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 第65期 65

活出純淨的生命 ─和好聖事的奧秘─

錢玲珠 (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禮儀研究中心創立人)

活出純淨的生命
─和好聖事的奧秘─

錢玲珠

(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禮儀研究中心創立人)

 

基督徒是屬神的人,也是祈禱的人。「獲罪於天,無所禱也」(論語․八佾,13),所以,應肖似神,是潔淨的人。願意跟隨基督的人,接受洗禮,洗淨原罪,回復出生時的純淨;可惜因人性的軟弱,仍不免跌倒、犯罪、玷污,於是,需要不斷淨化。耶穌離世之前,已經先知性地為迷途羔羊留下這充滿恩慈的聖事。祂曾對伯多祿說:「我要將天國的鑰匙交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束縛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縛;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釋放。」(瑪16:19)。在第一個千年中,和好聖事逐漸型塑,且變化很大。從終生一次,到可以無數次;從隱修院傳衍到整個教會;從著重罪與罰(梵二前稱為「告解聖事」)到看見上主如父的恩慈與寬恕(梵二後稱為「和好聖事」)。

和好聖事的精神
和好聖事,是天主慈悲的具體彰顯。救恩的開始,是人的罪。原祖父母犯了罪,被逐出樂園,從此承受苦難。卻因禍得福,換來天主慈悲無量的愛,願意我們悔改、更新,重新生活在光明中。
和好聖事體現出天主對罪人的愛、接待和寬恕,懺悔者真誠的悔改和皈依,以及與教會團體的修和。和好聖事是個人和耶穌基督的相遇,天主透過基督的死亡和復活,使世界與之修和,並派遣聖神,寬赦我們的罪過。因此,和好聖事是慶祝天主的仁慈、懺悔者的皈依,和教會團體的歡樂。我們可以透過和好聖事選讀的聖言和儀節,領悟此聖事的精神與意義。

聖言是基石
在所有的聖事中,聖言都具有核心的位置,和好聖事也不例外,聖言是這聖事的基石與根源,一切神學與恩寵,都由此流溢而出。在《和好禮典》中,提供了許多選讀的聖言,讓懺悔者在聖言的光照下,反省自己的罪過,也得見這聖事和生命的深層關係。如:基督的承擔與救贖(依53:4-6);生命的更新,以血肉之心,換取鐵石的心(則11:19-20);寬恕別人的過犯(瑪6:14-15);悔改,信從福音(谷1:14-15);彼此恩待(路6:31-38);尋找亡羊(路15:1-7);賜予平安和罪赦(若20:19-23);基督因為愛,願為罪人獻出生命(羅5:8-9),我們因此要在愛德中生活(弗5:1-2);感謝天父,讓我們在基督內得到救贖(哥1:12-14);脫去舊人,穿上新人,肖似創造者(哥3:8,10,12-17);承認己罪,洗淨不義,在光中行走(若1:6-7,9)。等等。而最具代表性的,應屬大家所熟知、充滿戲劇性的「蕩子回頭」的故事(路15:11-32)了。
這些聖言的精義,都反映在禮儀的儀節和經文中。

和好聖事的三種形式
和好聖事,有三種形式。其一,是最普遍的個人和好禮;其二,是團體和好禮,但告明己罪和赦罪個別行之;其三,是在特殊情況下,經主教許可,連告罪和赦罪都集體舉行的團體和好禮;當然,若行此禮,還有一些附加條件要遵守。無論採用哪一種形式,基本的流程都有四個步驟:痛悔、認罪、補贖、赦罪。

痛悔
耶穌在福傳之始,就大聲呼籲:「你們悔改,信從福音吧!」(谷1:15)的確,一個新生命的開展,是要由痛改前非開始。而什麼是「前非」?就需要深度審視了。和好聖事也一樣,痛悔之前,必須先省察。在聖言的光照與講道的提示中,懺悔者仔細回顧生活,反省罪過。省察雖然由己身出發,卻不能只停留在小我,而要擴大視野、增加深度的看清自己在大我中的影響力,這正是善或惡的蝴蝶效應。尤其是在團體和好禮中。


禮儀,和「此時此地」關係密切。過去,教會已經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提供過許多不同版本的反省素材。若不讓聖事流於形式,當下,我們又該如何自我省察,才能具體、深刻、踏實呢?唯有真正誠實的洞察己過,我們的生命才真正可能淨化、進步、提升;世界也才會因為純淨無私的靈魂的增加、善行的普及,而更形美善。其實,追根究底,在於「真實」和「誠實」。我有沒有智慧洞察真實?我有沒有勇氣誠實地面對真實,並義正辭嚴、奮不顧身的維護?還是我只是盲從附和,出賣了自己,也傷害了別人?


