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79期 從「心」出發

祢的話是我腳前的明燈

譚璧輝編寫

 

《瑪竇福音》

  瑪竇福音被稱為「教會的福音」,此稱號比西方基督宗教裏其他稱號持續更久,因為它是唯一使用「教會」一詞的福音(瑪十六 18 ;十八 17 )。這本福音關心教會的組織,提到信友之間友愛的生活及信仰內容,這些內容分別呈現在耶穌五篇講道中。

  瑪竇福音中所指的教會團體,其成員大部分是由猶太教改信基督信仰的猶太人,他們熟悉舊約經書。因此在瑪竇福音中有一百三十多個段落引用了舊約。對他們而言,法律是生活的準則,耶穌也宣稱說:「我來不是為廢除法律,而是為成全」(瑪五 17 ),故此,耶穌被稱為新梅瑟,就不令人感到意外了。不僅如此,作者還說明,耶穌就是舊約中先知們所預言的默西亞。對那些非猶太人的基督信徒,作者強調天主的法律已經將萬國萬民都包括在內,耶穌是全人類的救主。但是,作者指出凡不按天國的要求生活的人,必受罰,這就是五次出現在福音中的「咬牙切齒」一詞(八 12 ;十三 42 ;二十二 13 ;二十四 51 ;二十五 30 )。

  這本福音的真正作者不詳,多數聖經學者認為編寫這本福音作者可能是受到宗徒瑪竇的啟發,精通希臘文,受過經師嚴格的訓練,於第一世紀住在安提約基雅,屬於當地團體的成員,他在公元八○~九○年之間,以希臘文寫成此書。福音中耶穌的五篇講道分別為:

1 瑪五~九:山中聖訓,十個奇蹟。

2 瑪十~十二:派遣十二門徒。

3 瑪十三~十六 12 :要求進入天國的人作斷然的選擇。

4 瑪十八~廿三:團體的準則,耶穌從加里肋亞到耶路撒冷。

5 瑪廿四~廿八:末世言論,耶穌的死亡、復活與升天。

  瑪竇福音的作者是一位老師,他把耶穌的教導分為上述五篇講道,呈現於讀者面前。他是一位經師,在福音書中引用許多舊約章節。本福音的另一特色是,從一開始,他就為讀者介紹了這位在團體中受讚頌的主,例如:來自東方的三位賢士朝拜者,十個痲瘋病患,在風浪中的門徒,復活後的耶穌受到門徒的朝拜等。此外,作者也在書中強調耶穌是受寵愛的天主子,是團體的救主,是團體的模範,是新梅瑟,祂給予古老法律新的意義,是仁愛與寬恕的法律,因為祂喜愛仁愛勝過祭獻。

《希伯來書信》

  其實希伯來書並不像書信,而是一卷帶有濃郁辯論口氣的演說或訓詞。作者不詳,可能是保祿的學生,他精通希伯來聖經,書中採用的經文大多是希臘文版的七十賢士譯本,寫作時間大約在公元七○年左右。作者撰寫本書的對象是皈依基督信仰的猶太人,他們曾是熱誠的基督徒,但因遭受迫害,陷入信仰危機,因而有意放棄基督信仰,重回猶太教。作者有鑑於此,便對這些信徒說明耶穌超越天使、梅瑟和大司祭,耶穌的死亡是最後,也是唯一有效的祭獻。我們在這書中可以讀到作者嚴重警告那些想要離棄耶穌的信徒或團體,將會遭到可怕的後果。但是,另一方面,作者也鼓勵他們回想曾憑信心耐心等待那位信德的創始者與完成者的過程,提出耶穌基督為終極榜樣,他也勉勵信友團體在軟弱時要回到耶穌和天父面前,那位曾親自受過試探的耶穌基督必能幫助他們勝過一切誘惑。

  本書的內容可分為以下七部分:

