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修小會的由來,有個美麗的傳說:大約在六十年前,一九六二年,有五位聖母會會員—王志奘、郭子文、鄭至麗、李秀萍和鄭嘉珷,懷抱著「用中國的文化,把信仰傳給中國人」的願景,希望中國人都能得到信仰的幸福,本著這樣的信念,她們有了在俗修會的理想,於是成立了「聖三會」(Sancta Trinitas),她們常聚在一起談信仰,談將來,而後她們希望能創立一個中國知識份子的信仰團體,於是在聖母會中有了「神修小組」。一九六六年「神修小組」的總會成立,由李秀萍擔任第一任總會主席。最早的小會輔導司鐸是:朱勵德神父、鄭聖冲神父、以及雷煥章神父。其中雷神父擔任總會和台北分會四十多年的輔導神師,與小會關係密切,影響深遠。
最早的五位會員從一九六四年開始,陸續出國深造,她們雖然散居北美各地,卻未曾忘記初衷,常利用假期聚會,繼續研討「聖三會」的理想,而且與訪美的耶穌會神父密切聯繫,每年作避靜,舉辦夏令營,發行《芥子》信仰刊物,又成立「美加天主教同學會」,聯繫海外的教友留學生。如此一直到她們中四位相繼結婚為止。
一九七〇在總會主席陳擎霞的策劃領導下,小會在陽明山福音園冬令營中通過《會章》初稿,訂出神修小會的精神是「基督的愛」,宗旨為:「繼續基督對中華的使命,參與現代人類對真理的尋求,致力於中華新文化的建設,促進更公義和諧的社會;在生活中成全自己;在教會內團結。以完成使命。」
一九七五年會員手冊編成,手冊詳細說明了小會的會規、會章、宗旨、使命等,並提點會員要有怎樣的精神(基督的精神—愛),怎樣的生活態度—超脫、喜樂、合作、服務、進取,以期在生活中成全自己,成為天主眼中完美的人。
一九七一年的總會主席許建德因出國留學,未滿一年的任期由黎建球代理,之後黎建球又擔任了一任主席,而後由黑幼龍和吳偉特等接任,小會在穩定中發展,逐漸壯大。
今年五月蒙主榮召的朱恩榮神父,雖未曾擔任小會的指導師鐸,卻與小會有很深的淵源,是小會的「老朋友」。小會雖然是一個獨立的團體,但是由於在教會內的定位關係,開始時即棲居於聖母會以及後來的基督生活團裡頭。
一九七〇,朱神父自菲律賓返國,擔任基督生活團服務中心主任,當時在朱神父身邊的助手,幾乎都是小會成員,如:古偉瀛擔任鄭、朱兩位神父的秘書,幫忙翻譯生活團世界聯會發來的文獻;又如黑幼龍、黎建球、鄭玉英、吳偉特、李鐵民等,幫忙朱神父辦了很多次成功的活動,有:聖心女中高三幹訓營、基督生活團的冬夏令營、信仰生活月等,當時很多神修小會成員,也是基督生活團團員,這樣的關係一直維持到一九八三年小會正式離開基督生活團,參加了「全國教友傳教協進會」 的時候。
初期的小會會員,從民國五十七到六十三年,曾從事社會服務工作,在聖家堂,為教堂對面的建華新村和岳盧新村的軍眷子弟,開辦國中生課後輔導班,免費幫助了很多孩子;也曾在通化街玫瑰堂辦義診,充分發揮了基督愛的精神。
民國六十年,自雷神父調台北後,小會活動據點就搬到杭州南路震旦中心,前後達四十一年之久,彼時震旦中心開辦了法語及西班牙語等外語課程,有些會員就以個人名義義務支援。
自民國一〇四年,小會搬到長安堂後,與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合作,成立社區關懷據點,開辦許多樂齡活動課程,嘉惠社區老人及教會各堂區教友。所推出的有益身心健康各種課程都是由學有專長的會員擔任講師,如:慢性病自我管理—陳惠姿主講,太極養生氣功—吳偉特、謝平芳講授,經絡養生班—吳德揚講授,外丹功—長安堂教友譚翠萍,水墨遊戲—王端敏,禪繞畫—吳美慧,玩色彩—鄭嘉珷,蝶古巴特—劉代瑾,卡拉OK—陳雲珍、謝平芳、中國典籍閱讀—吳美慧。課程內容豐富,報名踴躍,小會會員除了一展長才,也提供福傳見證。
一個有理想的團體,傳承與創新並重,當許多會員走入婚姻家庭,孕育了下一代,會員每次活動都會把孩子帶在身邊,孩子習慣參與彌撒。大人有活動時,也為孩子設計一些團體活動,信仰的種子自然而然播在孩子的心田,長大後成了青年組會員,當青年也走入了婚姻,有了孩子,信仰就在各自的家庭中成長。
二〇二二年聖三節,為迎接六十會慶,兩年半以來,許建德在Line 上成立了「信仰與文化」群組,大家熱烈討論,一方面反省過去,一方面策勵未來。今年討論的題目為:「小會六十年回顧—小會在我生命中的意義」、「活出天主眼中最完美的我」、「今日教會的福傳」、「小會會員如何回應今天多元而斷裂的世界?」。近百人發言踴躍,遍布全球的海內外會員在線上掀起一波波的高潮。
我們是個以基督的愛為核心的溫馨大家庭,我們在小會內成長、從青年、壯年到中老年,一直有天主聖三的恩寵光照,在天主聖三愛的大家庭中,我們樂於分享屬世的家庭幸福和屬靈的天國真福。讓我們手牽手,一起邁向天主聖三的大愛內。
(原載於《天主教週報》69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