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往: 土耳其、希臘朝聖之旅 憶師英千里
韓拱辰
2019年以來,新冠風暴席捲全球,出外旅行也成了夢想。2023年收到蘇宗昌導遊的通知《土耳其及希臘朝聖之旅10/25–11/6》。一直渴望探訪橫跨歐亞兩洲的古城伊斯坦堡(Istanbul)、聖保祿傳教的厄弗所(Ephesus),聖母瑪麗亞、希臘雅典,非常想去呀,我們27人從美國各地及台灣、上海,相約在伊斯坦堡集合了。
在夢中半夜醒來,哇!我是在土耳其卡波多奇亞(Cappadocia) 好幾千年歷史的石灰洞穴古堡裡。突然隱隱地聽到遠處傳來什麼聲音,是穆斯林的晨禱,一天念經五次。我們在頂樓用了早餐後,就在旁邊露天陽台參加台灣來的黃神父給我們舉行彌撒,上面是藍天白雲,對面是火山爆發後行成的各種奇形怪狀的石灰岩,眼下是土耳其「弦月抱星」的國旗飄呀飄……,我們為世界和平祈禱。
山洞教堂 保存耶穌生平壁畫
我們拜訪了不少山洞,都是在中世紀時因為信仰耶穌是神的人,而經歷到回教信徒嚴峻殘酷的迫害。他們都躲在山洞裡,裡面保存了完整的耶穌生平壁畫,設備齊全,有簡單的祭台等等。看了這些山洞教堂,使我想起有點像我們敦煌的千佛洞,歷經淬煉與啟發,為人類留下寶貴的文化遺產。
沒想到火山眾多的土耳其,也是溫泉大國。我們在棉堡(Pamukkale)露天溫泉區,水竟然從山頂、地下冒出來,充滿白茫茫梯田的每一層面,造成了奇特的「白色棉花城堡」。清晨在熱氣球上,看那被日出染紅的千岩山峰,奇氣逼人,更是土耳其最著名的、人見人愛或人見人怪的自然景觀。
厄弗所(Ephesus)位於愛琴海岸,是羅馬帝國時代重要的政治、宗教、文化和商業大都會。參觀了大圖書館、神殿及貴族豪宅,甚至還有街道上的「妓院」廣告。 而妓院在哪裡呢?在圖書館的密道裡。大浴池旁邊有公廁所,大家排排坐,可以一邊聊天一邊大放。雖然已經處處斷壁殘垣,但可以想像到當年的熱鬧繁華。旅遊車上掛了土耳其的地圖。導遊和神父一路給我們講解「你們知道保祿在哪裡出生的嗎?怎麼會成為教會的重要人物?」
保祿生平 一窺基督信仰傳播
保祿曾經在厄弗所三年,建立教會,把多神教的希臘、羅馬人改變成一神教的基督徒。保祿 (Saul of Tarsus),出生在土耳其塔爾索,曾迫害過早期教會。約在保祿30多歲時,他的生命在大馬士革路上起了一個大轉變。當時保祿欲逮捕躲藏在該城的信徒時,途中突有大光向他照來,他跌下了馬,聽到聲音向他 說:「保祿、保祿,你為什麼迫害我?」「你是誰?」「我就是你所迫害的耶穌。」保祿從沒見過耶穌,他從地上起來,睜開眼,但什麼也看不見了。人們領他進了大馬士革。三天後,耶穌派人治好眼睛復明,他充滿聖神,馬上領洗。
從此主耶穌藉著保祿開始在外邦人中傳教了,保祿擁有羅馬公民權,受法律保護,這對保祿信仰的傳播非常有利。透過他的傳道和信件,他最終將基督信仰傳遍了地中海東岸的幾乎所有重要地區。最後他完全放棄了自己的生命,在羅馬刑場被斬首殉道。
天主的安排是很神奇的。第一天下飛機,坐上旅行車開往旅館時, 天已黑。突然我後排有人問「妳是不是寫了一本關於英千里的書?」
我驚喜地問:「是啊!妳怎麼會知道的?」她說是在「世界周刊」看到的。感謝「世界周刊」在2021年2月21日刊登這本書《三代缘:英千里家族與我》的介紹。這書在書店沒有賣,當然更沒有廣告。感謝英千里基金會王華燕董事長在《英千里教授紀念網站》做了電子版。https://ying.forex.ntu.edu.tw把整本書連照片都放上去了。
朝聖之旅 愛的盈溢下揭序幕
我這次朝聖之旅就在天主、英千里和愛的盈溢下拉開了序幕。
