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78期 聆聽的藝術

獨修、靜默、祈禱

林思川神父主講/賴惠珠筆錄

 

一、避靜總論

   耶穌基督在我心中照耀 不要讓黑暗對我說話
   耶穌基督在我心中照耀 打開心門迎接禰的愛

  這是這次避靜的主題曲,在大家清唱歌聲中,神父開始避靜道理的第一講:

  今天是神修小會團體的避靜,從去年開始張姊(瑞雲)就跟我聯絡了,謝謝大家對我的看重。上次在震旦中心和褚大哥(世傑)見面,見了我就說:「喔!這就是避靜不准遲到很嚴格的神父。」大家常覺得我是一個要求很嚴格的神父,我也不知道我為什麼要那麼嚴格?「準時開始」是嚴格嗎?我不知道。有天看到電視上一個畫面:主管給新進員工倒茶,我覺得很感人。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我們生活上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準則與規範,在教會內卻行不通。不知道為什麼?我覺得很奇怪,也沒辦法理解!這是一個基本的反省與開始。

  避靜時,希望大家將手機關掉。我們常太難放心,一直活在被強迫、被制約中,擔心甚麼事被漏掉,我們很希望同時做很多事情。但我覺得要學習的是:真的去選擇與反省內心真正的感受──我應該如何生活?我真正要做的是甚麼?我不敢說每個人真正清楚了天主的旨意,但是要清楚這是我要做的,而且願意做好。有一個陷阱是我們可能是被迫的。我們身處在現今的社會裏常是被逼迫的,人幾乎是變得不作選擇,這是一個真正的困境!社會訓練我們做很多事,幾乎有許多是反射動作。一般來說,做任何事應採取三個步驟:一是基本的覺察,二是考慮該如何著手,三是採取行動。但在今天我們幾乎沒有覺察或反省就去做,例如我們想盡辦法開各種福傳大會,卻不思考到底有沒有需要?是否真的有其迫切性?例如我最近開始去大陸服務,去之前想了好久,覺得可以去,但應將範圍限制在為大陸的修院或神父們服務,而不接受輔導教友的工作,因怕應接不暇,這是我經過掙扎想了很久的。但是我們整個教會就是一股大陸熱,給人的感覺就是一窩蜂。很少人細想我現在到底是在甚麼樣的處境與位置?

  最近有很多令人哀傷的故事。聽到有一位年輕的神父上吊自殺,令人很難過;還有出會的修女自殺,這當中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覺得神修基礎深的人,卻走上令人傷痛的路,真是想不通!因不認識他們,連想陪他們走一段路都不容易。我有一位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多年來得了憂鬱症,最近聽說自殺死了。我雖然沒有自責,知道憂鬱症有很多醫學上的因素,但我覺得這世界真是黑暗,魔鬼很厲害!讀若望福音的話──光看與黑暗的戰爭,從信仰角度來反省,真是如此。

  到底甚麼是避靜?希望大家來此,不是僅僅因為辛苦要休息一下,不是為了長年未解的問題,來聽聽神父給什麼建議?我希望各位來到淡水本篤會院,知道本篤會的精神是尋找天主。但是尋找天主,尋找靈修生活,是不可能速成的,連聖保祿也沒有速成。保祿回憶他的經驗曾說:「當天主把他的聖言啟示給我,叫我在萬民中傳揚他。我當時沒有跟任何人商量,也沒有上耶路撒冷去見那些在我以前做宗徒的人,我立刻去了阿拉伯,又回到大馬士革。此後又過了三年,我才上耶路撒冷去拜見刻法。」自從他經歷了在大馬士革的神秘經驗後,再去見耶穌當時的們徒已經隔了三年多,這當中保祿做了甚麼?不知道,大概可以說是類似大避靜吧!好好想想日後到底要怎麼做?

  聽過很多沙漠教父的故事,其中最有名的故事是一位十八歲的富少年,變賣一切施捨給窮人,一無所有地進入沙漠曠野,一去二十年。等他出現江湖時,別人發現他成了一個健康的人!從各地蜂擁而至,跟他討教。晚年他又回到沙漠,直到一○六歲去世。他用了整整二十年的功夫尋找天主。希望你們這次避靜不需二十年或三年才達到那樣效果,至少是一次神修生命的起頭,透過非常簡單的練習,意識到天主造人,造了我這美好肖像的具體存在,這應該是一個好的起步。

  我給各位的第一個挑戰是:甚麼也不看,除了給你們的一張資料之外,甚至聖經也不要看。內容是大家都聽過的「呼吸操練」,也許你從來沒有這麼密集認真地做過。除了操練的時間之外,可在戶外散步。聽過田毓英翻譯的《默觀祈禱》這本書嗎?根據我的操練經驗,覺得值得推薦給大家,我的資料基本上是從這本書取得的。我將資料發下給各位,這兩天就照著練習。此外,明天開始有三個簡單的分享:談的內容包括獨修、靜默、祈禱。希望在個人領域內為信仰作證,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維持獨修、靜默與不斷的祈禱。其實當中並無新的道理,以我自己的經驗,在教會內成長的我們不缺道理,真正缺的是:講句俗話就是被耶穌電到的那種感覺!覺得自己真的是不能跟祂分離的那種感覺!因為講道理很容易,我自己常在彌撒及許多場合服務,自問有沒有被感動?也許當時有,但是第二天醒來就忘掉了,這表示根本沒有用。因此,我不期望講道理會有甚麼了不起的效果,而常想:到底該怎麼做?記得盧雲曾說:「大家都知道避靜很重要,而避靜的重要是祈禱。這是大家都肯定的,可是我們都不祈禱!」我也經常以此勉勵自己。希望這兩天的練習能夠幫助各位去覺察。

