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 第71期 71 (10/30/2025)

「安」於人生 — 從六十幾片廢磚說起 —

郭子文

「安」於人生
— 從六十幾片廢磚說起 —

 

郭子文

 

球友準備搬去外州,為清除家當,五月裡弄了個garage sale,力邀我去捧場。其實我自己也正在家清場,隨時也有可能要換住處,哪裡需要添什麼家當?去了他家,和他太太聊了一大通之後,總得買點東西再告辭。看到他們在車庫角落放了六片室外用的舖地磚,標價$12,這價錢算公道,而且才幾塊磚,買回家去以後總有地方可用。詢問之下,球友說,不是六片,而是六十幾片。因為這磚一片就十幾磅重,夫妻佬倆,原來都是教英文的老師,誰也沒那體力抬這麼多,所以大部分的磚還都躺在後院。誰要買,自己去抬。

費了好大功夫,靠兩個大孫子幫忙,終於把幾乎是白送的廢磚,用卡車載回來,在後院堆成一座小山。好好一數,有整整七十片,而我那時還沒有任何具體方案,來處理這樣龐大數量的「絆腳石」。花了好幾天,左思右想,也許我可以來給後院舖上一條小徑,名副其實的把「絆腳石」變成「墊腳石」。工程雖然浩大,但至少可以把大部份磚頭派上用場,應該是個比較實際的計劃。我家後院坡很陡,和前院落差有一層樓之高。後院舖了很厚的扎腳碎石,但是坡度大的地方,走起來還是相當的滑,叫人不得不注意。

舖磚是粗活也是細活。撥開碎石靠腕力,抬磚上下坡靠腰力和腿力。把地面挫平,磚頭擺正,靠耐心和功夫。好在只是自家後院,並非國家公園那樣遊客如雲。公家事一切必須比照專業程序進行,我這私家事,可以自由隨意很多。我只需順坡鏟地,磚頭放下,大致能四平八穩,就很滿意了。

舖磚的工程當然還是很吃力,不知自己這把年紀,體力和耐力還能勝任與否?不試不知。於是,有一天,趁太陽還沒升起,拿了小板凳,小鏟,手套,選了最滑的那一段坡,開始試著舖磚。這裡海拔七千多呎,比美青藏高原,太陽升起後,紫外線會很強,受不了灼燒,就得停工。第一天,用了快兩小時,才舖了六塊磚,但覺得這點工還可以勝任。最滑地段舖上了磚,走起來果然穩當許多。那麼,一天若能花兩小時,即便只是舖上六塊,也只需要十個工作天就能完成全長。這工程,沒有緊迫的時限,也無需對誰交帳。反正逢風下雨,或腰酸背痛就停工休息,也不會有人來鞭策你。我自忖可以承擔,决定馬上照計劃執行。成敗不計,至少可以考驗考驗自己的能耐。

三個星期之後,果然順利完工。小徑從後院東北最高點一直舖到西南最低點,全長一共用掉五十七片磚。剩下的寥寥十三片,疊成一落,堆在牆邊,自己先把汗水擦乾,其他以後再說。


芥子71期 - 「安」於人生 —  從六十幾片廢磚說起 —
P1-快到後院最低處,這段坡就緩和了。(紅磚是我舖的。)


芥子71期 - 「安」於人生 —  從六十幾片廢磚說起 —
P2-這段坡很陡,不好走。這時我的工程已完成2/3。(白磚是以前工人舖的。)


芥子71期 - 「安」於人生 —  從六十幾片廢磚說起 —
P3-全部完工。磚頭一路舖到院子最高處(冷氣機)。

欣賞成果之餘,忽然對自己又提出另一個問題。

小徑的的完工,無疑達成了它「功能」方面的使命,但是它除了帶給我「方便」和「安全」之外,是否另有啟發?

我站在院子裏,左看右看,居然看出不少名堂。

第一,最令我震驚的,是看到我新舖的小徑,走到最高點,竟然是一台冷氣機,再也走不過去了!真是當頭棒喝!它拋給我的「信息」是,若是你循一條旁人預先給你舖好的路,它最多帶你很「安全」的走到某個定點(如冷氣機),再沒有發展的餘地,也沒驚喜。只有靠自己探索走出的創新之路,感覺上也許不那麼「安全」,然而它會提供你不斷的驚喜和廣闊的發展空間。這個「跳出思維定式」的信息,我還真沒法,用什麼現有的石頭,木頭,磚頭等等,簡單明確的做些表達,只能心領神會吧。

第二,在院子裡賣苦力快一個月,居然還興致勃勃,好像回到小時候,給班上編排「壁報」那樣廢寢忘食。回想做壁報時,文章,插圖,位置,字體,顏色,等等,都要全盤考慮。如今,在院子裡用泥土,石頭等等,好像在做「立體壁報」,也像是在做以院為盆的大「盆栽」。做壁報做盆栽,都得盡量完整的有個主題意境,才算圓滿。

那麼,這院子的佈局,還得略為添加修改,給一個比較清楚的主題。我想把「安」於人生這個意境,縮小蘊涵到後院簡樸的景觀中。

新添的磚頭小路,象徵「安全」(security),是我們生活在世期間,一個最基本要求。只有獲得了基本安全保障之後,我們才會有進一層的追求,想要得到「安寧」(serenity)。

因此,這院子裡,還缺一個具體的「景」來象徵「安寧」,好讓serenity和security,這內外的安定,互補互動。

離開土巴的時候,印第安鄰居,梅,給了我一節中空了的杉樹枯木。這枯木直立起來,四平八穩,卻沒有明確的具體輪廓,正像個坐著的「無名」東方智者。述老在土巴荒漠裡搜集了不少化石,其中有一塊是菱形的,相當大。反面大致光滑,正面有許多圓形突起。印第安人說它是恐龍糞便化石。枯木和化石二十年來都跟著我們搬遷,沒有捨棄。我又上網去買來一個Kokopelli(印第安傳說中的弓背吹笛手)剪影插像。我想枯木,化石,Kokopelli三樣安定,低調,古老的東西,可以很自然的組成一個跨越時空serenity,安寧又有些許神秘的景象。

院子西南角最低處,遠離城市文明喧囂(汽車,馬路,建築),是最幽靜的角落。於是,我把智者(枯木)放在那邊的樹下,以化石為棋盤,和Kokopelli對弈。樹蔭下的這個無聲,無息,無功能的擺設,象徵我們生活中,另一個不可或缺的深一層元素,「安寧」。


芥子71期 - 「安」於人生 —  從六十幾片廢磚說起 —
P4- Serenity, 樹下跨越時空的對弈。(智者,Kokopelli和化石)

離棋盤不遠的邊上,還有一小塊泥土地,左邊有一塊大石頭,彷彿天然屏障。我想在那裡種一顆yucca,沙漠性乾旱植物。長大後堅忍不拔的形象,是力道勁道的象徵。yucca的右手邊打算造一座小泥屋(adobe)或是「合崗」(hogan),下面低窪處,再做一個小羊圈。這塊地,象徵「安詳」,是大家的歸宿。 上個月yucca 的樹苗已經種下去了,希望它能存活渡過第一個寒冬。小屋和羊圈,我打算這個冬天在家裡完成它們的手工製作。

* * * * * *

寫到這裡,深感人生的侷限。想要領悟的,領悟不到,要想表達的,表達不出。於是,很多事情,只能「意會」,很多時侯,必須「留白」。然而,就在這種種不得已的侷限中,我們設法「安」於人生裡的各樣殘缺,在各種不確定的情況下,保持寧靜不亂之心,生活依然可以是圓滿幸福的。

 

Print Friendly and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