英千里(英伯伯)他老人家,我雖然是在他身邊長大的,可常想不通為什麼他的信德如此虔誠?我知道他和他父親英斂之都曾被教宗封了爵位。是因為12歲就和雷鳴遠神父到歐洲去讀書,還是家裡的影響?想起最近知名院士學者鄭培凱教授在雲端講座「電影藝術與人文關懷」, 會後提問時,我曾請教他英千里的一生是不是值得搬上螢幕?他簡述了英千里的一生後說:「英老師的一生當然值得搬上螢幕,他是一位聖人呀。」感謝鄭教授的提醒,我突然領悟到保祿和英千里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1.保祿和英千里 都有坐監獄的經歷
保祿坐監獄多次。第一次在馬其頓(Macedonia)的斐理伯(Philippi)被抓、被放的奇蹟。 (ACTS 宗徒大事錄16:16-40)
保祿在斐理伯監牢裡,約在半夜時分忽然大地震,甚至監獄地基都搖動了,所有的門立時打開,保祿的鎖鏈也解開了。獄警醒來,見監門全開著,以為囚犯都已逃走了,就拔劍要自殺。 保祿大喊:「不要傷害自己,我們還都在這裡。」 獄警要來了燈跑進去,戰慄地俯伏在保祿面前:「先生,我當作什麼才可得救?」 「你信主耶穌罷,你和你家人就必得救。」
天亮行政長官要釋放他們,保祿說「我們是羅馬人,還沒有定罪就公開鞭打,現在又要秘密地趕我們出去,你們親自來領我們出去吧。」長官一聽他們是羅馬人,嚇壞了,說好話求他們盡快離開那城市。
英千里25歲,成為北平輔大的中堅之一。盧溝橋事變,各大學紛紛撤退,唯獨輔大因聖言會的德國背景,仍弦歌不輟。英千里既在輔大領導地下抗日工作。當時同志們都勸他早點離開北平,他不肯走,兩次被捕。在日本監獄裡受盡凶殘的酷刑折磨,他虔誠、堅定的信仰一直讓他犧牲自己照亮別人。從死刑、無期徒刑、到抗戰勝利。日本人知道英千里(007號) 這位戰犯也待不了多久了,就允許他的母親和兒子英若誠到監獄去看他,只聽到遠遠鐵鏈聲,一看到英千里的樣子,他們嚇一跳,可他只搖搖手,平靜地說「都在預料中,都在預料中。」好像在說「痛苦是神的恩典,痛苦是神的恩典。」
多少學生要為他寫當年領導地下工作的回憶錄,他都拒絕了,他總是這樣的謙卑。我不訝異現在台灣輔大師生中幾乎沒有人知道英千里這個人,更不用說他曾經是輔大創始人之一了。英千里一生經歷了多少狂風暴雨,他無怨無悔,都默默地接受了。
2.保祿和英千里都有出色的修辭和語言能力、跨文化交流的使者
保祿是受過很好教育的猶太人,精通希臘文、希伯來語,是一個博學的法利賽人,是他把福音從亞洲帶入歐洲。在聖神感動下,保祿用精妙的語言在書信中,傳報著耶穌基督的福音。整個新約聖經大部分都是他的貢獻。保祿的神學思想奠定了日後基督宗教的神學基礎。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能說天使的語言;但我若沒有愛,我就成了個發聲的鑼,或發響的鈸。 (1Corinthians 格林多前書 13:1)
英千里在1949年蔣中正總統的最後一班飛機接到台灣。同機的還有北大、清華的胡適、毛子水、錢思亮等著名教授,都默默地離鄉背景,沉重地去創造歷史。1950年英千里從日本人手中接過台大外文系時,師資貧乏、經濟拮据,可以說要他白手起家。當時正值在中國大陸耶穌會神父被驅逐出境來到台灣,耶穌會神父們是天主教會中以學識和教學最強的一個會,只要說那位神父是耶穌會的,就知道他有學問。在那個年代,外籍教士要打進台灣的教育界也不容易,尤其是台大。英千里可說是慧眼識英雄,聘用了不少耶穌會神父和本篤會的美籍修女擔任外語教學。這樣一來,也為教會打開了進台灣教育界的門。天主藉著英千里,把信仰的種子灑在了寶島台灣。
因為當年的北京輔仁大學已和北京師範大學合併,英千里為輔大在台灣復校,領導輔大校友上書教廷,鞠躬盡瘁。當台灣輔大在台圓滿復校後,于斌樞機主教是第一任校長,英千里被聘任為第一任副校長,但因病魔纏身,一年後辭去副校長,轉任顧問。
50年代,英千里為英語教學編寫了英文教科書、文法書和英漢詞典,翻譯了不少英國名著。可以說開啟了台灣近代正規英語教育的先河。他還寫過彌撒祭考,和北平輔大高材生張秀亞翻譯聖經等等,為開創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3.保祿和英千里都在病魔、貧窮中活出喜樂、知足
