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64期 和好

天主聖三與和好(上)

主講 \ 和爲貴神父、整理 \ 楊黎芳

  和為貴神父目前是輔大神學院院長,也是輔大心理學敎授,他在敎會內輔導許多神職與敎友多年,本次的演講是和神父於一九九九年,天主聖三節在髙雄四維文敎院對神修小會高雄分會的演講。和神父結合他多年的輔導經驗與豐神學知識,建議敎會內的弟兄姐妹迎接和好千棬年應有的精神與態度,也回應普世敎會把一九九九年定為「聖父年」,指導大家如何反省我們與天主聖三的關係,他深入淺出的演講,為我們指出一條確切的和好的道路,也從聖經的實例中印證天主父對我們的慈愛,堅定我們的信望愛三德。

(一)用我們的想像力想像天主聖三怎樣看地球人類,怎樣決定拯救人類

  和好是一個過程,在過程當中人意識到天主給他的平安與意義,在反省的過程當中,因爲天主的臨在而找到新的意義。今天我想了 一個反省,把我們自己放在聖依納爵神操裡面所強調的一個默想裡,他說我們看天主聖三要用我們的想像力,想像天主父、天主子、天主聖神怎樣看地球上的人類,怎樣的忙碌,怎樣的生活,不是看一個地區而是看地球上所有的民族的一切文化、戰爭、社會問題,然後天主聖三這三位得到的一個結論是要幫助人類得到和好。因爲人類缺乏與自己和好,缺乏與別人和好,而有太多的衝突、分裂、爭執。

  在討論當中,天主子說我願意去,我願意變成他們中間的一位,帶領他們,吿訴他們怎樣與天主和好。於是默西亞的誕生成了天主對人類的愛的象徵。

  這是基督的關心、照顧人類。如果我們願意幫助人和好,我們不可使用謾罵、要求,而是要關心、照顧,如同天主聖三對待我們一般,在痛苦當中把我們自己想像成耶穌善牧懷裡的小羊,同時我們也要知道敎會的使命是陪伴人,而不是敎訓人,也不是要改變一個人。因爲天主聖三的關心、照顧,使我們感到有與天主聖三和好的必要。

(二)天主聖三降生成人就是 9 ?助地球上的人類找到生疡、痛苦的原因與

  天主聖三的照顧、關心人類,由此而生的 Meaning Attribution ,幫助別人找到意義與了解病苦和生病的意義何在。天主聖三降生成人,就是要幫助地球上的人類找到生病、痛苦的原因與意義。天主的愛的意義很特殊,就是幫助我們了解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的各項事情對我們的意義。不論是神修輔導或心理輔導都是幫助人找到事情的意義,幫助他找到意義後他才能改變,才能得到和好。這都不是用要求、威脅或謾罵可以達到的,只能從關心與照顧當中獲得。

身為 I 個基督徒應該有另 I 種看法,另 I 種生活的意義,要為別人服務,要把自己變成最小

  例如有一次若望與雅各伯一個要求坐在耶穌的左邊,一個要求坐在耶穌的右邊,其他的門徒看到他們把最高的位子拿走了 ,心中都在生氣,耶穌觀察他們,但並沒有把他們大罵一頓,只是在一旁關心,到了晚上吃晚餐時才問他們:「你們今天在路上發生什麼事?」

  耶穌幫助他們到此地步,他們當然不好意思說他們在路上討論誰應該第一。他幫助他們領悟社會上一般人的想法也是如此。但身爲一個基督徒應該有另一種看法,另一種生活的意義,要爲別人服務,要把自己變成最小,而不是高高在上,好像在敎書一般,只有在服務當中才能找到意義。耶穌引導他們不断找到意義與領悟,很多福音的例子都是如此。像耶穌爲門徒洗腳就是要他們了解與記著我們在做什麼。有些事我們雖然看了但不了解,如果我們了解而且照著去做,也那樣去服務別人,那我們就是有福的。

  這種有福並非名利,而是找到那個意義之後會覺得有福,會覺得生命很豐富,天主聖三降生的目的,就是幫助我們照顧別人,找到生命的意義,這也是我們今天小會的會慶所要準備反省的兩個主題「天主聖三與和好」。

  旣然我們要準備過和好一 一千年禧年,談到和好的過程,路加福音十五章浪子回頭故事的比喩,大家都耳熟能詳,這裡面包括三種和好:

•  與自己和好

•  與我們的弟兄和好

•  與我們的天主和好

  當浪子要求分家產離家時,是一種不和好的象徵,這種不和好起初使他覺得很舒服、很高與而且很有意義,等到他把錢財散盡開始感到痛苦,感到飢餓與孤獨時,才開始有和好過程的開始。

(四)和好過程的第一步是進入自己內

  如果我們無法進入自己內,就無法與自己和好,就和法利賽人一樣,認爲只有別人需要與天主和好,而自己不需要與天主和好,因爲自己是天主的選民。故事中的浪子感到自己已經喪失一切,只好回去面對嚴厲的父親時,他開始反省,看到自己的限度,自己的不夠。從這一點出發,開始考慮怎樣處理,怎樣面對,考慮各種不同的可能性,找到其中一個較強可能性,於是浪子決定回去找父親。一無所有的回到父家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的事,但這個孩子卻越來越清楚他應該要這樣做。