  最近一年多來我讀了兩本書,都是耶穌會士寫的,一本是《驚奇的天主》,另一本是《默觀祈禱》,都有共同的出發點:人只能在自己內找到天主,要找到天主,當然要先找到自己。基督徒除了辦告解、參加主日彌撒、守齋等表面層次的活動之外,尤其對於一個期望在尋找天主路上更進一步、更想跟神有接觸的教友,更需要有紀律( discpline )不可!這是目前教會非常需要的。如果一個教友不能每天祈禱,我只能說:「通通免談!我只能求天主保佑,沒別的辦法。」其實每一個操練與祈禱都很難,難在能否堅持下去。我們讀過很多神秘神修的作品,無論是十字若望或是大德蘭、小德蘭,任何一個在神修經驗留下經典作品的人,大都逃不掉所謂的黑暗時期,而這時期遠遠超過其他時期,但必須跨越過去。我常鼓勵教友去試試,有人跟我說很難,也都沒有感覺。我問說做了多久?教友回答說一個星期了!我說你再試兩個月好嗎?大概能立刻嚐到味道的事情只有毒品、煙酒與色情這些了,其餘相對是很少的。具體生命的成長中是如此,甚至包括夫妻愛情也是如此!要把生活的品質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維持下去,其實需要高度的紀律!我們知道要讓家庭繼續成長,一定要努力;在學問上要有成就,必須不斷看書與研究;要在事業上發展,也要不斷與人溝通與洽談生意等……像這樣的決心正是我們在追求天主的路上需要學習的。

  介紹發給各位的操練資料(附在本文後)是很簡單的練習,目的是意識到自己。要意識到自己,需要從初步的呼吸練習開始,意識到身體各個部位。有一說法可將中國跟西方基督信仰靈修結合一起,就是這個「氣」的概念,「聖神」一詞和「氣」在希臘文或各國語文中幾乎是同一個字。因此推薦這個簡單呼吸的練習。

  我知道任何一個建議都不會適用每個人,但是既來之,則安之,不妨試著練習看看。若個人有特別被聖神觸動,願意自己祈禱也很好,不出席也可以,我們會按照排定的時間開始。我會儘量把語言濃縮到最簡單。這種呼吸操練完成一次,約需廿五分鐘,千萬不要急,得慢慢來,可以看熟再做,甚至錄音下來跟著做,不必擔心記不住,或漏掉哪一步驟,主要是藉著氣的運行,意識到身體的存在,如發現身體可由緊張到放鬆,那便是不得了的成就。這兩天盡可能去練習,做完 一兩 次,就到外面去走走,接觸大自然,儘量不用腦。

  另一個建議是參加本篤修女們的日課,這是教會古老的傳統,是一種很好的祈禱方式。這次避靜採禁食的方式,也是在四旬期中古老傳統發掘出來的。建議可能的話就不吃東西,不過還是要因個人身體狀況而定。聖經上提到守齋、祈禱、施捨是連在一起的,人類這些長久傳下來的智慧是有道理的,但是不勉強,有人若有需要進食,平安享用沒問題,只是建議大家在四旬期中深入體驗這種守齋祈禱。

二、獨修:

  回憶一下古老沙漠的傳統,教會何時興起隱修制度?大概是在教會得到平安以後,即君士坦丁大帝宣佈基督宗教成為合法宗教──國教,不再有教難,天主的福音開始廣傳天下,但有一 群人發 現在羅馬城找不到天主,於是到曠野去。當迫害停止時,是指武力或刀劍直接停止,並不表示世界接受了基督信仰,接受了基督,世界仍是黑暗的。那普照每人的真光進入了世界,但祂並不屬於世界。世界不再是基督的敵人時,我們基督徒應該成為世界的敵人,意思是當世界不再戕害我們時,我們就鬆懈了,很自然地覺得世界要我們去擁抱。來看保祿的話:「世界與我已被釘在十字架上,我與世界也被釘在十字架上!」這是甚麼樣的圖像?保祿的意思是他再也不看這世界,與世界老死不相往來。雖然我們都活在世界上,卻很需要高度自覺。當我們看沙漠教父的話,都說要逃離世界,逃!逃!逃!必須離開世界。當一個人祈禱說:「主啊,請 引導我進入救恩的道路。」時主說: 「逃離這個世界,你就得救了!」逃離這個世界甚麼意思?就是今天跟各位介紹的──獨處或獨修。

