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泉 第82期 答覆召叫

司鐸年談答覆召叫

胡國楨神父主講/吳慧琨記錄

 

  【編註:神修小會九十八年度的年度主題:答覆召叫。九月廿六日台北分會第一次的聚會由胡國楨神父主講 司鐸年談「答覆召叫」,此篇為其紀錄。】

司鐸定義

  在利瑪竇時期或稍後,「司鐸」是音譯自拉丁文SACERDOS,此詞由兩個字組成,SACER「神聖的」,DOS出自DARE,意即「付出、給予、奉獻等」。兩個字合起來,指「把自己奉獻於神聖事業者」,也可意譯成「專務神聖事業者」或「聖職人員」。

  中華地區天主教會及正教教會都尊稱「司鐸」為「神父」(father)。稱司鐸為神父,是種尊稱,一般說來,司鐸不宜以此自稱。而隱修院裏的年老修士、東正教的司鐸、聖公會(英國國教)的司鐸等等,也都被尊稱father「神父」。聖公會有女司鐸,在美國教友也稱女司鐸為father「神父」。顯然,這個稱謂已超越性別因素了,就像我們稱「學生」為「弟子」一樣,不論男女學生,都是「弟子」。

  從中文字義來分析司鐸:「司」是「管理、專務」的意思,古時有些官職以「司」說明,如「司馬、司寇等」,又如今日的「司法」。「鐸」,是古代的一種「聖器大鈴」,上級官員頒布法律、宣示指令時使用。木質的叫木鐸,孔子自稱「木鐸」,自喻為有如敲響世界的鐘。

  明末傳教士來到中國,認為自己的職責是宣講福音、通報喜訊、講解天主的救世計劃,所以自稱是「司鐸」。司鐸給人付洗,使人獲得新生;司鐸是教友「精神上的父親」,因此尊稱他們為「神父」。

司鐸的職責

  按聖經說:耶穌在世時揀選了十二位宗徒、七十二位門徒,以繼續祂的救世大業。

  司鐸是宗徒們的接班人,繼承宗徒們的工作。

  宗徒的工作有三項:即先知(司鐸)、司祭、王者(司牧)。

  @txttag(粗明)司鐸:宣講福音,將耶穌的喜訊告訴萬民;讓人活出耶穌的生命。

  @txttag(粗明)司祭@txttag(粗明):施行聖事,尤其是感恩祭。要讓耶穌自我犧牲的祭獻,在不同時代、不同地方,都能夠臨現。即帶領人們去親近天主。

  @txttag(粗明)司牧:原意是「牧羊人」的工作。耶穌自喻為善牧,祂的繼承人自應全心全力牧養羊群。

  可見,耶穌的接班人主要有三個任務──即司鐸、司祭、司牧。「司鐸」只表達其中第一個任務,沒有包含另外司祭、司牧兩個主要的任務。不過,司鐸一詞在中國既已用了四百年,不必另改他詞,但我們在用司鐸一詞時,當理解它還包含另外兩個任務的涵義。

  在英語國家,天主教聖職人員稱 priest(司祭),基督新教稱 minister(牧師)。

  就字面意義而言minister比較接近「司鐸」,其中心任務是宣講,我們天主教的聖職人員以中文自稱「司鐸」,反而有點喧賓奪主的味道,因為我們首要任務是代表人類向天主重現耶穌的祭獻,自稱「司祭」比較妥當。

誰是司鐸?

  教會是什麼?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回答得好:是一群人,一群名為「天主子民」的百姓。這群「天主子民」由其職責來說又可稱為「司祭子民」,也就是這人有三大任務:以言以行把天主的啟示傳給人們(司鐸任務)、協助率領人們皈向天主(司牧任務)、並且代表全體人類朝拜敬禮天主(司祭任務)。上列三大任務歸結一句話,即「司祭」的任務。

  透過教會的這個司祭職責,每個時代的全體人類,都有機會實際地以其五官、以人的語言、人的行為、人的文化來接觸、吸收、理解天主的啟示,明瞭並以理智來接受救恩。由這個方式來向世界宣講,推廣救恩知識,藉以產生救恩效果──信仰──是屬於每一個領過洗的基督徒的責任。因此,每一位領過洗的基督徒都是天主的司祭。換句話說,每一位領過洗的教友都可說是廣義的「司鐸」,神學上正式的名稱是「普通司祭」。

  舉例而言,國家體制中的公務員有自己的職責,必須擔負起完成政府賦予使命的責任,為所有公民服務,幫忙老百姓完成作為公民應盡的使命。相對於公務員的職責,神職人員便是教會體制中的「公務司祭」,是為「普通司祭」服務,幫助教友實踐完成「普通司祭」的職責。有時公務員力有未逮,可以請公民來當「義警」、「義消」;以同樣的觀念來說,有時「公務司祭」力有未逮,「普通司祭職」的教友在天主國度中,就有責任成為「義務司鐸」。