(五)為了與自己和好,為了幫助別人和好,也為了與天主和好,自我價值有其重要性

  他越來越意識到父是怎樣的一個父,越來越看到父的好的一面,那個孩子經過那個和好的過程而決定去看他的父親之後,那個孩子才意識到他的自我價値。他還沒到家,父親就已到大路上迎接、擁抱,大肆慶祝他的歸來。那孩子意識到他的自我價値,他的自我價値並沒有因爲他的錯誤而被消滅。他感到自己是被父親所愛所看重的,令父親高興的,是有自我價値的人。如果我們缺乏與自己和好,也就缺乏肯定我們的自我價値。我們都是天主的子女,天主肖像這個理論我們都很清楚,但很多時候我們感覺缺乏自我價値的肯定,無法達到父母對我們的期待,不關心社會正義,不關心社會文化。在重男輕女觀念下,有些女孩子甚至變得很叛逆,就是因爲自我價値的影響。爲了與自己和好,爲了幫助別人和好,也爲了與天主和好,自我價値有其重要性。

(六)和好另外重要的一點是,開始欣赏我們已有的部份,而不去看自己沒有或別人有的,要開始發現自己家裡有的

  浪子的故事裡,起初浪子就是看到自己所沒有的,所以才想要分家產離家,但他回家後父親說:「孩子!我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我們要好好的去看重我們有的,不要去期待那些我們沒有的。當我們發現我們已經有了時,那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在經濟方面,一個人如果常常看到別人已經有的,常與富人相比,那就會很痛苦,無法滿足,但看看那些窮人,就知道自己要知足。還有,如果一個人有五年美滿的婚姻,但後來那位先生走了 ,起初那婦女會很痛苦,但之後她會覺得很多婚姻雖然結婚了五十年,但卻不美滿,那當她看到那只有五年卻很美滿的婚姻,那是她所有的,她就會很感謝那五年。我們要看我們有的部份,而不是沒有的部份,否則會很痛苦,沒有辦法和好。

  那個浪子經過一個過程才和自己和好,這樣的一個和好並非簡單的和好,這樣的和好同時也是跟父親的一個和好,他和父親和好不僅改變自己對父親的感受,以前父親是一個阻礙,現在父親變成他所關愛的,可無條件信任的,可以接納的人。

(七)如果我們把天主看成是浪子回頭故事裡的那個父親,無論我們做錯多少事都肯原諒我們的父親,會幫助我們對天主有不一樣的感受

  天主給我們的形象也是如此,如果我們對天主的形象是嚴格的老師、警察或讓我們害怕的人物,那我們的心裡自然會產生害怕,但如果我們把天主看成是浪子回頭故事裡的那個父親,無論我們做錯多少事都肯原諒我們的父親,會幫助我們對天主有不一樣的感受。有了不一樣的感受之後,我們跟天主的關係會完全不同。跟天主的關係不同之後,會了解沒有人比天主更慷慨,沒有人能超越天主的大愛,把所有人類的慷慨都放在一起,也比不上天主對我們的慷慨的一小部份。所以那個孩子不是「知道」,而是「體驗」,體驗天主的慷慨是超越一切的,而生命就是意識到被寬恕的一種喜樂,也就是一種和好。

  浪子的故事除了關係到那孩子與父親與天主父的和好之外,還有他與哥哥的和好,雖然比喩當中沒有吿訴我們其後他們兄弟之間的發展如何,但我們知道那個哥哥很不容易與他的弟弟和好。因爲哥哥說:「你那個兒子」,也就是說「我沒有那個弟弟」「我不承認」那個弟弟。父親知道哥哥不高興沒有進門,他並沒有生氣,聖經上說父親到門外與他談,這是一種主動的表示。父親說:「你那個弟弟本來遺失了 ,現在他回家了」,父親幫助這位長子找到意義,找到和好。

  如果我們眞正的跟天主和好,跟自己和好,那我們就不可能不跟我們自己的弟弟妹妹和好,如果我們跟天主和好,可是沒有跟別人和好,那是在對自己說謊,如果我們沒有和看得見的人和好,就不是眞正的和好,跟天主和好就是跟兄弟姐妹和好。我們要注意,阻礙我們跟別人和好的因素,是常看到別人不好的一面。

(八)我們每個人都是瓦器中存在的一個寶貝

  當我們看別人只看到瓦器而沒有看到寶貝時,就會覺得那個人很噁心,覺得他是故意說我是怎樣的不好,故意找我的麻煩,我們就會變得無法與別人和好,認爲沒有可能跟別人和好,就是不可能跟這個人和好,甚至把這個人當做魔鬼。把這個人當做魔鬼之後,我們就有理由把他消滅。

  整個法利賽人的故事都是反映這些。當他們捉到正在犯姦淫的女人時,他們只想用石頭打死她,他們絕對沒有想到寬恕,他們只想到她該死,要消滅她,耶穌的態度是要他們先反省看他們自己的罪,誰認爲自己是沒有罪的,才開始丟第一塊石頭。如果我們人能開始反省,開始和好,就不會想用石頭丟別人,正如耶穌對那婦人說:「我也不吿妳的罪」一樣。

(九)告罪是一個很不好的現象

  天主不告我們的罪,我們爲什麼要告別人的罪。要跟別人和好,要注意我們自身的感覺 (perception) ,不要被感覺所操控,覺得別人不好,很想消滅他。

(十)不要太注意那些理論

  在義大利有些恐怖份子殺了人之後坐牢,之後有機會反省,才了解而且很後悔,後悔之後才寫說因爲一個政治思想的理論,會使我們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那裡,而且覺得那個理論很重要,他們並非眞正想要殺人,而是需要有人犠牲,他們忽略人的重要,後來他們才發現,人的意義與基督徒的價値是在理論之上,人是第一的,人是天主所愛的,不可以用人達到任何目的,人不可以因任何理論而被犧牲掉。

目 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