  經驗到這世界帶給我們強大壓力,強迫我們過不想過的生活,做不願意做的事,是今日生活的情境。我們今天聚在一起,離開這情境,有一個最深的理由是來自天主的福音:你們來到荒野的地方休息一下。我們今天停不下來,不知道該做甚麼選擇,甚麼是我們生命的歸向?我們只想滿足這世界給我們的必須,必須讀書上課、必須工作賺錢、旅行、服務、照顧窮人、念玫瑰經……並沒有好好去想,自己如何成為環境的一部份,說明白一點,就是沒有自覺的能力,就是「俗化」!俗化使我們淪為環境的奴隸,不知道自己該做選擇,甚至連神職人員的服務也被迫俗化,而與一般的善會團體沒甚麼兩樣!我每次去看一位基督教的牧師朋友,他一定邀我到他家去做祈禱,這行動深深感動我──因知道他是屬於神的人,他願意把來的人也變成屬於神的人,我努力朝這方向努力。

  手機是現代偉大的發明,卻讓人活得沒有自我,也使我們淪為環境的奴隸!所以我們應回到沙漠教父的教導,逃離世界,進入獨修的境界,唯有在獨修中,才能誕生新的生命。過去對獨修有很多誤解,以為是獨自一人,不受打擾;也有人膚淺地誤認為是自私,自我修煉,只需讀經並跟天主在一起就夠了。這是不對的,而是要影響人,跟人分享!他們逃離世界,卻更深地影響世界。逃離世俗的目的是重返世俗。如先前提到的聖安當故事,聽了福音之後,離開人 前往 沙漠二十年,然後回來深深地影響世界。聖本篤也是一樣。

  獨修是一個穩固的園地,讓我們在裏頭可以真正悔改,「悔改」字面意思即是轉面或轉向,不過,我們大多都得了肌肉僵硬症,很難轉呢!悔改的確是很難的。到底甚麼是處在孤獨的情況?這可從以色列曠野經驗來講。每年四旬期讀耶穌在曠野中經文,而曠野中有什麼?簡單說,甚麼都沒有。當我們閉上眼,要靜下來時,卻發現那時最無法安靜,心中有的想法幾乎都冒出來了。很多人怕獨處,其實幾乎沒有人不怕!沙漠教父在沙漠中無非是藉著外在的幫助,讓他們更堅持在其中獨修。當我們閉上眼睛,面對自己一個人,想把各種感官都關起來,跟外界沒有接觸,對外界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並不容易。

  當我們來到本篤修院,相對的,比在堂區做避靜容易得多。但在曠野內經驗到一切都浮現出來時,怎麼辦?有人一祈禱就分心怎麼辦?我只能說「收心」啊!門打開就關門啊!就這麼簡單。除此之外,沒別的辦法。當我們堅持下去時,採擬人化的說法,這些引誘人的妖魔鬼怪就會累倒了。獨修最大的挑戰,就是堅持下去!堅持到最後,慢慢就會逐去一切,結局是跟主相遇。這是最後的目標,是沙漠教父教給我們從來就不容易勝過的經驗。聖安當為何能在沙漠二十年,絕非天經地義的事,而是有很大的挑戰在其中。遇見天主之前,要先遇見自己,這時會清楚地發現自己是罪人,是軟弱的人。人是無能的,甚麼也做不到,這是人在孤獨中最難忘的經驗。正因為甚麼都沒有,沒有電話、電視、聖經,唯一能投靠的,只有天主。

  在投靠天主之前,當然還有很多東西來影響我們。這是耶穌在曠野內三次誘惑的啟示:顯示你是天主子,把石頭變成餅;顯示你是多麼轟動武林,從這裏跳下,翩然落地;你看普世一切都是你的,但你要朝拜我。面對這些權利、慾望、財富的誘惑,當下耶穌的選擇是投靠天主:人活著不是靠餅,是靠天主口中的話;人不可試探天主,只該朝拜天主;這些關卡一定要過去,否則就沒有辦法跟神在一起,仍舊活在困境裏,活在世俗壓力中;不過在曠野中比較容易經驗到──人只要呼喊天主,祂就在。耶穌曾說人活著不是靠餅,需要靠天主幫助。只要我們轉向天主,就會發現祂跟我們在一起,問題是我們不轉向天主。

  神父在準備道理時是怎麼準備的?你會發現很少神父真正為了宣講而祈禱,反而是多讀書。我認為這是誘惑!書當然要念,是在平日念;真正的宣講者,是讓人回到內心,回到天主聖言內,而不是知識的傳遞。許多青年的神師們不斷辦活動,希望能勝過基督教,可是有誰能引領人真正經驗到耶穌而注視祂呢?這當然是很高的要求。不過我仍認為影響一個算一個,比起我們花千百倍的精力辦一個大活動來得更有意義。

  今天我們在此談福傳、談使命、談靈修及小會宗旨的完成,如何做?還是老話:

1. 每天有固定的時間與固定的地點,經驗獨自尋找天主。這當然需要有非常高度的堅持紀律,不要兩、三個月沒成功就放棄,再次提醒各位,聖安當可是花了二十年努力!盧雲曾經請教過德肋莎姆姆如何做好神父的職責?德肋莎姆姆建議他:每天盡可能常陪伴耶穌!你們聽過《時代雜誌》上有關德肋莎黑暗期的那篇報導,有張照片是德肋莎姆姆一個人每天跪在聖堂前祈禱。她在祈禱中很少感動到流淚,常常是甚麼都沒有,大部分是黑暗、充滿懷疑的,但是她仍堅持下去!今天成為我們的信仰楷模。

