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〇年代,我參加了小會的福音園大會。最深刻的印象是「基督中華化,中華基督化」。這裡「中華」是文化、民族的名稱,而不是國名。
一九七〇年代,台灣退出聯合國造成斷交風暴,台灣留學生紛紛向東飛往美國。我卻因所學而向西走,一九七三年到土耳其進修。不久在一九七四年,在土耳其自行朝向東奉獻—應是初獻。
一九七五年夏,畢業回台,因鄭聖冲神父是我大學時參加基督生活團服務中心的神師,在他的邀請下,我進入耕莘文教院服務,採責任制,彈性上班。秋天我加入中央通訊社工作。那時因忙著在兩邊工作,所以不常去小會。
一九八〇年,中央社派我長駐土耳其擔任特派記者,七年後回台。半年後,再改派我去泰國擔任特派員,十七年後,才調回台灣。於是我回到小會,但小會已經變質,很少聽到「中華基督化,基督中華化」了。我也「坐直升機」,在小會發了終身願。
天主聖神的安排何其美妙!在我一生中,先在中華文化裡長大,再有機會受洗,接受基督信仰。再到伊斯蘭教文化的土耳其學習與工作,並沿著我的主保聖保祿三次向外邦傳教之路,走過天主教會初期發展的地中海地區。最後,又讓我在出生地─泰國工作,長期體會佛教文化的生活經驗。世界三大宗教文化所在的國家我都生活過,何其幸運!
如今,小會逐漸「獨立」,既是在主教團登記的全國性團體,也是在政府登記的宗教團體,受到教會與政府監督與保護。我仍堅持著當初的理想,去實践上主的意旨。
二〇一七年秋天我自台北榮總完成手術出院後,住進天主教永和耕莘醫院接受政府委託經營的台北市「至善老人安養護中心」保養逐漸老化的身心。由於天主安排,進住未滿一月,竟做了兩次代父,其中一位還是一所大學社工系開山始祖。因這個老人中心裡教友太少了,尤其是男教友更是寶。我才明白天主的旨意是要我來此做福傳。
台灣自二〇一八年進入高齡社會後,天主教會也跟著出現「高齡福傳和聖召」的新思潮。具有半世紀長的中華基督神修小會隨著終身奉獻會員年齡增長,開始重視高齡福傳和牧靈工作。
自二〇一四年台灣舉行九合一選舉和公投後,「翻轉」變成台灣當時最流行的辭語,中華基督神修小會跟著趕上這股新潮流,小會在每月月會時,由昔日邀請外界専家、神職人員來演講,改為由資深的終身奉獻會員上台發表高論及己見。
另一個翻轉是重視高齡福傳。先是二〇一九年在陽明山至善老人安養護中心協助開辦〈人生信仰講座〉,邀請不認識天主和耶穌的住民來認識祂,神修小會派遣資深會員擔任陪伴志工。自二〇二〇年起,又在台北總教區長安天主堂開辦老人課程。二〇二〇年一月份月會,在第一講裡,神修小會台北分會主席張帆人弟兄邀請我以首位進住至善老人園調養身體的終身奉獻會員主講,講題是〈台北市至善老人安養護中心的福傳〉。
這場演講重點不是介紹擁有一萬二千坪五層樓的龐大建築物,而是這棟美侖美奂的老人園裡,福傳的現況和小會未來合作發展的潛能。
二〇一七年底我住進台北市至善老人安養護中心,實在不是我人生規劃的路程,而是一場病後誤入,事實成真後,在默禱分辨時,才瞭解應是天主的安排。原來當時中心裡正有兩名男住民準備受洗,卻找不到代父,我的進住立刻解決了這個問題。其中一位是社會工作界非常著名的學者,受洗後四天就安息主懷。
至善位在陽明山坡,空氣新鮮,群山環繞,這是昔日政要和美軍居住的富豪住宅區,距離台北鬧區不遠,附近有大型醫院。至善內更有間小聖堂,除週末和休假日外,每天有早禱和領聖體禮,這種福氣在台灣眾多養老院裡是難得的奇異恩典,讓住民彷彿回到中學時,住在新竹天主教聖磊思青年中心一般,可以隨時與耶穌傾訴,甚至可領到聖體,把耶穌請到心中。
臺北市至善老人安養護中心是台北市政府委託天主教永和耕莘醫院以「公辦民營」方式經營,故進住資格有二項:一是年齡滿六十五歲長者,二是設籍在台北市者。但是,沒有宗教信仰的限制。目前有四百多位住民。
至善周春珍主任在簡報錄音裡指出,至善獲得永耕醫療體系支援下,在民國九十三年設立,採取公辦民營,以人為本的長照機構。目前員工有一五七位,提供四九六張床的住民服務。目前住民40% 是男性,60%是女性。中心是以健康促進,延緩失能、失智,營造銀髮友善的照顧情境。
