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81期 精彩過一生

《臺灣天主教史研究論集》

古偉瀛

 

   書名:《臺灣天主教史研究論集》
   作者:古偉瀛
   出版:台大出版中心    定 價:五五○元

  編者按:今年為慶祝天主教再傳臺灣一百五十週年紀念,小會會員古偉瀛特別為此出版了兩本書,一本為《臺灣天主教史論集》,另一本為《臺灣天主教史料彙編》,前者為系統性論文集,後者則為史料編纂,供他人閱讀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前書獲選為國立臺灣大學 98 年傑出學術專書獎。今「大書坊」刊出這兩本書的前言,以供大家參考。

  自從大學時代上過名教會史家方豪神父教授的《中西交通史》一課以來,由於在上課時所作的有關南懷仁( FerdinandVerbiest, 1623-1688 )及《名理探》一書的學期報告得到鼓勵後,就一直對作為中外交流史中的天主教會史感到興趣。從加拿大留學歸來後,有更多機會從事教會史的研究,九○年代再將注意力轉向臺灣天主教會史的領域,轉眼也十多年了。臺灣史成為研究的熱點早在八○年代開始,但臺灣天主教史的研究一直沒有得到學界太多的注意,這一方面當然是史料的有限,另一方面也是教會史在主流史學的邊緣。然而前者由於環境變化,出土的史料愈來愈多;而後者也恰因作者本人的背景及興趣而投入,陸續寫了一些文章,如今時機成熟,結集成冊,供諸位方家指正及有興趣的讀者們參考。

  論文之撰寫固然有其因緣性,但論文集之出版則應有其整體的考量。本書的選編乃一有系統的企劃,想從整體的組織、制度及策略面、重要的文獻以及關鍵人物等角度切入,欲從不同的層面中看出臺灣天主教史的多樣面貌,領略其多元及豐富性。

  首篇為〈十九世紀臺灣天主教( 1859-1895 )──策略及發展〉,乃一般性地介紹天主教第二次傳入臺灣的前因後果以及在日本領台之前的發展、組織及傳教策略。次篇〈《四字經文》、本地化與臺灣天主教〉則以一本在臺灣傳教過程中的重要文獻《四字經文》為中心,探討其與初期版本之異同,並分析其適應臺灣情況所做的變動。〈臺灣天主教最早的正式教育機構——靜修女中〉一文,則是以中日史料為基礎,將此一天主教最早創立的正式教育機構,也是當時臺灣全島唯一全收日本及臺灣女子的中學堂的來龍去脈,加以整理,釐清一些史實,並指出當時殖民政府欲「挪用」教會學校的緊張情形。〈臺灣天主教史上的里脇淺次郎與涂敏正〉以及〈從修會到教會──里脇淺次郎〉,為處理此時期的兩位關鍵教會領導人物。二○○○年作者得到「日本文流協會」資助,獲選為「歷史研究者」,前往東京上智大學及長崎總主教區進行史料蒐集的工作,此二篇文章即是此行的收穫之一。

  論文最後一篇也是最有意思的:〈主教牧徽中的地方意識──臺灣天主教史的一個側面〉,這是一種新的圖像學研究。天主教每位主教就任之初都有一枚「牧徽」( Coat of Arms ),這是權力、認同及願景的圖像化。此文網羅了所有臺灣天主教史上的主教牧徽( Coat of Arms )並加以分析,討論其地方意識的浮現。

  細心的讀者會發現,這些文章經過了一些修訂,而更重要的,不是只就臺灣天主教立論,而往往是從比較的角度來觀察,因為在全球化的今日,不能再以一國一地的切割窄化來看人類共有的問題與現象,當然本集中所做的比較還不足,日後更希望能有機會從整個東亞為範圍,進行地區間及跨地域的比較研究。

目 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