2. 不要去做明知是錯的事情,這是我們做分辨的最簡單原則。分辨甚麼是天主旨意很難想透,但我知道甚麼一定不是天主旨意,神學上一直是用否定法。不要做你認為不對的事,譬如年輕人上網,不該看的網站不要看。身軀瘦小的德肋莎姆姆每天忙碌不已地照顧窮人,卻給了如此簡單而深刻的建議,十分令人驚訝。我們都該好好學習這兩件事:盡可能地長時間祈禱,而不要做自己明知不對的事。

  最後提到人在孤獨中會有很強的同理心。經驗到自己絕對的孤獨軟弱,甚麼都沒有!獨居是一個悔改的場所,是一個偉大的戰場,同時也是跟神相遇的甜蜜地方,結果正如耶肋米亞先知說的──將我們鐵石的心轉換成血肉的心;同理心正是現今最缺乏的。

  最後的結論是:

1 建議大家每天固定時間、固定地點祈禱。每天廿五分鐘的呼吸操練是一個起步,覺得無聊或沒甚麼收穫時,仍要堅持下去,時間沒到不走開,將時間獻給天主。

2 在生命中發揮同理心。跟受傷的一起感到傷痛,跟哀哭的一起痛哭,使我們的心變成血肉的心!這是我今早的分享,希望伴著呼吸操練,帶給大家簡單的靈修。

  今日的獨修不再是一個人到曠野中,而是每天有固定時間、地點離開世俗,然後帶著同理心回到世俗。這就像是耶穌當初告訴門徒說:你們到曠野去休息一下;隨後耶穌看到 眾,立刻就擺上盛宴款待,然後行了五餅二魚的奇蹟。

三、靜默:

  「你們做教師的……誰若在言語上不犯過失,他便是完人,便能控制全身。」雅各伯書三 1 ~ 2 這段經文說明控制舌頭,就像控制船的舵一樣重要。別看身上這小玩意兒,其實是很厲害。我們的第二個分享要談靜默,我記得剛進修會時, 有一條規定:是從晚上八點以後到第二天早飯結束之前不講話。早上講的獨修是要靠靜默來完成與強化的。

  在今天的環境,人很難靜下來。有人一開車子引擎,音響就一直開著;有人一回家,就打開所有能響的機器;很多人早上起床就開電腦。這就是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聲音。先前提到一位隱修士問天主:「請給我得救之道。」天主說:「逃離世界吧!」有一位著名的修士馬卡利在沙漠隱修院裏,回答他的徒弟得救之道時,也說:「逃吧,逃離你的嘴巴!」另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神父,總主教來跟他請益時,他只接待卻不講話。總主教等了好幾天,他都不發一語。他的弟子在旁勸他打開金口給主教一些啟示,他終於說了:「如果他不能從靜默中得到啟發,也不能從我的言語中得到。」當然從這故事中不能有絕對化的解釋,卻能得到相當性的啟示。

  回憶我在教會的成長過程與服務的經驗,我真覺得靠話語得到啟示,使得生命有重大轉變的實例不多。紀律──人要能把握自己,是神修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功夫。我不希望在帶領避靜時,有人在底下聊天,閒話家常。我曾遇過大陸的年輕主教跟我講話時很客氣,一罵起修士來卻很嚴厲,有時權威是有用的,否則不知該怎麼辦?大家往往把這寶貴的規則丟掉了!這個社會到處充滿著語言、與靜默相對的文字,我們整個被它包圍了!回憶不久之前的時代,沒電視、沒手機與電腦,雖說這些都是非常好的發明,帶給我們許多好處。不過,我們同時也被這些捆綁。我的朋友孫效智家裏就沒有電視,這例子的確是可能的,就看你如何去堅持與教導小孩。有電視之後,父母就完全管不住了!尤其子女上網,根本管不住。我記得曾去羅馬帶避靜,有修女提到她常在羅馬地鐵做默想,這修女真像是聖人,因羅馬地鐵非常髒亂吵雜。如台灣高速公路上到處是T│霸,到處是選舉文宣,包括教會各種宣講,多得讓人心煩!

