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100期 心泉100

小會「五老創會」的美麗傳說

許建德

 

  每次翻讀小會的《會員手冊》,最讚嘆的是書中對小會的宗旨精神以及生活態度等的詮釋,覺得這些參與書寫的會員們,真的是抓住了小會的精髓,而且加以發揮,幫助後來加入團體的會員們更清楚地知道如何去活出團體的宗旨精神來。

  不過每個團體也都有一些美麗的傳說,藉著這樣的傳說,讓後期的會員們對團體的早期歷史,增加了一些美好的想像空間。在小會裡有「五老創會」之說,我覺得就是一個屬於這種性質的傳說。這五老中領頭的是王志奘,其他四位是郭子文、鄭至麗、李秀萍和鄭嘉珷。至於他們如何創立小會的,在《會員手冊》裡第一頁有這樣的記載:「今年欣逢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開幕五十週年,而中華基督神修小會恰是一九六二年由五位平信徒草創的……」。在《會員手冊》的大事年表裡寫得更清楚:「1.五位教友草創 一九六二年於臺北市天主教聖母會服務中心」。

  對這個傳說,從前不曾質疑,一直到這兩年來和秀萍姐的接觸較多,才知道創會的真相並沒有那麼確定。在二〇二一年二月四日在北美分會的每月視訊聚會「聊天室」裡,請了鄭至麗、焦寶進和李秀萍分享他們對小會的早期回憶。聽過他們的分享之後,對這個傳說就更覺得有深入探討的必要。尤其是在小會即將慶祝六十周年慶的時候。在這篇短文裡,我想分別從「人、時、地」三個方面來談談這個傳說。

  首先讓我們看看「創會五老」的人:王志奘、郭子文、鄭至麗、李秀萍和鄭嘉珷。如果說王志奘是「聖三會」構想以及小會團體的創始人,大概沒有人會否認的。鄭至麗、李秀萍和鄭嘉珷也都沒有否認他們受到王姐的影響以及參與聖三會,小會的事。但是鄭至麗和李秀萍都不記得「創會」的事件,而郭子文則說她雖然常常和王姐談小會的願景,但是很確定地說她不曾參與創會,不曾在小會內做過任何奉獻,希望小會的會員對她不要有這樣的認定。

  其次是「創會」的地點——聖母會服務中心。雖然「創會五老」都是聖母會會員,但是屬於服務中心聖母會的只有王志奘和鄭嘉珷,郭子文和鄭至麗都是在伯達書院的瑪利諾聖母會,而李秀萍參加的則是青田街耶穌孝女會的聖母會,他們幾位都很少去服務中心。雖然這不見得就表示「五老創會」的地點不會在服務中心,但是平時很少涉足服務中心的子文、至麗和秀萍,如果有那麼重要的一件事,多少應該有些印象吧!但是她們三位都不記得此事。

  最後讓我們看看傳說中五老「創會」的年份一九六二年。這一年秋天開學的時候,王姐在臺大讀哲學研究所,子文、至麗都升大四,秀萍和嘉珷則是剛上大學的新鮮人。跟這事有關係的是她們領洗的年份,除了王姐是老教友之外,子文與至麗分別於一九六〇和一九六一年在伯達書院領洗,而秀萍和阿珷則是一九六二年十月底由聖家堂本堂白尚潔神父付洗,同時領洗的還有李百齡和陳擎霞。王姐參加她們領洗的禮儀,這是秀萍第一次見到王姐,後來秀萍領堅振時就請王姐做她的代母。秀萍在她的回憶中說:

  「王姊和我們分享她的理想…『用中國的文化把信仰介紹給中國人。』王姊的信念和理想以及她和天主的關係非常吸引著我。慢慢地王姊跟我們講到她的一個在俗修會的理想,就是聖三會。有幾年每當放假時,陳擎霞和林杏娥從台中回到臺北,我們常常聚在一起。許多夜晚,都是在我家打地舖,談論有關我們的信仰和將來,…那個時候的情況像是創業的初階,更好說是一個培育的時段。」

  談到「一九六二年五老創會」的事,秀萍說:那年十月底的耶穌君王瞻禮領洗,之後才認識王姐,王姐把她的理想介紹給她們幾個人,也是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秀萍說:如果小會果真創會於一九六二年,那麼她並沒有參與其事。

  子文對那段時間的回憶是:如果小會是「在一九六二草創,十一月成立,我認為時間好像太早了些。也可能我並非原創人之一,我記憶裡沒有參與過這件事。…我一九六三畢業,畢業前就為了想要進聖衣會的事,忙著開始和父親格鬥,記得一九六三整年都在奮戰。一九六四年初,我不幸戰敗流亡美國…我出國前(一九六四年一月),小會還沒有成形。小會是想從聖母會裡做的一種提升,另外成立一個更嚴謹的團體。聖三會又是想從小會裡提升,組成獨身在俗修會。這個想法,我們和于中原神父一九六七左右在一起時,有過很多討論,但並沒有形成具體方案。」

