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 第71期 71 (10/30/2025)

編者的話

馮克芳、趙世熙

編者的話

 

馮克芳、趙世熙

 

 

小會總會主席陳惠姿在給北美小會會員的家書【2025年在主內愛的服務與傳承的行動】中,和大家簡短分享最近半年中,各分會及總會相關的活動與動態。特別欣見各個分會家人本著基督的精神 – 愛,在小會內及小會外以多元的方式進行各項愛的服務,以及欣見青壯家人積極參與小會內各項事務與活動。期盼2026年8月在西雅圖的北美共融營能見到大家。

馮克芳的【北美分會主席家書】 報告有關2026年北美共融營籌劃的進展,明年共融營是8/28-9/3在西雅圖Archbishop Brunett Retreat Center。共融營會後旅遊:8/31-9/3 美加巴士遊。附加旅遊選項:9/4-11 阿拉斯加郵輪。Retreat Center 湖光山色景色優美,是與老友聚會一起靈修的好地方。會後旅遊包含感性,知性與壯美的大自然。期待明年西雅圖相見歡。

中華基督神修小會終身奉獻會員易利利在家人的陪伴中於2025年7月12日回到天家,安息主懷。小會内的家人對她的離世都難以接受。這期芥子刊登出八篇懷念利利的文章;分別是利利女兒項樂琦的【親愛的媽媽,再會】, 利利兒子項建亨的【給媽媽的紀念文】,兩位小會資深奉獻會員-古偉瀛的【小會與利利】及吳偉特的【親愛的利利!一路好走!】,利利在小會內好姐妹們王玉梅的【〈懷念利利姐〉】 ,蕭淑美的【可愛的神隊友──利利】, 彭玫玲的【愛的天羅地網】和黃長春的【朝聖歸鄉旅途中的好伴侣—利利姐】

讀完紀念利利的文章後,可以深深地體會出利利生前是如何得將她的愛照亮了所有認得她的人。她相夫教子,默默在旁輔助項教授專心從事教學、研究和論文著作的工作。她全心全意的培育小琦和建亨長大成為天主的好兒女。在小會内她真誠的關心及對待所有的小會家人。她觀察到有些會員過年時的孤獨,因而在每年的大年初二一定邀請沒有親人陪伴過年的小會會員到她住處 ”回娘家”聚餐。在小會風雨飄搖的年代,利利為小會的存續發展做出了無可取代的貢獻。更重要的貢獻是多年參與小會會刊“心泉”蒐集編寫的編輯工作,為所有的小會家人及會外人士提供靈修食糧。

小會終身奉獻會員賴經緯於十月二日「聊天室」視頻活動中介紹“人工智能學習”。近幾年來人工智慧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已經成為最熱門的話題, AI已經成為下一波科技革命的主軸,可預見的將來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能想到、用到的一切東西都離不開它。賴經緯演講的投影片【十月二日「聊天室」視頻活動中介紹“人工智能學習” 】收錄在這期芥子上,給家人們參考。

十月二日「聊天室」視頻活動由前任北美分會主席王利華帶領會前禱,利華的禱文深深地打動了所有與會者的內心。 利華説:「⋯⋯求祢賜給我們謙卑的心,在快速發展的科技面前,常存敬畏與分辨力。願我們使用AI不是為了取代人性,而是為了提升人類的生活、守護尊嚴,並榮耀祢的創造。⋯⋯」利華的禱文全文【十月二日「聊天室」視頻活動 - 會前禱文 】亦收錄在這期芥子上,給家人們參考。

