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100期 心泉100

開拓生命的第二旅程

陳淑月﹙台中分會初獻會員﹚

 

  二〇一九年復活節受洗為天主教徒,代母傅美華陸續介紹我認識中華基督神修小會,讓我有機會閱讀「心泉」,加上高雄分會陳惠姿、秦淑鈞、林櫻枝的舉薦,終於在今年二〇二一年初獻。初獻前在預備會員期間,台中分會主席瑞王蘭多次鼓勵我投稿,也時時提醒。雖然已有諸多的準備,發現要落筆仍有些許困難。

  直到二〇二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台中分會舉辦新竹朝聖活動,第一站到芎林隱修院,邀請劉丹桂神父主持彌撒,神父講道既生動又平易近人,他說:「愛、生活、學習是三位一體」,它是一件事,不能切割的。

  好不熟悉的概念啊!這不就是基督徒常說的「聖父、聖子、及聖神三位一體」嗎?

  當天正值將臨期第三主日,是「喜樂」主日,神父又提到喜樂的英文是J O Y,J代表耶穌(Jesus),O代表其他人(Others),Y代表你(You指對方),延伸為要愛耶穌、愛他人、愛對方,不自私、不自我、要奉獻,才會得到「喜樂」。這些道理帶領著我回想到中華基督神修小會的精神—愛,以及態度—超脫、喜樂、進取、合作與服務的「喜樂」。這又讓我回到一個月前的十一月十六日當天在彰化靜山靈修中心初獻彌撒中,總會主席李百齡問:「要奉獻所有,神化一切的胸襟,你是否願意努力培養?」我自許「未來一年內,在家庭和社區健康生活方面,盡我個人心力,服務他人。」於是,我有了動力開始寫這篇短文。

  「踏上生命的第二旅程」書中,作者理查羅爾說:「每一個『向下墜落』的低谷,都是引領生命『向上提升』的契機」。如果不是屆齡退休,如果不是外子雷成明提前為我預備了這道路,我不知道將如何開啟我生命的第二旅程。

  二〇一七年屆齡退休之前,服務於護理教育界。退休那一年,經大學同學歐美老師推薦加入慢性病自我管理(Chronic Disease Self-Management Program,簡稱CDSMP)工作行列,自此開始,有機會跟陳惠姿老師學習,進而一起工作;之後,更進一步協助惠姿推動照顧者自我管理工作坊(Building Better Caregivers, 簡稱BBC),期間,我看見惠姿做了許多奉獻、服務、靈修的表率,是我學習的楷模;待我接觸到小會會員們,我才逐漸瞭解這正是中華基督神修小會的精神與態度。

  同年,我也接受志工培訓,到曉明社會福利基金會「老朋友專線」擔任志工(雷同張老師志工),接聽老人來電訴說心情。他們有的是患有精神疾病者(如思覺失調、憂鬱症、強迫症)、有些是身障者(如中風、失明)走不出去、有的是人生失敗者缺乏人際關係、有的是獨居老人沒人聽他說話。他們都不是可「愛」的,總是訴說他們無止盡的抱怨、漫罵、控訴…。有一段時間,常問自己為何要來接收這些一再重複的負面情緒,也曾萌生退出這個志工團隊的想法,直到二〇一九年受洗成為天主教徒,我開始轉念。啟動我轉念的是這段福音:

  (瑪竇福音25:40)

  「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

  聖福若瑟神父曾說:「心中有愛方能覺察他人的需要,學習在別人的需要中看到自己的責任。」

  打電話到專線的長輩,多數是社會上的最弱勢,他們不可「愛」,也就很難吸引別人去愛他們,他們是特別缺「愛」的一群。信了基督之後,終於我領悟到「主在我內」的意義;因著天主的吸引,我們有能力不拘遠近親疏獻己於人。我發現我更有耐心去聆聽他們的訴說了。

  我將致力於實踐我初獻時的「奉獻詞」:

  『我願意以小會的精神—愛,和態度:超脫、喜樂、進取、合作與服務,在未來一年內,在家庭和社區健康生活方面,盡我個人心力,服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