1. 一 1 ~三 6 :天主在眾子女中啟示了自己;耶穌比天使和梅瑟更偉大。

2. 三 7 ~四 13 :應許眾人要進入天主的安息。

3. 四 14 ~五 10 :耶穌是最偉大的大司祭。

4. 五 11 ~六 20 :人的軟弱與天主的應許。

5. 七 1 ~九 28 :耶穌是新約的大司祭,是新約的祭獻與崇拜。

6. 十— 1 ~十一 40 :基督是信心的榜樣,勉勵信友堅忍到底。

7. 十二 1 ~十三 25 :天主的管教:最後的警告、鼓勵及安慰。

  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每天耳濡目染的都是一些科技新知或似是而非的新觀念,或因堅持自己的信仰而遭到不公平的待遇。面對這一切,我們的信仰不免也會動搖,懷疑自己所選擇的信仰是否正確。每當此時,不妨翻開希伯來人書,平靜、謙遜的慢慢閱讀,必能從中獲得一些新的領悟,重新起步,向前走去。

《路加福音》

  從第二世紀以來,教會的傳統都以路加為第三部福音的作者。他是保祿所稱的「親愛的醫生」(哥四 14 ),是一位接受希臘教育並有基督信仰的歷史學家,於公元八五~九○年之間完成這部福音。路加是第三代基督徒,沒有親眼見過主耶穌,他謙稱自己不是寫福音,而是忠實的敘述所發生的事,目的是為了使信徒鞏固自己的信仰,並和眾人分享這好消息。

  大部分學者主張路加和瑪竇福音一樣,其主要資料都是來自一份稱為「Q」的資料,他以當時通用的希臘文撰寫這部福音,文筆優雅流暢。他還模仿希臘文聖經的語文及閃族風格的措辭,使福音的內容更豐富多彩,例如耶穌童年故事。作為一位優秀的歷史學家,路加關心各種事件在歷史中的定位,他要把耶穌的救恩史寫進世界歷史中,為凸顯耶穌基督是人類歷史之主。

  路加福音也稱為聖神福音,因為它強調聖神在耶穌工作中的角色,例如:若翰和他的父母親都充滿聖神(一 15 、 41 、 67 );嬰孩耶穌被獻於聖殿時,西默盎充滿聖神(二 25 ~ 27 );耶穌開始工作時,就充滿聖神的德能(四 14 );耶穌預言聖神將降在門徒身上(十二 12 )。

  路加以比喻顯示耶穌對兒童、病人、窮人、漁夫、婦女的關懷,指出財富的危險,並以一些故事顛覆一般人的價值觀,例如:稅吏、娼妓比經師先進入天國;悔改後決定回家的浪子比長子更貼近父親的心;富人與乞丐拉匝祿的故事等。但丁( Dante )稱路加是「擁有天主溫柔的福音作者」,真是再正確不過了。

  在序言中出現一位貴人的名字──德敖斐羅。這名字希臘原文的意義是主愛的人,路加希望人人都是主所愛的人,藉著讀福音而轉為愛主的人。因此,是否真有這位貴人就不重要了。

《若望一、二、三書》

  若望一書,若望二書,若望三書,雖然稱為書信,但是只有若望二書及若望三書具有書信的特質,而若望一書則像一篇演講。這三封書信都提到教會團體遭遇信仰上的大考驗,兄弟姊妹之間不再相愛,團體分裂,又受到諾斯底派異端的誘惑,認為只要憑藉知識就能達到天主,甚至還有人否認了基督。

  這三封書信的語氣都充滿了溫暖之情,以不拘形式的口吻充分表達牧者的關愛。在若望一書中,常用「我的孩子們」,「孩子們」,「可愛的諸位」這類的稱呼向教會團體闡述天主是光,天主是父,天主是愛的基督信仰核心。

  若望二書與若望一書相似,同樣強調愛,並警告信徒要提防錯誤的教導。

  若望三書是談教會中某些個人的情形,並要解決他們的問題。若望二書與若望三書是新約中最短的兩封書信,是個人的信件,提出相關的吩咐,也鼓勵收信的人。

  三封書信的作者不詳。近年來許多學者認為若望書信與若望福音是當時若望團體中一位不知名的作者所寫,寫作時間約為公元九○年代初期,地點或許在厄弗所,也有學者主張是在敘利亞。

《若望默示錄》

  默示錄是一本先知書,作者採用古代啟示文學的手法撰寫,即是用象徵的異象來描述天界與末日的情形。作者自稱為若望,他或許是耶穌的門徒若望,也可能是當時若望團體中的某人,寫作地點是在位於小亞細亞(現今土耳其)西岸海域的巴特摩( Patmos )小島上,寫作時間為公元九五~一○○年之間。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是指出歷史的悲慘事蹟將有終結的一天,新天新地將要來臨。同時,作者以自己的生活為基督作見證,藉此鼓勵處於危機中的基督徒要保有希望,堅忍到底。

