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81期 精彩過一生

祢的話是我腳前的明燈

古偉瀛

 

《宗徒大事錄》

  燈謎中常有的一個題目是「約翰走路── 打聖經中的一個篇名。」謎底當然是《使徒行傳》。這是基督新教的 譯名,天主教聖經中慣用的名稱是《宗徒大事錄》,英文稱之為Acts of Apostles. 這是第三部福音作者──路 加醫師約在主後63-64年在羅馬寫成,也有一說成書於公元八十年。

  此篇在福音與保祿書信之間,是福音的續篇,也是保祿書信的導言,全書廿
八章,可以分為上下兩篇,上篇(1~12章)記伯鐸事蹟,下篇則為 保祿事錄。前五章詳述在耶路撒冷的團體,其後則談教會在各處的發展,其中有 猶太和撒瑪黎雅,以及後來教會在安提約基雅發展的情況;下篇則敘述保祿三次 傳教的行程,最後以他在耶路撒冷被捕,但因為是羅馬公民,故得以經由凱撒勒 雅解往羅馬受審為結束。

  初期教會團體的描述,是一個互通有無,照顧弱勢的親密社群,十二宗徒立了長老,保祿後來也任命監督,為了管理眾人之事,執事的職務也逐漸成形,這是後來教會的雛形。教會發展,因為不同的意見,在此篇中記載耶路撒冷會議處理教會的爭議。另外,較受注意的事件則有耶穌升天、聖神降臨、斯德望的殉教、走在大馬士革路上的保祿及其皈依、在安提約基雅門徒最早被冠上「基督徒」的名稱,以及教會從猶太教的一個宗派成為普世宗教的過程等。此篇喜談神蹟與異象,對於當時教會出現的一些問題並未提及,但全篇立論敘事多為目擊者的回憶,是一本相當可靠的當代紀錄。

  本篇與路加福音一樣,是寫給德敖斐羅的,但是寫作的對象是由外教歸化的信友,其目的是敘述聖神在初興教會內,藉宗徒們所行所教的事,來堅固他們的信德。正因為此篇記述聖教會在聖神引領下,從耶路撒冷移向羅馬發展的經過,因此金口若望稱此篇為「聖神的福音」,可謂十分恰當。

《伯多祿前後書》

  宗徒之長伯多祿(現在教會通稱伯鐸)在受到耶穌召叫之前,原名西滿,伯多祿(「磐石」之意,希伯來文為「刻法」)是耶穌給他改的名字。他與胞兄安德肋出生於加里肋亞湖北岸的貝特賽達城,身為漁夫。在第一次捕魚的奇蹟後,耶穌纔召他為宗徒,成為漁人的漁夫(路五8~11)。也因此,華人教會中便有不少人以「漁」字取名的。

  伯多祿在眾宗徒中,常居首位;他領受了元首職權和耶穌特為他祈禱堅固他的信德;在耶穌復活後,隆重地接受了管理全教會的元首職權(若廿一15~17);在耶穌升天後,由《宗徒大事錄》的前半部可知,他作了耶穌在世的代表,始終執行了他的元首職權。公元約四三、四四年,按宗十二17的記載:他「往別的地方去了」,大概是去了羅馬。四九年又出現於耶京,主持宗徒會議。隨後曾到安提約基雅。之後,除了知道他由羅馬寫了這兩封書信外,《新約》經書再也沒有記載他的事蹟。按教會史家歐色彼(Eusebius)和聖經權威熱羅尼莫(St. Jerome)的記載,他以後定居於羅馬,在暴君尼祿皇帝時,即公元六七年,為主殉難,今日的教廷聖伯鐸大殿據傳就是建在他的墳上。每年六月二十九日為他的瞻禮日。

《伯多祿前書》

  此篇的作者確實是伯鐸,因為在信首的致候辭內已明明寫出;若把本書內容和《宗徒大事錄》內伯多祿的八次演講辭作一比較,彼此間也十分相合。

  本書的收信人,是散居在小亞細亞北部的信友,這些人沒有組成族群團體,但在世界各地都保有兄弟之情。寫本書的動機,是因為作者聽到該處的信友,不斷遭受教外與猶太人的迫害,受著背棄信德的威脅,所以宗徒寫了此信,為安慰他們的憂苦,堅固他們的信德,勸勉他們:耶穌當年也受過苦,困難無論如何重大,仍當善度真正信友的生活;基督徒絕不該由於反社會的行為而受苦,而在受苦中反而可以學到許多經驗。

  本書寫於羅馬(以巴比倫象徵羅馬)。寫作的時間,大約是在尼祿教難之前,即公元六三至六四年間,其時保祿適在西班牙。

  本篇在教理部分發揮了舊約中的主題,依撒意亞受苦僕人,為了救贖大眾而獻出自己;匠人廢棄的石頭反而成為屋角的基石;人民遺棄了耶穌,天主卻高舉了祂。天主從各民族中在黑暗召叫他們,稱之為特選的種族、王家的司祭、聖潔的國民、屬於主的民族,使他們宣揚那帶他們進入他奇妙之光者的榮耀。本篇最後並提出幾點有關信友團體生活的特別勸言。

《伯多祿後書》

  由於《伯》後的語氣與文筆和《伯》前有顯著的不同,因而有不少人懷疑本書是出於伯多祿之手;但本篇作者親自說自己曾瞻仰過耶穌顯聖容。前後二篇的文筆之所以不同,聖經權威聖熱羅尼莫認為是作者用了不同的代筆人。本篇有人認為是寫於公元66~67年間,也有人主張應該在第二世紀寫成。

  《伯》後的收信人與《伯》前同。作者聽說他們所處的環境較前更為惡劣,此時,除遭受政府方面的迫害外,在教會內也產生不少錯誤思想,因有些假教師潛入教會,擾亂信友。作者一方面勸勉信友注重修德行善的實際生活,一方面駁斥奇談怪論。本篇還提到,即使基督的再臨延遲了,也仍應對使命保有信心。內容則與《猶達書》有不少地方相同,很可能參考過該書。

《猶達書》

  此篇西名Jude,只有25節,是最短的書信之一,且全文與《伯鐸後書》相同之處甚多,一般相信是後者參考了前者,因為《猶達書》中提到了一些偽經中之傳說,屬較早的文體。作者「雅各伯的兄弟猶達」,是耶穌的同輩親人,但也有人說是假冒猶達的名。它是針對公元第一世紀在巴勒斯坦皈依的猶太人而寫,由於這些人受到假學士及異端之威脅及引誘,作者為維護信友的信德,並提出警告,使用舊約故事,例如索多瑪及哈摩辣大約是公元64~65年間,完成於巴勒斯坦或耶路撒冷。

  此篇最有名的是其結束語,日後經常在教會的禮儀中聽到:「願那能保護你們不失足,並能叫你們無瑕地,在歡躍中立在他光榮面前的,惟一的天主,我們的救主,藉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獲享光榮、尊威、主權和能力,於萬世之前,現在,至於無窮之世。阿們。」

  附帶一提,猶達還是「絕望無助者」的主保聖人。請參考《襪子堆裏的聖人》(2009, 光啟)。

目 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