  言語功用是在建立關係,並給與生命。想想天主的話多麼厲害啊,上主說:「有光」,就有了光。言語本來是創造生命建立關係的,可是不知為何演變到現在,卻連溝通都行不通了。我認為天主創造天地之前是安靜的,天主從絕對的靜默中一發言,就有了創造力!要想像當初如何先有光,有天地萬物,最後有了人類。在今天言語充斥的社會,我們尤其需要靜默。何謂靜默?靜默是言語的出發點,言語的家。它使文字有力量,使語言結果實。很多時候我們被迫講話,被迫用文字。整個社會任何角落被文字語言塞得沒有空隙,哪裏沒有廣告?!我們沒有能力自衛,更遑論反擊了。就像在一個龐大的洗腦機中不知不覺被洗腦了!這些對相信基督的人是沒有幫助的。

  靜默本身是一個奧秘,因為很多的話語常把人引入罪惡。各位只要讀〈箴言〉就明白這些古老智慧,就明白這些老生常談卻是共同的生命經驗。有沙漠教父說人的口就像蒸氣機的閥門,一開啟熱能就會跑掉;人一開口,內在的芬芳就會散逸!現在人常強調分享,真的有好處嗎?例如團體讀經分享,這分享內容若吸引人還好,若不吸引人,團體成員常就會離開,這是分享的問題。此外,當我們不斷地講話,同時顯示了我們不相信天主會從內在跟人講話。當我們不停講話時,就不能聆聽內心,還以為天主不跟我們講話,因而惡性循環地不停講話,特別是在祈禱與避靜需要靜默時,就無法耐心地度過這段時間。回憶聖十字若望長時間經歷到內心的黑暗過程,最後天主答覆了。最極端的是耶穌面對十字架的經驗,在耶穌的死亡中,天主沒有講話!直到最後耶穌復活,是天主在靜默中答覆了。

  當我們不斷地講話,內心不斷燥動時,天主是進不來的。對宣講者而言,話語是最大的誘惑,即不停地想要講話。我記得第一次到神學院教書時,我的老師提醒我準備的不一定都得講,不要為了講而講,不要因為你知道就講。深恐別人不知道你很行而拼命講話,在任何場合做引言人或領導者,都要小心這種誘惑。神修生活中最怕道理講不完,人很不自覺掉在好講話的驅動中。其實,人要在靜默中才學會何時要講話?該如何講話?因靜默教導人發言。我常提醒修院弟兄,講道理一定要看書,不可要上台了,才開始準備。讀書以外,要有很長的祈禱來消化,在靜默中明白我跟誰講?聽眾有何可能性?有何困境?有何具體問題?然後天主要透過我跟這人講什麼?例如去探望病人,我們講的話常沒甚麼意義,但天主講話就不一樣了!天主一發言,就有創造力與感染力,有如雙刃的利劍能刺透人心!

  以上是靜默在生活的各種情況,但在個人工作崗位時該怎們辦?這裏所談的靜默不僅僅是不講話,更深的是內心的靜默。每個人不可能不講話,要透過言語自我表達,但內心的靜默會觸動外在的控制。在讀經分享團體中,大家都很怕靜默。一段時間沒人講話時,就會不安,要開始點名找人講話,其實等一下又何妨?誰想講就開口,最好不要點名找人講。一般情況,總覺得突然安靜下來就很尷尬,不知該如何是好?總之,今日社會很怕靜默,禮儀當中也是如此。相信大家早上參與本篤修女的日課中,也經驗到修女的靜默時刻。我在主持彌撒講完道理時,希望能有一點時間靜默。其實在禮儀中原來有一個神師宣講後的靜默時間,但現在卻沒了,大家都很緊張,司儀也沒有好的禮儀訓練,也不懂如何做。這些說明了我們在生命中、在言語交談中、在禮儀與宣講中,都擔心靜默!

  而在任何宣講或神修小會的使命,或任何基督徒團體的使命,都是在領人回到天主,而非宣示任何理念。現今有一個趨勢是宣講越來越難,要有笑話取悅聽眾才行,有小故事去觸動聽眾才行。當然宣講有趣,幽默或讓人感動固然好,可是真能引人進入天主的話語中嗎?我個人的感受是在各種談話節目或宣講中講許多令人感動的小故事,然後再講一句聖經上的話。這不如去找林清玄吧,我看他的書很少不感動的。或許建議李家同來宣講,都比較有效。若漸漸趨向這種方式,才稱為是好的宣講。那麼我們真的可以透過宣講,對天主聖言產生興趣,進入天主的生命中嗎?宣講者要努力引人進到內心,在個人心中碰觸到上主,如引聖經上的話:當我們去安慰遭受苦難的人時,說上主是我的牧者,使人有了許多牧者的想像與體驗,當然也可以引用其他的圖像。盧雲曾就一幅「浪子回頭」的畫,寫了一本書來描述。看書的同時,就被帶入故事內,有如聽到耶穌口中的父親說:「你是死而復生,失而復得。」「我天天跟你在一起,我的就是你的。」這就是有力量的成功宣講!這絕不是簡單的感動一下而已!

