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100期 心泉100

關於「聖三會」與《芥子》刊物的二三事

鄭至麗分享 /趙世熙整理

 

  我是在一九六一年的耶穌君王瞻禮日領洗的,郭子文是我的代母。剛領洗的我那時對聖心會的修道生活很是嚮往。同一個時期,王志奘姊在臺灣已經開始了她創辦「聖三會」(Sancta Trinitas,簡稱ST)的想法。

  我後來沒有進聖心會,一九六七年到美國念書。這年的聖誕節,于中原神父、王志奘姊和我在匹茲堡郭子文家聚會,大家又談到成立聖三會。次年,我們在紐約王志奘及焦寶進的住處聚會,李秀萍和焦寶進也加入這種非正式的培訓,開始談到寫聖三會的會章,每個人都試著開始寫。我手邊至今還保留有一份于中原神父寫的《會憲大綱草擬》及《會憲大綱》。

  一九六八年是很熱鬧的一年,于中原神父在康奈爾大學替天主教友講避靜,暑期在紐約州北部的小城Oneonta 舉辦夏令營,旅美留學生同學會也在那時成立,而且出版了《芥子》創刊號,是在康奈爾大學校園以寫鋼板、油印方式發行。

  但是不久之後,主要成員郭子文和焦寶進都選擇了婚姻生活,李秀萍當時還在歐洲讀書,王志奘姊的聖三會功虧一簣、未竟全功!

  隨著我們開始的一批人四散之後,《芥子》也因之停刊。直到一九九七年,李秀萍當北美分會主席的時候,促使《芥子》復刊,繼續發行紙版,與編輯工作。開始時有我、以及淑芳、理帆、海蘭、和璧、淼娟、葉荃,到二〇〇〇年代初,又有致第、徐琪、文漣、丁文、愛梅、梅娟、思莊、曉雲、和建德,以及著釧和稚珊的加入。等到二〇〇四年七月聖荷西共融營以後,小華出掌執行編輯一職,由芥子19期開始到二〇〇八年的第38期,達六年之久。而這麼多年的《芥子》印刷都由杜曉雲、郝昱生夫婦開的印刷公司協助排版、印刷和郵寄。稍早替《芥子》設計封面的也是他們印刷公司的員工,後來的封面則是用了致第、愛梅和葉荃的設計。

  《芥子》在二〇一四年九月改為電子版,從二〇一四年九月的第41期開始,我再度接手主編的工作,並且成立小組負責邀稿、編輯、以及網上貼文的工作,編輯團隊的規模大致這樣定了下來,決定一年定期出刊三期。從二〇一四年九月的第41期,到最新在二〇二二年一月二十日出版的第63期,將近有八年之久。這期間編輯團隊的成員,計有小華、徐琪、汝梅、愛梅、思莊、道生、世熙、紹慧、幗君、以及最新加入的克芳。特別是道生與世熙負責網路貼文的繁複工作,數十年如一日,在此特別感謝他們。網路版的《芥子》,除了繼續利用《共融園地》部落格的平臺之外,也開始發表在總會網站裡,和《心泉》並列,成為小會的兩個刊物之一。

  【後記】本文由趙世熙節摘整理自《芥子》第61期裡的〈神修小會創始、成長、現狀和願景。神修小會北美分會二〇二一年二月四號「聊天室」ZOOM視頻摘要〉一文。

  「天國好像一粒芥子,人把它撒在自己的田裡。它固然是各樣種子裡最小的,但當它長起來,卻比各種蔬菜都大,竟成了樹,甚至天上的飛鳥飛來,在它的枝上棲息。」(瑪13:31-32)

  「那麼,你們聽這撒種者的比喻吧!凡聽天國的話,而不了解的,那惡者就來把撒在他心裡的奪去:這是指那撒在路旁的。那撒在石頭地裡的,即是指人聽了話,立刻高興接受;但在心裡沒有根,不能持久,一旦為這話發生了艱難和迫害,就立刻跌倒了。那撒在荊棘中的,即是指人聽了話,卻有世俗的焦慮和財富的迷惑,把話蒙住了,結不出果實。那撒在好地裡的,即是指那聽了話而了解的人,他當然結實,有結一百倍的,有結六十倍的,有結三十倍的。」(瑪13: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