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100期 心泉100

愛的禮物

陳家若

 

  聖心女中恩德堂的蛻變,源自於譚靜遠學姊的捐款計畫,譚靜遠學姊是聖心女中第七屆的校友,從小熱愛鋼琴演奏,是一位音樂家。即使移居美國多年,依然關心培育她成長的母校。十多年前,因癌症蒙主寵召。靜遠學姊的夫婿黃先生承接學姊的遺願,多次拜訪聖心,與修會討論捐贈興建音樂中心種種事宜,以培育學妹們的音樂陶成環境。即使這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卻由於時空環境,種種因素,讓這個美好的計畫延宕了數年。

  感謝天主,這份愛的禮物,終於在二〇二〇年的年初有了轉機。在同是第七屆畢業的學姊,也是靜遠學姊的摯友施珊珊學姊的努力下,把整個計劃完整定了下來。修繕由陳瑞璋修女所規劃興建的恩德堂及周邊環境做為完整的捐款計畫。計劃範圍包含了校史室,音樂中心—靜遠廳、校友交流室、戶外風雨走廊及玫瑰靜園,這四個部分。在施珊珊學姐的鼓勵下,我們團隊懷著極度謹慎的心情,參與此案與修會、學校負責的單位及遴選的施工團隊一起將執行完成計畫。

  這個計畫執行有幾個需要考慮的面向:

  第一個是建築本體問題。恩德堂本身是一個五十五年的舊建物,除漏水問題之外,還面臨結構補強的部分。

  第二是靜遠廳的機能改造,聖心的音樂活動豐富且多樣,除了演奏活動之外,還要滿足演講朗讀比賽、各種舞蹈、演唱、聖歌活動等機能。

  第三個是校史室資料整理及敘事呈現的方式。如何在有限的空間裡,將世界的聖心會史及聖心會來台六十年的歷程及教育理念呈現,需要理出完整的故事線。

  第四是如何讓捐獻經費妥善運用達到最高執行效益。

  由於疫情的不確定性及配合學校的教學期程,計畫預計進行一年。先利用暑假期間進行靜遠廳的施作。原恩德堂的空間是屬於扇形的規劃,使用的材質也多為泡棉類的吸音材質,而為改善現有空間的聲學問題,需結合聲學工程師做聲學的分析與改良計畫,將經費用在對的地方。

  首先建立現有的聲學環境模型,導入參數,並透過聲學素材的模擬優化,重新設定反聲板的區域與角度,吸音板的區間與比例,強化隔音效果等⋯等。

  除了提升「聲」學環境,還需融入形塑空間的概念。來自聖心傳統百合花遊行的百合花,成為空間意象發展的主體。以折百合花所產生的折線,作為空間反聲板造型,一如花瓣開展,漸次堆疊變化角度,由壁面一直延伸到天花板。

  此外,燈光音響、靜音空調、甚至維修動線、後台相關機能等等,也是規畫項目中十分重要的部分。

  在完成音樂廳整修後,遇上了疫情大爆發,讓原先的計畫有所拖延。由於時間緊迫,在金修女的協助下,我們進入修會掃描資料,整理會史及文案素材。創校修女孫姆姆及張姆姆分享了創校的歷程,親自挑選了許多創校之初的珍貴照片。在泛黃的黑白照片裏,幾位年輕的修女們,穿著密實的會服來到還是一片荒地的八里,從一間小白屋到委託丹下健三先生設計台灣聖心女子大學。這真的是天主的愛,修女們傳遞了愛與服務,為龍形地區點燃了光明,帶來了教育。

  在深切的感動裡,感受到靜遠學姊回饋母校的這份愛,源自於修女們全然的付出與奉獻!山腰上的家,帶給孩子的不只是教育,更是許多溫暖美好的回憶。而我們也要藉由校史室整修的機會,呈現全球聖心教育的沿革,歷代校長的教育理念,以及聖心修會對於台灣聖心教育的影響。同時也要呈現這是一個充滿愛的環境,讓初次來到聖心的家長了解聖心的教育理念,對孩子進入聖心的未來成長能夠充滿期待。

  感謝修女們為這個計畫順利,不斷的祈禱。同為聖心二十一屆校友的現任魏雪玲校長也在整個計畫案長達一年半的過程中,親自參與無數次的會議,並確認所有的史料及文案,讓整個計畫趕在校慶之前圓滿完成。

  在音樂中心的入口,會看到來自聖心會會祖—聖瑪德蘭索菲的一段話 :「以小愛還大愛,以善心體真心。」這是第七屆學姊們及捐款人黃先生,所選出來贈與聖心學妹們一句鼓勵的話。將愛連結到每個需要的地方,無聲的美好也連結了我們。啟用當日,學校的師生看到靜遠廳的蛻變又驚又喜。感受到譚靜遠學姊及黃先生的善心善行,串聯起全球聖心大家庭,藉由各個專業的合作在艱難中完成了這一個捐款計劃。

  始料未及的是:校長將這一次的捐款計畫完工後的照片,分享至網路之後,得到了來自西班牙聖心省會的回應,將台灣聖心會修繕計畫的元素,融入新的西班牙省會的修繕設計裡。靜遠學姊及黃先生的善舉竟牽引地球兩端的聖心會,這是天主的禮物。

  之後,台灣國寶級的藝術家李再鈐老師,聽聞創校修女們的大愛及靜遠學姊的大愛,為聖心的音樂教育所做的捐款計畫後,創作了雕塑《愛》這件作品,捐贈給聖心女中,以聖母無限的愛作為創作理念分享給聖心的學子們。這也是一份來自於《愛》的禮物。

  在計畫執行這段時間裡面,遭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想著修女們胼手胝足,犧牲奉獻,以全然的愛創立了聖心學校。而一次次的祈禱也為我帶來莫大的力量,每天早晨以聖心會祖索菲修女的日常祈禱文開啟一天的工作,並祈求天主引導,帶領我們的團隊以美好的想望,為整件事情注入充滿喜樂的願景。回顧規劃及施作交錯一年多的時光,讓我再次回到母校盡份心力,這是一個愛的禮物,也是一種恩典,成就天主計畫的一部分。我不曉得天主的藍圖,但透過祈禱,聆聽天主的引領,信任天主給我的安排。除了全然交託,也不忘充實自己,好能成為天主的工具。

  曾在一次聖心的避靜活動,巧遇一同參與避靜的第十四屆曾慧榕學姊。透過學姊的介紹,發現小會是一個很有愛的家庭。參加小會一星期一次的陶成活動,在惠珠姐的陪伴下學習分享。也感謝百齡姊的引導,在許多的分享過程中,梳理、學習、聆聽、靜默,在陶成活動之後,心靈是豐盈而平靜。正面的能量,喚起內心的喜悅。感謝每位陪伴輔導的智慧與分享,從中也體現了「以愛還愛,以心體心」,將天主的愛溫暖地傳遞進每個人心中,這更是一份源源不絕來自天主—愛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