郭子文寫的【「安」於人生 — 從六十幾片廢磚說起 — 】 把「安」於人生這個意境,縮小蘊涵到後院簡樸的景觀中。新添的磚頭小路,象徵「安全」(security),是我們生活在世期間,一個最基本要求。只有獲得了基本安全保障之後,我們才會有進一層的追求,想要得到「安寧」(serenity)。文章結尾,子文姐感觸的說:「深感人生的侷限。想要領悟的,領悟不到,要想表達的,表達不出。於是,很多事情,只能「意會」,很多時侯,必須「留白」。然而,就在這種種不得已的侷限中,我們設法「安」於人生裡的各樣殘缺,在各種不確定的情況下,保持寧靜不亂之心,生活依然可以是圓滿幸福的。」

【知足 感恩 珍惜 】是許建立寫他在醫院從事志工工作中認得的一位末期肺腺癌病人茱蒂的故事。茱蒂才三十八歲,年紀輕輕就得絕症,頭髮已經完全掉光,兩眼深陷,在在顯示她已經走到人生的盡頭。但是,茱蒂從不怨天尤人,對她的病情,茱蒂一貫地表現出她安祥、自在、從容的心態。並不時的開導她的另一半吉姆,要勇敢地去面對事實:「請你記住了:我們都要時時知足、感恩 – 對於你我的緣分,對於你我彼此的情誼。不管以後我在哪裏,我都會抱持如此的態度,我也希望你這麼做。然後呢?就讓我們期望來生再聚首、續緣。有了強烈的信心,願望就會實現的!目前呢? 就讓我們珍惜還能夠聚首的每一秒鐘吧!」

吳慧貞寫【「馬斯洛」的五個需求 】依據路四38-44 和 路五1-11 兩段福音經文,描寫耶穌基督如何滿足「馬斯洛」的五個需求 :1) 生理需求(食衣住行等基本生存需求),2)安全需求(人身安全、健康、經濟保障等),3) 愛與歸屬需求(人際關係、友誼、愛情、家庭等),4) 尊重需求(獲得他人的認可與自我的價值感),5) 自我實現需求(發揮潛能、追求個人目標與理想)。

吳慧貞寫【[决策疲勞」- 閱讀「梅瑟」及「亞郎」的故事後的分享 】關於决策疲勞的定義和心理現象。並以「梅瑟」兩次「磐石出水」事件作案例。提醒大家小心啊,事情太多時,心煩意亂時,盡量不要做决定,不然,會像「梅瑟」因為决策疲勞,做錯决定。

旭初寫【人的自由意志淺見】 分享自己對「人的自由意志」的研究分析,以及省思天主給「人的自由意志」是什麼?旭初寫的「祂更願意看到一群在各方面都有自由意志,但是卻“甘心"順服的“兒女",生活在他的國度裡。」引人深思。

旭初寫【一粒沙的道途:和光同塵】引用老子道德經第四章沙塵與光,自然界中微細元素凝聚成宇宙中巨大的能量。主耶穌來自平凡卑微,成為人類的救贖。每位基督徒也要如沙塵凝聚,將福音傳到每個地方,彰顯天主的大愛。

吳慧貞寫【討好型人格」講述各式各樣討好型人格的小故事。我們的言行應以《聖經》為依歸,省思做人處事的道理!

吳慧琨寫【深深渴望】不管生活是陰晴圓缺深深渴望始終保有前進的信念,時時與天主接近。

王玉梅寫【同道偕行/讓我們共融在一起 】紀錄2025年總會共融營「青壯組」帶領的「讓我們融在一起」活動。她分到「福傳」組,紀錄每個組員精彩的分享。她的感想是「福傳」因年歲增長而更能發光發熱。

王玉梅寫【希望的朝聖者 - 聖堂光影】分享仁愛堂朝聖團親身體驗教堂內的光影變化,聖堂裡的「光」,不只是照明,更象徵來自上天的愛,引領我們的靈魂更親近天主,走向光明。真正感受到傅義修士自從1965年來到東台灣偏僻山區,先後為教會蓋了五十多座教堂,他在設計教堂時對聖言、空間與光影的深刻思考,以及沒有過多的裝飾,卻創造出神聖氛圍的奧秘。

 

 


 

Print Friendly and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