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100期 心泉100

我在這裡成長—祝福你,神修小會鑽石慶

譚璧輝

 

  那是一九九五年的夏天。我處理完了父親的喪葬後事,找到了適合單身的我居住的地方,我確定了輔大的教職工作,隨後,在悶熱的八月天,我拖著疲憊的身體,離開台北,去到彰化靜山靈修中心,讓那裡的晨曦、晚霞、清風、明月洗淨自己沾滿塵埃的身心靈,在安靜的祈禱中享受,更是領受天主如父親,也如母親般的憐憫與撫慰、支持和鼓勵、指引和同在,使我逐漸獲得走上未來路途的力量。

  在避靜中,我常常會在休息時間漫步於耶穌會士的墓園裡,在認識的神父的墓前停留片刻,注視他們的照片,回憶這位神父生前在我生命中留下的點點滴滴。當我來到張尚德神父的墓前,注視他那熟悉的親切笑容時,我似乎清晰的聽見張神父對我說:「去神修小會看看吧!」這聲音在耳邊迴響,迴響……

  就這樣,我去了震旦中心,踏進了神修小會,沒有人介紹,沒有人陪伴,甚至,我想,也沒有多少人注意吧!

  當年,並沒有今天所謂的陪伴人或陶成計畫,我時常參加每月的月會或暑期活動,藉此逐漸認識小會的弟兄姊妹。大約過了一年多,我被告知,可以準備初獻。再過了幾年,又被告知可以做複獻以及終身奉獻。在其間,我沒有被告知可以和輔導神父談話,也沒有前輩會員主動與我談話。其實,當時我對小會的宗旨僅停留在《會員手冊》的白紙黑字上,甚至有時覺得那只是一些遠大高超的理想罷了。有時候在某些較為嚴肅的討論會上,在談到宗旨和精神時,最後總是幾位前輩會員在理論上的相互爭論不休而已。

  我對小會的宗旨、精神和生活態度的逐漸認識和領會,是小會開始嘗試以每人住家地區形成讀經分享小組之後。當時在我家組成的大安(三)(最初稱為中正《一》,因為我之後遷居到大安區),先後參加大安(三)的成員有:吳偉特、謝平芳、古偉瀛、戎巧復、郭芳贄、戴台馨、劉美文、丘琍華等人,其中有幾位因搬家或個人因素而離開。十多年來,我們每月聚會一次,共同閱讀及分享主日三篇讀經、福音、教宗方濟各的通諭《福音的喜樂》、有關聖經詮釋的書籍和靈修書籍,目前我們正在閱讀《天道古說》,這是一本將中國經典與聖經話語相互詮釋的書,其整理者就是前輩會員,目前身為嘉爾默羅會隱修會的修女姜其蘭。藉著定期的每月聚會,從吳、謝、古三位資深會員的分享中,我對小會宗旨逐漸瞭解,更從他們的敬業精神和踏實的生活和對人的真誠態度上,看見了小會所標榜的五種生活態度,即是:超脫、喜樂、進取、合作、服務。這些具體在生活中自我修練的方法,一直以來,這也是我從一九九六年參與古亭耶穌聖心堂(耕莘文教院)禮儀服務,其他牧靈陪伴和翻譯工作中不斷自我鞭策要持有的生活態度。

  二十多年來,眼見不少的弟兄姊妹在神修小會這片園地裡進進出出,甚至許多已做了終身奉獻的會員們也消失得無蹤無影,但是,最重要的是對小會不離不棄的家人至今仍以不同方式,留在這個有著不少缺點,但卻努力改進,盡力追求基督純全之愛的團體裡。

  神修小會是我成長的地方,使我學習欣賞不同性格的會員,接納每人在身心靈方面的弱點,尤其是那些已有失智現象的年長會員,效法那些日日在愛主愛人上持續精進的好榜樣。我深知,我的成長能激發他人成長的潛能。

  天干地支一甲子,感謝天主在過去六十年中,在不同的時間裡,以不同方式召叫了我們進入這個團體。凡走過必留下足跡,願我們能以神修小會的宗旨、精神與生活態度為基礎,在未來的六十年中培養開放的心胸,學習溝通的方法,祈求分辨的智慧,建立共融的團體,促進和諧的社會,同道偕行,共議團結。讓我們同心協力「忘盡背後,只向前奔馳,為達目標,為爭取天主在耶穌基督內為我預備的獎品」吧!(斐三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