  在與人交談中,會聽到各行各業前來求助的人的心聲。當你給人建議時,能否以一個基督徒的內涵,去幫助人聽到天主的言語?除指示一些聖經章節外,更好是助人者本身有天主聖言,這當然是要靠長期靜默累積的。

  現今福傳工作碰到教會的困境該怎麼辦?可惜提出解決的答案常都是:辦活動。但在教會人數越來越少的低氣壓氣氛內,怎沒想過:該如何改變自己去吸引人?我為何到方濟會?因為這修會吸引我啊!我願意去認識方濟會,理由就這麼簡單。我相信絕大多數聖召的起源,就是好榜樣吸引了人。如果今日教會或修會人數減少,理由不言可喻,就是我們的生命失去了吸引力!光是去外面找,不是辦法呀!而要反省。自己內心是不是有真正的靜默?讓天主聖言可以豐富地灌注,然後以天主聖言來幫助人,引導人。

  至於「天堂」,從來沒有人真正了解。有的教父說:「天堂內都是高聲唱著阿肋路亞。」當然也許有很多不同的語言表達,但我自己想像可能和天主當初創造天地一樣,是絕對的靜默,以心體心,在我內心歡唱,而不需要出聲。在靜默中,讓我們現在就已練習過天堂生活,嚐一嚐其中的一點滋味了。靜默的關鍵點不在言語的多或少,而在真正關注內心的歸屬。當我內心真正有歸屬時,相對的,我的言語也不會多,而且知道何時才該講?如何講?講甚麼?這些都來自靜默,需要我們好好練習。就是指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靜默。以上分享是一個簡單的引導,希望能使自己從非常慌亂情況中真的回到內心,回到與天主最親近的情境。

四、祈禱:

  昨天提到的獨處,不是孤獨,而是只跟神在一起,英文表達比較清楚── not being alone , but being alone with God 這是所謂的獨處;靜默── not speaking , but speaking only with God 不是不講話,而是只跟神講話,這兩個課題與幅度都是靠祈禱來完成。保祿在〈得撒洛尼前書〉提醒門徒:要經常歡樂,時時祈禱,事事感謝。如何時時不斷地祈禱?這是隱修士們所追求的,也應該是任何人所追求的。如何做呢?當誰若願意開始過比較好的、認真的神修生活,立刻有魔鬼陪伴!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各種分心,一開始祈禱,全都出現了。有千百種理由讓人不祈禱!如工作很忙、照顧窮人等很多理由,甚至是非常神聖的,如做牧靈工作、神學生要神學考試等生活情境。所以當我想要追求天主的時候,魔鬼立刻來推翻、搗蛋。那麼,怎樣才可通往祈禱之道?我分三個幅度來介紹:第一、談祈禱的誤解;第二、談跟著心的祈禱( pray for heart ),第三、談如何在現實具體生活中時時祈禱。當然要先聲明以上說的,我都做不到!古云:「不因人廢言」,我還是要鼓起勇氣,跟各位談我做不到的事,大家一起努力吧!

  之前曾提到,應該沒有人否認祈禱的重要性,無人不知我們應該把祈禱擺在最重要的位置,對於祈禱有許多的應該,但事實上很多人幾乎都不祈禱,這是一個非常弔詭的現象。大家都只是心想,卻做不到,或不做。總會在祈禱時發現:等一下吧,我先去打個電話;再寫兩行字;再回個信;再看本書等等,最後就不祈禱了。有一次,我在網路電話 skype 中跟一個美國的朋友談話聊天時,我說對不起我要掛斷了,我祈禱念日課的時刻到了。過一會兒,中午吃完飯回來,發現人還在線上,因沒講完,就繼續接著講。對方說:「神父,你是二十年來第一位神父因祈禱而掛我電話的。」我跟他說,我也是慢慢學習,才能做得到。

  一般人都誤解祈禱是理智的行為,以為是跟天主說話。這不能說是錯,而是如何更進一步去看?我們不能停在現況,要講究所謂「更」的精神。我們以為想天主或思考天主就是祈禱,我以前也以為如此。考「基督論」就想基督,考聖神時就想著聖神,多好!我們把祈禱當成是智能的活動。當我們不斷在祈禱中跟天主講話時,會發現很受挫折。好像講的天主並沒有在聽,我們求的天主沒有答應,我們變成自言自語。我們去想天主,鑽研天主的奧秘,讓天主成了我們理智活動的對象。有一句聖經上的話很可怕:你自以為認識天主嗎?魔鬼比你更認識!更不怕挑戰!

  走向理性的信仰主義時,結局常令人感到沮喪。我們在信仰裏用太多的腦子,聽的太多了。我們以為聽到就有了,好像現在大家都去買理財專業書,以為我就會理財了,沒想到財沒在自己身上,財還在寫書的作者身上。我們不自覺就陷入這種困境裏,其實教會已經開始對這種理性的活動,有了公開的回應。如基督徒的禪、靜坐等,就是對此反省而有的回應。聖神同禱會、心靈治癒等大概都可以歸為這一類。因為到了一個地步,發現不通,有了困境,而這些新的東西正好出來,一下子造成風潮,至於能維持多久?很難說,也許會走到另一困境中也說不定。

