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的神隊友──利利
蕭淑美
利利,我在小會的這位親密隊友,是怎麼可愛,怎麼神呢?
利利曾說,有一次她繫著絲巾,瀟灑地騎著腳踏車,突然有人喊:婆婆。她心想這是在叫她嗎?她看起來有這麼老嗎?於是,頭一甩,假裝不是叫她,繼續往前騎。她邊說還邊加上動作。之後,小會辦活動在淡水。從淡水一起搭捷運回來時,她安然地坐在博愛座上,說:這時候不要爭年輕了。
利利在哪兒都自在,民國91年我擔任第一年的台北分會主席,重新恢復各區的查經聚會,當時共有9組。新店組常在利利新店的家聚會,有其蘭、永棣、桂秋等。那時項教授已經生病,但是聚會後他會加入,帶我們誦唸天主經。也因此,我有機會知道利利照顧項教授的小事情。有一次在餐桌旁聊天時,她像偷偷做壞事的小孩,笑著跟我說:我會在冰箱放一點布丁,讓項教授開心,因為他喜歡甜食。利利是一個嬌小女子,但還不時帶項教授去碧潭散步,好像還坐船。這讓我感受到利利照顧項教授的身體,也體貼他的心情,一直到最後送他最後一程的點點滴滴。等換到溫州街的頂樓時,她一樣怡然自得,常邀約朋友去。
雖然溫州街只有書房、客廳和臥房,沒有廚房,但利利依然開心的用屋外的小爐做義大利麵給我吃,然後我們聊天,還有看心泉的稿子(當時我當總會主席,要看心泉稿)。她對心泉真是全心投入,會說封面的顏色太重了、XX的校對稿改好多,不知如何處理……從前心泉的打字排版是在伊甸的團體,路途遙遠,她不辭辛苦送稿取稿。回頭看心泉,曾有不同的主編、組稿組長,印象中都是她邀約、鼓勵大家參與,而她是永遠不掛名的心泉總編輯。回頭看心泉,在利利的帶領下,一點一滴建立起小會珍貴的資產。
民國92年,因聽到雷神父提醒我們不要忘了華人自己的文化,所以再設了文化查經組,這是跨地區的,利利也有參加。記得我們讀吳經熊的《內心樂園:愛的三部曲》時,我和利利一起為〈愛的喜樂:為義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這篇做導讀。我們一起到她家討論,當時我第一次聽到聖十字若望,還有他提出的黑夜。利利跟我分享許多,我還說不知可不可以繞過黑夜直接到達光明。之後,我們從頂樓下來,繼續聊著這個很「神」的話題,因為聊得很起勁,就一直聊。我想若有路人經過聽到,會想這兩人是誰啊?
因我上班靠近耕莘,離利利家很近,因此意外碰到了,就常這樣沿著羅斯福路聊。因此,也知道她為人祈禱的事。她在祈禱中會出現圖像,每次都細細去體會圖像的意義。利利自己有深刻的信仰和對天主、對人的愛,因此她為人祈禱,常給人很大的鼓勵和安慰。她也說這是天主賞的恩寵,哪天天主覺得該拿回去了,她就奉回。的確,後來她就很平心的說現在沒有圖像了。
大約是民國94年,我連任台北分會主席的第二年,瑞雲擔任第一年的總會主席,我們討論後,一起邀請利利擔任專任秘書。雖然不是全薪,但她是全心的投入。97年我接任總會主席,當時我和祕書世傑、研設組長台馨,幾個夥伴很多想法,又跑很快,利利有時會說:這樣不行啦。但她都還是俐落的接住了,有時也給予適當的提醒。利利對事情常直率的表達看法,但事歸事,人歸人,她對人總是誠心的讚美,好像每個人都值得她讚美。不同的主席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長久以來利利都能協助,真是主席們的福氣。我第一次面對共融營的籌備時很忐忑,不知從何著手,結果一開會,大半的事利利都接去了。尤其是繁雜的房間分配,她認識每個人,了解每個人,所以總是分配得很合宜。
「愛的道路就是十字架的道路。為了追隨耶穌基督而受苦,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死於一種神祕的死亡,那是蒙恩的榮耀生活的開始。」這是上述導讀利利寫的講義。可愛的神隊友,利利,你在天上繼續愛著小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