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100期 心泉100

天主鍾愛的神修小會

陸達誠神父

 

  六十年前,台灣出現了兩個以教友為核心的團體:基督服務團和神修小會。由其名知其義,一是以影響社會為重的團體,另一是以修治靈性再去感化世界為主的團體;似乎一個重視「內聖」,另一個崇尚「外王」。六十年過去了,我們看到兩個團體當日的理想多少有了結果。基督服務團秉持創辦人鄭爵銘神父的理想,不少團員赴歐美進修,盡可能帶了國際經驗回來台灣在政界及教育界服務,成績可鑑。神修小會原以「內聖」為主,進而推己及人,與聖依納爵的神操精神一致。內聖者不忘服務,外王者並不忽略內修;但二者的特殊目標在團員身上還頗明顯。可見創會精神因天主的「加持」,不但保留,還能不斷增長。基督服務團在海內外還在發揮其社會影響,不負鄭公之望。神修小會的現況是怎樣的呢?

  首先,這個以「內聖」為鵠的當日年輕人是否也達到了他們的理想呢?我認為是:當日的發起人雖然分住在台美二地,但透過《心泉》和《芥子》二份期刊,把為數不少的會員緊緊地聯結在一起,把自己所作所為,包括靈修、服務、傳道、研究、著述等彼此分享,使內在的聯繫從不鬆弛,有天涯若比鄰之感。小會雖以個人及助人靈修進益為主,但並不失服務的維度,所以在天主教大、中學的校長及教授中榜上「有」名,投入社會者為數不少。今日的歐美教友中堅份子不少是小會的成員。由於小會會員擅於舞弄文墨,故二份期刊大有看頭,其中亦放入一些有專業背景、却不是會員的作品,增加了兩份刊物的吸引力。已故的陳春齡神父說過:「要了解台灣教友的靈修史,看《心泉》足焉。」他說此話時,好像《芥子》尚未起步,今日二刊已平分秋色。

  神修小會初創期與上海籍及法國耶穌會會士密切相關,早期有朱勵德、鄭聖冲等神父,稍後以雷煥章神父為主要輔導。今日則以雷公培育的胡國楨神父為主,同一精神一貫相傳,使小會一直欣欣向榮。而每年更換的總主席都有過不小的作為。退位後仍持續貢獻、不棄不離,使小會活力與靈修不至於衰頹,遂成了每位會員都有領導者之風。在小會慶祝六十大壽時節,敝人恭逢其盛,願永為小會之友,必要時為小會稍助一臂之力。求天主和聖母降福小會及每一成員,使她和他們成為天主最愛的團體及其中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