  神父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神父,你教我們如何祈禱?」我最怕這問題,很難去講。跟讀經一樣,要先讀再說。我們都希望,先懂了才開始,但很少有事情是懂了之後才開始做,都是先嘗試錯誤。今天跟著修女做日課,不知道各位對唱拉丁文的天主經感覺如何?多少跟著去體會其中韻味也很好,本篤修女的職責就是祈禱。有很多方法可帶領人來祈禱,「泰澤祈禱」就是安排一個情境,一 人坐在那裏不停地祈禱,後來的人就不停地加入。這是因有些人先造成 了吸引力,這就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回過頭來說,我們「想天主」想的太多了,我們有太多跟天主有關的知識與概念,我們的心卻離天主很遠!真正的祈禱是從心裏發出來的,希望大家不要誤解,以為過去的都是假的,其實這很難透過言語去表達。甚麼是心的祈禱?是要從( mind )心智下降到內心,「沈入內心」後,發現自己單獨地站在那裏,面對天主的臨在,這時不是沒有 mind ,而是和 heart 合一了!即人站在天主面前,這本來是希伯來語對「心」的解釋。聖經所講的心是指整個人的中心,是知覺、感受、了解等表達自我的中心,這個心就是天主臨在之處。別忘了消極面,這也是魔鬼設法攻擊之處。這兩天建議各位練習的呼吸操練,就是去經驗天主臨在,也是找到自己心靈的一種方式。可以通往天主的路,是經由心靈。因此,真正的祈禱是讓整個人臨在天主面前,完全投靠祂,毫無掩飾,也掩蓋不住。聖詠所說的:「我逃到日出的東方、海的西方,祂也在那裏!」無論到哪裏,在天主前是逃不掉的,沒甚麼好隱瞞。當我可以在天主前不隱瞞時,我這個人打開了,發現祈禱就穿透一切,滲透了整個人!這不是「感覺」,而已是「知道」,「知道」這也是聖經上的字,意思是愛的最深的表達!

  我們怎樣操練祈禱?

  一、簡短、單純。如大家聽過的短頌祈禱,〈聖山沙漠之夜〉中提到的耶穌禱文。試看聖經中最傑出的兩個例子:一是稅吏的祈禱,只有一句話──「主啊!可憐我吧,可憐我這個罪人吧!」他回家之後成了義人。和耶穌同時被釘的強盜說:「耶穌,請你紀念我。」耶穌說:「你今天就要與我一同在樂園裏。」這兩個類似的例子都表達了豐富的意義。因此簡潔單純的祈禱能讓我們集中注意力,使人專心地從 mind 沈入內心,聆聽心中天主的聲音。在不斷反覆的短禱中,建立一個寧靜的空間,使人跟神同在。

  二、紀律。就是要不斷地祈禱,「應常常歡樂,不斷祈禱,事事感謝。」(得前五 16 )其中常常歡樂與事事感謝還比較容易做到,但甚麼是時時祈禱、不停地祈禱?當然不是不工作的藉口,是盡一切 力量祈禱,也努力工作賺取生活所需。有一位蘇俄的朝聖者,心想到底如何做到時時祈禱?後來有人告訴他要利用很簡短的禱詞,讓整個人跟祈禱結合。同時教了他:「耶穌基督,天主之子,求你垂憐。」(耶穌禱文),這個隱修士開始朝聖,並且不停地誦念此禱文。經過一段長時間後,他發現禱詞已經深深沈入內心,每一個心跳都對他發言,不斷重複。他停止了口禱,去聆聽內心發出的禱聲。從開始念「耶穌禱文」到最後聽到內心呼喚,一定經歷相當長的時間。但是從那時開始,無論說話、飲食、工作,內心的聲音不斷!這就是時時祈禱。

  三、祈禱包含一切。當我們經驗到祈禱成為整個生命,不停的祈禱成為內心的呼喚,整個存在成為祈禱。在跟神相遇的情境裏,沒有阻礙,包容一切,擁抱世界!當我們用隱修士古老傳統的短頌不斷祈禱,真正回到內心,慢慢會體驗到我們的心被轉變成天主的心,這就是隱修院靈修的目標。我們修會香港的雷永明神父很喜愛念玫瑰經,曾在下雨天搭公車出去工作,他不斷地念玫瑰經。過了銅鑼灣很久很久,人都沒抵達,大家緊張地到處找他,發現他一直在念經,也不知經過了幾公里了,真不可思議!我每次聽這個故事都很感動。也聽過曾有聖人念天主經念不完,念到我們的天父時,人就消失在天主內不見了!

  這些並不是特恩,天主的恩寵是要給每個人的,只是我們沒有渴望去見天主。當我們到了這種祈禱的境界,已包容一切,任何人都會納入我們的祈禱。只要有一個意念:我要為你祈禱,以後我的祈禱都會包含在內。此時內心已沒有憂慮恐懼,只聽見耶穌的話:「凡勞苦負重擔的,你們都到我跟前來,我要使你們安息。你們背起我的軛,跟我學罷!因為我是良善心謙的:這樣你們必要找得你們靈魂的安息,因為我的軛是柔軟的,我的擔子是輕鬆的。」(瑪十一 28 ~ 30 )

  其實祈禱和使徒工作是不分的,不要誤以為工作不是祈禱,而是透過祈禱進入工作。我做任何事,如說話、行事都是為光榮天主。從使命回到祈禱是不行的,從祈禱進入使命才是正確的路。今日社會最大的問題是很多人都用工作忙碌,沒有時間當做不祈禱的藉口。聽說教宗每天都祈禱,他大概比我們都忙吧!

