女院。2003年的共融營,因 SARS 延至2004年在美西舊金山灣區舉行,黃神父帶領全美小會家人練習默觀祈禱。徐琪成立了「神修默觀祈禱小組」,至今仍定期發行月訊。我亦幸運地在共融營彌撒中,完成了終身奉獻的宣誓。

自從進入神修小會的大家庭,小會的宗旨即成了我努力的目標,除力求進取,也希望在與他人合作和服務時,秉持超脫的態度,因此生活中有平安也有喜樂。目前,秀萍姐每週六晚在Zoom上,帶領台灣小會會員做默觀祈禱,使小會家人在追尋默觀的蹊徑裡,得以互相勉勵,暫居台北的我亦深受其惠。2020年北美共融營,因新冠疫情一延再延,如今在主席曉雲姐的精心策劃,及台、美二地多位兄姐的協助下,已於2021年十月中在線上完成任務,參與人數曾多達三百六十人。今年共有18位兄姐,在胡國禎神父主禮的奉獻彌撒中作了初獻、複獻和終身奉獻,盛況空前、恩寵滿溢,為北美線上共融營劃下了完美的句點。

科學日新月異,天主的創造亦不停地在發展、成長、壯大。我以為「天國好像一粒芥子」的比喻,最為神奇,因為芥子很小,埋到地裡後慢慢長大,最後會成為可棲息飛鳥的大樹。這個比喻讓我了解,天地萬物的創造,並非一個動作,天主的創造是持續的,有長大和進步的空間和力量,如同「芥子」一樣。路加福音第十七章第6節,耶穌也以芥子談論信德:「如果你們有信德像芥子那樣大,即使你們給桑樹說:你連根拔出移到海中去!它也會服從你們的。」

我時常在小會期刊《芥子》的園地上投稿,將自己的生活和家人、朋友分享,意外地獲得許多迴響,使我感到很幸運的同時,也想到芥子。「芥子」的比喻,不但幫助我明白天主的「創造」、天國的力量,同時也給我無限的希望,使我更加了解自己的作為和人生前行的方向。

 


 

 

Print Friendly and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