  梵二大公會議稱「聖職人員」為「公務司祭職」,稱平信徒教友為「普通司祭職」。不論稱司鐸,還是司祭,都表示有先知、司祭、王者三項任務,換句話說,平信徒教友也被天主召叫為「義務司鐸」。

  自稱司鐸者,或被尊稱為神父的人,做為一個公務司祭,他接受承擔司祭子民託給的重責大任,以整個生命為福音工作,盡司祭職責,並為所有普通司祭們服務。

  司鐸年不應只是「公務司鐸」的年度,也應是所有教友願意去思考:自己如何一起將傳播福音的事做好?彼此幫忙實踐自己的使命──「普通司祭」與「公務司祭」應該有這樣的互動關係。

強化祈禱

  司鐸年,司鐸們應強化自己的祈禱生活,真誠實現對天主召叫的答覆。同時教友們也應強化祈禱生活,真誠實現對天主召叫的答覆。祈禱生活的目標是:三級謙遜(白色殉道)──如同耶穌可以犧牲自己到底,可以被誤會到底。而司鐸為教友服務,協助教友完成他們的使命。為此,教友在司鐸年中更應多多為司鐸們祈求,尤應為自己所屬的司鐸祈求。

  每人的智慧、學識、能力都有限,一定需要與許多人配合才能完成任務。而互助是在祈禱中方能實現,離開祈禱,方向容易走偏。

  「普通司祭」與「公務司祭」都必須深度的進入祈禱聖事中,才能為世界服務;因為,沒有深刻的祈禱,人無法做到為世界服務。

  瑪竇福音二十章有一段「載伯德二子母親的要求」的故事,她請求耶穌讓自己的兩個兒子「在你王國內,一個坐在你的右邊,一個坐在你的左邊。」耶穌問他們:「你們能飲我將要飲的爵嗎?」並進一步說:「坐在右邊或左邊,不是我可以給的,而是我父給誰預備了,就給誰。」更對門徒們說:「誰若願意在你們中成為大的,就當作你們的僕役;誰若願意在你們中為首,就當作你們的奴僕。就如人子來不是受服事,而是服事人,並交出自己的生命,為大眾作贖價。」

  耶穌所謂「你們能飲我將要飲的爵嗎?」就是指「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我。」那麼,我們是否能忍受一切屈辱、一切誤解,將耶穌的愛心活出來呢?

  甚至,我們可以進一步說,耶穌所說:你們與我一起做世界的領袖。就是做司鐸、司祭、司牧,是為世界服務,與一般領袖不同。耶穌不願人稱他是「默西亞」,而說:我這個領袖與世界上的領袖不同。一般領袖是讓人接受自己的理念,耶穌的理念是:完成理念是他願意做的服務;我是來做世界的贖價。將自己的才能、天賦、知識放一邊,讓天主做天主。我們或可說這才是真誠答覆天主的召叫。

外一章──巴黎、泰澤朝聖

  今年暑假隨著震旦中心的泰澤團到巴黎、泰澤朝聖,我們去了巴黎外方傳教會總部,參觀外方傳教會博物館。一行人在那裏做平日彌撒與午餐。也去了耶穌會會祖依納爵發願小堂,坐在這紀念會祖的發願小堂,讓我深刻體認到要學習的是會祖聖依納爵傳承自耶穌的完全謙遜精神,要受耶穌受的洗,要喝耶穌喝的杯,就算被世人誤會到底也要承受。

  聖母升天節在巴黎神聖莊嚴的聖母大殿的遊行及彌撒,見識到巴黎市近百個善會的遊行活動,各自象徵的旗幟翻揚風中,令人動容。

  至於在泰澤的數天祈禱生活,則有另一番體會。泰澤是一個修會,發起人羅哲兄弟創立這修會的精神是:「我會試著瞭解每件事,而不是設法讓別人來瞭解我。」屈身為小的心,成為他們頭頂上的光圈。

  泰澤弟兄作終身承諾時所念的守則中有一段:「主基督以祂對你的憐憫與愛,選你為教會內友愛的記號,祂願你與你的弟兄活出『團體的比喻』。」他們如是堅守一生,使生命成為可追隨的典範。他們願意屈身為小、活出『團體的比喻』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效法的。

  (編註:當天胡神父講到在耶穌會會祖依納爵發願小堂的靜坐默思,和泰澤祈禱時,完全一副感性口吻,和平時的理性講論道理截然不同,相信司鐸年的這一趟法國朝聖之旅,對胡神父的「答覆召叫」必有一定的影響。)

目 錄 ...