當今之世,全求道德淪喪的速度,超乎人的想像。媒體在民主國家,應獨立超然,負有監督政府的第四權之責,曾幾何時,卻被利益和權勢綁架,甘願淪為政府的應聲蟲,扭曲真相,愚弄百姓,擦脂抹粉,歌功頌德;甚至墮落成打手,抹黑造謠,攻擊異己。教宗方濟各在《眾位弟兄通諭》中痛心陳述:「真正的政治生活建立在法律和坦誠,以及人與人之間公平的關係。……政治是崇高的活動,不是裝模作樣、行銷活動和各種形式的媒體包裝。後者只會造成分裂、仇恨和疑慮,無法推動人們一起攜手合作。」(196-197號)而所謂「網軍」,更是出賣良知與人格,為了營收,顛倒黑白,掀起政、商、學、影視……等各界的腥風血雨!
前英國首相強生掙扎許久,終因被指控腐敗、用人唯親、雙重標準、表裡不一、醜聞和誠信問題,不敵45位有良知的政府閣員不願與之為伍相繼辭職,以及同黨同志和百姓的抨擊,不久前黯然下台。但在此間,硬拗卻似乎更有市場,視誠信如無物。以往有政商勾結,成為毒瘤,現在卻有政學掛勾,「論文門」事件層出不窮。甚至連審查委員會都難以組成,因為學者怕秋後算帳。真是令人瞠目結舌!


疫情席捲全球,哀鴻遍野,雖然也有許多充滿人性光輝的美麗故事,但又有多少人竟在此間,上下其手,以疫牟利,不惜犧牲人命,大發國難財或是賺取政治聲望。加之俄烏戰爭爆發,除了交戰國生命財產的損失,更讓全球已經因疫情而一蹶不振的經濟,更是雪上加霜。而明眼人都能勘透,其實這場戰爭,是大國博弈,小國遭殃。但又有多少人陷入政府和媒體餵養的假象中,看不出真實的因果關係,卻要承擔即將到來的食糧、能源危機,以及經濟風暴。


這些問題離我們遠嗎?不!就近在咫尺,甚至已經身陷其中了。如果我們不能以獨立思考的能力,看透層層迷障,而輕易被哄騙,接受、跟隨,我們正是成就這一切、害人害己的幫兇啊!


所以,教宗方濟各曾提醒從政者要自問:「我為什麼作這事?我真正的目的是什麼?」「我在工作中投入多少愛?我怎樣推動人民的發展?我在社會生活中留下了什麼印記?我建立了什麼真正的連繫?我發揮了什麼積極力量?我在社會上播下多少和平?我在自己的崗位有何建樹?」而不是「有多少人認同我?有多少人投票支持我?有多少人對我有好印象?」(《眾位弟兄通諭》,197號)這些問題其實也是每一位地球人都要自我反省的。我們不只因為我們做錯的事要認罪,也要為我們該當發聲、該當行動以維護正義、公益和道德的時候卻保持沈默而認罪。因為正因我的不作為,世界日趨陰暗、沈淪,我成為共犯結構的一環。

認罪
聖經中有太多真誠認罪悔改的典範。伯多祿曾三次背主,但當耶穌回眸注視他時,他立即痛哭己罪,全心歸主;主也選立他成為宗徒之長。回頭的蕩子,重得家主之子的尊榮,並體悟到父親完整且從未改變的愛。稅吏瑪竇和匝凱,更是誠心跟隨耶穌,洗心革面,重新作人。在十字架上懺悔的右盜,當天就和耶穌一起進入天國樂園。


認罪不是膚淺的有口無心:「我罪、我罪、我的重罪!」而是經過誠實的面對自我,深刻的反省,看見了自己的作為和不作為,對人對己的傷害,而從內心深處湧現的悔意。並且因為愛和羞愧,定志不再犯錯。

補贖
犯了罪,是要付代價的。耶穌就是用自己的性命,為人的罪作了贖價。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所以,我們犯了什麼罪,就要有相應的補贖。以往神長們給的補贖通常是念經,近數十年來,已經越來越用具體行動作補贖了。


初期教會,一生只有一次赦罪的機會,所以,通常補贖是一生的事,到了生命的末刻,終能功德圓滿,身心潔淨的回返天鄉。雖然現在的我們幸運得多,但也不要忘了悔改是生命態度的改變,是一個過程;補贖,是每天的功課。如是,方能有一天,不會再跌回罪惡的深淵。

赦罪 司鐸在懺悔者的頭上覆手,並以「赦罪經」赦罪。這姿勢表達出天父藉聖神透過耶穌基督對懺悔者的寬恕。這同時是憐憫、治癒和修和的姿勢。


耶穌曾表明祂「不是來召喚義人,而是召喚罪人」(谷2:17),我們何其有幸,雖然犯了罪,仍被無條件的寬恕與接納,又潔白如新。這樣的感動與感激,讓我們忍不住也要像罪婦一樣,以上好的香液為耶穌洗腳,用自己的長髮為祂擦乾,也不忍再犯罪,因而傷害全心全意愛我們的天上慈父。

感恩
罪惡在我們的身上和心靈留下傷痕,而天父的寬赦治癒了這些傷痕。我們滿懷感激,衷心感謝天父的慈悲,懺悔者也互祝平安,因為,我們又能掙脫陰霾,重見天地清曠,行走在光中。

結語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是純淨的,所以,當蒙塵之時,就要洗滌乾淨。和好聖事不是例行公事,而是治癒罪惡創傷的良藥。為了能真實悔改,衷心祈求上主恩賜我們大智慧,能超越意識形態,如實面對一切事務的本來面目,看清自己的過犯,不做棋子,當福音價值受傷時,要挺身而出,讓人讓己,都重獲自由!


──本文刊登於《恆毅雙月刊》,632期(2022.8),42-46頁。──

 

Print Friendly and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