保祿被病魔折磨,可能主要是他的癲癇病(Epilepsy)。保祿一生拮据,靠编帳篷和教會捐款養活自己,卻知足常樂。保祿像是鬱苦的,卻常常喜樂;像是貧困的,卻使許多人富足;像是一無所有的,卻無所不有。 (2 Corinthians 6:10 格林多後書 6:10)
我讀高一那年,英千里伯伯胃病大發,一夜吐血兩盆,急忙送入台大醫院。檢查後發現胃已大部分潰爛,非動手術割治不可。英伯伯在台大醫院這段時期,我天天放學後去醫院看他,覺得他好可憐,那些有家眷的人,身體有點病痛,家人都圍繞膝前,奉侍湯藥,而他老人家,英伯母和七個孩子,沒有一個能在身旁,自己卻從不怨天尤人。
醫院終於決定給他動手術,割去三分之二的胃。這次長期住院,醫藥費用龐大,當時尚未實施健全的「公教醫療保險」制度,怎麼辦?消息傳到老總統蔣公那裡,他馬上派兒子經國先生來醫院看他,並關照要由公家來負擔這筆醫藥費。英伯伯獲悉老總統此意,一面無限感激,一面以為如此做法不合體制,且此例一開,將為老總統以後帶來更多的麻煩。所以他堅決予以婉謝,心領而已。最後還是由中央黨部、教育部、台大同仁和學生、輔大校友,湊得成數,才解決了這次醫藥費用的問題。
英伯伯對錢的看法是這樣講的:「金錢這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只是要用的得當,用其所當用,才有價值,否則,縱有千萬財富,又有何益?我從來不為錢打算,也從來不短錢花。」不善理財,但重情誼。在職居公清廉自持,他確是一位仗義疏財的長者。
4.保祿和英千里在婚姻、愛情、家庭方面雖然很不一樣,但都在紅塵的「俗」中活出了「聖」 與 「見證」
保祿為了基督的福音堅守獨生。
英千里20歲時,正就讀於倫敦大學,突然接到家裡發來的電報:「母病重,速歸」。定了船票匆匆趕回去。回到家後才知道,原來是奉父母之命,要迎娶從小就指腹訂親、門當戶對的蔡葆真小姐。婚後他返回英國完成學業。他們生了幾個孩子?九個。前兩位因肺病夭折後,他們又收養了兩個孤兒。1948年後,英千里一個人在台灣,因為在日本監獄裡,折磨得體弱多病。多少人勸他再結婚,他都說「我太太健在,我不能結婚。」20年音信全無,家人相隔兩地,天各一方,嘗盡了人世滄桑,世態炎涼。兩人都守住了信、望、愛。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這個急功近利的社會最寶貴的東西—忠誠和堅守。真是亂世中的一道清泉。
5.保祿和英千里兩個人對死亡的看法,居然都一樣
在生命的最後,聖保祿說「這場好仗,我已打完;這場賽跑,我已跑到終點;這信仰,我已保持了。」 (2 Timothy 弟茂德後書 4:7 )
英千里對死亡最喜歡的詩是蘇格蘭大文豪羅伯特·路易士·史蒂文生(Robert Louis Stevenson)的〈安魂曲〉(Requiem):
在那遼闊的星空下,
挖一土坑讓我長眠,
生已足歡死亦無悔,
我就這樣平安地走了。
刻上詩句數行:
他躺在一直嚮往的地方,
出海的水手今已返鄉,
山中的獵人已是歸人。
Under the wide and starry sky,
Dig the grave and let me lie.
Glad did I live and gladly die,
And I laid me down with a will.
This be the verse you grave for me:
Here he lies where he longed to be;
Home is the sailor, home from sea,
And the hunter home from the hill.