  默示錄也是一本預言的書,是天主對現今世代所傳達的信息。作者以不少篇幅描述天主與撒旦之間的戰爭,最後天主大獲全勝。他也引用了創世紀、出谷紀、聖詠及達尼爾先知書,尤其藉達尼爾先知書中的「人子」打敗「獸」的異象說明天主終必勝利。

  在本書的字裏行間常出現帶有象徵意義的數字,列舉於下:

  「七」是完美的數字,象徵完美。七個教會便是指整個教會。

  「三個半」則表示不完整,是痛苦、審判和行刑的時刻。「三個半」也可能以許多形式表達出來,但是其象徵意義都是相同的。因此,「一段時間」、「兩段時間」、「半段時間」、「三年半」、「三天半」、「四十二個月」、「一二六○天」都有相同的意義。

  「十二」是指以色列,因為以色列有十二支派。

  「四」代表世界,因為指南針上有四個方位。

  「一千」是指數不盡的數量。

  知道這些數字的象徵含意後,能幫助我們進一步瞭解默示錄的意義。

《若望福音》

  若望福音被稱為靈性福音,它是一個人與一個信仰團體經過長久默想後,在聖神引導之下寫出了這本福音書,也是個人與團體的見證。

  這本福音的資料來源可能是若望宗徒,但是,全部作品是於公元九五~一○○年之間,在一個稱為「若望團體」的信徒團體中完成。近年來,聖經學家認為本書的作者不詳。

若望福音與對觀福音

  雖然二者都講述耶穌的事跡,但是方式卻不同。若望福音要讀者注意耶穌是天與地的中間人,「天主的天使在人子身上,上去下來」(若一 51 );耶穌談論永生;耶穌度過三個逾越節(二 23 ;六 4 ;十一 55 )。若望福音以很長的講論方式呈現神學反省。此外,若望福音沒有提到比喻,也沒有天主經。

若望福音的特色與信息

特色

  本福音的思想是以螺旋狀方式進行,每部分的想法都各自獨立,且以大篇幅呈現,但是,若與下一段一起讀時,會讓我們更瞭解其深刻的意義。作者常從具體的事物,如水、餅、新生開始他的講述,因為他認為這些日常的事物都具有象徵性,藉著它們,我們可與天主建立關係,一窺天主的世界。

  讀者在本福音書中多次可以看到耶穌的「我是」聲明,例如:「我是生命的糧食」(六 35 )、「我是世界的光」(八 12 )、「我是羊棧的門」(十 7 )、「我是善牧」(十 11 、 14 )、「我就是復活,我就是生命」(十一 25 )、「我是道路、真理、生命」(十四 6 )、「我是真葡萄樹」(十五 1 )。這些都是希伯來傳統中有關救恩的比喻,福音作者將耶穌當成這些比喻的實體,或是到達這些實體的途徑。

  若望福音中另一個特有的名稱便是「護慰者」,其希臘文為 parakletos ,是指安慰者、輔導者、導師及在旁邊幫助的人。耶穌所應許的護慰者是指聖神。

信息

  ◎序言:耶穌是降生在人中間的天主聖言,與天主同在,祂是父懷中的獨生子,是普照每人的真光,賜予人永恆的生命。

  ◎記號:是耶穌所行的七個奇蹟,即是:變水為酒(二 1 ~ 11 ),醫治王臣的兒子(四 46 ~ 54 ),醫治病人(五 1 ~ 9 ),增餅奇蹟(六 5 ~ 13 ),步行水面(六 16 ~ 20 ),醫治胎生瞎子(九 1 ~ 7 ),復活拉匝祿(十一 1 ~ 44 )。在每個奇蹟後面都有一段講論,說明耶穌所行奇蹟的意義和祂的使命。

  ◎苦難前後:由十三章~二十章所敘述的包括耶穌與十二位宗徒共進最後晚餐,被捕,受審,釘在十字架上,復活。雖然耶穌落入黑暗勢力之中,但是仍強調祂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受敵人的擺佈。

  ◎附錄(二十一章):這是後加的部分,敘述耶穌復活後的顯現,伯多祿的命運,強調耶穌基督是主,全心愛主耶穌才是最重要的。

目 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