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安藤忠雄作品展
王玉梅
安藤忠雄1941年出生於日本大阪,曾任職業拳擊手。他雖從未接受正式建築教育,但因熱愛建築、仰慕柯比意,21歲時就利用拳擊比賽贏得的獎金,至世界各地觀摩名家建築,親自體驗城市、建築的空間氛圍,探索西方古典建築的根源。長達七年的自學之旅,對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安藤忠雄來說,每個建築計畫都有不同的挑戰,透過建築與使用者產生連結,產生對話,是他終身追逐的目標。
1969年,他在大阪成立了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1976年,確立了以清水混凝土和幾何圖形爲主的個人風格。「建築是困難的,也正因如此,建築是有趣的。」他不畏艱難勇往直前,接了許多公共建築、美術館和海外的設計案件,因此得獎無數。他始終孜孜不倦,用心地觀察、讀取風景,然後以創新的建築突顯其特性,並賦予新的價值,無論早期的住宅或現在的建案,陽光、大自然、幾何學等根源性的設計理念,始終是他延續至今的思想本質。1995年,榮獲享有建築界最高榮譽的普立茲克獎。得獎後,他將獎金十萬美元,捐給神户大地震的受災孤兒。
台北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今夏展出《挑戰 — 安藤忠雄展》,這是自2017年東京、巴黎、米蘭、上海、北京,五年五個城市巡迴展覽的最後一站。日本現代最知名的建築大師作品,在台北日治時代興建的古蹟建築中展出,也頗具意義和挑戰。展出的作品除凝聚創意的建築模型、設計手稿,還有1:1復刻再現的「光之教堂」。展出等比例的「光之教堂」,十分難得,因此我特地前往參觀。進入展場後,在一個很不起眼的角落找到「光之教堂」的入口。經過一個小小黑暗空間,再進入教堂時,眼前只見一個很大的、很亮的十字架,十字形亮光演繹出的崇高美感,很突出,令人驚嘆,也令我印象深刻,真是匠心獨具。
我靜靜地了站好一會兒,才逐漸看清,小教堂裡除幾排長條座椅幾無他物,教堂前面的牆上開了一個十字形的縫隙,因此牆外的亮光自然形成了光輝的十字架。據說,位于大阪城郊的「光之教堂」,入口有一道堅硬厚實的混凝土外牆(創造黑暗空間),信眾進入後還需走過一條長廊,由於氣氛神聖莊嚴,因此走進教堂就會被發光的十字架所震撼。安藤忠雄以其抽象幾何簡單的造型,創造出宗教氛圍的空間,呈現出寧静之美,實與日本講究的枯山水,有異曲同工之妙吧。大阪教堂混凝土壁面,是以太陽的方向定位,它創造的光與影,都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除了「光」特別吸引人,其呈斜坡的地板也與眾不同。安藤忠雄曾說,一般教堂的祭台位置都比較高,而他希望「光之教堂」,不論神父或信眾都能有平等的地位。
安藤忠雄設計的的建築物遍佈全球,由於作品崇尚人與自然的融合,空間的設計品質也很卓越,使他備受讚揚。除水泥、木材等優良建材,他認為幾何形式、三度空間結構的基礎和框架,也非常重要。他風格極簡,雖然只是水泥製作的牆、拱、柱,但加上光、影後,不但有了活力,也將藝術性發揮到達極致,因此他有「清水混凝土詩人」的美譽。他的成功,應源於廣泛地閱讀與旅行,法國的廊香教堂、羅馬的萬神殿等,都給予他許多啟發。他的人生觀也很有哲理,他認為從黑暗步入光明、努力奮鬥的人生,才真正充實,這也是安藤忠雄在建築界努力的原動力。
欣賞大師在風景優美日本瀨戶內海施工的紀錄片,喚起我2017年至日本石川縣,參觀西田幾多郎紀念哲學館的記憶。西田幾多郎(1870-1945)是日本的哲學家,京都帝大的名譽教授,他的著作被列為高中必讀的教材,客居京都二十幾年,經常在哲學之道漫步。他出生於江戶時期的富有人家,但命運多桀,幼年時就家道中落,直到40歲在京都帝大任教時,才開始一帆風順。他的際遇和安藤忠雄十分相似,逆境使他們兩位都悟出了許多人生哲理。西田幾多郎是日本哲學史上最有代表性的唯心主義者,安藤忠雄為他設計紀念館是再好不過的安排。
西田幾多郎哲學紀念館坐落於石川縣一處面海的山丘上,安藤忠雄依山坡地形,將興建的建築物融入自然的大環境中。我們抵達的那一天風和日麗、陽光普照,感覺十分舒適。進入哲學紀念館前,需走一段階梯,我們站在階梯中靜靜地環顧四周,享受清風拂面的溫柔,也欣賞建築在陽光下呈現的美麗。進入館內,先搭電梯上到二樓,再往下走到底層參觀。原來有一倒置的圓錐體,由上而下地貫穿樓層,頂上部分開了一個玻璃天窗,當陽光直瀉而下時,地下空間十分明亮。
我沿著樓梯走到地下一樓的圓形展示空間,陽光使原本幽暗的混凝土有了溫度和生命,清水混凝土在光中也顯得格外溫暖。底層中央有一個圓形空間,前方放置了一把椅子,是給演說家準備的吧,簡單樸素的令人印象深刻。大師擅長創造黑白光影和美麗優雅的空間,使人心情安靜淡定。我在安藤混凝土營造的空間中幾乎有點迷失,直跟隨導覽盧老師走完全程才逐漸了解,原來這裡除了樓梯還有一個環形通道。
安藤忠雄年過80,卻一直保有年輕、熱情和開放的心,十分不容易。他時常鼓勵晚輩,要如青蘋果般的謙虛和認真學習、持續成長。不畏失敗、積極進取,應是他成功和永保「青春」的秘訣吧!他的人生充滿挑戰,為實踐理想,需不斷克服各種困難,包括罹患癌症和面對摘除體內臟器的痛苦。他說:「我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正因為如此,才想用盡全力把每一天都好好活下去。」他希望觀看展覽的朋友,不論從事什麼行業,都要打起精神努力生活。
疫情期間,認識當代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的設計風格和建築哲學、了解他充滿挑戰的自學生涯,與如戰鬥般的傳奇人生,感受他展現的國際視野,以及觀賞他親手製作精巧的建築模型,使我獲益良多。中午觀眾不多、動線十分流暢,懷著深深的感動走出展場,漫步於松菸古蹟的庭院中,面對近在咫尺的台北大巨蛋,不禁思念起自己曾經居住的城市,和那些地方的建築、景觀與創造性,內心充滿了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