至善住民分成四區:安養區─可以生活自理而行動的住民,養護區─需要照服員照顧的輪椅住民,長照區─失智的住民,善福園區─即安寧病房。目前每年蒙主恩召回天國人數約五十人以上,住民流動性不小。
根據個人的觀察,這座天主聖堂具有特色如下:
1.有聖堂卻無神父長駐,由關懷師管理。需要神父時,東請西求鄰近教堂神父前來。這種教友管理教堂和教會最初期時相似。
2.主日沒彌撒,改在週一。因找不到年輕神父能夠長期在主日來主祭。平日有早禱、公念玫瑰經和領聖體禮。
3.慕道班擴大為人生信仰講座,基督教和佛教徒也來聽福音。新式講道、活動創新,獲得住民們接納。
4.推廣高龄福傳的適宜處所,臨終受洗者需要獲得家屬同意。
5.男教友很少,代父難找。剛來首月裡竟收兩位代子。
6.受到「公辦」規定,除天主教活動外,還有基督教團契和佛教的佛堂。
7.逢年過節都舉辦天主教儀式慶祝,和民間歌舞表演。
8.近五百位住民裡,天主教徒不到卅位。最近自台北市天主教堂來進住的虔誠教友增加,有利福傳活動。
9.受到良好養護照顧,住民退住者少,申請進住的台北市民眾多,通常接到辦理手續通知,到正式進住需要兩週時間。
10.目前住民平均歲數是八十六歲,自開辦至今住滿十五年的住民也不少,他們把至善作為人生的終點站,戶籍也落在至善。
他們住進至善後,三餐定時,營養師督導下每日三餐都有青菜,煮得軟而易咀嚼,適宜老人,還有各種特別餐給需要的長者。加上至善內適宜運動的空地甚大,如空中花園,每日定時定量運動一下,身體容易逐漸恢復正常。
就在這個時機,至善負責牧靈和福傳的院牧組關懷師康美雪姐妹開辦每週一小時的〈人生信仰講座〉,代替教堂裡的慕道班,開放給中心內所有住民參加,不論有無宗教信仰都可前來聽講。她歡迎中華基督神修小會參與,以陪伴志工身份與住民共融。
第一年,「人生信仰講座」主題是「跨越人生最後階段的『五道關口』─道謝、道歉、道愛、道信(天主教信仰)、道別。」她介紹天主教徒的祈禱,包括唸玫瑰經和拜苦路,接著講解信經,讓住民們居住在天主教會經營的機構裡,可以明白天主教徒的信仰。最後,才講解天主十誡,和七件聖事。
參與陪伴志工的神修小會會員大都感受到每次與至善內長輩們相處交談中,不僅收穫不少,學習如何與長者相處,獲益良多。其中,陳惠姿姐妹在分享中表示:「提供我學習放下專業,扮演志工角色的機會。佩服關懷師耐心引導服務對象在生命晚期一次一次道謝、道愛、道歉、道信、道別,讓我也努力在生活中,努力實踐這五道人生。」
至於我個人對台灣未來福傳方向有兩點建議:
1.台灣教堂教友自治時代來臨,奉獻會員應有教會證照以便派遣―
台灣天主教會逐漸走向台灣社會的「證照化」,如送聖體員、輔祭員、關懷師、教堂解說員、志工證等。神修小會是否應該要求會員終身奉獻時,必須擁有那些證照,以便派遣至本堂服務呢?
2.神修小會應加強落實﹁中華基督化、基督中華化﹂的使命―
神修小會應可開始推動台灣民間習俗基督化,來落實天主教不是洋教。神修小會在推廣「中華基督化」使命裡,應加強研究如何使華人每年各種民俗慶節與天主教慶節相融合,才能使更多台灣人接納耶穌基督為世人之主。
台灣民眾在農曆七月間是「鬼節」,基督徒則以祈福來享受這個平安月,灑聖水迎接華人農曆七月。台灣民眾紛紛在家門前擺設食品向天祭拜無主鬼魂,迎接「鬼月」來臨。信仰耶穌的天主教和基督新教信徒則認為農曆七月是「平安月」,位在陽明山的「至善老人安養護中心」在八月十三日早晨同時舉行天主教「平安月祈福禮」和灑聖水儀式,基督教這天也有「祈福團契」。
其實,台灣生意人每逢農曆每月初一和十五,在公司或商店門口放置祭品,向老天爺祈求生意昌隆;天主教徒也可照樣祭天,只須桌上再加擺設耶穌十字苦架,向耶穌祈求保佑。
還有,如何借用布袋戲和歌仔戲來表演聖經裡的故事和耶穌生平事跡,如台灣人民知曉的民間故事,都是值得小會年輕一代思考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