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100期 心泉100

同道偕行,感恩有你

蕭淑美

 

  最近一個週日下午的慕道班,我負責分享的主題是:「謙卑的服務者」,我採用了繪本《紅高蹺》和盧雲的《向下移位》,課後有兩個人向我借盧雲的書回家看。接下來的周五晚上,在Magis青年中心上「繪本進行式」課程,我也運用了同樣的繪本和「向下移位」的理念。上完這兩堂課,我非常感恩,因為在神修小會與大家一起成長,今天我才有機會做這些服事。

  《向下移位》是二〇一五~二〇一六年文化查經組的選書之一,當年的組長是基督新教的姊妹楊少如。回想文化組是二〇〇三年成立的,也是我接任臺北分會主席推動的會務之一。初接分會主席時,分會輔導姜其蘭與我一起規劃了臺北各區的小組,她在入修會之前,都會固定到各組陪伴,還有很多人慷慨的擔任組長。文化查經組是跨區的小組,為了回應雷公所說的:基督信仰當時是要讓歐洲人了解,所以以歐洲人了解的文化來表達,今天我們應該用中國文化來表達。文化查經組第一年大約十人,有利利、擎虹、瑞雲、帆人、巧復等等,主題是傳統的四維八德與聖經;第二年約十五人,主題是真福八端。直到今日,已是每年選書大家輪流分享、共讀。胡國楨神父很開放,若我們有提案,他也會採納,讓組員自由投票選書;但主要仍是神父推薦的書。胡神父總是用心的選書,常讓我們的視野更寬廣。文化查經組常常是介紹朋友參加小會活動的第一站,目前有兩位基督新教朋友參加。十九年來,我在文化查經組的共讀中,不知不覺地逐漸成長。猶記剛進小會時,我在堂區主日學服務,甚麼都不懂,因此完全不敢授課,只能在一年級班當助手,陪伴不想上課的小朋友。

  自從有了文化查經組的讀書分享經驗,二〇〇九年我接任總會主席,覺得讀書會是小會會員能共同參與的使徒工作。因此二〇一〇年起,致力於向外開放的靈性閱讀讀書會,邀請譚璧輝擔任《讚美的力量》帶領人,以及邀請楊敦和擔任《念茲在茲》帶領人。讀書會來了很多會外的朋友,有二十多人,包括基督新教朋友,他們很渴望天主教的靈修。除了帶領人,每次仍是由會員輪流負責分享。當時的臺北分會主席是陳雲珍,二話不說,全力支持。二〇一一年的靈性閱讀讀書會改為網路讀書會,閱讀《栽培領袖》,是由北美的許建德帶領,他鉅細靡遺的在全會推動。

  擔任總會主席的三年,一直想著如何打開門走出去。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在耕莘二樓舉辦〈從牧徽看臺灣的天主教史〉,由古偉瀛演講,榮休狄剛總主教也蒞臨。二〇一〇年會慶,邀請趙可式到臺中演講:〈讓生命美到最後──我為什麼走向安寧照療護〉,傅美華熱心邀約校長、耶穌聖心會的施麗蘭修女參加,加上北中南所有的小會會員、榮總的多位醫生……曉明女中的演講廳座無虛席;二〇一一年,在研發組長戴台馨的發動下,大家分工合作,舉辦了《人神之間》的包場,並邀請各宗教的人士一起在放映後分享。之前二〇〇七年擔任分會主席時,也由青年組負責接待,包場看《奇異恩典》,放映後由陳立哲、項樂琦帶領全場唱〈奇異恩典〉這首聖歌。

  回顧這些,發現走出去,好像一直是我常想的事情。很感恩上述和未提及的神父、小會家人,多年來一起同道偕行,尤其是當時的祕書世傑,想法和行動完全同步,甚至超前,以及利利,雖然有時猶豫、擔憂,但也全力完成,以及我的好姊妹劉慧英、賴惠珠。因為這些同行帶來的成長和勇氣,我開始能夠在其他地方貢獻自己在小會得到的塔冷通。我常常感激,現在服務的小會家人們,有了你們做後盾,我才得以繼續回應天主的召叫。

  在《戶籍紀》第三十二章,提到有些以色列人覺得在約旦河東已經安頓下來,不用再過河到西岸了。梅瑟斥責說:西岸是天主預許之地,怎麼可以不過河?小會六十年,也許也有一條約旦河等著我們過去,直到天主預許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