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聖經中「默示文學」的體裁來瞭解耶穌的末世言論?】
吳偉特
每年彌撒「常年期主日」快要結束,進入「耶穌基督普世君王節」時,那幾週彌撒中的讀經經文,大部份都會取自舊約中的「達尼爾或厄則克耳先知書」,和新約中的「默示錄」,以及新約中「馬爾谷福音」十三章、「瑪竇福音」二十四章和「路加」福音二十一章的內容。
這些章節主要是有關耶穌的「末世言論」,以及耶穌基督未來將以「耶穌君王」身份光榮地來臨的內容;我們該當如何去理解這些內容?是按照「字面」上的意思做詮釋呢?還是其中含有更深的意義?面對各個時代時,耶穌的「末世言論」又有什麼不同的含意?從舊約時代至今,各時代的「末世觀」思想有不同嗎?
耶穌的末世言論和耶穌在聖經中的其他話語是相當不同的;耶穌不是在說故事、談話、治病、比喻、對話、…….,祂的言論很特殊,具有獨特性;如果只從耶穌末世言論中的「字面意義」來解釋,常會造成大家的困惑和誤解;因為它是屬於一種特殊的「默示文學」類型,與一般的文學體裁不同。
如果我們能先了解何謂「默示文學」?「默示文學」的體裁是什麼?除了從文字的字面意義來理解外,也可對耶穌的「末世言論」體驗出更深一層的認識;在耶穌提出 「末世言論」之前,「默示文學」的體裁,最早已起源於舊約的先知時代,「默示文學」是「以默示、沈默的方式來揭示某種事務」;先知們在「先知文學」中開始逐漸採用了一些圖示的神秘象徵手法,來描寫一些戰爭現象,並採用字面上很難懂的話語來表達。
我們該如何理解「耶穌的末世言論」?如何向非基督徒人士解釋說明「末世言論」?茲特別整理一些相關資料,主要參考:
(a)【默示文學】神學辭典(修訂版)題號668;1332~1333頁;
(b)【如何理解耶穌的末世言論?】李建平神父Fr. Peter紐約「天主教小知識」;
再重新整理以綜合重點方式書寫:【何謂「默示文學」?】與【如何理解新約中耶穌的末世言論?】。
【何謂「默示文學」?】
主要參考:「神學辭典(修訂版)默示文學(題號668);1332~1333頁」
「默示」一詞取自希臘文介詞的「拿出、顯露」,與形容詞的「蓋住、隱藏」,將蓋子掀起而看到內在的某物。
「默示文學」為猶太宗教和基督宗教的著作,以「象徵和啓示的異象,論及將來要發生之事」;強調天主終必得勝,邪惡終必消滅,依靠天主之人終將進入新天新地;舊約中的「達尼爾先知書」和新約中的「默示錄」為代表著作。
默示文學開始於公元前587年以色列的充軍時期,逐漸形成一種特殊的文學體裁,到了公元前二世紀達尼爾先知書出現;作者多以古代「先見者」(先知)為名,描寫天上的「神視」,敍述天主如何以末日的戰爭,建立祂宇宙的王國。
這種以「夢」或「神視」為經緯的敍事方式,無可避免的包含著豐富的想像成份和象徵,並大量採用動物、巨獸、顏色、身體各部分、服裝、數字等;而天使則在其中扮演「解夢者」的角色;一般作者要表達的是作者對歷史的看法。
通常它所代表的是在一個大動亂時期,大時代整體的心聲,熱烈地期待未來;以色列民族在巴比倫充軍之後,先知厄則克耳以象徵性的手法,描寫天主對耶路撒冷的審判、以色列的復活、新耶路撒冷的光榮、…. …….等為其代表作;這種以古代歷史為「舞台」來描述現在事件的文學方法,在後期的默示錄作者中更為明顯。
到了充軍後時期,先知以天主末日的許諾,支持著整個猶太民族的期待,諸如天主統治的開始、世界的轉變、新天新地的到來;此時期的先知達尼爾代表著作,為聖經舊約默示文學的代表作品。
達尼爾先知書所顯示的默示錄風格,是一種最强烈的方式,把這種文學類型的精神和特徵表現出來,突破現世範圍的圖像;諸如天使們解釋天堂的秘密、在善惡之間超人力量的鬪爭、期待著出乎意料之外光榮的突破、天主國的出現。