  綜合而言:祈禱要簡單,不間斷,包含一切,和生活使命結合在一起。祈禱的條件是要非常具體的規律、自律。祈禱就是跟天主結合,跟天主結合以後,工作不會輕鬆,但會變單純;祈禱不會使生活變甜蜜,可是會更有熱忱;生活不會缺少奮鬥,仍有掙扎,可是如耶穌所言的,心有安息而不緊張,因我們知道一切在天主手裏。

  最後,將這兩天所講的做一結論:祈禱是信仰的核心,祈禱不會使我們遠離人 ,我們不是要當隱修士。祈禱不是使我們從生活使命中逃脫,而是以新 人來完成使命。正如保祿說的:「脫掉舊人,穿上新人。」祈禱是用心,因心地潔淨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要看見天主,天天跟耶穌在一起。生活中最大的誘惑是跟世界在一起,跟著瘋狂、沈淪,總想著要去做很多事,辦很多活動,但唯一真正需要的,是孤獨安靜地在內心朝拜天主。當然這是很不容易的,外界許多神聖的理由在今天看來,就是聖經常提到的假基督,我們要提防假基督。這世界是黑暗的,要常意識到社會的許多困境,我們要在內心開始接近光明。最後,我要講一個有關聖安當的故事:三個隱修士每年去見聖安當,其中兩個人不停地問很多問題,其中一個從不問。聖安當就問他:「你來了,怎麼都不問問題?」他說:「師父,我看見你就夠了!」我希望人們看見我們基督徒就夠了,能夠給世界帶來基督徒的活力。

  不知道這樣的分享能否回應神修小會的宗旨與使命,我希望多少能夠有些回應。願光榮歸於父及子及聖神,起初如何,今日亦然,直到永遠,阿們!

  二○○八年三月七~九日台北分會於聖本篤避靜

 

〔附錄〕呼吸操鍊

  資料來源:《默觀祈禱》(頁 69 — 71 )

  坐下來,意識你的身體,問自己覺得身體狀況如何?你不需要回答。這個問題與接下來的問題,只是為引起你的注意,使你覺察到現在的器官意識。用三、四分鐘覺察你的身體,每個部位約用半分鐘:先從接觸地面的雙腳開始,接著覺察下半身、上半身、手,最後到臉部。然後問你自己是否準備好開始了?

  把你的注意力專注在呼吸上。專注呼吸,感覺空氣的進出,不要刻意用力呼吸,我們並不是要用它來做什麼,我們只是要覺察。無論你的呼吸是急或緩、深或淺、規律或不規律,都不重要,只是覺察你如何呼吸就夠了。覺察到自己用鼻子呼吸後,接著注意空氣在鼻孔內進出,試著感覺空氣在鼻腔裏流動。不要為了更有感覺而做深呼吸,要用你內在的耳朵聆聽你鼻腔裏的動作。在這察覺中停留半分鐘。

  接著依序嘗試感覺下列部位:

   *鼻腔下部有何感覺?
   *往上移動一點,對鼻中隔這裏有何感覺?
   *吸進來的空氣比較涼爽,呼出的空氣比較溫熱。你覺察到這種溫度的變化嗎?
   *鼻腔上部的空氣是怎樣流動的?
   *隨著呼吸道,覺察到空氣先往上升,差不多在兩眼間轉向背後。你能感覺到這些嗎?

  如果中斷了,沒有關係。聆聽你的內心,你是否感覺到空氣的流動?我們的目的並不是感覺這些部位,而是「學習聆聽」。

   *感覺你的呼吸,試著一步步跟著呼吸。
   *然後呼吸的方向往下移動,慢慢地從後邊到達口腔。空間加大了,並且更接近了。
   *有沒有空氣進入口腔?
   *注意聽你的喉嚨。你如何感覺空氣在喉嚨裏流動?
   *把你的注意力移到喉頂。那是一段長路,感覺一步步往前進。
   *空氣是怎樣通過喉頭,沿著氣管流向支氣管?
   *空氣再從支氣管分散到肺裏。你感覺到空氣經過支氣管嗎?
   *我們現在來到肺部。你感覺如何?
   *把注意力集中到肋骨上。肋骨隨著呼吸而律動。你有感覺肋骨的起伏嗎?
   *橫隔膜在胸腔的下方。這裏是呼吸運動的原動力,會上下移動。你感受到了嗎?
   *再將你的注意力往前移。試著直接感覺橫隔膜下方的器官,這些器官因呼吸而向下擠壓,再回復原來的高度。
   *進一步注意腹腔,試著意識空氣下擠動你的腹部,又回到原位。要非常專注地停留在當下。
   *繼續以熱烈的興趣停留在覺察中,那裏正發生甚麼事?
   *繼續覺察,不要中斷。

  默想的特性是:保持清醒,臨在當下,無關喜好,堅決地只專注當下。

  這個操練要持續 20 ~ 25 分鐘。最好的方式是先讀幾遍上述要點,直到每個階段都清楚為止,然後開始操練。開始操練時,請把書本擱在一旁。即使閉上眼睛不看書,你也能察覺到身體的不同部位,直到你不再覺得想要前進,平安地停留在當下。(你也可以把覺察的步驟錄下來,跟著錄音做操練,記得要在每個問句之後,至少停留半分鐘。)

 

目 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