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疲勞」- 閱讀「梅瑟」及「亞郎」的故事後的分享
吳慧貞
(一)决策疲勞的定義
「决策疲勞」就是持續地做决定,讓人的生理與心理產生不適感。
簡單來說,一個人做的决定“越多”,消耗的意志力、自律與自控力也就越多。在决策疲勞期間,大腦會停止對遠景的長期關注,轉而專注於立即的回報,並開始尋找捷徑。
(二)决策疲勞的心理現象
1. 初期 擁有正常决策力 ,邏輯清晰、能分辨是非。
2. 中期 壓力開始累積,做决策開始猶豫、反覆考慮、拖延。
3. 後期 已經决策疲勞 ,會做情緒性選擇,任性妥協,無視後果。
例如,在婚禮採購的最後階段,你感到非常疲憊,於是同意了銷售人員的「所有推薦」;或者在網購一天、比較了好幾個平台之後,「最後隨便選」了一個既不是最划算也不是最便宜的選項。這些行為看似無來由,其實很可能是「决策疲勞」的結果:當你連續做了太多選擇後,精神會感到極度疲乏,不再願意花力氣去權衡利弊,從而導致决策品質下降。
二、案例 ---「梅瑟」兩次「磐石出水」事件
(一)第一次:《出谷記》17章
1. 以色列子民全會眾按照上主的吩咐,由欣曠野起程,一站一站地前行,然後在勒非丁安了營。在那裏百姓沒有水喝,
2. 因此百姓與梅瑟爭吵說:「給我們水喝罷!」梅瑟回答他們說:「你們為什麼與我爭吵,為什麼試探上主?」
3. 因百姓在那裏渴望水喝,就抱怨梅瑟說:「你為什麼從埃及領我們上來?難道要使我們,我們的子女和牲畜都渴死嗎?」
4. 梅瑟向上主呼號說:「我要怎樣對待這百姓呢?他們幾乎願用石頭砸死我!」
5. 上主回答梅瑟說:「你到百姓面前去,帶上幾個以色列長老,**手中拿着你擊打尼羅河的棍杖去**!,**手中拿着你擊打尼羅河的棍杖去**!
6. 看,我要在你面前站在曷勒布那裏的磐石上,你擊打磐石,就有水流出來,給百姓喝。」梅瑟就在以色列的長老眼前照樣作了。
~~~~~~~~~~~~~~
「梅瑟」在百姓爭吵、抱怨的重重壓力下,遵照上主的指示:
1. 手中拿着擊打尼羅河的棍杖去,
2. 你擊打磐石,就有水流出來,給百姓喝。
(二)第二次:《戶籍紀》20 章
1. 會眾沒有水喝,就聚在一起反抗梅瑟和亞郎。
2. 民眾同梅瑟爭辯說:「巴不得我們的兄弟在上主面前死去時,我們也死了!
3. 為什麼你們領上主的會眾來到這曠野裏,叫我們和我們的牲畜都死在這裏?
4. 為什麼你們使我們由埃及上來,領我們來到這樣壞的地方?這地方不但沒有糧食,沒有無花果,沒有葡萄,沒有石榴,而且連喝的水也沒有!」
5. 梅瑟和亞郎遂離開會眾,來到會幕門口,俯伏在地;上主的榮耀遂發顯給他們。
6. 上主吩咐梅瑟說:「**你拿上棍杖**,然後你和你的兄弟亞郎召集會眾,當着他們眼前**對這磐石發命,叫磐石流水**。這樣你便可使水由磐石中給他們流出,給會眾和他們的牲畜喝。」
7. 梅瑟就照上主吩咐他的,由上主面前拿了棍杖。
8. 梅瑟和亞郎召集會眾來到磐石前,對他們說:「你們這些叛徒,聽着!我們豈能從這磐石中給你們引出水來?」
9. 梅瑟遂舉起手來,用棍杖打了磐石兩次,纔有大量的水湧出,會眾和他們的牲畜都喝夠了。
~~~~~~~~~~~~~~
百姓持續爭吵、抱怨,加上反抗、同梅瑟爭辯說 ---「梅瑟」被百姓“長期”抱怨到心煩意亂,「决策疲勞」了!
看,心煩意亂的「梅瑟」竟然生氣到對以色列子民說:
1. 「你們“這些叛徒」--- 罵他深愛的子民為叛徒。
2. 「聽着!“我們”豈能從這磐石中給你們引出水來?」---「梅瑟」被百姓吵到將需要提供水的責任放在自己與「亞郎」身上,忘了真正能夠提供水的是上主,模糊了天主的神能與榮耀。
(註:「我們」指「梅瑟」和「亞郎」)
「梅瑟」動了情緒,結果,上主對他說:
1. 你拿上棍杖
2. 對這磐石發命,“叫磐石流水”。
他聽錯了 ---「梅瑟」遂舉起手來,用第一次的經驗,拿棍杖打了磐石兩次,纔有大量的水湧出,會眾和他們的牲畜都喝夠了。
唉!不要羨慕「梅瑟」啦!
「梅瑟」是天主特選的領導人,天主用心良苦地安排他在埃及王宮長大、受精深豐厚的教育;為他安排40年曠野生活,經過這樣紮實的訓練,才召叫帶領百姓出埃及。
諺語:「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解釋:如果想要帶上王冠,就需要承受它的重量。
引申義:如果想要做某件事,就需要承受這件事所有的壓力和責任等。
「蜘蛛人」的名言:「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梅瑟」做錯動作,他跟「亞郎」因而都無法進入應許之地。這正是應驗了《路加福音》12:48 ---「給誰的多,向誰要的也多;交托誰的多,向誰索取的也格外多。」
《三國演義》「毛松崗」註:「非極“閒”極“冷”之人,做不得極忙極熱之事。」
小心啊,事情太多時,心煩意亂時,盡量不要做决定,不然,會像「梅瑟」因為决策疲勞,做錯决定,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