先知們是以行動為主的人,他們以即席的動人宣講來答覆他們時代的需要;而默示錄文學的作者則是以寫作為主的人,他們用深思熟慮和研究的結果來通傳他們的訊息。
因此,「默示錄文學」可被視為充軍期及充軍期之後「先知文學」的一種發展;這種文學以一種象徵的形式,啓示了天堂和宇宙性鬪爭和末世勝利的秘密;這些象徵由天使們對一位「神視者」加以解釋;然後,這位「神視者」以古代人物的假名寫下他的訊息。
到了舊約末期的默示文學,則表達出人在惡劣的迫害中,渴望著天主決定性的建立祂的王國,消滅一切相反天主權柄的惡勢力;並由乘著天上雲彩降來的人子作王,一切的人都要服事祂,祂的王國永無窮盡。
因此舊約時代中,每個時代在熱烈地期待未來時,皆有不盡相同的「末世觀」思想,並都反映出當時以色列民族當時的局勢,以及人民的心中期待;因此天主藉著先知的口中言語表達了祂對以色列民族的訊息。
到了耶穌來臨的新約時代,新約的「末世觀」有了大改變,「天國」為其「末世思想」的基礎;強調天主子耶穌降生時,由耶穌基督來親自宣告「天國」已在人間出現,但必須等到人子乘著雲彩降來時,天國才能圓滿地完成;因此耶穌三年的福音宣講內容,常勸導人要時時準備好,以獲得未來美好的賞報。
新約中,強調「新的世界」已經開始,人子(耶穌基督)已出現在歷史中,而人們們仍然需期待著,期待著「已經」開始,「尚未」完成的圓滿;馬爾谷福音十三章、瑪竇福音二十四章和路加福音二十一章是其代表作。至於保祿時代的末世思想,強調重心則是在耶穌基督的「逾越奧蹟」;保祿認為在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的事件中,天主的救恩已臨於人世之中,而復活的耶穌基督更帶來了人世的新領域,使天主聖神充滿於整個人世間。
整個新約中只有一本完整的「默示文學」作品,它是若望的「默示錄」;默示錄則是在基督信仰光照下所寫出來的「默示文學式」作品;大體上若望的「默示錄」仍具有猶太默示文學的特色,強烈地表現出來對末日的期待,以及人子的來臨;並且戲劇化的刻劃出最高峰的大災難、天主的親自干預、最後的審判、惡人的懲罰等。
但真正在新約中要表達的是:【對於未來要來臨的末日,新約作者以一套詞𢑥和說法,來鼓勵和規勸基督信徒:「醒悟!因為末日快來了!」「好使你們在末日時無可指責!」若望的「默示錄」則以「末日快來」之語,鼓勵受迫害的基督信徒要堅忍、堅持到底,以共度時艱。】
因此「默示思想」很能夠幫助那些在困苦或迫害中的基督徒,懷著新希望來忍受苦痛的生活,更能以「堅忍之心」保持信仰,並在遵守天主的法律中準備自己,以等待新天新地的來臨!
【如何理解「新約」中耶穌的末世言論?】
主要參考:「李建平神父Fr.Peter紐約天主教小知識」
耶穌在「末世言論」中,主要是談到「未來要發生什麼事情」,而我們要如何理解耶穌末世言論中真正的意義?耶穌的末世言論和耶穌在聖經中的其他話題內容是相當不同的;因耶穌不是在說故事、談話、治病、比喻、對話、…….,祂的末世言論很特殊,具有獨特性;如果只從耶穌末世言論中的「字面」來解釋,常會造成大家的困惑和誤解。
耶穌的末世言論,集中在路加21章、馬爾谷13章和瑪竇24章;從「字面上的解釋」主要是說將來將會發生一些事情,事情發生時,你們會面臨………,你們要…….;人子將會從天降來,…….;唯有堅持到底的人才能得救。
從過去到現在一直有許多人拿來當作「世界末日」的記號,以及「世界末日」將要來臨的暗示;但這是按「字面上解釋」的意思,因「耶穌的末世言論」不能只按「字面上的文字」來加以解釋,它是屬於一種特殊的「默示文學」類型。
「默示文學」是以「默示、沈默的方式來揭示某種事務」;如果不了解什麼是「默示文學」的體裁,就會按字面上來解釋,以致失去了真正原來的「原意」;比如說一首李白的詩,郤硬要解釋其中含有哲學的意義;或是明明是一篇散文的體裁,卻要以歷史的角度來加以分析研究。