  至麗是一九六四年九月出國念書的,至麗在臺灣時就知道王姐有聖三會的理想,但是當時想加入聖心會,對於聖三會沒有太多興趣,對所謂的一九六二年「五老創會」一事,也沒有印象。她自己要等到到了美國之後的某一年聖誕節,在美國匹茲堡郭子文家和于中原神父以及王志奘見面的那一次,才對聖三會的構想認真考慮。一九六七年,在紐約的焦寶進與王志奘住處,至麗與子文、秀萍,再加上于中原神父,一位神父和五個野丫頭認真的試著寫聖三會的會章。至麗回憶起來,如果有「五老創會」這回事的話,那麼一九六七年在紐約的那段時間,應該是最接近的一回,只是那個「會」是聖三會、而不是小會,而「五老」中則少了鄭嘉珷,多了焦寶進,(是否可稱為「五老創會未果」)。

  寶進在一九六五年一月出國之前,就認識王姐以及跟著王姐的幾位。寶進在她的回憶中有這麼一段:「一九六三年春末的一天,我去伯達書院拜聖體,看見王姊、郭子文、鄭至麗、李秀萍和鄭嘉珷五個人跪在第一排椅子後面的塌塌米上,安靜地在祈禱,我當時猜也許是與神修小會的奉獻有關。」讀到寶進的這段描述,我跟子文請教,會不會這就是所謂的「五老創會」?子文不愧是快人快語,她說:「我去伯達書院,不計其數,當然不會記得焦寶進說的那次!…聖三會那時根本不存在,小會也連個影子也沒,何來奉獻之說?」

  關於「一九六二年五老創會」這事,阿珷說:「小會在一九六二年是聖母會下面的一個小組,叫『神修小組』,也就是小會開始於一九六二。」但是這是不是我們常說的「五老創會」?阿珷說年代久遠,實在是記不得了。

至於王姐何時開始有聖三會的構想,根據聖心會張曼琳修女的回憶《回顧小會初創時的理想》,(《心泉》第63期),在她念師大的時候(一九五五~一九五九),跟王姐「常在比校園安靜的和平東路上邊走邊談,…那時兩人都有修道的意願,…我們共同的夢想是:若能創立一個中國知識份子的團體,就不用進修會了。」王姐關於聖三會的夢想一直沒有實現,倒是成就了一個神修小會。用胡神父喜歡說的「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來形容,最是恰當不過。

  關於創會一事,如果王姐自己能夠出面說明,那麼不就萬事底定了?只是王姐現在居住在加拿大多倫多的安養院中,平時不跟人來往,要從王姐口中得到答案,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如果小會真的在一九六二年創會於聖母會服務中心,當時是服務中心主任的朱勵德神父應當知道,可惜大朱神父在他的寫作中,不曾提及此事。(服務中心主任一職於一九六三年由鄭聖冲神父接任)。朱神父在他的自傳《二十五年友情深且厚》裡倒是有這麼一段記載:「第三年初學—一九五五年夏至一九五六年夏,奉命赴歐美各地考察天主教青年組織;一九五六夏至一九六三年夏,在台北創辦並主持聖母會服務中心;…」大朱神父當時既然已經有到台北創辦聖母會的任務,考察的時候,一定特別注意到各地聖母會的組織,而有些規模大、歷史久的聖母會的確有「神修小組」的設置。所以朱神父在他任內最後一年(一九六二夏至一九六三年夏)成立了「神修小組」不是沒有可能,只是這個「神修小組的成立」,跟小會傳說中的「五老創會」是否有關係?根據「五老」中大部分人的回憶,應該是沒有。

  「五老創會」的傳說開始於第一版《會員手冊》的編寫,就此事我曾請教了陳擎霞,她說一九六二年秋天,她就去了台中念書,對創會一事自然沒有第一手資料。後來在編寫《會員手冊》的時候,「五老」沒有一個在台灣,那是個沒有個人電腦、沒有手機、沒有國際網路的時代,要求證的話,唯有靠著郵件飄洋過海,一來一回恐怕都是幾個星期。陳擎霞說她自己沒有直接參與編寫,編寫的幾位會員都很用心,在有限的資料當中,找個圓滿的說法,「五老創會」的傳說於焉形成。

  這篇文章沒有直接討論小會創會的年份,只是就「五老創會」一事,綜合了幾位當事人的意見,做了一番總結報告。全文中唯一臆測之處,是關係到大朱神父在服務中心的那一段,其餘的都是參與者的回憶,不敢多說一言,因為擔心又製造了新的傳說之故。其實「五老創會」本來就是一個傳說,我們無妨就讓這個傳說繼續美麗下去,做為陪伴小會會員努力前行的心靈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