英千里一生清風傲骨、淡泊名利、言教身教、作育英才、鞠躬盡瘁。現在那美好的仗,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已經守住了。誠可放下人生的十字架,享受長久的安息了。
庫撒德斯 參觀聖母晚年住處
下一站,我們到離厄弗所不遠的庫撒德斯(Kusadasi),去看晚年聖母居住的地方。耶穌在十字架上臨死之前,把母親託給了聖若望照顧。聖若望就帶聖母從沙漠逃亡到土耳其的厄弗所,隱藏在這裡度過晚年。狹小的大理石房間,只有地基是本來的,裡面有聖母抱耶穌的雕像,外面有靈泉。沒有想到聖母媽媽不但是天主教也是伊斯蘭教的聖人,因為他們認為耶穌是先知,他的母親同樣被尊敬。
記得有一年,我讀初中的時候,英千里伯伯在台大實驗林溪頭山上養病。一天爬山,爬到山頂,只見上面陽光燦爛,藍天如洗,下面林海一片,波浪無邊的奔來眼底。我正沉浸在這片幽情裡,英伯伯突然要我跪下,背一段「聖母經」:
萬福瑪利亞,滿被聖寵者,主與爾皆焉,女中爾為讚美,爾胎子耶穌並為讚美,天主聖母瑪利亞,為我等罪人,今祈天主,及我等死候,亞門。
然後,他萬般感慨地對我說:「人生難免有不如意的事,當你以後遭遇痛苦時,若想到今天的快樂,痛苦的程度,就會減輕一點,也較容易接受一點。」我當時不懂,但這句話一直帶我走過多少人生低谷。
遊愛琴海 訪默示錄誕生地
接下來三天我們闖入愛琴海的美麗幻境中。郵輪上不但有豐盛的中國餐點美食,還很驚喜地發現有中文菜單。一天餐桌上有位從中國大陸來的旅客,看到我這位白髮蒼蒼的老婆婆,就問我是參加了什麼旅行團?在中國,年紀大的人都必須要有親戚陪同才允許參加旅行。有人回答「我們是愛的信仰團體,大家相互扶持,沒有年齡限制」。可不是,有時朝聖團員還有帶病而來求請天主降福治療的。
希臘是一個東正教國家,每個村莊基本上都有教堂。雅典是希臘的首都。我們參觀了亞哥布力士山上的巴特農神殿(Parthenon),神殿建於公元前447年,以多立克式柱廊建造,被譽為古建築七大奇景之一,是為女神雅典娜建的住所。這裡有說不完的神話、 荷馬史詩、悲壯的恩怨與情愁。
下面一個伯特摩斯島(Patmos),是聖若望寫新約聖經的最後一書《默示錄 》的地方。
帕特摩斯島的主峰之上,挺立著一個如中世紀城堡般的修道院。修道院附近有一個山洞,傳說就是當年聖若望收到聖靈啟示的地方。山洞裡有一個石頭,向三個方向裂開,乃是三位一體的奥秘。山洞又黑又小,聽說當年聖若望就在此寫的《默示錄》。他還把耶穌的生平故事寫成《若望福音》。
這位耶穌最愛的門徒,一直活到100多歲。我從塔樓往外看,整個小島盡收眼底,大海波光粼粼,郵輪破浪於碧海藍天中,真是陶淵明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真是寫作、修心的好地方。
伊斯坦堡 天主教伊斯蘭教共存
最後一站,我們終於回到了伊斯坦堡(Istanbul)。是誰說的?是拿破崙說的,如果整個地球是一個國家的話,伊斯坦堡就是它的首都。它是跨越歐亞文明的十字路口。幾次改朝換代,曾經是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承認了基督信仰的合法地位;公元380年,狄奧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Christianity為國教,首都為君士坦丁堡Constanople既今日的Istanbul。
在宗教方面,從希臘的多神教到一神論的基督教,再從基督教到阿拉的回教。
回教興起後,中東國家成為回教世界,伊斯坦堡的天主教堂雖然被改為清真寺,但裡面一邊是天主教文化,一邊是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字,有兩個大宗教的融合共存。像大圓頂、有六座宣禮塔的聖索菲亞教堂(Hagia Sophia),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宗教文化能漸漸彼此包容和平相處,堪稱盛會。
我們在伊斯坦堡參觀的第一個教堂就是聖安東尼教堂(Church of St. Anthony of Padua)。我最喜歡聖安東尼,因為我總會掉東西,感謝他總幫我找到。最近聽說聖誕老公公(聖尼古拉斯)也在土耳其安塔利亞有他的教堂和墓地。土耳其迷人的地方很多,這次觀光太匆匆,沒看夠,什麼時候再來?
英千里伯伯,希臘神話故事、金蘋果、木馬屠城記等等,不都是我小時候最愛聽您講的故事嗎?謝謝您在天上陪我走過這跨越千年歷史長河的朝聖之旅,有您同行,希望信仰的嫩芽能在我庸碌的生活上扎根、採收、交融。您知道嗎?世界變了,現在每個人都一機在手,天涯若比鄰,有任何問題問谷歌Google都能給您解決。
英千里伯伯,您的兒子英若誠、孫子英達,都會自動跳出來。您最不放心的小女兒英若嫻,1980年我把她接出來後,她是第一位在波士頓學院拿到物理博士學位的中國大陸留學生。現也已工作退休,在紐約安度晚年。當今的我更能體會到什麼是當年您夕陽西下的人生歲月,您雖然能化鬱苦為美好,而妞妞我一直覺得很虧欠,沒有能送您最後一程。
2023年12月31日, 我在家中,電視正飄逸出小時您教我唱的Auld Lang Syne《友誼地久天長》。往事歷歷在目,豈能淡忘。
*文章轉載自世界新聞網 (2024-02-18)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3921/7772971%E3%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