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 第66期 66

歸回

馮克芳

歸回

 

馮克芳

 

神修小會六十年共融營和環島朝聖之旅,首先向李百齡總會主席和各分會主席帶領的共融營籌備小組,還有統籌規劃旅遊的于中兄致上最誠摯的謝意。十天中我一直沈浸在溫馨歡暢又感動的氛圍裏。內心如同一路行過的美麗風景,讚嘆連連,卻無暇細細品味。回到美國,沈澱下來,重新倒帶,思念總在分手後,一幕幕的畫面回到腦海中,內心很多感觸,卻如浮雲翩飛,捉不住那最觸動的根源。

回歸日常生活後,參加每日午後北美分會的默觀祈禱。有一天建德兄放了一首歌「歸回」:「我們曾遍尋各處的山嶺高崗,盼望得知人生的真相,⋯猶如潺潺流水歸回無垠大海,不知不覺失去在你裡。」這是我喜愛的聖歌之一。聽到時,剎那間我找到了內心深處對小會的感動,正是「歸回」二字。

我在非教友家庭長大,大學時才開始認識天主,大三領洗。大學畢業工作四年後出國。在美國三十三年,長過在台灣的歲月。身處在西方主流的工作環境,參加當地堂區的英文禰撒,偶爾去外城參加一個國、粵語混合但是粵語為主的教友團體。内心非常渴望有一個自己母語文化的團體。當我在二0二一年初退休後,經由曉雲姐認識小會時,馬上被「天主教中華基督」這幾個字深深吸引著,中國文化基督化,結合天主教信仰和中華文化的學習正是我心中的夢想。參加一系列北美分會豐富的線上活動,認識學養深厚,各有所長的小會家人前輩,不僅深化我的靈修信仰,也增廣我在天主教教義學理上的認識。感恩天主引領我走入這座寶山,有無盡的寶礦等我來取。在二0二一年十月北美網上共融營成為初獻會員。

在真福山共融營,非常高興認識很多小會家人。也終於親身見到早已在網上熟識的家人,分外親切。各分會的報告,我膫解神修小會過去六十年的工作。在總會領導下,每個分會有不同的風格,歷史和傳承,都凝聚在天主聖三的大愛之下團結共融。在台下看著台上前輩們在舊照片前細說往事,侃侃而談,韶光荏苒,六十年風采依舊。我未曾經歷一路走過的歲月,但是深感幸運能跟隨其後,在前輩們建好的根基上,和小會家人們一起繼續前行。

朝聖之旅中,第一站探望在穹林隱修院的姜其蘭修女。幾位前輩和姜修女數十載情誼不變,隔欄相望殷切問的景象,讓我非常感動小會家人間深厚的情感與關懷。不管相隔多久遠,總會相互惦記著。

在靜山,看到了很多在書中或教友口耳相傳中得之的神父們的墓碑。大學參加過多次大專同學會的活動,當時對信仰懵懵懂懂,不敢和神父說話,很慚愧現在也不記得當年那些輔導神父。我在臺灣時只熟悉在中央大學時聽道理的輔導神父鍾義宗神父,桃園保祿聖堂的張右篤神父,還有我參加耕莘基督生活團的弘宣天神父。很遺憾無法親身接受墓碑上景仰的神父們的慈顏教誨,「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只有繼續在他們的書裡/影音視頻裡學習他們的精神和智慧。

這次旅行見到了台灣饒富歷史意義和藝術創作的天主教堂。新竹耶穌聖心教堂八角形的中式風格建築,最獨特的中式八角形聖體櫃。日月潭聖愛營地,源自一位美國神父溫暖的故事。雲林樹仔腳天主教堂,中式和巴洛克式二種建築並存,是濁水溪一帶最早的教會。台南鹽水天主堂,世界唯一中西合併建築與彩繪,見到最負盛名的本土化仿達文西「最後的晚餐」畫像。高雄玫瑰聖母堂,創始於一八五九年,西班牙神父建造的台灣第一座天主教堂。屏東萬金聖母聖殿,臺灣現存最古老的教堂建築,建立歷史可追溯至一八六一年。由「臺灣的安藤忠雄」的杜勇雄神父設計,屏東佳平絕美華麗法蒂瑪聖母教堂 。台東金崙聖若瑟天主教堂,充滿排灣族色彩,世界三大黑教堂之一。花東海岸,有許多白冷會神父建的教堂。臺東小馬天主堂和聖母健康農莊教堂,具有白冷會教堂簡樸,自然採光的特色。還有花蓮長濱天主教堂,這裡最有名的是吳若石神父的腳底按摩。吳神父來自瑞士,已在長濱五十年了,會說國,台,原住民語,強調自己是「來自瑞士的台灣人」。宜蘭五峰旗聖母朝聖地,天壇造型的典雅天主堂,聖母曾在此顯靈,指示五位登山客安全下山,聖母朝聖地在五峰旗瀑布和蓊鬱山林環繞下更添靈秀之氣。

很多教堂是百年前外國神父飄洋過海,克服種種語言文化障礙創建而成。經由古偉瀛教授介紹,知道每個教堂都有動人的歷史故事。我把這些教堂分享給我非教友的朋友們。每個人去巴黎不能錯過巴黎聖母院,去米蘭就為了看米蘭大教堂。台灣這些美麗的教堂也值得造訪,駐足觀賞。神父們深入原住民部落,除了傳教,也改善當地的生活,建立教育制度,培訓技能。以前也看過白冷會神父在花東貢獻的事蹟,比如錫質平神父創建公東高工的歷史影片。百聞不如一見,實際走一趟,在他們篳路藍縷墾荒出來的教堂土地上,更加佩服他們為傳播天主福音,在偏鄉僻野奉獻一生。小馬天主堂後面的墓園裡簡單的十字架,如同靜山墓園那些簡樸的墓碑,刻著神父們簡單的生卒年和原籍,沒有顯赫的功績,但是他們傳揚天主的大愛,照亮、感召了許多人的生命。


3.45 - 1.png


此次行程是搭遊覽車走國道和省道繞行台灣一圈。曾經帶小孩返台環島,乘高鐵,火車,定點包車。但這次是平生第一次環島公路遊。北台灣櫛比鱗次的高樓,中台灣的綠野平疇,南台灣的阡陌水田。鄉鎮道路旁,包著紙袋防蟲/寒害的芒果田,一畦畦青綠葉子如太陽光芒四射的鳳梨田,高聳的椰子樹、木瓜樹、檳榔樹,東海岸水天相連,山脈緜延的壯美風光,偶爾出現在逼仄道路兩旁傳統四合院建築和古樸農舍。全都打卡記錄在手機的地圖上。在故鄉是異鄉的惘然中,沿途風景喚起許多年少時的記憶。逐漸模糊的故鄉影像,悄然回來而更加鮮明。

3.45 - 2.png

胡神父在共融營禰撒中期勉海外教友說,要落地生根使中華文化的優良因子融入美國新文化中,不必要落葉歸根。我還要努力學習如何在異國落地生根。但是這次豐盛之旅,讓我數十年信仰和文化的追尋,在小會裡找到落葉歸根的歸屬,這是往後歲月在異鄉落地生根的養分和穩妥安然前行的力量。


附記:
感謝于中兄和金雪玲姐特別將此次共融營和環島朝聖之旅的照片製成精美的相片書,分送與會家人。也可在網上,査看詳情:https://gainhow.tw/Portfolio/Publish?bookid=23021920392438

 


 

Print Friendly and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