「默示文學」的體裁,起源於舊約先知時代,以色列從先知時代即開始受到四周強國的打壓、欺負和統治,而且自撒羅滿王朝以後,就沒有好日子可過;以致長期下來以色列人民就有一個恐懼感與不舒服的絕望心理;有時以色列人民常會問:「為什麼天主的選民要過得如此辛苦?」於是先知在「先知文學」中開始用了一些圖示的神秘象徵手法,來描寫一些戰爭現象,並採用「字面」上很難懂的話語。
比如說將來無論在天上或地上,都仍然有戰爭發生,但唯有天主的干預才能阻擋停止戰爭;也唯有天主是勝利者;如果天主不干預,則人民將永遠生活在失望或絕望之中,沒有未來。
從先知時代開始,先知就開始用「默示文學」的體裁方式,為了鼓勵、安慰那些處於各個國家壓制的以色列民族人民,在受到如此的艱難、壓力、痛苦之中,仍然要堅持到底,因為勝利是最後屬於天主的;這是舊約時代「默示文學」體裁的大概背景。
在舊約「默示文學」中有兩個著名的先知:厄則克耳和達尼爾;在他們的先知書中有大量的「默示文學」的體裁片段,由於這是一種特殊的文學類型,不是歷史、比喻、故事;我們必需先懂得「默示文學」的背景,才能理解這些言論的真正代表意思和意義。
在舊的時代的默示文學特點,是來自先知的「神視」,當先知不懂時,天主會指派天使告先知神視中所見的是什麼?一般默示文學的特點為:
(a)語言是象徵化、圖像化、神秘化的;常採用一些符號、顏色與圖像;從字面上看起來很神秘。
(b)仍然常常會有戰爭,而且是善與惡、整個宇宙的戰爭,最後的勝利來自天主的直接干預。
(c)天主的面貌是超越的、遙遠的、莊嚴可畏、勝利的;不是親近的、和藹可親、觸手可及的天主。
耶穌降生成人來到世上,祂以「天主聖子」的身份親自來臨人間,就是為了人類的「救贖」,因此天主的「救恩計劃」即已開始,因此「末世的定義」已不是時間上的意義,而是「救恩」上的意義;耶穌來了之後就再沒有其他的救恩,因為救恩已經來到人間,也已展開;現時代的基督信友在理解「默示文學」體裁中新約的「耶穌末世論」時,與舊約時代的「末世思想」方向應有所不同,可從下列的原則與準則來加以思考:
(a)我們應在耶穌基督的「逾越奧跡」內看「耶穌的勝利」;耶穌所說的勝利,其實在耶穌的死亡、復活之內,已經開始實現了;也就是說「真正的戰爭」是來自耶穌,所謂「敵對者」就是與魔鬼的戰爭,耶穌已經得到了勝利,就是在耶穌的十字架,和耶穌的逾越奧跡復活完成的的時候。
(b)剩下的就是基督徒要如何堅持到底,因為每一個時代,都會有戰爭,都會有天災人禍;所以作為基督徒的關心「當下」,比關心世界末日要重要的多;因為耶穌已經說了:「那個日子和時間誰也不知道!」與其「擔心未來,不如關心當下」!
基督徒要關心的是「現在」,沒有「現在」如何會有「未來」;因為未來是現在的累積,「末日」是由現在累積而成;今天的每一天,你如何「生」就會決定將如何「死」?對你個人「如何獲得天主的救恩」,才是你「今天」最重要的事!基督徒在「每天實際生活中與耶穌相遇」,才是最重要的。
(c)因此我們都是在「兩個時間的中間」活著,一個是「主耶穌的再來」,一個是「我們的現在」;這個「兩個時間的中間」可稱之為「日新日日新」的時間;我們應每天在「聖事」內與耶穌相遇,直到耶穌的第二次來臨。
所以末日的開始,是在耶穌降生來臨時即已開始,末世的定義不是時間上的意義,而是「救恩」上的意義;耶穌來了之後就再沒有其他的救恩,因為救恩已經來了,也圓滿了,已是天主救恩的末世末期、圓滿期、高潮期。
接下來的每一個日子,我們要盡可能每天與耶穌相遇,跟隨祂,聆聽祂的話,…….;我們要每一天如同像在彌撒中成聖體聖血之後,神父所說的:「信德的奧跡!」我們的回答說:「我們傳報禰的聖死,我們歌頌禰的復活,我們期待禰光榮的來臨!」我們每一天的日子,都要期待主的來臨,這才是一個真正基督徒該有的「末世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