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媽媽,再會
項樂琦
天主和媽媽真的很愛我,在我們全家返台時見到她,還讓我能在媽媽身邊送最後一程。當她所有生命指標停止時,我腦中浮現她久違的燦爛笑容,還有騎腳踏車快樂的身影。媽媽終於擺脫種種人間束縛,自由了。
在座的各位多半知道我媽媽的溫暖和熱情,對我,她更是養我、愛我、懂我的媽媽。小時候難過時,她都知道,場景總是我躲進房間裡,埋首桌前,堵著一肚子委屈,媽媽敲門進來,我抬頭看她,眼淚就流下來了。哭完,她就會笑著跟我說:「知女莫若母。」婚後,在面對婚姻生活中的挑戰時,媽媽的聆聽和安慰也總能讓我的掛慮一掃而空。真的,知女,莫若母。
很多人都讚美我媽燒得一手好菜,但她在結婚前其實是不怎麼下廚的,我兒時不懂從不會做菜到每天做出香噴噴的三餐是多大的進步,而且得配合要求嚴謹的爸爸每週三、五守齋,難度更上一層。加上爸媽好客,逢年過節總喜歡請神長和親友們到家裡吃飯,現在回想起來真神奇,我媽媽總能在小小的廚房裡變出一桌好菜,紅燒魚、高昇排骨、還有配合我們口味改良的無辣麻婆豆腐…,成就了無數賓主盡歡的夜晚。
兒時不懂媽媽在她與爸爸的婚姻中做了多少犧牲:她婚後辭掉了教書的工作,生活圍繞著家庭打轉,而我只會不時笑她迷糊,出門總要來回三次才能帶妥所有的東西。後來稍稍懂事之後,才知道當年爸媽結婚在教會裡引起多大的波瀾,他們扛起所有壓力,男主外、女主內,一步步建立起這個家,他們的堅毅與相愛,給了我喜樂無憂、充滿愛的童年,而其中,媽媽的犧牲與忍讓是難以言喻的。我長大成人、為人妻為人母後,才有所體會。
媽媽在我大學時患上憂鬱症,當時爸爸生病,家中又有經濟的困難,龐大的壓力壓跨了她,那時幸有親戚援手相助,還有教會裏的朋友--特別是小會、大力的支持,媽媽才能奇蹟似的走出陰霾。回顧那段日子,真是感謝小會,也辛苦她了。
媽媽搬到阿姨家樓上後,開啟了她的人生黃金時段,整天為了神修小會的事忙得樂不思蜀,我在美國常常想找她通個話都找不著人。有一回返台,我帶著兩個娃兒湊熱鬧參加小會的活動,聽到媽媽在吳樹德教授演講末了負責總結,那是我第一次驚豔於她沉穩的台風和精要的歸納,我看到媽媽發出在我兒時家庭主婦印像中從未見過的光芒。我打從心底為她感到開心和驕傲。
我和政峰的孩子出生後,媽媽搖身一變成了開喜婆婆,數次赴美探望,媽媽是個童心未泯的大孩子,跟祐霖祐晞玩起來完全沒代溝,還會準備許多小玩意,讓孩子們開心。我們返台時,孩子們總愛跟外婆在京華城玩打企鵝的遊戲,這些平凡而美好的回憶,真希望還能多一些。
可惜的是,在新冠疫情期間,媽媽再次發病,而這一次,我因著種種防疫規範沒能常陪在她身邊。她的生命則隨著病况起起伏伏,緩慢地走向終點。在憂鬱的困擾下,她總是自責,細數著生命中的遺憾。不過,即使到她最後返老還童、任性的狀態,只要跟她說:我們來祈禱,她就會閉上眼畫十字聖號,跟我一起唸熟悉的經文。直到最後,媽媽也是在我父親譜曲的天主經聲中離世。她的一生,無論在自己眼中有多少遺憾,我看到的是她對周遭每一個人的關懷、忠實、與熱愛。途中雖有掙扎,仍努力活出基督徒的精神。她是我的好媽媽,也是我的好榜樣。
謝謝大家來送我媽媽,相信在大家的祝禱下,她很快得以進入天國,享見天主聖顏,與所愛的人的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