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 第63期 63

觀賞故宮鎮院三寶

王玉梅

觀賞故宮鎮院三寶

 

王玉梅

 

 

光陰荏苒,不知不覺又到了光輝的十月,令人喜出望外的是,故宮博物院推出「鎮院國寶——范寬、郭熙、李唐」特展。

走進故宮,左手邊即可看到范寬的《谿山行旅》、郭熙的《早春圖》、李唐的《萬壑松風》,三幅國寶並列的巨大燈箱。范寬、郭熙、李唐,分別代表了北宋「巨碑式」山水畫的典範,在中國山水畫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這些鉅作是通過他們對大自然的靜觀、模擬、凝聚,深刻體悟、重新組織而成的創作,並非全然的寫生。范寬曾說:「師古人不如師造化,師造化不如師心源。」他是民間畫家,每日在山川中行走,用心感受,畫出自己心中大自然之美。

郭熙在他的畫論中提到,畫有三遠,自山下向上仰望謂之「高遠」,自山前往山後看謂之「深遠 」,自近處望遠山謂之「平遠」。高遠如同乘直升機或熱氣球觀賞,焦點隨時變換。深遠則由空中向下觀看,運用遠近山谷、地形,和顏色深淺對比,畫出深邃、立體的效果。中國山水畫運用散點透視,也就是以仰視、俯視、平視等不同的視點來描繪畫中景物,和西方一個透視點的畫法截然不同,打破了焦點透視觀察景物的局限。欣賞山水畫家以濃淡乾濕的墨色,描繪的山水風景、林木泉水,如漫步山中、移步換景。

我滿懷歡喜和期待,慢慢地步上二樓,三件北宋立軸真品的畫櫃前,已黑壓壓的一片人頭。彷彿看到多年不見的老友般,內心充滿感恩和喜悅。記得上次是2006年,隨蔡星儀老師,參觀故宮為慶祝建院八十年,所舉辦的「大觀—北宋書畫特展」。這次畫作懸掛的位置比較低,站在玻璃櫃前,就可平視部分畫面,感覺很不一樣。作品距今年代久遠,絹本質材脆弱,因此作品展出至少須間隔3年以上。人生短暫,在天地間是過客,高山大川令人敬畏,人在其中只能以淡泊的態度從容面對。氣勢恢宏的《谿山行旅圖》(距今超過千年),是范寛存世的唯一真跡,這座頂天立地的大山,佔據大部分的畫面並立於中央,令人過目難忘,故人稱他范中立。

太行山附近的地質屬沉積岩,是各種砂石貝類堆積而成的岩石,范寛長年行走於陝西關中一帶,於是他以如釘子般強而有力的「雨點皴」,畫出有許多小洞的山石。他也以類似雨點皴的小筆觸,畫樹葉和叢林,遠景中的山頂枝繁葉茂,其他部分都光禿禿。中央右側,有一懸空而下的深谷瀑布,另ㄧ邊則是矮小的側峰。山中有溪澗小徑,一位僧侶正在過橋,是要轉彎上到附近的廟宇吧。近景中有一條山路,路上正有二名行旅,帶著一列駝著重物的驢隊緩緩前行。隊伍雖然不大,卻明確地點出了畫作的主題,並在驢隊後細密的葉片中簽上范寛二字。劉國松教授曾在他畫前,為他的慎重、堅持與努力,讚嘆、感動、淚流不止。

1072年的《早春圖》是宮廷畫家郭熙存世最經典的作品。畫中描寫中國北方初春時節,乍暖還寒,冰雪開始溶解,大地逐漸甦醒,流水潺潺,萬物靈動,枝枒、山石飽含水氣的景象。《早春圖》中有高山、瀑布、流水、老樹、山石、雲霧、建築,是一個有虛、實、迴旋的景致。充滿動感的山勢,如一蜿蜒曲折的巨龍,含苞待放的枝芽,給人無限的希望和期待,也令人耳目一新。早春圖的左下方,住著一戶有竹籬笆圍牆的人家,他們似乎剛搭船自外地返家,婦人抱著小孩往前走,大孩子跟在身旁,後方還有挑行李的家人,一隻黑狗奔跑吠叫,興奮地在迎接主人返家。畫作右下角是一望無際、雲霧瀰漫的水淵,船夫、漁夫仍在努力工作。

郭熙認為,作畫和做事一樣,要掌握先後次序,首先確定大松樹的位置後,才再畫其他部分。薄霧瀰漫的山中,露出部分建築宏偉的殿宇樓閣,相信那裡一定有寺廟、餐廳、茶館吧!在這人煙稀少、道路狹窄的山林中,蓋這等壯觀的房舍,可真是大工程呢。中國山水畫講求可觀、可居、可遊,並可引發觀者的共鳴,郭熙的早春圖即若是。畫中有人物、船夫、漁夫和行腳僧等共13人,建築生動並具故事性,的確增加不少山水景致和趣味性。《早春圖》中有郭熙題的「早春 壬子年郭熙畫」和「郭熙筆」長方朱印,這應是中國第一幅由畫家自己題名的作品!

三幅大畫中,只有李唐的《萬壑松風》(約 897年前 )畫中沒有人、動物和建築,只有山川、流水、樹木。高大的主峰兩旁山巒疊嶂,不同的高度有不同的樹種和疏密相間的葉片,堅硬的峭壁懸崖邊緣似被斧頭劈過。山腰部分的朵朵白雲,使群山有了遠近和層次,他刻意擴大近景松林和山石,使人彷彿置身山林。李唐以長短不同的弧線,畫出高低不同的山泉水流,使觀賞畫的人彷彿可以聽到山林中的風聲,和清泉湍急奔放的聲音。李唐是南北宋之間承先啟後的重要畫家,他在細小的遠山上,題著「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陽李唐筆」,作畫時已高齡76,令人不可思議,也真令人敬佩。

除故宮鎮院三幅立軸國寶真品,另外還展出元代至民國,受三家風格影響,傳續脈絡、汲古創新的九幅繪畫,包括溥心畬的「古道斜陽」。展區內亦另闢室循環播放三件國寶的8K超高畫質影片,以及「走入畫中」「筆墨行旅」等動畫影片,使古畫中精美建築的微小細節、峭壁上的斧劈皴、畫中精彩人物等,都鉅細靡遺地呈現眼前,可見這三幅畫對後世的深遠影響。也使我想起,因愛天主來到中國,看到一幅水墨畫而愛上中國藝術,成為著名的甲骨文學者的雷煥章神父。

 


 

 

Print Friendly and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